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EB病毒DNA,分析外周血中EB病毒DNA检出率与鼻咽癌治疗以及与鼻咽癌分期的关系。方法:运用PCR技术,检测102例NPC患者和30例非NPC的肿瘤患者在放疗前后或化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血浆和血清中EB病毒DNA的存在情况,同时检测了这些患者的血清IgA/VCA抗体滴度水平。结果:在102例NPC患者中,76%(78/102)的NPC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可以检测到EB病毒DNA,外周血白细胞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后没有变化。在NPC患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为33%(34/102)和61%(62/102),在血清中的检出率则分别为28%(29/102)和57%(58/102),NPC患者治疗后血浆和血清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均比治疗前有明显升高。Ⅳ期NPC患者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也比Ⅲ期患者的要高。但在同组患者中,血清和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没有明显差异。在两种治疗方法之间,也不存在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的差别。另外,在所有患者中,血清IgA/VCA抗体滴度水平在治疗前后也没有明显变化。结论:在NPC患者血清,血浆中的EB病毒DNA检出率在治疗前后具有明显变化,并与临床分期有关,可以作为鼻咽癌的诊断和治疗的特异性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细胞中存在EB病毒核抗原和EB病毒基因组,提示鼻咽癌与EB病毒密切相关。研究证明,鼻咽癌患者血清中有抗EB病毒相关抗原的抗体升高,其中尤以抗EB病毒壳抗原(VCA)-IgA抗体升高最为特征。我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了鼻咽癌患者及对照者血清中VCA-IgA抗体,观察了对鼻咽癌诊断及监护病情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由于一些人类癌瘤(鼻咽癌、Burkitt瘤)细胞中存在EB病毒基因和患者血清中EB病毒抗体增高,EB病毒又能在狨虎猴诱发恶性淋巴瘤,EB病毒在鼻咽癌病因学上的作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近年研究表明:在携带EB病毒基因组的细胞中,都存在着EB病毒核抗原(EBNA),在鼻咽癌病人血清中,有该抗原的抗体。本实验应用多层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鼻咽癌组织中EBNA和血清抗体,从而研究鼻咽癌发生学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某些人类癌瘤(鼻咽癌,Burkitt瘤)细胞中存在着EB病毒基因组,而患者血清中对该病毒的抗体增加。EB病毒(EBV)又能诱发狨猴恶性淋巴瘤。因此,EB病毒对鼻咽癌的病因学作用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在EB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关系的研究中,抗原表达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细胞中存在EB病毒核抗原和EB病毒基因组,提示鼻咽癌与EB病毒密切相关。研究证明,鼻咽癌患者血清中有抗EB病毒相关抗原的抗体升高,其中尤以抗EB病毒壳抗原(VCA)-IgA抗体升高最为特征。我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了鼻咽癌患者及对照者血清中VCA—IgA抗体,观察了对鼻咽癌诊断及监护病情的价值。材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患者730例(疗前患者463例,疗后患者267例)、头颈部其它恶性肿瘤33例、其它部位恶性肿瘤(肺癌、乳腺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外周血淋巴细胞中EB病毒DNA含量对鼻咽癌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 52例鼻咽癌患者和 127例非鼻咽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EB病毒DNA含量。结果 鼻咽癌患者中EB病毒DNA的阳性率为 55 76% (29 /52),对照组阳性率为 8 66% (11 /127),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 01。早期(Ⅰ、Ⅱ期)鼻咽癌患者EB病毒DNA含量与晚期 (Ⅲ、Ⅳ期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EB病毒DNA含量在鼻咽癌的诊断上有极高价值,可作为判断疗效及监测病情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60年代后期已有大量血清学材料显示了鼻咽癌与EB病毒(EBV)密切相关,1973年Wolf等直接在鼻咽癌活检组织中发现存在EB病毒DNA,EB病毒与鼻咽癌之间的相关性更引人注目。虽然长期以来人们作了各种尝试,但始终未能直接在鼻咽癌组织中找到EB病毒颗粒,早期抗原(EA)和壳抗原(VCA),因而认为存在于鼻咽癌细胞中的EB病毒DNA是处于一种潜伏状态。弄清楚存在于鼻咽癌  相似文献   

8.
