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讨论圆形裂孔伴有视网膜变性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视网膜变性伴有圆形裂孔患者256例(272只眼)接受氩激光治疗,同期192例(198只眼)未接受激光的自然观察病例做对照.分析其在追踪观察时间(36.2±8.6)个月内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视网膜脱离发生时间以及原裂孔与视网膜脱离发生的关系.结果 两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分别为12.6%和13.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治疗组6个月内视网膜脱离发生率为35.2%,对照组为19.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治疗组17.7%的患者为原裂孔引发的视网膜脱离,对照组38.4%是原裂孔引起,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变性伴有圆形裂孔自然病例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与激光治疗并无差别,而且激光治疗组在6个月内视网膜脱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多数新裂孔可能与激光有关,对视网膜变性伴有圆形裂孔激光治疗应持慎重态度.  相似文献   

2.
分析Nd;YAG激光后囊切开后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的发生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1993年12月我院收冶的Nd:YAG 激光后囊切开后RD11例11只眼。 结果:11只眼中6只眼为人工晶体(intraocular lens,IOL)眼,5只眼为无晶体眼;后房型IOL眼激光后囊切开后RD发生率为1.7%.无晶体眼为4.0%;激光治疗至发生RD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2.1个月,8只眼在1年内发生,7只眼存在发生RD的危险因素(高度近视、格子样变性、对侧眼RD史)。 结论:激光治疗增加了IOL眼和无晶体眼发生RD的危险,其RD特点和预后与IOL眼RD相同,发病机制尚不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后脱离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的BRVO患者116只患眼初诊时玻璃体检查结果与随访(10.7±2.2)个月时形成新生血管、发生黄斑水肿的临床资料,探讨玻璃体条件与眼后节新生血管形成、黄斑水肿的关系。结果FFA检查116只患眼中40只眼为缺血型改变,其中25只无玻璃体后脱离或部分性后脱离眼中,12只眼发现视网膜或(和)视盘新生血管形成,占48.0%;15只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眼中只有1只眼产生新生血管,占6.7% (P<0.05)。116只患眼中45只眼发生弥漫性黄斑水肿,占38.8%。视网膜黄斑粘连者黄斑水肿发生率为51.5%,显著高于视网膜黄斑分离者(22.0%) (P<0.01)。结论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对BRVO发生眼后节新生血管和黄斑水肿具有一定阻止效应。(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4)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Nd∶YAG激光后囊切开后视网膜脱离(retinaldetachment,RD)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1993年12月我院收治的Nd∶YAG激光后囊切开后RD11例11只眼。结果:11只眼中6只眼为人工晶体(intraocularlens,IOL)眼,5只眼为无晶体眼;后房型IOL眼激光后囊切开后RD发生率为1.7%,无晶体眼为4.0%;激光治疗至发生RD的平均间隔时间为12.1个月,8只眼在1年内发生;7只眼存在发生RD的危险因素(高度近视、格子样变性、对侧眼RD史)。结论:激光治疗增加了IOL眼和无晶体眼发生RD的危险,其RD特点和预后与IOL眼RD相同,发病机制尚不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TR)在高度近视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27例(1081只眼)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27例(549只眼),B组400例(532只眼),其中A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和CTR植入,B组患者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 A组术后一过性高眼压179只眼,其中1例取出CTR;随访18个月中有2例2只眼发生视网膜脱离,5例5只眼因发生后发障而行激光治疗.B组术后随访18个月中有9例9只眼发生视网膜脱离、35例35只眼因发生后发障而行激光治疗.两组的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及后发障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在高度近视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能防止晶状体悬韧带离断,使人工晶体居中,并进而能有效防止后发障和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总结后房型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44只眼.12只后囊膜破损眼中有11眼(91.7%)其视网膜脱离发生于1年内,而后囊膜完整的32只眼1年内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有18眼(56.3%),二者有显著性差异.采用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或联合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复位36只眼(81.8%),其中33只眼术后视力提高。术前伴有严重PVR或未发现视网膜裂孔是影响手术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4,10:74-76)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氪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预防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将75例(78只眼)视网膜裂孔患者分成两组,一组用氪多波长激光治疗47例(49只眼);一组随访观察28例(29只眼)。结果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周边变性单纯用氪多波长激光治疗49只眼,成功100%;随访组28例(29只眼),22只眼裂孔无变化。有8只眼于24个月内出现局限性视网膜脱离,两组比较P〈0.01。对失败病例立即行激光治疗,8只眼全部视网膜复位、裂孔封闭。结论使用激光治疗视网膜裂孔和变性可以预防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单纯视网膜裂孔玻璃体条件好时可以随访观察,但应缩短随访时间,长时间密切观察;对视网膜裂孔伴有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可以试用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8.
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已有许多报道。Worthen等(1980)经大量调查发现前房型人工晶体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为0.4%。人工晶体眼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比较困难,预后也较差。因此一般主张在有视网膜脱离倾向的眼中禁忌置入前房型人工晶体,如患者迫切希望置入人工晶体,也应采用后房型人工晶体或便于眼底检  相似文献   

