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颅内室管膜瘤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室管膜瘤的CT、MR表现.结果:18例中,脑室系统14例,其中四脑室9例,三脑室l例,侧脑室4例,肿瘤为不规则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CT表现为混合密度肿块,部分可见斑点状钙化,MRI T1加权像为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加权像为不均匀高信号,瘤周无水肿,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脑实质4例,其中小脑1例、大脑3例均有囊变与瘤周水肿,其余多为实性肿块,肿瘤实质部分CT为等密度,易钙化,在T1加权像为略低信号,T2加权像为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轻~中度强化.结论:.CT与MRI相结合,能更全面地为临床提供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所需要的信息,为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颅内血管外皮瘤的影像学表现与脑膜瘤相似,鉴别诊断困难。本文通过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瘤的CT、MRI和血管造影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颅内血管外皮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9例均行CT平扫.4例行CT增强.7例行MRI平扫和增强检查.2例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肿瘤位于前颅窝2例、中颅窝3例、后颅窝3例、顶叶大脑镰旁1例;肿块直径5.8cm,呈分叶状.并与脑膜广基相连,肿瘤周围有水肿伴占位效应.肿块内可见囊变和坏死区。CT平扫肿瘤均为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影。2例有骨侵蚀,9例均无骨质增生和钙化。CT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MRI平扫为等或长T1稍长T2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影。注人对比剂后病灶明显强化。5例可见“脑膜尾征”。血管造影示肿瘤血供丰富,血供来自脑内、外血管。结论:当影像学上表现为以下3个特点时,应考虑颅内血管外皮瘤:(1)起自脑膜较大的分叶状、无钙化肿块,肿瘤有囊变及瘤周明显水肿;(2)CT及MRI增强检查时肿块明显强化;(3)血管造影检查为富血供的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内肿瘤,总结其MRI、CT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22例中室管膜瘤7例,脉络丛乳头状瘤、髓母细胞瘤各4例,生殖细胞瘤、中枢神经细胞瘤、室管膜下瘤各1例,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和脑膜瘤各2例.男性儿童和青少年患者所占比例较大,发生于侧脑室最多,透明隔病变最少. 脉络丛乳头状瘤仅见于侧脑室内、室管膜瘤第四脑室多见、生殖细胞瘤蝶鞍多见、脑膜瘤侧脑室三角区多见,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室间孔区多见. MRI大部分肿瘤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钙化囊变多见,出血少见;几乎都有脑积水、半数发生脑水肿.结论 脑室内肿瘤有其临床症状特点及影像学征象,MRI及CT对脑室内肿瘤诊断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单发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CT表现。[结果]18例病变位于幕上,3例病变位于幕下。CT平扫多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肿块,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低或稍高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DWI呈稍高或高信号,瘤周水肿较明显。CT和MRI增强扫描肿块均较明显强化,边缘光整或呈分叶状,出血、坏死囊变、钙化少见。[结论]颅内淋巴瘤的MRI、CT表现虽具有多样、重叠性,在部位、形态、信号或密度改变及强化形式仍具有一定的特征性,通过其影像鉴别分析,在术前作出定性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CT和MRI在颅内脂肪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CT及MRI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颅内脂肪瘤进行对照总结。结果 肿瘤位于胼胝体8例,第三脑室、外侧裂各1例。其中3例胼胝体脂肪瘤同时发生双侧脑室脉络丛脉脂肪瘤,罕见。CT表现均匀低密度7例,不均匀低密度3例,肿瘤伴钙化3例。MRI检查3例在TIWⅠ及T2WⅠ图像均为高信号。结论 研对颅内胼胝体等部位显示形态各异低密度,CT值在0以下,或伴钙化肿块;MRI在T1WⅠ和T2WⅠ图像显示与颅外脂肪相同的高信号肿块,可作为CT、MRI诊断颅内脂肪瘤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表现。方法:对30例经手术及病理确诊的颅内表皮样囊肿的CT和MRI表现作回顾性分析,其中30例作MRI平扫与增强扫描;20例作CT平扫检查。结果:肿瘤位于桥前池及桥小脑角池18例,4例位于鞍上,2例位于鞍旁,5例位于第四脑室,1例位于小脑延髓池。肿瘤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轮廓光整或呈分叶状。CT平扫17例呈均匀低密度,2例呈稍不均匀低密度,CT值为-15~10Hu,1例呈高密度。MRI平扫28例T1加权像上肿瘤呈不均的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不均匀高信号,部分病例在FLAIR图象上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与周围低信号的脑脊液分界清晰;2例表现为T1加权像上为高信号,T2加权像上为低信号。