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道路交通伤害一直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酒后驾车是重大的危害因素之一。酒精因其化学特性,对驾驶员的驾车带来严重的生理影响。随着驾驶员血酒精浓度的升高,发生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度迅速上升。酒后驾车的驾驶员主要以男性、低年龄层、低教育或文化程度、离异或单身、较高家庭收入、蓝领阶层、较早开始饮酒、有过酒后驾车经历的驾驶员居多。对酒后驾车的预防及控制需要从强制干预、经济干预、教育干预和工程干预四个方面共同进行。本文主要阐述了酒后驾车对人体产生影响的机制、危害,酒后驾车的研究历史,目前全球及国内酒后驾车现状以及酒后驾车最新预防控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司机是以驾驶车辆运送人员及货物的职业,其行车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酒后驾车隐匿的危险是显而易见的,已被人们所重视,所以规定严禁酒后驾车,并经常在公路的两旁显眼位置用路标文字给司机提醒,使酒后驾车现象大为减少,从而也大大地降低了因酒后驾车造成的交通事故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酒后驾车危害猛于虎。有关调查显示,酒后驾车已成为危害交通安全的第一大"杀手"。为了切实维护公共安全,遏制酒后驾车行为,政府开始颁布实施刑法修正案和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不仅对酒后驾驶的处罚更加严厉,而且规定醉驾与飙车将入刑定罪,这令广大驾驶员谈酒色变,如今,"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已成  相似文献   

4.
《jkrs》2010,(6)
<正> 统计调查,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有数十万起。酒后驾车的致命车祸风险,比未受酒精影响的驾驶员高17倍。  相似文献   

5.
吕斌 《药物与人》2010,(3):65-65
编辑同志:随着打击酒后驾车的力度加大,不少人改掉了坏习惯,可也有人始终在寻找“喝酒驾车两不误”的良方,最近我听一些司机朋友说有一种无醇啤酒,不会含有酒精,驾驶员喝了也就会没事。而在一些酒店,商家也打出“劲爆推出,连交警都检测不出来的啤酒。”在推销这种无醇啤酒。请问这是在诱导酒后驾车,还是无醇啤酒真的只是一种普通饮料呢?  相似文献   

6.
孙海明  赵敏 《大众医学》2009,(11):53-53
据统计调查,每年由于酒后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有数十万起,酒后开车的驾驶员卷入致命车祸的风险比未受酒精影响的驾驶员高17倍。那么,为什么明知危险,还偏要以身赴险呢?  相似文献   

7.
刘晓 《家庭医生》2011,(17):22-23
奇怪的换位 前不久,南京交警在进行例行的酒后驾车检查时,注意到远处一辆小面包车内的司机和副驾人员正在换位。按经验判断,十有八九是酒后驾车。奇怪的是,进行酒精浓度呼气检测,两人的结果显示均为零。原来,司机在网上看到传闻说,吃豆腐乳、藿香正气水或用漱口水后,酒精测试会显示酒驾结果,联想到自己刚刚在饭店吃了豆腐乳,才急中生智想出这么一招。  相似文献   

8.
服药后不宜驾车 人们都知道酒后开车的危险.其实不少药物也可以影响驾车安全,特别是在服用安定、眠尔通等镇静安眠药之后,发生交通事故的比例相当高。此外,扑尔敏、安泰乐等抗过敏药、丙咪嗪、多虑平等抗抑郁药,吗啡、可待因等镇痛药、利血平、呱乙定等降血压药以及降血糖药等,都有此种隐患。调查资料显示,酒后开车交能事故率为87%.服用抗过敏药物后交通事故率为72%.  相似文献   

9.
酒驾危害猛于虎。有关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死于酒精中毒的人数达到11万之巨,由酒驾造成的交通事故更呈直线上升趋势,酒后驾车已成为危害交通安全的第一大"杀手"。为了切实维护公共安全,遏制酒后驾车行为,2011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和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不仅对酒后驾驶的处罚更加严厉,而  相似文献   

10.
马亚平 《健康》2012,(11):54-55
近几年,全国严查酒后驾车等违法行为,一些酒后驾车、醉酒驾车者受到了严厉的惩罚。但有些司机仍然怀着侥幸心理,希望通过吃解酒药快速醒酒。对此,专家提醒——目前没什么药能真正解酒。A看看"解酒药"如何忽悠人市场上热销的所谓"解酒药",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药品,都是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这类产  相似文献   

11.
驾驶员饮酒与机动车道路伤害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驾驶员饮酒与机动车道路伤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01年11月至2002年8月在沈阳市皇姑区发生机动车交通事故的驾驶员406例为病例,同期、同地区内于随机时间、随机道路上正常行驶的驾驶员438例为对照.采用统一的问卷对驾驶员进行面询,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发生事故前/调查时(对照)饮酒情况,进行呼出气酒精检测和血液乙醇定量检测.并对驾驶员、道路交通管理人员进行深入访谈,探讨酒后驾车的原因.结果酒后驾车发生道路伤害的危险性是未饮酒驾车的4.13倍(OR=4.13,95%CI1.66~10.28),随驾驶员饮酒量增大,发生道路伤害的危险性逐渐增高,呈剂量反应关系(趋势χ2=9.20,P<0.05).饮啤酒后6h内驾车发生伤害事故的危险性增高(OR=1.72,95%CI0.67~4.42).驾驶员酒后驾车原因多为对饮酒后驾车的危害认识不足.结论饮酒后驾车是造成机动车道路伤害的危险因素.饮啤酒亦会增加道路伤害发生的危险性.为加强对酒后驾车的预防和控制,必须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和管理,正确认识饮酒对驾驶安全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2.
《自我保健》2010,(12):8-9
英国1月31日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感冒可使司机注意力分散、反应速度下降,对驾车安全的负面影响与酒后驾驶相当。  相似文献   

