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ST段压低≥1mm,作为运动试验阳性的标准沿用至今。目前认为:ST段压低(尤其是ST段抬高)越明显,发生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则冠心病(CAD)越严重。多支血管病变者较常出现ST段压低伴室性早搏。心脏肥大,收缩压峰值<130mmHg或运动时间短于3分钟者死亡率较高,因此,近年来重视多因子分析法,用于评价运动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心肌缺血时会出现心绞痛、心电图上ST段改变和产生无氧代谢的终末产物。其中以胸痛的可靠性最小,因为:(1)心肌梗死可无疼痛;(2)无症状病人极量活动踏板运动试验后ST段可压低,这些病人中的相当一部分在2.5年内将有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表现;(3)心绞痛病人施行心房调搏可引起ST段改变而无胸痛;(4)变异型心绞痛病人无论有无胸痛均可出现ST段抬高。应激试验阳性的多数心绞痛病人,经活动时心电图监视常发现一时性无痛性ST段压低。一时性ST段压低在不伴胸痛者比伴有胸痛者持续时间短,心率较慢,而ST段压低程度无差异,疼痛与病人活动亦无关。这提示,病人心肌缺血程度可不同,程度轻者可为“无痛性”。  相似文献   

3.
在运动试验中,大多数ST段抬高者均有心梗(MI)史,相应部位的ST段抬高可作为左室活动失调或室壁瘤的标志。在无MI史的患者中,运动诱发ST段抬高是极罕见的。采用心肌闪烁显像和血管造影术评价无MI史者运动诱发ST段抬高的意义,并随访心肌显像(TTG)运动试验来估价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运动试验时,静息心电图无 Q 波者其心电图上罕见 ST 段抬高,但当 ST 段抬高时,说明某一区域心肌严重缺血。运动时 ST 段抬高部位似乎预示心肌缺血部位和伴随的冠状动脉阻塞。本文的目的是通过观察12导联心电图运动试验、~(201)铊灌注扫描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以确定运动时 V_1 及/或 _(a)VL导联上 ST 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2135例活动平板试验中,观察单纯恢复期ST段压低者(A组34例)与非单纯恢复期ST段压低者(B组包括运动中,或运动中合并恢复期ST段下降,180例)的临床及运动特点。结果:与B组相比,A组除高血压病的发生率较高外(P<0.01),在其它临床和运动特点方面(如: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ECG的ST/JTe值,(ST段长度与J点至T波末尾JTe的比值),此值可校正心率对ST段长度的影响,并能较合理的反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2,3位相的关系。通过对375例60岁以下正常人和60岁以下135例冠心病患者ECG的ST/JTe值分析得出;(1)正常人的ST/JTe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但均在0.48以下,达0.50者应认为属不正常ECG,(2)冠心病组的ST/JTe≥0.50者占83%。因此建议将此值列为ECG异常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运动试验的诊断价值,作者分析下列附加变数在解释运动耐量试验中的重要性,以补充传统的ST段标准:(1)运动引起的心绞痛样胸痛;(2)运动高峰时的心率—血压乘积(双乘积);(3)运动后ST段压低的持续时间;和(4)ST段压低深度。方法:237例因胸痛综合征而进行心脏导管检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恢复期运动试验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31—81天)接受症状限制性平板运动试验。23例接受冠脉造影,22例接受左室造影。运动中ST段压低诊断多支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60%与92%。低运动负荷结合运动中ST段压低诊断多支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与67%;运动中收缩压反应异常结合ST段压低诊断多支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0%与92%。广泛前壁梗死运动中ST段抬高者显著多于其他部位梗死。10例运动中ST段抬高者6例有室壁瘤形成。运动试验指标与超声心动图测得的左室射血分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运动致ST段变化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的诊断价值。方法2004年7月—2007年7月共有467例病人接受了运动平板试验,其中有289例运动负荷试验阳性(61.9%),对这289例病人的临床特征、运动后ST段变化的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部分病例已随访2年。结果289例(61.9%)运动致ST段变化病人中男201例,女88例,年龄37岁~76岁,无症状心肌缺血者231例,心绞痛者58例;ST段形态变化:ST段水平型降低189例(65.4%),下斜型降低79例(27.3%),斜升型降低19例(6.6%),ST段抬高2例(0.7%)。对28例心绞痛频繁发作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所有ST段变化的导联均与病变血管的供血部位一致。结论运动致ST段变化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的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但有些 CAD 患者仅有隐性心肌缺血,原因不明。本文作者研究了 CAD 患者运动试验时,隐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和预后价值。研究对象包括15个心导管中心共2982例。冠脉造影确诊 CAD(冠脉直径狭窄≥70%)者1583例。再将患者分为4组:组Ⅰ424例,运动时 ST 段下降≥1mm,但无胸痛;组Ⅱ232例,运动引起胸痛,但无 ST 段移位;组Ⅲ456例,运动引起胸痛伴 ST 段下降;组Ⅳ471例,运动时无胸痛也无 ST 段移位。组Ⅰ和Ⅱ临床特征相似,多支 CAD 人数各为63%和55%(无意义);但组Ⅰ中有心绞痛病史行人数较少(P<0.01)。组Ⅲ与Ⅰ相比,重度心绞痛人数较  相似文献   