9.
眼内硅油充填术后的白内障及其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12例(12只眼)复杂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充填术后发生全白内障的手术情况及效果。12只眼中,10只眼顺利行白内障囊外摘除,硅油未发生任何流失,其中1例同时植入人工晶体;2只眼术中发生较大量硅油流失而同时取净眼内硅油。经过3 ̄30个月(平均10个月)的随访,硅油未流失者10例(10只眼),后囊完整,眼底清楚,视网膜平复,视力恢复至视网膜脱离术后的最佳视力以上;2例硅油取出术后发生视网膜再脱离,讨论  相似文献   

10.
视网膜脱离应用硅胶材料作巩膜外加压手术,我院1987—1989年的三年中,施行视网膜脱离手术总数为2137眼。其中硅胶加压术为1902眼,占总数的89.%。在1902只手术眼中,术后随访因明显并发症需拆除加压物者有36眼。本文对此36眼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对象与方法我院三年中应用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和  相似文献   

11.
视网膜切开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视网膜切开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4年7月至1995年12月在我科做视网膜切开手术的连续病例45例46只眼,其中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伴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vitreoretinopathy.PVR)35例35只眼、外伤性PVRS例8只眼、牵引性视网膜脱离2例3只眼。结果平均追踪7个月,内排液组40只眼一次手术成功24只眼占60%,有12只眼再发视网膜脱离做了第二次同样手术,其中同时取视网膜下膜2眼;取视网膜下膜5只眼和视网膜切开减张3只眼中,有6只眼视网膜复位,失败2只眼。视力改善37只眼占80%。结论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中,合理选用视网膜切开、眼内排出视网膜下液、取除视网膜下膜和松解缩短、僵硬的视网膜,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劈裂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前置镜、A/B型超声和OCT检查确诊的154例高度近视患者158只眼的临床资料.OCT检查主要进行黄斑部水平及垂直线性扫描.根据OCT检查后极部是否存在视网膜劈裂,将其分为劈裂组、非劈裂组.其中,劈裂组53例55只眼,占34.8%;非劈裂组101例103只眼,占65.2%.回顾分析时,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屈光度、视力、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玻璃体牵引率、视网膜脱离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B型超声检查显示,158只眼均有后巩膜葡萄肿.OCT检查显示,视网膜劈裂组55只眼中,内层劈裂15只眼,占27.3%;外层劈裂53只眼,占96.4%;中层劈裂7只眼,占12.7%.内外层劈裂可单独存在,也可共存于同一患眼,中层劈裂都与外层劈裂相伴.存在2种或以上类型的劈裂13只眼,占23.6%;单纯外层劈裂40只眼,占72.7%;仅有内层劈裂2只眼,占3.6%.伴视网膜脱离26只眼,占47.3%;伴黄斑裂孔13只眼,占23.6%;伴玻璃体牵引12只眼,占21.8%.非劈裂组103只眼中,伴玻璃体牵引23只眼,占22.3%;黄斑裂孔19只眼,占18.4%;视网膜脱离21只眼,占20.4%.两组患者年龄(t=0.250)、屈光度(t=1.156)、眼轴(t=0.252)、性别(X2=1.075)构成、黄斑裂孔(X2=0.598)、后巩膜葡萄肿(X2=∞)、玻璃体牵引(X2=0.05)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视网膜劈裂组视力明显低于非劈裂组(X2=6.345,P<0.05);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劈裂组(X2=12.400,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劈裂存在于视网膜内中外多个层次,其中外层劈裂最常见;患者往往视力低下且常伴发其他黄斑病变,以视网膜脱离最常见.  相似文献   