13.
酒后驾车容易发生车祸,严禁酒后驾车众所周知。然而服某些感冒药后更易发生车祸却鲜为人知。因服感冒药后驾车而发生车祸屡有发生,不可掉以轻心! 有关研究指出,多数感冒药的成分含有抗组织胺药物,这类药物的副作用就是催眠作用。有时其中抑制作用较酒精强好几倍,所以服感冒药后开车较酒后开车更危险。许多人服含有抗组织胺药物的感冒药后,会出现头晕、思睡、疲惫无力、反应迟钝、判断力差等症状,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通市居民酒后驾驶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以南通市常住人口为调查对象开展酒后驾驶的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问卷2 538份,其中有效问卷2 517份有效率为99.2%。调查对象对"法律规定的醉酒驾驶的最低血液酒精浓度"、"非营运车辆因醉驾吊销驾驶证几年"、"营运车辆因醉驾吊销驾驶证几年"和"醉酒驾驶受到的处罚"的知晓率分别为40.7%、38.5%、31.0%和46.6%。对"喝低酒精度的酒会影响开车"、"同意酒后驾车对公共交通安全危害大"、"反对酒后驾车"和"同意劝酒者应承担一定的事故责任"的态度正确率均高于80%。无酒后驾车者占79.3%。酒后驾车最常发生的地点是亲友聚会、商务应酬等。结论南通市居民对酒驾知识的知晓和正确的行为尚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酒精浓度(BAC)与酒后交通肇事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酒后驾车提供科学数据。方法:对2007~2008年江门市1518例涉嫌酒后交通肇事者的年龄、性别、各时间段BAC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1518例涉嫌酒后交通肇事者中20岁~50岁1330例,占87.6%;男性1368例,占90.1%。BAC"异常"者55.1%,其中"饮酒"驾车者11.5%、"醉酒"驾车者40.7%。2008年度交通肇事者BAC"异常"者59.8%,明显多于2007年度的51.4%,有统计学意义(2χ=10.6907,P0.01);"饮酒"者与2007年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χ=0.3152,P0.05);"醉酒"者45.8%明显多于2007年度的36.6%,有统计学意义(2χ=13.1051,P0.01);"饮酒/醉酒"者56.8%明显多于2007年的48.6%,有统计学意义(2χ=10.2505,P0.01)。2007~2008年国家法定节假周休日涉嫌酒后交通肇事者日均2.39例,多于非法定节假周休日的日均1.93例,有统计学意义(t=15.9534,P0.01)。结论:酒后驾车以中青年男性为主,以国家法定节假周休日多见,酒后驾车呈现上升趋势,应加强对酒后驾车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16.
司机 一是严格遵守交通法规,不开违章车;二是严禁酒后驾车;三是保证充足的睡眠,开车注意力要集中;四是身体状况差,患感冒等病症时或服用镇静药物后不要开车。另外司机驾车过程中应尽量避开凹凸不平的路面,遇沟坎时应减速通过,突然的剧烈颠簸会导致车内乘员脊柱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因酒后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越来越多,“酒精”正在成为越来越凶残的“马路杀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南京市摩托车驾驶员酒后驾驶发生情况及相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方法,收集合并2012年4月-2013年8月期间南京市10个交警大队机动车驾驶员呼气酒精浓度(BAC)测试和问卷调查中有关摩托车驾驶员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符合条件的样本共468例,酒后驾驶(BAC〉Omg/100mL)发生率为12.18%,其中按照(GBl9522-2010)规定饮酒后驾车和醉酒后驾车发生率分别为9.40%和0.21%;晚上及深夜酒后驾驶发生率高于白天即=14.877,P=0.001);周末酒后驾驶发生率高于工作日(X2=9.513,P=0.006);驾龄3年以上的驾驶员酒后驾驶发生率高于3年及以下的驾驶员(X2=5.427,P=0.020);驾车时间在0.5时及以下驾驶员酒后驾驶发生率高于0.5时以上的驾驶员(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7);未戴头盔的摩托车驾驶员酒后驾驶发生率高于带头盔者(X2=6.247,P=0.012)。结论南京市摩托车驾驶员酒后驾驶发生率较高,提示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及强化执法活动。  相似文献   

19.
<正>"过节必饮酒"、"无酒不成宴"、"酒缝知己干杯少"。自古酒就与过节、交友连在了一起。平时爱喝几杯的爷们节前老早备好了"解酒药",并收集了一些"解酒秘方",做好了"战前准备",就等到时放心地"畅饮一回"。近年全国开展了严查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一些酒后驾车、醉酒驾车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有些司机怀着侥幸心理,寄希望于解酒药来醒酒或应对交警的检查。专家提醒:目前没什  相似文献   

20.
酒后驾车、超速行驶是司机生命安全的大敌,但你知道“车内污染”也能致人于死命吗?车内污染对驾车族的威胁在哪儿?能像装修房屋那样避免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