近年研究表明:无论在体内或体外系统,携带EB病毒基因的细胞都存在着EB病毒核抗原(EBNA);核酸杂交试验又证实EB病毒DNA的检出,与EBNA的表达有密切关系。本文应用抗补体免疫荧光方法,检测鼻咽增生性病变患者血清中的EBNA抗体,通过此抗体滴度的变化,探讨鼻咽增生性病变与EB病毒感染、基因嵌入和抗体形成之间的联系,从而说明它在癌变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EB病毒DNA在鼻咽癌诊断上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EB病毒与鼻咽癌密切相关.几乎所有的鼻咽癌组织中均可检测到EB病毒的DNA[1];近年来,有学者报道在鼻咽癌患者的血清或血浆中检测到EB病毒的DNA,并且和健康人之间有明显的差异[2,3].本研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鼻咽癌高发区广东地区的鼻咽癌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及其他头颈部肿瘤患者的血浆游离EB病毒DNA,以进一步说明此方法在诊断鼻咽癌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64年Epstein和Barr首先在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组织中发现带有疱疹型病毒颗粒的嗜入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后定名为EB病毒。1966年Old等首次报告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存在着EB病毒抗体。继后的许多研究发现,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出现针对多种EB病毒特异性抗原—EBNA、EA、VCA、DNA酶等的抗体,其含量远高于其它癌瘤患者和健康人水平,且这些抗体水平大都随鼻咽癌病情的发展而变化。现将各有关抗体的检测意义阐述如下: 一、EBNA(EB病毒核抗原)是在EB病毒侵染细胞的早期出现,是一种EB病毒的决定性抗原。可用抗补体复层免疫荧光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DNA、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EB病毒壳抗原IgA(VCA-IgA)三种肿瘤标记物对鼻咽癌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电化学发光法和免疫酶法检测62例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及62例健康对照者血浆EBV DNA、血清CYFRA21-1和VCA-IgA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治疗前血浆EBV DNA、血清CYFRA21-1和VCA-Ig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EBV DNA、血清CYFRA21-1和VCA-IgA含量高者,在随访中发现肿瘤残存、复发或远处转移. 结论: 血浆EBV DNA、血清CYFRA21-1和VCA-IgA的检测对鼻咽癌早期诊断、高危人群筛查、以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三种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EB病毒水平对鼻咽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2例鼻咽癌初诊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浆,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病毒DNA。结果血浆中EB病毒DNA阳性率与患者性别无相关性。30-60岁鼻咽癌患者血浆中EB病毒DNA阳性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上者(P<0.05)。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阳性率为74.11%,随着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增加,血浆中EB病毒DNA阳性亦增强。结论血浆EB病毒DNA水平与鼻咽癌患者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关系,血浆EB病毒DNA的检测可以辅助鼻咽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EB病毒与恶性淋巴瘤、鼻咽癌、胃癌、肠癌、平滑肌肉瘤、子宫颈癌的发病有关,国内已有报道。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报告在乳腺癌中发现有EB病毒的DNA参入,证实EB病毒与乳腺癌发病有关。以许良中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了1吸例乳腺癌病例和对冽乳腺良性疾患的用病毒感染情况,发现乳腺癌阳性率达28.4%,乳腺良性疾患的阳性率仅5.4%。PCR检测结果证实了EB病毒的基因组已整台至乳腺癌细胞的DNA中,免疫组织化学反应肯定了病毒阳性颗粒存在于乳腺癌细胞中而浸润的淋巴细胞和间质细胞…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和鼻咽组织EB病毒DNA检测对鼻咽癌诊断和防控的临床意义以及鼻咽腔冲洗对防控鼻咽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2年4月55例鼻咽癌患者为观察组,抽取同期55例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EB病毒DNA PCR荧光定量检测技术检测外周血和鼻咽组织EB病毒DNA,比较鼻咽癌患者与健康者外周血和鼻咽组织EB病毒DNA检测结果。对另外1组67例EB病毒抗体阳性而鼻咽活检结果为阴性者进行鼻咽腔冲洗,比较治疗前、后EB病毒抗体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鼻咽组织中EB病毒DNA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经鼻咽腔冲洗治疗后,EB病毒抗体阳性者检测转阴率为19.4%,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鼻咽组织EB病毒DNA检测有助于鼻咽癌的临床诊断,对EB病毒抗体阳性者进行鼻咽腔冲洗治疗对于鼻咽癌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EB 病毒由 Epsten 等(1964年)从 Burk-itt 氏淋巴瘤中检测出来的,是一种致癌性疱疹病毒,属 DNA 肿瘤病毒范畴。它除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外,尚与人类 Burkitt 氏淋巴瘤、鼻咽癌(NPC)、及弥漫性多克隆 B-细胞淋巴瘤有密切的病因学关系。但是,由于EB 病毒感染 B 细胞的宿主范围较窄,仅限于人和部分美洲猴;同时 EB 病毒的复制受到 B细胞容许性(permissivity)的限制。所以长期以来对 EB 病毒作用的遗传学研究进展缓慢,随着 DNA 重组技术及基因转移方法的广泛应用,这些限制被克服,人们对 EB 病毒基  相似文献   

16.