13.
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劈裂光相干断层扫描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劈裂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及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前置镜、A/B型超声和OCT检查确诊的154例高度近视患者158只眼的临床资料.OCT检查主要进行黄斑部水平及垂直线性扫描.根据OCT检查后极部是否存在视网膜劈裂,将其分为劈裂组、非劈裂组.其中,劈裂组53例55只眼,占34.8%;非劈裂组101例103只眼,占65.2%.回顾分析时,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屈光度、视力、眼轴长度、后巩膜葡萄肿发生率、玻璃体牵引率、视网膜脱离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B型超声检查显示,158只眼均有后巩膜葡萄肿.OCT检查显示,视网膜劈裂组55只眼中,内层劈裂15只眼,占27.3%;外层劈裂53只眼,占96.4%;中层劈裂7只眼,占12.7%.内外层劈裂可单独存在,也可共存于同一患眼,中层劈裂都与外层劈裂相伴.存在2种或以上类型的劈裂13只眼,占23.6%;单纯外层劈裂40只眼,占72.7%;仅有内层劈裂2只眼,占3.6%.伴视网膜脱离26只眼,占47.3%;伴黄斑裂孔13只眼,占23.6%;伴玻璃体牵引12只眼,占21.8%.非劈裂组103只眼中,伴玻璃体牵引23只眼,占22.3%;黄斑裂孔19只眼,占18.4%;视网膜脱离21只眼,占20.4%.两组患者年龄(t=0.250)、屈光度(t=1.156)、眼轴(t=0.252)、性别(X2=1.075)构成、黄斑裂孔(X2=0.598)、后巩膜葡萄肿(X2=∞)、玻璃体牵引(X2=0.05)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视网膜劈裂组视力明显低于非劈裂组(X2=6.345,P<0.05);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劈裂组(X2=12.400,P<0.05).结论高度近视眼黄斑视网膜劈裂存在于视网膜内中外多个层次,其中外层劈裂最常见;患者往往视力低下且常伴发其他黄斑病变,以视网膜脱离最常见.  相似文献   

14.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年来收治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和眼内填充手术治疗的20只眼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视网膜完全复位16只眼,部分复位2只眼,总复位率为90%。术后视力提高17只眼,占85%,不变2只眼,下降1只眼。行人工晶体取出6只眼,占30%。术后并发症5只眼,其中人工晶体偏斜2只眼,前房及玻璃体出血1只眼,硅油部分进入前房导致角膜局部变性2只眼。 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巩膜环扎和眼内填充术,是治疗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165-16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至2003年经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诊断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31(41只眼)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男性轻壮年为主,占47.6%,双眼发病,16只眼伴玻璃体积血,6只眼有玻璃体积血伴视网膜脱离。29只眼单纯用激光治疗,12只眼做了玻璃体切割和激光综合手术,所有治疗过的眼均做了随访。29只单纯用激光治疗的眼,大部分都获得了视力的提高。在做了玻璃体切割和激光综合手术的眼中,87%的眼视力有提高,在视网膜脱离患者中5只眼复位成功。结论激光及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有效手段,能提高大部分患者的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视网膜脱离手术硅油填塞患眼在取出硅油前进行视网膜光凝对防止视网膜再脱离的效果。 方法:对24例24只施行过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和硅油填塞的视网膜脱离患眼,在取出硅油前2周至3个月时用氩绿或氪红激光在巩膜嵴后作全周或半周播散性光凝。硅油在注入后4~27个月(平均10.6个月)时取出。 结果:22只眼硅油取出后视网膜保持复位,占91.7%;2只眼分别因周边部原裂孔处附着不牢及前PVR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占8.3%。 结论:视网膜脱离手术硅油填塞患眼,取硅油前先行激光光凝,可减少硅油取出后视甲膜脱离的复发.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97-198)  相似文献   

