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乳癌术后上肢肿胀的诊断与治疗(附40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乳癌术后上肢肿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40例乳癌术后上肢肿胀患者,采用B超、CT、淋巴管造影、静脉造影、穿刺活检、腋窝探查等做进一步诊断,对于单纯淋巴水肿的患者行显微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结果 40例中7例发现癌转移,3例淋巴水肿合并静脉回流障碍,30例为单纯淋巴水肿行LVA,近期均有效,远期有效率83.3%。结论 乳癌术后肢体肿胀,部分与乳癌转移及静脉回流障碍有关。高频B超下穿刺活检可作为常规诊断癌转移的手段。少数病例,只有探查性手术才能确诊。LVA可作为乳癌手术放疗后淋巴水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肢体淋巴水肿疾病中相关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1988年10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332例肢体淋巴水肿患者,根据临床表现,用B超、淋巴管造影、静脉造影或CT等手段作为病因诊断检查,对可颖恶性肿瘤病例用穿刺、局部切除或局部探查的方法共活检20例。结果:检出由恶性肿瘤引发的淋巴水肿18例,其中原发淋巴系统恶性肿瘤4例,均为下肢;继发性淋巴结转移癌14例,上、下肢各7例,并予相应治疗。结论:重视本病临床表现,可使患者获得及早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针对乳腺癌相关上肢淋巴水肿(Breast cancer related lymphedema,BCRL)的预防,我们医院整形外科联合乳腺外科于2020年9月28日成功应用脱目镜3D超显微技术,借助吲哚菁绿造影,完成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同期预防性淋巴管静脉吻合(Lymphovenous anastomosis,LVA)1例,并借助Zeiss Kinevo 900FLOW800黑白荧光造影及彩色地图分析模块,对淋巴管静脉吻合口的通畅性进行量化评估。本文对该病例进行报道并作相关文献回顾。  相似文献   

4.
目的综述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与预防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治疗及预防的相关研究文献,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近年,上肢淋巴水肿的治疗以综合性抗淋巴瘀滞疗法为主,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疗效确切。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腋窝反向淋巴作图技术、淋巴管静脉吻合术已被用于预防淋巴水肿的发生,近期疗效稳定,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结论临床对淋巴水肿的处理已由治疗转变为主动预防,其中淋巴管静脉吻合术预防淋巴水肿有较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皮瓣转移结合负压抽吸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手术方法。方法 2001~2002年我们采用侧胸壁皮瓣或背阔肌肌皮瓣转移结合上肢负压抽吸治疗10例单侧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上肢周径均有不同程度减小,核素淋巴管造影显示淋巴回流有显著改善。术后随访3~18个月,疗效稳定。结论 皮瓣转移结合负压抽吸可以有效地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6.
上肢静脉淋巴管搭桥是一种从生理上解决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手段,其发展依赖于超显微技术以及淋巴显像技术的提高。在此对上肢静脉淋巴管搭桥的发展和理论基础进行综述,并且从淋巴水肿程度的评定、微静脉淋巴管定位及吻合,这三个制约该技术发展的关键方面介绍和展望了新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评价其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的价值。方法2010年5月-2011年5月,采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治疗11例乳腺癌术后继发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女性患者。年龄38~55岁,平均49.5岁。乳腺癌术后7~30个月发生上肢淋巴水肿,平均18.3个月。淋巴水肿病程10~38个月,平均25.5个月。左侧上肢5例,右侧上肢6例。按照健、患侧上肢差值界定临床分型标准:中度5例,重度6例。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术。术后1例前臂切口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40个月,平均38.4个月。患者均自觉患肢疼痛及肿胀程度减轻,无丹毒发作,水肿得到控制。术前及术后6、36个月患侧上臂周径分别为(33.9±3.7)、(31.0±3.5)、(30.9±3.5)cm,前臂周径分别为(30.1±3.6)、(27.8±3.4)、(27.7±3.3)cm。术后6、36个月患侧上臂及前臂周径均较术前显著缩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36个月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按照Campisi评价标准评价疗效,获优良3例,良好6例,改善2例。结论采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可有效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吲哚菁绿红外显像联合亚甲蓝染色,进行下肢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ymphaticovenular anastomosis,LVA),分析改良定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5月笔者科室收治的40例下肢淋巴水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0例。两组分别以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红外显像联合亚甲蓝染色(研究组)和单纯ICG红外显像(对照组)作为定位方法,行LVA治疗,比较术中吻合淋巴管数目、淋巴管寻找时间、淋巴管吻合时间等数据差异。采用下肢淋巴水肿指数(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 index,LELI)作为预后指标,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半年淋巴水肿症状缓解情况。结果:研究组吻合淋巴管数目高于对照组,淋巴管寻找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管吻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A术后半年,两组LEL指数均小于术前(P<0.05)。结论:ICG红外显像联合亚甲蓝染色精确定位具有实时可视、定位精确等优点,可提高吻合淋巴管数目,缩短术中...  相似文献   

9.
探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技术在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中的临床价值。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化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创痛静脉淋巴管吻合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术进行治疗。治疗周期结束后,比较各时期上臂、前臂周径及两组患者2年内上肢情况及生活质量。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臂、前臂周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24个月时观察组上臂、前臂周径分别为(30.9±3.4)cm、(30.8±3.4)cm,对照组上臂、前臂周径分别为(32.6±3.7)cm、(32.5±3.6)cm,观察组上臂、前臂周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上肢及前臂疼痛、肿胀均减轻,无丹毒发作,生活质量评分增加,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静脉淋巴管吻合术能有效促进淋巴液进入静脉循环,通过多切口吻合,促进淋巴液回流,改善上肢水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疼痛、肿胀,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临床效果显著,对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具有可靠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淋巴水肿的诊断方法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淋巴管造影、闪泺造影、B超、CT、MRI在淋巴水肿的诊断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