增强后,2例肿瘤边缘有轻微强化,其余肿瘤均无明显强化。结论:典型的颅内表皮样囊肿,通过CT和MRI检查可做出准确诊断,并可以与颅内其他疾病相鉴别;在鉴别诊断中,MRI优于CT。非典型的颅内高密度囊肿,必须CT和MRI相结合诊断,为准确的术前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表现与病理结果.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颅脑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肿瘤大小:长径2.0~13.0 cm,平均(5.16±2.03)cm.7例发生于幕上;发生于幕下23例.所有病例伴幕上不同程度脑积水.发病男性18例(60.00%),女性12例(40.00%).发病年龄≤14岁6例(20.00%);>14岁24例(80.00%).Ⅰ~Ⅱ级21例,占比70.00%;Ⅲ级9例,占30.00%.幕上Ⅰ~Ⅱ级5例,Ⅲ级2例,幕下Ⅰ~Ⅱ级16例,Ⅲ级7例.手术全切21例(70.00%);进行手术大部分切除9例(30.00%).MRI表现:T1加权像上,长T1:等T1:短T1:混杂信号=16:4:2:8;T2加权像上,长T2:等T2:混杂信号=18:2:10;肿瘤内部信号均匀者6例,不均匀者24例,其中有16例出现肿瘤内囊变;肿瘤边界清晰者7例,边界欠清晰者23例;瘤周无明显水肿者22例,7例轻度水肿,1例重度水肿;肿瘤无强化者4例,强化者26例,其中不均匀强化者25例.MRI诊断准确率(83.3%)和病理确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能较清楚显示室管膜瘤病灶,对诊断及鉴别脑实质内室管膜瘤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的CT、MRI特征和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患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分析。结果(1)17例均行CT、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病灶均位于大脑半球且累及灰白质。额叶3例,顶叶2例,颞叶1例,额顶叶5例,颞顶叶4例,枕顶叶2例。(2)MRI表现:肿瘤T1WI加权呈等或低信号,T2WI加权呈稍高或高信号,DWI和SE-EPI成像,病灶及周围水肿呈高信号。(3)CT平扫病灶呈等或低密度,9例病灶内钙化,8例多发囊性低密度区。(4)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轻至中度强化,囊变区无强化。结论颅内少突-星形细胞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CT及MRI检查可明确病灶部位及范围,定性诊断须结合临床及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CT、MR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学基础,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其CT、MRI表现.结果: 12例患者中有5例单发,7例多发共31个病灶,分别位于额叶、颞叶、顶叶深部脑白质、胼胝体、基底节.病灶多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较清楚,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轻.CT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实质性肿块,无出血及钙化;MRI表现为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DWI多为稍高或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均呈明显均匀强化.病理上肿瘤细胞弥漫分布,瘤细胞大小较一致,细胞核大,细胞质少,染色质颗粒粗,可见瘤细胞嗣绕血管呈袖套样浸润,未见明显出血、坏死及钙化,病理结果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结论: 原发性脑内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基础决定其CT、MRI的增强形态、占位程度以及肿瘤发生部位具有一定特征,认真分析其影像表现,在多数情况下可以作出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脑膜瘤的MRI表现和诊断--附12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uang SQ  Liang BL  Xie BK  Yuan JP  Zhong JL  Ye RX 《癌症》2004,23(11):1329-1333
背景与目的:在脑膜瘤的MRI研究中,尚缺乏大组病例评价呐膜瘤MRI定性诊断指标,对脑膜瘤瘤周水肿等问题亦缺乏共识。本研究拟分析126例呐膜瘤的MRI表现,总结、归纳出诊断脑膜瘤的主要依据。方法:126例脑膜瘤的病理组织亚型分别为合体细胞型32例,纤维母细胞型35例,砂粒体型24例、血管母细胞型9例,过渡型18例,乳头型3例,恶性5例。全部病例均行T1、T2加权和T1加权增强扫描。结果:本组脑膜瘤以大脑凸面最多,约占35.5%;大小在1.4~9.9cm之问,圆形或类圆形占81%;T2加权信号以等或稍高为多,占70.6%。脑膜尾征出现率为62.7%,假包膜出现率为49.2%,脑实质挤压征在肿瘤大于4cm时出现率达83.8%,增强扫描呈明显的均匀强化的达82.5%。瘤周水肿出现率达45.2%,且与肿瘤的大小有一定关系。其它少见的征象包括囊变、出血、钙化、邻近骨改变和瘤内血管征。本组诊断准确率为95.2%。结论:脑膜瘤的MRI表现多样,其中脑实质外肿瘤的判定、T2加权典型信号、脑膜尾征和明显均匀强化形式是诊断脑膜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颅内转移的规律及磁共振成像的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颅内转移的规律及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有恶性肿瘤病史且临床可疑颅内转移的1271例患者行MRI检查,采用Philips GyroscanT5.NTMR机型,扫描序列包括平扫横断位T1加权像、FLAIR图像及增强扫描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1加权像。