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偏头痛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40例小儿偏头痛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偏头痛消除,无不适感,伴随症状消除,1年内不复发30例;偏头痛消除或明显缓解,仅于精神紧张和劳累时偶有头痛伴随症状消失7例;无效用药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3例,总有效率为92.5%。结论:对小儿偏头痛要避免诱发因素的偏头痛发作,头部创伤还可能引起的偏头痛发作。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但多数患儿经过恰当的治疗可使头痛得到减轻和缓解。 相似文献
2.
许彩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27(1):95-95
目的 观察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的效果。方法 将 80例细菌性痢疾患儿随机分别采用头孢噻肟钠 (治疗组 )、痢特灵 (对照组 )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χ2 =13 .78,P <0 .0 1)。两组退热时间、腹泻停止时间、大便培养转阴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 (P均 <0 .0 1)。结论 头孢噻肟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许彩娟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3,25(6):833-834
<正> 近2年来伤寒在儿童,尤其是学龄儿童中的发病率有所增加,同时因耐药菌株的逐年增多,儿童用药的局限,迫切需要副作用小、疗效好的抗生素来治疗。我院于2000年3月~2003年5月共收治伤寒78例,其中40例采用氧氟沙星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78例伤寒住院患儿中,男60例,女18例,其中3岁~5例,5岁~40岁,>10岁33例。发病季节:冬春季10例,夏秋季68例,均属本地区居住儿童。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发热,T40℃以上15例,39~40℃235例,38~39℃28例, 相似文献
4.
5.
陈光辉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6):57-57
偏头痛属于中医学"头风"的范畴,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其发病急骤、病势剧烈、易反复、痛止如常人.自1999年以来,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我院儿科于2006年8月~2007年7月应用乳酸菌素颗粒治疗小儿鹅口疮4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患儿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10天~4.5岁,病程3~5天。患儿口腔黏膜的一部分或全部出现乳白色薄膜,不易拭去。标本直接镜检发现大量菌丝和成群孢子。1 相似文献
7.
刘智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1998,(2)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原因多为肝郁血瘀所致,病程缠绵,常易发作,多见于情志变化而加重,疼痛难忍、头部发胀,或如锥刺,伴恶心、头昏等,笔者自拟柴胡辛术汤治疗40例,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头痛是小儿常见的症状之一,文献报道7~15岁的发病率为44%,而在以头痛为主诉的初诊病人约50%为小儿偏头痛,可见其发病率是很高的。在6~12岁儿童中偏头痛的发病率为10%左右,较成人的发病率20%~30%低。青春期前男女发病率相同或男略多于女,青春期后则女孩发病率明显高于男孩,发病平均年龄为7.5岁,无低年龄限度,文献报道有5个月起病者。1病因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尚无确切一致的结论,遗传倾向和血管缩舒功能不稳定因素和激素的改变是引起偏头痛的主要因素。颅内外有一些对疼痛刺激敏感的结构,如主要的动脉静… 相似文献
9.
