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正> 中国蕲蛇毒系从蕲蛇粗毒中提取的一组含类凝血酶的组分,它具有促凝作用。在体外促凝(使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交联的纤维蛋白凝块),在体内表现出抗凝效应(去纤维蛋白原状态)。已报道正常人的去纤维蛋白原血浆在体外能抑制蕲蛇毒的凝血活性,抑制效应与抗凝血酶Ⅲ(ATⅢ)有关。本文探讨静注 ATⅢ在兔体内是否有抑制中国蕲蛇毒类凝血酶(CAAV)的抗凝活性。  相似文献   

2.
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是血浆生理性抑制物中最重要的抗凝物.AT通过Arg393~ser394的丝氨酸蛋白酶反应点及Lys残基(第125位,第107位,第136位)和Arg残基(第129位,第145位)有关二个功能位点,与肝素、凝血酶结合,发挥其抗凝作用,其抗凝作用大约占体内总抗凝作用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3.
生物化学及生物学背景抗凝血酶Ⅲ(ATⅢ)是一种α_2球蛋白,单链分子量为58000道尔顿,由424个氨基酸组成。活性中心位于连接精氨酸384-丝氨酸385的肽键。分子中的赖氨酸是肝素结合点,两者结合的克分子比例为1∶1。ATⅢ由肝脏合成,血浆中平均浓度为196mg/l,半衰期2.69天。ATⅢ具有灭活参与凝血的活性丝氨酸蛋白  相似文献   

4.
抗凝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新近,主要作用于活化的凝血因子(FⅩa、FⅤa和FⅧa)或凝血酶的抗凝药物有较大的发展,高度选择性、活性型、基因重组型以及具有多价抗丝氨酸蛋白酶作用的产品相继问世。抗栓作用剂量范围内,新一代抗凝药物的优点更趋于理想化,包括出血副作用小,不明显延长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不影响血小板机能和数量,不依赖抗凝血酶Ⅲ(ATⅢ)或肝素辅因子Ⅱ(HC  相似文献   

5.
关于肝素与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盐水注射液的配伍问题、文献已有记载.配伍结果很不一致、给临j床用药带来很大的顾虑.为此作者复习了大量的文献.做了有关的实验观察以及理论分析,综合临床经验.认为两药是可以配伍的从理论上分析肝素是一种粘多糖的硫酸酯.分子中含有40%硫酸根、使分子带有强大阴电荷、若水解移去硫酸根或中和阴荷、则肝素抗凝活性消失.肝素能影响凝血酶及凝血因子Ⅻ、Ⅺ、Ⅹ、Ⅸ等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其作用原理现已阐明.肝素进入循环后,首先与血浆中一种曾被称为肝素辅助因子的a_2球蛋白结合.这一单链.分子量为58000的球蛋白就是抗凝血酶皿、事实上肝素是作为抗凝血酶Ⅲ的辅助因子起作用的.抗凝血酶Ⅲ作为缓慢的生理性抗凝血物质、是一种抑制性酶,可使以丝氨酸为活性中心的蛋白质失去活性.肝素通过其酸性基与抗凝血酶Ⅲ的碱性残基  相似文献   

6.
抗凝血酶Ⅲ(ATⅢ)和α2巨球蛋白(α2M)主要产生于肝脏,是人体血液中最重要的生理性抗凝剂。TAⅢ约占血液总抗凝血酶活性的50~70%,α2M 约占20~30%,剩余活性由α1抗胰蛋白酶和补体C_1灭活剂提供。ATⅢ的抗凝作用是在肝素存在下灭活凝血酶。α2M 也可灭活凝血酶,但其效力和速度都  相似文献   