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表现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在547例有脑转移的患者中,393例(71.9%)原发肿瘤为肺癌;约10%的恶性肿瘤患者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而就诊;脑实质内转移526例,单纯脑膜转移21例。526例脑实质转移患者中,单发脑转移164例(31.2%),多发362例(68.8%)。注射造影剂后增强扫描,脑实质内转移瘤多表现为均匀或环形强化,硬脑膜.蛛网膜转移为大脑凸面连续的、较粗的弧线状强化,但不延伸至脑沟内,软脑膜.蛛网膜转移表现为脑表面连续的、可延伸至脑沟内的细线状或结节状强化。结论 发生颅内转移的原发肿瘤中,以肺癌最常见,其次为乳腺癌和消化道来源的肿瘤。应用MRI增强扫描,可以发现颅内早期单发的以及较小的转移病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CT与MRI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CT与MRI资料.5例发生在胸膜,1例发生在腹膜.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1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5例胸膜肉瘤样恶性间皮瘤全部发生在左胸,广泛不规则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其中,3例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伴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1例腹膜肉瘤样恶性间皮瘤表现为大量腹腔积液,腹膜不规则增厚,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不均,增强不均匀强化,腹腔、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MRI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T1加权像(T1 weighted imaging,T1 WI)等低信号、T2抑脂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ighted imaging,DWI)高信号,增强后呈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 CT与MRI表现能较准确显示肉瘤样恶性间皮瘤的病变特征,对定性诊断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颅底软骨瘤及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7例经头颅X线平片配合CT、脑血管造影、MRI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1.头颅X线片和CT:鞍区团絮状高密度钙化肿块2例,低密度钙化1例,等密度、高密度4例,强化后不均匀增强5例。2.脑血管造影: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受压移位,无肿瘤血管染色2例;3.MRI:MRI T1WI像不均匀低信号及不均匀增强,T2WI像不均匀高信号4例,手术病理诊断:软骨瘤6例,软骨肉瘤1例。结论 头颅X线片和CT对鞍旁颅中窝大量钙化的软骨瘤容易诊断。对不典型者,应配合MRI或DSA脑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牛灵芝  张明 《现代肿瘤医学》2015,(22):3313-3316
目的:探讨纤维型脑膜瘤的磁共振平扫、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型脑膜瘤的MRI常规表现、DWI表现,并计算ADC值。结果:64例纤维型脑膜瘤中,T1WI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略低信号19例,混杂信号5例;T2WI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略高信号8例,混杂信号4例,略低信号12例;出现瘤周水肿24例。增强扫描,46例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强化,6例呈环形强化,脑膜尾征48例。DWI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稍高信号16例,混杂信号2例,低信号6例。ADC图上,肿瘤呈等信号40例,稍高信号16例,低信号8例。64例纤维型脑膜瘤肿瘤实质与正常脑白质ADC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例伴有水肿的肿瘤实质与瘤周水肿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型脑膜瘤在MRI上的表现多种多样,DWI及ADC值可提高该病的检出率,是常规MRI检查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皮样囊肿的MRI和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皮样囊肿病例,对其MRI和CT表现、病理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23例均行MRI检查,20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22例MRI表现T1WI和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1例T1WI为等高信号,T2WI为低信号。8例DWI表现斑片状不均匀高信号。19例CT标准窗宽、窗位,表现为均匀低密度影,宽窗宽、低窗位,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影。另1例CT标准窗宽、窗位,表现为高密度影。其中8例CT和MRI可见蛛网膜下腔和双侧脑室内散布的脂肪滴和间质性脑水肿。