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血浆Hcy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探讨血浆Hcy水平与肝硬化的相关关系,评估血浆Hcy水平用于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64例肝硬化患者、42例非肝硬化患者及60例健康者血浆Hcy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非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志愿者,且肝硬化患者血浆Hcy水平与血浆透明质酸、层黏蛋白等肝硬化相关指标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87、0.88.P〈0.01),但与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Hcy含量显著升高,检测血浆Hcy含量有助于肝硬化的诊断,而且血浆Hcy水平与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黄荣宁  谭晓明  易小敏  赖伟忠 《医学信息》2006,19(11):2006-2007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ysC)在肝硬化患者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应用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45例健康体检者和6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CysC,同时标本采样检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结果 肝硬化A、B、C组血CysC较正常组高,四组CysC检测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CysC浓度与Ccr有负相关关系,并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CysC测定是一项灵敏反映肝硬化患者肾功能状况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了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的变化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法(ELISA)测定了63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GF—β1水平的变化,生化法测定谷丙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中TGF—β1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与ALT、TBIL呈明显正相关(r=0.4185、0.5937,P〈0.01)。结论:检测血清TGF—β1水平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指标之一,可用于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及评价预后。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及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了25例健康人,3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的含量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1)肝硬化组血清HA含量及sIL-2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2)肝硬化组血清HA与sIL-2R水平间呈正相关关系(r=0.5192,P<0.01)。提示:肝硬化组患者血清sIL-2R水平增高与肝损害程度有关,可能是由于肝细胞受损而对SIL-2R清除能力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8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分别进行了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三项指标检测,了解不同Child-Pugh改良肝功能分级的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A、ⅣC及IL-6变化情况,以期探讨HA、ⅣC及IL-6与乙肝肝硬化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时内皮素对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肝硬化时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和血浆内皮素(ET)在肾功能障碍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鲎试剂基质显色法定量测定内毒素,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常规生化法测定血肌酐,同时留24小时尿液测定尿肌酐与尿钠。采用复合病因复制肝硬化模型。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随肝硬化病变加重而升高,内毒素水平在肝硬化伴功能性肾衰患者中(206±151EU/mL)明显高于肝硬化代偿期(032±020EU/mL)与失代偿期伴腹水(073±029EU/mL),并与肌酐清除率(CrCl),尿钠排泄呈负相关。肝硬化鼠血浆内毒素与肾组织ET含量(分别028±004EU/mL,462±079ng/g)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014±002EU/mL,248±188ng/g),两者呈正相关。结论:IETM在诱发象征肝功衰竭的FRF中起重要作用;IETM对肾组织ET的生成和释放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硫化氢( H2 S)对实验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影响及H2 S与一氧化氮( NO)的相互作用。方法:将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肝硬化组、肝硬化+炔丙基甘氨酸( PPG)组、肝硬化+硫氢化钠( NaHS)组和正常组4组,每组8只。肝硬化组、肝硬化+PPG组及肝硬化+NaHS组大鼠采用四氯化碳(CCl4)复合法制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动物模型。造模结束第2天,肝硬化+PPG组大鼠腹腔注射PPG 30 mg/(kg.d),肝硬化+NaHS组大鼠腹腔注射NaHS 56μmol/(kg.d),肝硬化组及正常组大鼠腹腔给予10 ml/( kg.d)生理盐水。给药干预1周后,测定各组大鼠门静脉压力( PVP)、大鼠门静脉血浆H2 S、NO含量。结果:实验结束,经病理学观察证实肝硬化大鼠模型制备成功,PVP均大于11.80 mmHg,显示门静脉高压形成。肝硬化组、肝硬化+PPG组和肝硬化+NaHS组PVP和门静脉血浆NO含量均高于正常组,门静脉血浆H2S含量均低于正常组(P<0.05)。肝硬化+PPG组PVP和门静脉血浆NO含量高于肝硬化组,门静脉血浆H2 S含量低于肝硬化组;肝硬化+NaHS组PVP和门静脉血浆NO含量低于肝硬化组,门静脉血浆H2S含量高于肝硬化组(P<0.05)。结论:内源性H2S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发挥保护性调节作用。内源性H2 S与NO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中可能呈现相互的负性调节作用,共同参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形成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G0~3)、肝硬化患者的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比值变化,探讨AST/ALT比值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健康对照组、慢性肝炎患者(G0~3)及肝硬化患者血清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并计算其比值。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慢性肝炎患者(G0~3)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患者(G0~3)各期AST/AL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递增,各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与Child-Pugh积分呈正相关(r=0.656,P〈0.01)。与慢性肝炎患者(G0~3)比较,肝硬化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肝硬化存活患者比较,肝硬化死亡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较,肝硬化未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AST/ALT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T/ALT比值可以作为了解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一个较易观测的指标,对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阶段,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演变的必经阶段。