EB病毒引起鼻咽细胞癌变(始动因子)抑或对巴癌变的细胞起促进作用(促进因子),至今尚未有定论。不过癌前期增生细胞甚至正常鼻咽上皮细胞检出可能与细胞转化有关的EB病毒基因产物(EBNA)和EB病毒核酸的存在,是EB病毒在鼻咽癌变中起重要作用的线索。对于这种外加基因的进入方式,我们提出过不需通过病毒颗粒直接感染或细胞融合传递,可以通过DNA插入的基因转移方式进入宿主细胞。本文着重报导采用超声超滤方法和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分析EB病毒DNA的大分子和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患者血浆EB病毒DNA水平的动态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Peng PJ  Zhao C  Liao H  Wang FQ  Zhang L 《癌症》2002,21(8):817-822
背景与目的:鼻咽癌是一种与EB病毒相关的肿瘤。最近,一些学者报道了鼻咽癌患者血浆或血清中可检测到EB病毒DNA,本研究观察晚期鼻咽癌患者同期放化疗中血浆EB病毒DNA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20例初治患者在同期放化疗期间每周抽血一次,共7次,每一次抽血时间为治疗前,所有的标本均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在PE7700型检测仪上定量检测血浆标本中EB病毒DNA的含量。结果:90%(18/20)患者治疗前的血浆中可检测到EB病毒DNA,中位浓度为150000copies/ml,2例患者自治疗开始至结束血浆中均未检测到EB病毒DNA,18例阳性患者中,3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可检测到持续高水平的EB病毒DNA,治疗后临床结果显示三者均有肿瘤残留,7例患者EB病毒DNA水平在治疗开始后迅速下降至检测不到;8例患者血浆EB病毒DNA水平下降缓慢,但在治疗结束时,EB病毒DNA均检测不到。临床结果显示,此15例患者均达到完全缓解。结论:血浆EB病毒DNA水平的变化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疗效关系密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EB病毒的核抗原(EBNA)出现于所有EB病毒转化的类淋巴母细胞株和鼻咽癌细胞中,是细胞感染病毒后的早期产物并持续地存在于细胞核内。近年来,EBNA已被提纯,并被认为和其他DNA肿瘤病毒如SV40与腺病毒等的肿瘤抗原(T抗原)相似。后者是一种和细胞转化有关并维持细胞转化状态的重要产物。EBNA在细胞核内的含量很少,必须用高度敏感的抗补体免疫荧光法或抗补体免疫酶法才能检出。从EBNA阳性细胞中提取的可溶性抗原,可用于补体结合试验(CF),其用耐热的补体结合抗原成份即为EBNA。上述各种方法不能用于测定IgA抗体。由于鼻咽癌患者血清中抗EB病毒IgA抗体的出现和水平的升高是一种相当特异的  相似文献   

19.
EB病毒在人鼻咽癌组织中存在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例人鼻咽癌组织DNA和1例人鼻咽癌组织移植于裸鼠的肿瘤DNA,分别经酶切后与EBV—“W”片段(BamHI)探针作分子杂交。以pstⅠ酶切后,发现人鼻咽癌组织DNA、移植瘤DNA及Raji细胞DNA中呈现几乎完全一致的杂交图谱类型。出现6.1、2.8、2.1和1.0kb的四条带。30例人鼻咽癌组织中有25例(80.3%)含有EB病毒基因组。对上述阳性的DNA样品,经用BamHI酶切后,再杂交出巩6.7。3.1和2.0kb几乎完全相似的三条特征性杂交带,而各1例正常胎鼻组织、肝癌和乳腺癌組织DNA均不能和EBV—“W”片段杂交。此结果提示在人鼻咽癌组织中存在BEV的基因组,从杂交结果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来看,EBV致鼻咽癌可能存在着严格的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20.
1966年,Old首次报道鼻咽癌患者血清中存在着EB病毒相关抗原的沉淀抗体。1968年,Henle证实了所有鼻咽癌患者血清都有抗EB病毒壳抗原的免疫球蛋白G抗体(EBV-VCA/IgG)。1975年,Wara发现鼻咽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升高。1976年,Henle进一步证实了鼻咽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