病毒唑佐治小儿喘憋性肺炎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唑佐治小儿喘憋性肺炎40例报告高福芬郑州铁路局西安中心医院儿科710054病毒唑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病毒感染。但对小儿端憋性肺炎(简称喘肺)的疗效报道甚少。我院自1992年10月~1993年12月治疗40例,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经ELISA法检测诊断为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CMV肺炎以婴儿发病多见,临床以咳嗽、喘息、发热、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肺部体征及X线改变明显。经更昔洛韦(GCV)治疗后,痊愈33例,占82.5%,好转7例,占17.5%。结论:小儿CMV肺炎以1岁以内婴儿多见,其临床症状、体征、X线及外周血象缺乏特异性,常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和肺外脏器受损,易误诊误治;更昔洛韦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偏头痛临床特点 ,与癫痫鉴别诊断及经颅超声多普勒在小儿偏头痛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 86例小儿偏头痛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颅超声多普勒 86例 ,75例显示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有不同程度增快 ,提示血管痉挛或狭窄。脑电图检测 86例 ,4 5例呈弥漫性慢波增多。结论 小儿偏头痛易误诊为头痛性癫痫 ,诊断必须根据临床表现、经颅超声多普勒、脑电图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经颅超声多普勒对小儿偏头痛具有重要客观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腹针结合体针治疗偏头痛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水凤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1):75-75
偏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是最重要和常见的血管性头痛,呈现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痛或胀痛。低头、受热、用力、咳嗽等均可使头痛加重。临床上可有反复循环性发作性头痛、恶心、呕吐、怕光、头昏等症状。检查可见颞动脉隆起,搏动增强,压迫后头痛可减轻。常在青春期发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因劳累、情绪因素、经期等诱发。笔者自2000年至今,用腹针结合体针治疗偏头痛4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自然疗法治疗偏头痛40例疗效分析邵继红,贺戈,刘子梦偏头痛一般认为是神经系统、特别是植物神经系统的一种发作性功能紊乱。以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为主,伴有复杂的精神-神经-内分泌调节障碍 ̄[1]。国内常用麦角胺药物,5-羟色胺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 相似文献
14.
杨水凤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8(1):75-75
偏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发作性头痛,是最重要和常见的血管性头痛,呈现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痛或胀痛。低头、受热、用力、咳嗽等均可使头痛加重。临床上可有反复循环性发作性头痛、恶心、呕吐、怕光、头昏等症状。检查可见颞动脉隆起,搏动增强,压迫后头痛可减轻。常在青春期发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多因劳累、情绪因素、经期等诱发。笔者自2000年至今,用腹针结合体针治疗偏头痛4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0例均为门诊病人,经中西医检查确诊为偏头痛。男11例,女29例;年龄在19~60岁之间;病程最短7天,最长15年。2治疗… 相似文献
15.
宋风亮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0,12(2):24-25
目的 观察甘露醇对偏头痛的药物疗效。方法 应用 2 0 %甘露醇 2 50ml每天静脉滴注治疗偏头痛 ,2周为一疗程 ,疗程开始前两周和疗程结束后两周对比观察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达 82 .5%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 <0 .0 5) ,无不良反应。结论 甘露醇降低颅内压效果十分显著 ,同时能清除血液内自由基 ,能减轻偏头痛的发作程度 ,减少发作频率 ,可作为一种治疗偏头痛有效的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6.
偏头痛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搏动性头痛,中医认为多系肝胆风火循经上炎等所致,称之为“头风”、“脑风”等。由于本病为一种自觉症状,临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随症加减的治疗原则。针灸治疗能有效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并能缓解头痛发作时伴发的其他症状,其显著的疗效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公认。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疗法治疗偏头痛40例,收到满意效果,并与用尼莫地平治疗的40例进行了对比观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之一,若不及时诊断或处理不当,会引起肠坏死、肠穿孔和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现就我院近两年确诊的肠套叠40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肠套叠的认识,以减少并发症及手术机会。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0例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2天至2岁,其中12天1例,1~12个月35例,1~2岁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5~72h。体型偏胖者25例。临床表现为阵发性哭闹36例(占90%),呕吐28例(70%),腹部包块25例(62.5%),腹部平片示小肠梗阻8例。上述典型症状出现前,16例曾有腹泻,6例有上呼吸道感染。1.2 治疗方法 使用… 相似文献
19.
20.
小儿偏头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神经生理生化研究的进展,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等研究的日益深入,小儿偏头痛也逐渐引起重视。本文对小儿偏头痛的概念、诊断、临床表现、相关因素、治疗及偏头痛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 偏头痛的定义及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1.1 定义 1962年Adhoc.committee将偏头痛定义为一种反复发作性头痛,其程度、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差异很大,多以一侧头痛开始,常伴有恶心、厌食等,部分患者在发作前或发作时有感觉、运动及情绪改变,多数患者有阳性家族史。1.2 偏头痛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1.2.1 普通型偏头痛 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