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忍冬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忍冬(Lonicera japonicaThunb.)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药效学物质基础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等对忍冬叶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忍冬叶7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黄酮类化合物,并鉴定其结构分别为5,7,4′-三羟基-8-甲氧基黄酮(5,7,4′-trihydroxy-8-me-thoxyflavone,1)、木犀草素(luteolin,2)、苜蓿素(tricin,3)、山萘酚-7-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7-O-β-D-glucopyranoside,4)、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luteolin-7-O-β-D-glu-copyranoside,5)、洋芹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6)、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diosmetin-7-O-β-D-glucopyranoside,7)。结论化合物1、4为首次从忍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6、7为首次从植物忍冬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清除羟自由基的构效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12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清除羟自由基(OH)的构效关系。方法:使用产生并能灵敏检测.OH的抗坏血酸-CuSO4-酵母-H2O2的化学发光体系。结果:槲皮素,泽漆新苷,金丝桃苷,山奈素,黄芩苷,补骨脂甲素,石吊兰素,映山红素,补骨脂乙素和染料木素能有效地清除OH,抑制体系化学发光,它们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95%可信限)分别是:12.1(9.9-14.5)g/L,15.8(14.0-19.2)g/L,19.5(16.8-27.4)g/L,20.1(13.6-29.0)g/L,34.6(28.4-43.4)g/L,66.8(63.2-74.4)g/L,187(147-235)g/L,211(165-284)g/L,262(190-346)g/L和708(498-994)g/L,而川陈和补甲Ac则无效。结论:(1)黄酮类酚羟基是清除OH的主要活性基团;(2)B环上羟基和A环上羟基都是清除OH的重要活性基因;(3)位于A环和/或B环上的邻二羟基能大大提高相应环的清除OH活性。(4)对槲皮素,泽新新苷,金丝桃苷,黄芩苷,石吊兰素和映山红素的IC50值进行比较。发现它们的B环3′,4′位上的羟基具有高清除OH活性。它们的B环上羟基清除活性高于A环上羟基;它们的C环3位上的羟基或糖苷与清除OH的能力也有相关性。(5)黄酮类化合物的种类也影响其清除OH活性。  相似文献   

3.
超声提取快速鉴定黄酮类化合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寻找一种快速、准确鉴定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方法:应用超声提取、聚酰胺薄层分析的方法,对药材和中成药进行鉴定。结果:超声提取20min即可将药材中大部分成分提出,无须加快;聚酰胺薄层分析较纸层析干扰少,检出成分多,分离效果好。结论:该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ong JQ  Li B  Jia Q  Li YM  Zhu WL  Chen KX 《药学学报》2011,46(6):622-630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合物,已有文献报道其具有抗癌、抗氧化、抗炎、保肝、抗血栓形成、舒张血管、抗病毒、抗菌和抗过敏等多种药理活性。但该类化合物因溶解度差、生物利用度不高等自身缺点而限制了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目前国内外许多课题组选择以天然黄酮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改造研究其针对不同生理活性的构效关系,力求克服其自身缺点,开发出一批具有新颖结构的黄酮类药物的先导化合物。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几年该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的研究进展,期望为黄酮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及构效关系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王姝梅 《海峡药学》2004,16(3):10-13
目的 综述天然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作用及构效关系。方法 查阅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文献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 黄酮类化舍物具有抗氧化作用和一定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李荣  李俊 《安徽医药》2005,9(7):481-483
总结黄酮类化合物在抗氧化、抗炎、抗肿瘤作用方面的研究近况,在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同时,对其构效关系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对黄酮类化合物药理作用的研究提出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益母草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Houtt)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植物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益母草体积分数50%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0个黄酮类成分,分别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金丝桃苷(2)、槲皮素-3-O-芸香糖苷(3)、槲皮素-3-O-刺槐糖苷(4)、2-syringylrutin(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6)、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7)、山柰酚-3-O-β-刺槐双糖苷(8)、kaempferol 3-neohesperidoside(9)和api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10)。结论化合物4、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7和9为首次从益母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德智 《海峡药学》2009,21(12):101-104
综述了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溶剂萃取法、超滤法、双水相萃取法、酶解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分离纯化方法(柱层析法、大孔树脂吸附法、膜分离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高速离心分离法),为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山楂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山楂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山楂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结果溶剂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山楂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具有交互作用,优化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溶剂浓度60%、提取时间3h、提取次数3次。结论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三白草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春影 《黑龙江医药》2005,18(3):162-165
目的:通过文献报道三白草据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本人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未见有三白草起降血糖作用的化学成分的分离和检测,因此本实验对三白草当中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分离和检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在YWG-C18色谱柱上以50%甲醇0.1%磷酸溶液为流动相分离测定了三白草中槲皮素和芦丁的含量,流动相的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370nm。[1]结果:实验表明: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7%和1.2%,回收率为99%和106%。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11.
Flavonoids from Speranskia Tuberculat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地构叶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6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其性质及波谱特征分别被鉴定为香叶木素5,7,3′30H,4′OCH3黄酮(1),木犀草素5,7,3′4OH黄酮(2),5,7,4′三羟基二氢黄酮7OβD(3″对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3),5,7,4′三羟基二氢黄酮7OβD(3″对香豆酰)吡喃葡萄糖苷(4),穗花杉双黄酮(5),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6),所有的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地构叶得到,化合物3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地构苷。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透骨草总皂苷的提取方法及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透骨草总皂苷乙醇回流提取法最佳提取工艺,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总皂苷含量。结果正交实验确定总皂苷最优提取条件: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h,溶剂用量为12倍量。HPLC法测定透骨草总皂苷含量(原药材中含量)达到2.71%。结论乙醇回流提取法为透骨草总皂苷最佳提取方法,HPLC法测定总皂苷含量简便、可行、精确。  相似文献   