17.
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Jiang R  Chen Q  Wang W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4):293-296
目的研究玻璃体手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retinalnecrosis,ARN)的疗效。方法对17例(20只眼)伴有或即将发生视网膜脱离的ARN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共有18只眼行玻璃体手术,其中15只眼加行巩膜外加压或环扎术;7只眼行晶体摘除术,7只眼行30°~360°视网膜切开,1只眼球内注入C3F8,12只眼注入硅油。9只眼在术后5~7个月取出硅油。2只眼行单纯巩膜外手术,均为360°冷凝、环扎、外加压。结果随访期5个月至5年,手术20只眼中有2只眼因术中脉络膜上腔出血而致眼球萎缩,1只眼在取硅油后因复发视网膜脱离而致眼球萎缩,余均维持有用视力;其中8只眼视力优于002,3只眼视力优于02。结论视网膜脱离是急性视网膜坏死的严重并发症,通过适时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可以显著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8.
影响1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结果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影响1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1区ROP患儿 69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经过间接检眼镜检查确诊,根据病变在视网膜的位置分为前部1区和后部1区,分别为49、20只眼。69只眼中急进性ROP(AP-ROP)12只眼,前部1区4只眼,后部1区8只眼。在+20 D透镜辅助以及巩膜压迫器压迫下,采用二极管间接检眼镜激光对嵴前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进行激光光凝,随访观察时间2~48个月,平均观察时间(10.85±11.35)个月。嵴消退,病情稳定为治愈;视网膜病变进展为4期或5期为视网膜病变进展。结果 69只眼中,治愈42只眼,占60.87%;视网膜病变进展27只眼,占39.13%。前部1区49只眼中,治愈34只眼,占69.38%;进展15只眼,占30.62%。后部1区20只眼中,治愈8只眼,占40.00%;进展12只眼,占60.00%。前部1区和后部1区视网膜病变进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P<0.05)。AP-ROP 12只眼中激光光凝后视网膜脱离9只眼。发现视网膜病变进展的时间在激光光凝治疗后2~18周。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激光光凝治疗后ROP的进展与治疗前视网膜纤维血管网的范围有关(回归系数0.235,P=0.00),与早产儿的出生体重(回归系数0.000,P=0.091)、胎龄(回归系数-0.037,P=0.359)、激光治疗时矫正胎龄(回归系数0.013,P=0.651)及激光光凝点数量(回归系数-5.7E-0.05,P=0.800)的多少无关。结论 1区ROP激光光凝治疗有效,前部1区的激光光凝治疗预后较后部1区好;激光光凝治疗后的视网膜病变进展与治疗前视网膜纤维血管网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切割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的手术时机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的有效性及手术时机选择。方法对11例(11只眼)ARN患眼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其中7只眼伴严重玻璃体混浊,2只眼伴局限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视网膜全脱离、多发性裂孔。年龄12岁~55岁,平均34.2岁,手术眼距初发病时间20天至8个月,其中3个月以内者9例。术前视力:手动/10~30cm者2例,指数/20~30cm者2例,0.02~0.08者4例,0.1者3例。诊断明确后即予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及皮质类固醇治疗。然后对严重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炎性渗出范围超过赤道区到达后极部.周边部已发现干性裂孔或有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者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切除混浊之玻璃体,清除增殖及大部分渗出灶,作次全视网膜光凝。11例中8例辅助巩膜外环扎术,6例作晶体切除,10只眼一次性注入硅油填充,另1只眼作气液交换后12d发生视网膜、脉络膜广泛脱离,二次手术注入硅油。结果随访8个月至3年,平均19.3个月。11只眼中9只眼视网膜平伏,2只术前有视网膜脱离眼取硅油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无光感。成功9只眼视力均保持FC/30cm以上的有用视力,其中4只眼视力0.1,3只眼视力0.2。视力≥0.1者占78%。结论对ARN病情发展严重者选择适当时机,即在视网膜脱离发生前,已有严重玻璃体混浊影响眼底观察和激光治疗、周边部已发现干性裂孔或有广泛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时应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有防止视网膜脱离发生或发展,保持较好有用视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巩膜扣带术与显微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结合注气及硅油填充治疗68例68只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RD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出院时视网膜复位者65只眼,占95.59%,随防6-60个月,视网膜保持平复者占94.12%;随访时视力在0.1以上者54只眼,占79.41%,0.3及其以上者18只眼,占26.47%. 结论 后房型人工晶体眼RD发生的主要原因与一般RD发生的原因相似;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可以使后房型人工晶体眼RD取得较好疗效。(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167-1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