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混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混浊山东省即墨市人民医院(266200)黄仪平黄淑欣张景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玻璃体混浊桃红四物汤1临床资料本组共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0~71岁;病因:眼底出血13例(其中视网膜静脉周围炎8例,高血压动脉硬化5例),...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混浊7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79例(129眼)玻璃体混浊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显效29例,好转41例,无效9例。最短疗程7 d,最长93 d。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混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璃体混浊为较常见的眼科疾患,因局部炎症、衰老或是由于高度近视、某些视网膜病变、某些全身疾病、异物损伤或手术等等使玻璃体的透明凝胶状结构发生凝缩、液化、脱离以及出血等改变,从而出现颜色深浅不等、形态大小不一、不透明或欠透明的漂浮物,轻者眼前有不洁物混淆视线,重者影响视力。2003年2月至2006年2月,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玻璃体混浊15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混浊55 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璃体混浊在祖国医学中属“云雾移睛”的范畴 ,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施治 ,配合西药尿激酶治疗55例 ,82只眼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 55例中 ,男 2 1例 ,女 34例 ,单眼发病 2 8例 ,双眼发病 2 7例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2 7岁 ,平均 51岁 ,发病时间短者 1 0天 ,长者 2年。诊断依据 :自觉视力减退 ,视物昏朦 ,眼前有黑影浮动。眼底检查 :复方托品酰胺放瞳后可见玻璃体有微尘状、块状、条索状混浊物。或既往有眼病史 ,或伴有高度近视、葡萄膜炎、周边部视网膜囊样变性、外伤性白内障术后、眼球挫伤等眼病。治疗方法浊气上犯…  相似文献   

5.
朱锡章 《四川中医》2002,20(12):67-68
作者在临床中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玻璃体混浊30例37只眼,取得较好疗效,治愈率40.5%,好转率48.6%,无效率10.9%,总有效率89.1%。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混浊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混浊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患有玻璃体混浊的30例(38只眼)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为玻璃体混浊的22例(26只眼)患者采用西医治疗;结果:随访2个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2.8%,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的总有效率61.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混浊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老年性玻璃体混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玻璃体混浊,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老年性玻璃体退行性病变。2000年1月~2006年12月,笔者采用祛障增视片配合西药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4例(96眼),均系我院门诊患者,其中男9例,女45例;年龄50~67岁,平均年龄57·96岁;病程1~12个月,以2~3个月居多,为3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祛瘀明目方配合西药治疗玻璃体混浊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玻璃体混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72只眼)及对照组40例(68只眼),两组均用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组同时配合使用中药自拟补肾祛瘀明目方,两组疗程均为20 d,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玻璃体混浊程度、视力等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68.1%、95.8%:对照组分别为42.6%,86.7%;治疗组在综合疗效、视力改善情况、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玻璃体混浊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加味桃红四物汤配合葛根素治疗中重度玻璃体混浊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春红  赵玉彪  司晓华 《河北中医》2007,29(11):1029-1030
玻璃体混浊是眼科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浮动,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2005-10—2007-03,我们应用桃红四物汤配合葛根素治疗中重度玻璃体混浊56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部56例均为我院和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患者,男33例,女23例;共68眼,双眼患病12例,单眼患病44例;年龄18~75岁,平均46岁;病程最长64日,最短1日,平均15日;玻璃体出血26眼,眼外伤13眼,高度近视4眼,视网膜静脉阻塞17眼,葡萄膜炎8眼;玻璃体Ⅵ级混浊18眼,Ⅲ级混浊36眼,Ⅱ级混浊14眼。1.2诊断标准[1]①出血者玻璃体可见棕黄色…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玻璃体混浊4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丹 《四川中医》2001,19(6):6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复位术后玻璃体混浊的疗效.方法81例网脱复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玻璃体混浊的程度的改变.结果治疗后玻璃体混浊的程度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玻璃体混浊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止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的136例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67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洛赛克针剂治疗作为对照组.69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止血时间、显效时间、治疗效果、输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持续治疗1周.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2%,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止血时间(14.85 ±2.56)h、显效时间(9.49 ±2.64)h、输血量(2.86±1.53)U比较,研究组患者各指标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两组互相比较,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好于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例和对照组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0.O%,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对19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别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为主加中药安慰剂治疗。