13.
大戟科植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根据其化学结构又可分为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醇)类和花色素类等4种结构类型。大戟科黄酮类化合物结构新颖,药用前景广阔,值得深入研究及开发。本文综述了大戟科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及其药理活性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4.
To test flavonoids for antibacterial ativity against oral micraorganisms, flavonoids, quercetrin and naringenin, were incorporated into two 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in the form of tooth paste. Samples of dental plaque, the most accused dental deposit which initiates the gingival and periodental diseas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teeth surface of ten dental students at one week interval before and after using placebo, followed by two formulae of tooth paste containing 0.1% of quercetrin and naringenin (formulas I and II, respectively). The amount of dental plaque was assessed by the Quigley and Hens index. Then plaque samples were subjected to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Gram stain and plate counts of microorganism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most of Gram negative cocci and bacilli were highly affected by the two formulae: the number of actinomycetes were decreased after using formula I and disappeared completely by the use of formula II, while the number of Gram positive streptococci was highly decreased after the treatment with the two formula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a possible use of flavonoids to inhibit dental plaqu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5.
The flavonoids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 ofRhododendron brachycarpum, were identified as quercetin, avicularin, quercitrin and hyperin.  相似文献   

16.
苏航  陈真 《北方药学》2015,(6):95-96
富含黄酮类的食物与其代谢产物可以共同作用于机体细胞、分子,促进认知功能。它们能特异性结合ERK和P13-K/Akt信号通路,增强神经保护蛋白、神经调节蛋白的表达,增加神经元的数量,改善神经元形态,加强递质传递。同时,它们能通过增加脑血流量和激活海马神经元,抑制诱发神经元凋亡的神经毒性物质,阻止β淀粉样前体蛋白的聚合和加工,维持关键脑区突触链接的数量和质量,以延迟AD样疾病或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主要总结了黄酮类化合物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的延缓作用及相关机制,为后期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研究确定黄杞叶总黄酮大孔树脂吸附工艺参数。方法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对黄杞叶黄酮成分的吸附-洗脱性考察,来确定各工艺参数。结果 D101树脂对黄杞叶总黄酮具有较好分离作用,黄杞叶总黄酮动态饱和吸附量为55 mg/g;当药材树脂比为1∶2,树脂柱径高比为1∶7,上样药液为水提液,浓度相当于生药浓度0.4 g/m L,以水、10%乙醇、60%乙醇进行洗脱,洗脱量分别为10、10和5倍树脂柱量,收集60%醇洗部分,减压浓缩至干,即得黄杞叶总黄酮提取物。结论采用D101树脂对黄杞叶总黄酮具有较好分离作用,总黄酮回收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超临界CO_2萃取药桑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出药桑黄酮的超临界CO2较佳萃取工艺。方法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依次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法考察了压力、温度、CO2流量以及夹带剂用量对超临界萃取的综合影响,并与超声波提取法进行了比较。结果影响超临界萃取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压力、夹带剂用量、CO2流量和萃取温度,较优的萃取条件(以300g样品计)为压力35MPa、夹带剂用量200mL、CO2流量10kg.h-1及温度45℃;超临界萃取物黄酮含量为超声波提取物的67倍。结论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效率远优于传统提取方法,适于药桑黄酮的大规模提取。  相似文献   

19.
中药透骨草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延明  李胜华  楼之岑 《药学学报》1982,17(12):928-941
目前中药应用的透骨草主要有五种——大戟科植物地构叶Speranskia tuberculata(Bunge)Baill.的地上部分、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lna L.的地上茎、紫葳科植物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 Lam.的地上部分、毛茛科植物黄花铁线莲Clematis intricata Bunge的地上部分(黄花铁线透骨草)和细叶铁线莲C.aethusaefolia Turcz.的地上部分(细叶铁线透骨草)的生药形态、组织构造及粉末特征。  相似文献   

20.
8种黄酮类成分的LC-MS/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探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在天然产物成分分析中的应用,以黄芩苷、野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素、射干苷、次野鸢尾黄素、芦丁、金丝桃苷等8个黄酮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分析该8个黄酮类化合物的色谱、质谱特性.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SB-C18(2.1 mm×50 mm,1.8 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5℃,质谱离子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结果:8个黄酮化合物在色谱柱上的色谱保留行为与取代羟基及苷化的数目具有相关性,在质谱中野黄芩苷、射干苷、金丝桃苷在负离子模式下具有较好的响应,而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素、次野鸢尾黄素、芦丁在正离子模式下具有较好的响应.苷元的裂解以RDA裂解为主.结论:该8个黄酮化合物的色谱和质谱行为对于未知结构的黄酮化合物的结构解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