7.
肝素发现于1916年,作为抗凝剂使用只50多年。肝素治疗的并发症有出血、过敏反应、骨质疏松、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小症及血栓栓塞。1976年Johoson等首先发现志愿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LMWH)时,在血浆中产生的抗活化因子X(抗-X_a),其活性比高分子肝素(HMWH)的抗-X_a活性高。同年,Andersson等报告体外实验用部分凝血活酶生成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TT)测定肝素的抗凝活性,发现LMWH抗凝活性较低,但用抗-X_a测定其抗凝活却性相当高。1978年Lane等也证实了上述发现。本文复习文献对LMWH的抗凝特性、药物动力学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近况作一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8.
在血液凝固与抗凝过程中,凝血酶与抗凝血酶Ⅲ(ATⅢ)以一定摩尔浓度结合,生成酰基共价键结合的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hrombin-antithrombin,TAT 复合物),该复合物的生成量与生成率可能是体内抗凝、凝血物质活化的标志。目前常以ELISA 法检测血浆TAT 复合物含量,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好。该项指标有益于检测血栓形成,对抗凝及溶栓疗效观察具有重要作用,对DIC 的诊断较准确,且恶性肿瘤等患者血浆TAT 复合物含量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9.
正常人体内存在的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与凝血系统处于动态平衡。抗凝物质主要包含抗凝血活酶、抗凝血酶、肝素、蛋白C(PC)系统及α_2-MG)。其中抗凝血酶Ⅲ(ATⅢ)占总抗凝活性的50%~67%。PC系统及α_2-MG在抗凝系统中亦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检测了缺血性心血管病(IHD)及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ATⅢ:A、ATⅢ:Ag、α_2-MG、PC:Ag、总蛋白S抗原(TPS:Ag)、游离蛋白S抗原(FPS:Ag).并与对照组作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兰  朱海艳 《天津护理》2016,24(6):516-517
正依诺肝素钠是一种低分子肝素,它将标准肝素的抗血栓和抗凝活性分开,主要特点是相对于抗凝血因子Ⅱa即抗凝血酶活性,其抗Ⅹa活性更高。经皮下注射依诺肝素钠能迅速并几乎完全被吸收,血浆活性峰值是在给药后3~4 h,重复给药后半衰期约为7 h。不同类型恶性肿瘤患者中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2.74%~12.10%,和非肿瘤患者相比,恶性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11.
国产水蛭肽对兔抗凝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国产水蛭肽在兔体内的抗凝活性,为水蛭肽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兔静脉注射水蛭肽前及后心脏采血,应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观察其量效和时效关系及与肝素的抗凝疗效比较。结果水蛭肽能明显延长TT、PT、APTT,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抗凝作用随时间延长而下降,作用持续时间约60min,水蛭肽抗凝疗效至少与肝素相同。结论水蛭肽具有明显抗凝作用,量效关系明确,不亚于现有抗凝药肝素。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相关实验参数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液透析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时相关实验参数的变化。方法 22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分别用低分子量肝素和普通肝素抗凝,监测指标包括抗因子Xa活性(AFXa)、凝血酶时间(T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应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时APTT、TT在透析过程中延长不明显(P>0.05),普通肝素组APTT、TT于透析30分钟及透析结束时明显延长,甚至部分血液不凝。低分子量肝素组透析结束时血浆抗FXa活性较透析前有显著性差异,且透析后30分钟及透析结束时均明显高于普通肝素组(P<0.001)。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作用同APFF、TT无一定相关,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作用可由抗-FXa水平作为可靠根据,低分子量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过程中比普通肝素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抗凝系统包括细胞抗凝及体液抗凝两部分。近年来有关体液抗凝发展迅速,本文就此作一简要概述。肝素-抗凝血酶Ⅲ复合物测定肝素的抗凝作用需依赖抗凝血酶Ⅲ(ATⅢ)。ATⅢ以其分子结构中的赖氨酸残基与肝素结合形成肝素-ATⅢ复合物,从而使ATⅢ的转氨酶残基暴露,便于其与丝氨酸蛋白酶  相似文献   