结论颅内皮样囊肿有较典型的MRI和CT表现,特别是皮样囊肿破裂有影像学和临床特征性表现,可实现术前正确诊断,MRI优于CT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侧脑室肿瘤的MRI影像特点,提高侧脑室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占位性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 结果:大多数侧脑室肿瘤具有年龄和性别特征。如脑膜瘤好发于30~50岁,女性多见;中枢神经细胞瘤发病年龄在20~40岁;转移瘤均大于40岁。不同的侧脑室肿瘤,其好发部位不同。室间孔区好发中枢神经细胞瘤,侧脑室体部好发星形细胞瘤,脑膜瘤和转移瘤好发于侧脑室三角区。不同侧脑室肿瘤的MRI表现有所不同,部分具有特征性表现。脑膜瘤增强后呈明显均匀强化。星形细胞瘤,邻近脑组织受侵伴水肿,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强化。中枢神经细胞瘤,围绕透明隔生长,周围可见多发囊变,增强可见不均匀强化。少突胶质细胞瘤内可见多发钙化灶。转移瘤,增强扫描大多数可见环形强化。室管膜瘤,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容易侵犯邻近脑实质。结论:MRI影像学表现结合肿瘤的部位、发病年龄、强化程度和磁共振波谱(MRS)表现等可以提高侧脑室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与CT对原发性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原发性的脑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50例颅内发生转移的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行MRI和CT检查,比较患者的病灶分布、肿瘤囊变及坏死和水肿情况、信号特点及尖突症情况。结果患者病灶多分在深部的脑组织,呈区域性分布,瘤周围以中度水肿为主,较少出现囊变及坏死,T2W1主要为等或者低信号,尖突多呈阳性。结论 MRI和CT检查能够提高原发性淋巴瘤患者诊断率,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不同影像方法对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hang ZJ  Wu MC  Liu Q  Chen D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0):616-619
目的通过对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前后的B超、CT和MRI的比较,探讨不同影像方法对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疗效评价的意义。方法对100例肝癌患者进行了B超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PRFA)治疗。患者治疗前行B超、MRI或CT检查;治疗后1个月复查MRI或CT,每个月进行肿瘤标记物和B超检查。结果100例中,PRFA治疗前34例行CT检查;治疗后14例行CT复查,其中5例肿瘤区域呈现较原肿瘤更低的密度,动态增强无强化,9例肿瘤部分区域有强化。66例患者PRFA治疗前行MRI检查,T1加权像为低信号,T2加权像为相对高信号,动态增强扫描后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强化减弱。治疗后,全组有86例患者复查MRI,44例肿瘤T1加权像为等或高信号,T2,肌权像为等或低信号,动态增强无异常强化;42例肿瘤T1加权像呈不均匀等低混杂信号,T2,加权像部分呈相对高信号,动态增强有强化。结论增强CT扫描可以显示出残存肿瘤;MRI的T1、T2加权像及Gd-DPTA动态增强的信号变化,能够更好地反映肿瘤的坏死或残存状况,血清肿瘤标记物阳性者术后转阴并MRI(或CT)显示肿瘤呈完全凝固性坏死,可作为PRFA治疗肝癌的临床治愈标准。  相似文献   

19.
肺癌脑转移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在颅内转移瘤中以来自于肺癌为最多。本文观察肺癌脑转移的MRI征象,比较不同病理类型肺癌脑转移病灶的差异。方法:分析32例病理证实的肺癌脑转移病例MRI图像,观察转移瘤的部位、数目、形态、信号、水肿、增强表现及脑膜和颅骨的受侵等情况。结果:32例患者,共检出88个病灶,57个为囊实性。31个为实性。病灶多数位于灰白质交界区。病灶周围Ⅱ-Ⅲ度水肿共47个病灶(腺癌20个,鳞癌26个。小细胞癌1个),Ⅰ度水肿41个(腺癌21个,鳞癌9个,小细胞癌11个)。有15个病灶内可见不同范围的短T1WI信号(腺癌12个,鳞癌2个,小细胞癌1个);颅骨破坏4例,均见于腺癌。结论:肺癌脑转移瘤具有相对特征性的MRI征象,肺腺癌和鳞癌脑转移瘤MRI表现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转移瘤发生率、病灶数目、水肿范围以及短T1信号出现率和颅骨转移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肾上腺神经鞘瘤非常少见,多为良性,缺乏特异性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该研究通过对肾上腺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提高对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肾上腺神经鞘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特征,其中4例患者仅行CT扫描,3例患者仅行MR扫描,1例患者行CT和MR扫描。并将影像学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例肿瘤位于左侧肾上腺,3例位于右侧肾上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分泌症状。所有8例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分叶状肿块,2例肿瘤见钙化,5例肿瘤伴囊变,2例肿瘤伴出血;7例肿瘤CT或MRI的强化表现为中度不均匀、延迟强化,并可见强化的包膜,4例肿瘤增强可见兔尾征。结论:肾上腺神经鞘瘤的影像及病理有一定的特征性,完整包膜、囊变、兔尾征、钙化及渐进强化等影像征象有助于提高肾上腺神经鞘瘤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