目前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肝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由于肝穿刺取样的局限性和创伤性,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本文报道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和腺苷脱氨酶(ADA)在几种慢性肝病中的浓度变化,并分析其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有关肝硬化患者血清泌乳素(PRL)的测定已有报道,为了进一步探讨肝癌患者血浆PRL变化,本文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LA)法对53例肝癌患者进行血浆PRL检测,同时分别与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健康人作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及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了25例健康人,30例肝硬化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的含量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表明:(1)肝硬化组血清HA含量及sIL-2R水平间呈正相关关系(r=0.5192,P〈0.01)。提示:肝硬化组患者血清sIL-2R水平增高与肝损害程度有关,可能是由于肝细胞受损而对sIL-2R清除能力降低所致。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166例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尾肽(PⅢNP)、层粘蛋白(Ln)与Ⅳ型胶原(Ⅳ-C)。结果是:HA、PⅢNP、Ln在各型肝病人中血清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1),IV-C在除急性肝炎组外的其余各组血清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HA、PⅢNP、Ⅳ-C的含量,慢活肝、肝硬化组的病人高于慢迁肝组的病人(P<0.01)。肝硬化组病人Ln高于慢迁肝组病人(P<0.05)。HA、PⅢNP、Ⅳ-C、Ln与SB、ALB有相关性,而与ALT无关,慢活肝组病人PⅢNP平均值高于肝硬化组的病人。提示这些肝硬化指标在反映肝纤维化程度上有实用意义,似乎PⅢNP更能功态反映肝纤维化的程度。但这些肝纤维化指标在不同程度上受肝细胞损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血浆P物质和抗利尿激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肝硬化和肝癌组血浆P物和抗利尿激素(ADH)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01),肝癌组血浆P物质和ADH呈一致性升高,且明显的高于肝硬化组(P〈0.001)。腹水组血浆P物质和ADH含量显著高于无腹水组(P〈0.01)。血浆P物质和ADH含量在ChildA、B、C组均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0.68和0  相似文献   

14.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病毒性肝炎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尤其是肝硬化病人。为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甲襞微循环改变之特点。我们对3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了甲襞微循环的临床观察,并与30例健康正常人进行了比较。1资料与方法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来源于本院传染科1997年3月至11月住院病人。30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肝硬化组)的诊断标准均依据1990年5月全国第六次病毒性肝炎会议(上海)议定的诊断分型标准,其中男18例、女12例,男女之比为1.50:1;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39.86岁。健康组30例(对照组)均来源于本院职工自愿受试者,其中男17…  相似文献   

15.
我们用非创伤性方法脉冲多普勒观察了当归长期给药对肝硬化病人门脉血流量(QPV)和脾静脉血流量(QSV)的影响。研究表明,肝硬化病人QSV和QPV显著高于对照组,应用当归注射液后,肝硬化病人QPV和QSV显著下降,2例治疗后复查肝静脉嵌塞压者分别下降32%和43%。由此可见,当归长期给药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的门脉血流动力学可能产生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的ELISA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锋  孔宪涛 《现代免疫学》1994,14(3):159-160
利用透明质酸结合蛋白(HABP)为抗体,建立透明质酸(HA)ABC-ELISA检测方法。对临床病人检测,结果表明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A含量明显升高,以肝硬化时最为显著。提示HA可作为判断肝脏活动性损伤的良好指标,对早期诊断肝硬化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杜华斌 《医学信息》2006,19(12):2149-2150
目的 探讨肝炎后肝硬化并糖代谢紊乱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肝硬化病人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监测。结果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出现糖代谢紊乱(61.2%);空腹血糖升高,餐后两小时血糖升高及空腹低血糖均不同比率出现。结论 对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血糖监测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晚期肝硬化的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肝硬化SBP患者肝脏解毒能力下降,形成高内毒素血症,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肠道通透性增强,导致肠道细菌异位引起。因此,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是目前预防及治疗肝硬化SBP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及其结合蛋白(IGFBP-3)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测定35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25例急性肝炎患者(肝炎组),35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IGF—Ⅰ、IGFBP-3水平,比较两者在3组中的浓度不同及在肝硬化不同Child—Pugh级别者中的变化。结果:血清IGF—Ⅰ、IGFBP-3水平肝硬化组显著低于急性肝炎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且在肝硬化组不同Child—Pugh分级中呈逐渐下降。而急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GF—Ⅰ、IGFBP~3水平下降是发生肝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联合检测IGF—Ⅰ、IGFBP-3水平可用来综合评估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C反应蛋白(CRP)和胆碱脂酶(CHE)的测定对肝炎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临床价值,CRP对肝炎后肝硬化感染的预测。方法:用散射比浊法检测101例肝炎后肝硬化血清CRP水平、用速率法测定CHE活性,正常对照40名。结果:各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感染组和无感染组CRP水平有显著差异(P〈0.01);CHE活性随肝硬化Child-Pugh分级积分增高而降低。结论:CRP和CHE的测定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可用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估计和预后;动态观察血清CRP水平有助于肝硬化继发感染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