根据1995年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结束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为(6.47±7.87),对照组在治疗结束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别为(9.53±8.1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疗效评分上明显改善(P<0.05)。按NIHSS分值评定愈显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在治疗结束后分别为91.92%和76.54%,两者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能降低NIHSS评分,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外孕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宫外孕患者,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62例宫外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1粒/次,连续服用5 d为1个疗程;治疗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清血β-HCG和血清孕酮下降到正常范围所需时间以及血β-HCG下降值、异位妊娠包块吸收时间、月经复潮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77%(30/31)与对照组83.87%(26/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β-HCG和血清孕酮下降到正常范围所需时间以及血β-HCG下降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异位妊娠包块吸收时间和月经复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单纯米非司酮治疗宫外孕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2例给以甲氨蝶呤片和双氯芬酸钠胶囊(英太青)治疗,治疗组23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对照组有效率为68%,治疗组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持续时间、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控制疾病进展、缩短疗程,减少致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新疗法,方法:选择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219例做为研究对象,追踪观察2年。治疗组(A组)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10个月以上者106例,西药对照组(B组)48例,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对照组(C组)34例。结果:(1)近期疗效;A组早效率为73.58%(78/106例),总有效率为96.23%;B组显效率为47.92%(23/48例),总有效率为87.50%;C组显效率为5.88%(2/34例)总有效率为41.18%;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0.58,P<0.01),A组优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7.76,P<0.01),A组优于C组。(2)两年后随访:A组有效率复发率为18.37%(9/49例),B组有效率复发率为30.43%(7/23例,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1.32,P>0.05),C组有效者复发率为66.67%(8/12例),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1.19,P<0.01),C组复发率高于A组。结论:中西医结合长疗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集中、西两医优点,其方法可行,疗效可靠,副作用较少,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国忠  张军 《河南中医》2016,(11):1871-1873
中医诊断与西医诊断比较,两者理论基础不同,中医诊断是一门经验医学的诊断,而西医诊断是在解剖、生理、生化等现代医学基础上的实验诊断,客观性、科学性、专指性强。西医诊断重视疾病对人体局部的器质性改变及生理、生化指标、影像的异常,却忽视社会、环境、自然、气候对人体疾病的影响,治疗不注意改变人体整体的病理功能状态。中医诊断要借鉴西医的系统的病史询问,详细的体格检查,把现代检验技术、影像学检查等纳入到中医诊断中来,提高中医诊断的准确性、客观性。中医诊断要与西医诊断结合,在辨病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适当地统一中西医诊断的病名,增加中西医工作者之间的理解,避免误解,有利于辨证论治和治疗。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和谐地促进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提供可供参考的指导意见。方法:于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阶段内我院收治的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抽取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均分患者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对症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复发率为6%,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8%,复发率为2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疼痛缓解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结痂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指数、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指标较之对照组均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80.24±6.71)分,较之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在老年带状疱疹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促进临床症状的缓解,还能有效减少复发,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陈凯 《光明中医》2013,28(4):775-777
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按随机表将符合入组要求的糖尿病肾病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在给予低盐优质低蛋白糖尿病饮食,应用控制血压、血糖,调整脂代谢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口服,2次/日,治疗3个月,观察其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24h尿微量蛋白、24h尿蛋白定量、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的变化;对照组48例,应用常规治疗,检测指标与治疗组相同,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①在西医综合常规基础上应用中药汤剂口服进行治疗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其中显效22例(45.8%),有效17例(35.4%),无效9例(18.8%)。②单纯应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2%,其中显效11例(22.9%),有效15例(31.3%),无效22例(45.8%)。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优于单用西药的常规治疗,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单纯西药与中西结合治疗心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132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西药加救心汤保留灌肠,主方用:生大黄、生牡蛎、蒲公英、六月雪各30 g,随证加减。15 d后检测血浆脑钠肽水平,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