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黄膏外敷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1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活血、消肿及抗炎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黄膏外敷治疗,治疗1周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膏外敷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疗效优于常规治疗,而且症状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
股肿病根据其病程及;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期、迁延期和慢性期。其急性期和迁延期患者多为“瘀”“湿”“热”三者互结为患。慢性期患者多是虚实夹杂证,临证需权衡湿、热、瘀、虚的主次轻重缓急,分别予以利湿、清热、活血、益气、养阴等,辨证用药。同时辅以熏洗、涂敷疗法,内外兼治,以图全功。  相似文献   

3.
曹林教授认为脾胃病症多为胃失和降,不通则通,尽管临床治法分型各异,但总不离乎通降,初起多在气分,若病情迁延日久,反复不愈,则渐入血络,治宜气血并调。调气者,重在调复胃降之性;调血者,则重在活血养血,推陈致新。半夏泻心汤合丹参饮加减,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并用,泄胃热而不至脾气陷;丹参饮活血养血,攻补兼备,能化瘀血而不至正气伤。两方配合使用,治疗胃脘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4.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由于肢体浅静脉发生血栓性、炎症病变,以浅静脉出现条索状突起,形如蚯蚓、色赤,疼痛而硬等为主要表现特征,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血管疾病,多累及下肢。脉络舒通丸是国医大师唐祖宣治疗该病的经验方,由黄芪、金银花、黄柏、苍术、薏苡仁、玄参、当归、白芍、水蛭、蜈蚣、全蝎、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的作用,临床疗效显著。现运用中医学思维分析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从方剂学角度探析脉络舒通丸的组方配伍特点及其药物的作用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血栓性浅静脉炎为皮下浅静脉炎症性血栓性疾病,属中医“青蛇毒”“赤脉”“恶脉”等范畴,临床证型多分为湿热内阻型、瘀血阴滞型,不同证型之间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不同,湿热内阻型多处在疾病急性期,伴随炎性细胞因子大量释放,瘀血阴滞型多处在疾病慢性期,炎性细胞因子相对减少。本研究旨在从炎症细胞因子出发,论证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从理论探析,从而指导用药。  相似文献   

6.
介绍曹式丽教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生以肾虚为内在基础,热毒为重要诱因,湿热与瘀血贯穿于整个病程,是病情发展演变的关键因素。临床应辨证施治,重视感染的控制,主张从络论治,治宜分清层次。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坏死中医称为骨蚀、骨痹,属于痹病范畴。曹贻训教授归纳本病病机多为"内虚""血瘀""邪毒",先天不足并后天调养失当则发为本病,以补肝肾、强筋骨、养气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治疗原则,经多年临床研究创立了骨蚀汤,治疗股骨头坏死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曹贻训教授认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因多样,主要包括风寒湿邪侵袭、热毒注骨、正气虚弱、肾虚致病。病机特点为虚中夹实,治疗既要清热解毒,又要扶养正气。急性期局部热毒壅盛,处方解毒汤;慢性期气血两虚、余毒未尽,处方扶正排毒汤;伤口长期不愈者,配合2号洗药外洗。列举验案1则说明疗效。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8):1409-1410
文章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天津市名中医曹式丽教授中医药诊治血尿的经验总结。其根据疾病的特点及演变规律,按照中医审证求因的原则,对本类疾病的发病机制、辨证治疗,不断进行着探索,尤其对血尿、蛋白尿等核心病变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兹就跟师学习过程中,在拓展知识领域,建立中医肾病临床辨治思维,诊治血尿的临床经验及个人临证心得等方面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7):1373-1375
特发性膜性肾病作为当前肾脏病学临床热点,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临床治疗难度较大。寻找有效治疗方案已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待解决的临床现实问题。中医药防治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科学研究价值。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曹式丽教授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治疗领域形成特色学术观点。文章就该特色学术观点,予以初步总结与阐释,为序贯开展的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1.
曹世宏教授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云 《新中医》2003,35(9):10-11
曹世宏教授认为,先天不足、禀赋薄弱,后天失调、肺脾肾虚及痰凝血瘀是肺纤维化发病的关键;邪热伤肺,气阴两虚,迁延不愈是特发性肺问质纤维化(IPF)的初始原因;阳气亏虚,痰凝血瘀于肺是IPF的后期表现。治疗上主张分期分型论治:肺泡炎性阶段以肺肾两虚、痰热蕴肺证为多见,当以中西医结合治之,优势互补;纤维化期则以补肺健脾益肾、化痰祛瘀通络并用。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779-1780
介绍郭振武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根据患者年龄及性别特点,分别总结了儿童失眠、青春期失眠、妇女更年期失眠和老年人失眠辨证施治的要点。同时郭教授重视心理调摄,强调对患者生活起居的指导,从而治调并施,失眠得愈。  相似文献   

13.
李小娟教授认为手足逆冷为阳气不足与阳气不通。阳气运行以血脉和经络为通路,以气血为载体,调畅气机、通行血脉是通行阳气主要途径。阳气不足即脏腑阳气虚衰,常见于心肾阳衰。单纯阳气不通和阳气不足并不常见,多数患者是阳气不足与阳气不通兼有。李小娟教授强调首先要辨别孰轻孰重,以阳气不足为主还是阳气不通为主;其次辨别哪一脏腑阳气不足;最后辨明阳气不通的原因,气郁、血瘀、痰郁等阻碍阳气运行的因素,从而指导临床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14.
泌尿系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治疗手段较多,尽管可以进行体外振波碎石或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后可能存在结石残余和复发的问题,更严重者造成肾脏不可逆的损伤。泌尿系结石治疗的目的,不仅要为患者解除病痛,更要保护肾脏功能。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具有独特的优势,邵朝弟教授自拟排石汤根据临床上患者的具体情况随证灵活加减,用药精专,安全,不仅减轻患者痛苦,同时对于控制感染、消除血尿和积水、解除梗阻、改善肾脏功能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曹志群教授认为酒食不节、虫食内积、情志失调、创伤等,导致脾气不运,易被湿困,湿邪困脾,加重脾脏负担,痰湿内生,湿邪蕴结生热等,发为急性胰腺炎;提出"痛随利减,通其经络"的独到见解,以"通"立法,创立清胰运脾汤,清利湿热,疏肝运脾,调气活血解毒,随症加减。附急性胰腺炎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6.
痛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发病人群逐渐年轻化。可以导致痛风性肾损害等多种并发症。马宝东教授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色,运用中医药疗法,在痛风疾病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林燕  徐致远  金珊 《天津中医药》2021,38(9):1116-1121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病因引起肾脏损害和进行性恶化的结果。因其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事件。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老年人CRF发病率持续上升。老年CRF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上升,合并症多,治疗上十分棘手。曹式丽教授从老年CRF的中医病机出发,明辨证型,以扶正泄浊为原则对症治疗,重视发掘机体代偿潜能,提出把握中焦、补益扶正、通腑降浊、祛瘀生新的治疗原则,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介绍了孟安琪教授治疗痛经的经验。孟安琪教授认为,辨明寒热虚实,选用散寒、清热、补虚、泻实、行滞、化瘀等法,可消除病因,使气顺血和,经行畅通,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旷惠桃教授论治痛风病经验掇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将旷惠桃教授对痛风病的概念认识、痛风病的病机、治疗痛风的基本原则、控制痛风病复发的措施以及痛风病与并发症预防的最佳手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汗证包括自汗、盗汗,是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导师卢秉久教授从其病因病机出发,遣方用药,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