14.
肝素浓度(活性)检测是指导抗凝用药的金标准[1],血浆抗Ⅹa水平在0.5~1.8IU/ml之间是比较理想的依诺肝素在PCI术中的抗凝强度[2-3]。依诺肝素是低分子肝素的一种,具有异质性的葡糖胺聚糖。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抗Ⅹa因子作用强、诱发血小板减少及功能障碍的发生相对减少、生物利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治疗前均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低分子肝素(体重≤60 kg为5 000 U,体重>60 kg为7 500 U),12 h 1次皮下注射,连用7~14 d,分别于用药前30 min,用药后48 h采血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显效9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80.5%。结论:低分子肝素具有高比例的抗因子Xa和抗因子Ⅱa活性,由于其分子量小,与血浆蛋白和内皮细胞结合减少,所以生物利用度高,血浆半衰期长。疗效可取得与肝素同样甚至更高抗凝血酶效果,并且有发生严重出血事件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最主要的抗凝血酶是抗凝血酶Ⅲ(ATⅢ)。ATⅢ是一种分子量约65,000的α-球蛋白。它能灭活抗凝血酶、因子Xa和在凝血过程中产生的其它丝氨酸蛋白酶。在肝素存在时灭活凝血酶和Xa的作用大大加速且更有效。 ATⅢ缺乏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男女罹患相同。患者ATⅢ血浆浓度系正常的25-60%。不是所有ATⅢ缺乏者均患血栓形成,所报告的ATⅢ缺乏者中约45%并无血栓发生,但50岁前仅10%无症状,青春期前血栓形成虽少见但也有所发生。典型的首次血栓栓塞性疾病常与已知易患血栓形成的情况同时发生,如创伤、手术、妊娠、分娩或口服  相似文献   

17.
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为近年发现的一种血浆抗凝蛋白物.肝脏为凝血与抗凝因子的主要制作场所,因此肝脏与凝血机制关系密切.以往多限于对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系统与类肝素物质的研究,对TFPI研究甚少.我们对肝脏急性炎性疾病患者血浆中TFPI与ATⅢ进行了对比性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低分子肝素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是目前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治疗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监测低分子肝素抗凝疗效,避免血栓形成及出血风险是临床治疗面临的一大难题,且一些特殊人群及高凝状态的疾病有着不可预测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有效的监测手段被临床所需。目前抗Ⅹa活性是低分子肝素疗效监测的推荐指标。该文主要对抗Ⅹa活性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中的监测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抗Ⅹa活性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持续肾替代治疗中肝素是应用最普遍的抗凝药物,但是肝素的安全性逐渐受到质疑,特别是在危重患者中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肝素主要是通过与凝血酶结合发挥抗凝作用,但是这个机制也影响了肝素抗凝的效果及安全性,这主要因为在危重症患者急性期大量细胞消耗、凋亡,使凝血酶水平降低,机体产生肝素抵抗。同时,肝素与某些蛋白的非特异性结合,加重脓毒症患者的微循环障碍。而局部枸橼酸抗凝可得到与肝素抗凝同样的效果,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还有可能延长患者生存率。但是这项结果还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在应用枸橼酸的抗凝过程中如果代谢分解不充分有可能出现酸碱、电解质失衡,但是枸橼酸在血滤抗凝过程中仍占有明显的优势,在持续肾替代治疗抗凝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低分子肝素(LMWH)是从猪肠粘膜中提取的,主要通过抗凝血酶(AT)而增强其对凝血因子Xa和凝血酶的抑制,从而发挥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因分子量较小,不易被血小板第Ⅳ因子中和,抗凝效果和纤溶作用得以增强,而抗血小板、诱发出血的作用大为减弱,加之生物利用度高达98%,量效关系明确,固定剂量时抗凝效果易于预测,血浆半衰期较普通肝素长2~3倍,不透过胎盘屏障,给药更为方便,因而备受临床青睐,目前广泛用于下列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