11.
心肌梗死恢复期运动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7例心肌梗死恢复期患者作运动试验(ET)和动态心电图(AECG)检查,ET 对 ST 段压低的检出率(27%)显著高于 AECG(13.5%);对多支病变两项检查皆有诊断价值;5例两项均有 ST 段压低者3例发生梗死后频发心绞痛,显著多于无 ST 段压低者(P=0.008)。2例发生梗死后急性左心衰者为室壁瘤伴 ET 中 ST 段抬高者,室壁瘤患者两项检查中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12.
运动试验时ST段变化指运动过程中出现者。对于运动结束后才出现的ST段变化,有何诊断价值则意见不一:或被认为是假阳性,或被认为冠脉痉挛引起。作者在1985~1987年运动试验受检者2044例中,排除女性、近期(3个月内)心肌梗塞、接受过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后,对余下328例的运动试验ST段变化进行分析,并与冠脉造影比较。冠脉狭窄标准为冠脉造影显示狭窄≥75%。 328例中,80例(24%)无冠状狭窄,183例(56%)有1支或2支血管病变,65例(20%)有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NAMI)者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不同特点,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对39例ST段抬高的NAMI者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 NAMI引起ST段抬高的病因、机制各不相同。结论除急性心肌梗死外,诸多疾病均可引起ST段抬高,须仔细鉴别。  相似文献   

14.
电活动同步化和机械活动同步化保证心脏正常 功能.引起心脏不同步化运动的因素很多,随着彩色 脉冲多普勒检查对心脏不同步化运动研究的发展, 单纯的心电图 QRS 时间增宽>120 ms 已不能成为 一项不同步化的诊断指标,但是 QRS 时间增宽合并 ST 段压低(尤以 V1~V6)的心电改变往往伴随有心 脏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双重异常,可能引起左心室 不同步化运动.本文观察彩色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 描记术对QRS 时间增宽合并 ST段压低者左心室不 同步化运动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aVR导联ST段抬高对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及前降支近段病变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8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并伴aVR导联ST段抬高者,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冠状动脉内径狭窄≥50%者为CAG阳性。结果左主干病变13例,前降支近段病变3例,右冠状动脉中段狭窄1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例。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并伴aVR导联ST段抬高对左主干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72.22%(13/18);对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前降支近段病变的预测值为88.89%(16/18)。结论平板运动试验阳性并aVR导联ST抬高≥0.1mv对诊断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前降支近段病变有较高的阳性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比较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冠脉造影无再流和恢复正常血流病人ST段的早期变化,探讨梗塞相关动脉开通后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自1999年1月至2002年10月,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497例急诊PCI病人的临床和心电图资料,冠脉造影无再流的病人(无再流组)58例,其中6例因临床、心电图和造影资料不完全被剔除,入选的病人为52例.由其余439例急诊PCI后冠脉前向血流恢复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的病人中随机抽取60例,为正常血流组.结果:无再流组ST段抬高指数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0.32±0.14)mV,(0.27±0.13)mV,P>0.05],而正常血流组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0.17±0.08)mV vs(0.35±0.15)mV,P<0.01].术后1 h,正常血流组ST段抬高指数较无再流组迅速回落[(0.17±0.08)mV vs(0.27±0.13)mV,P<0.05].术后2周,恢复正常血流ST段抬高指数比术前减少<50%者较无再流ST段≥50%者除室壁运动积分减少外,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和每搏指数均增加,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室壁运动积分和ST段抬高指数的直线回归方程表明:以室壁运动积分和ST段抬高指数评价缺血心肌的血流再灌注的相关性较好(无再流组r=0.65,P<0.01;正常血流组r=0.70,P<0.01).结论:急诊PCI梗塞相关动脉开通后,冠脉造影无再流或正常血流病人ST段降低的速度和幅度反映了心肌细胞的损害程度,以及缺血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水平和微循环损伤.  相似文献   

17.
运动诱发ST段抬高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无心肌梗死 (MI)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者 6例 ,探讨其冠状动脉 (冠脉 )病变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无MI而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进行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检查 ,运动试验采用Bruce方案。结果 :在 2 86 4例行运动试验检查者中 ,有 6例未患MI而运动诱发心绞痛伴心电图ST段抬高 ,发生率为 0 .2 1%。相应导联ST段抬高 0 .1~ 1.0mV ,停止运动后心绞痛症状消失 ,ST段恢复正常。 6例中 ,1例冠脉病变轻 (狭窄 <35 % ) ,但于冠脉造影后 4周发生急性MI ,梗死部位与ST段抬高导联所对应的部位一致 ;余 5例冠脉均有严重狭窄 (90 %~ 10 0 % ) ,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近期内行冠脉腔内球囊成形术效果良好 ,术后症状消失 ,多次复查运动试验 ,结果均阴性。结论 :无MI患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多提示心肌透壁缺血 ,冠脉病变重 ,预后差 ,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的无心肌梗死(MI)者6例,探讨其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特点。方法对无MI而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的患者进行静息心电图、运动试验及冠脉造影检查,运动试验采用Bruce方案。结果在3002例行运动试验检查者中,有6例未患MI而运动诱发心绞痛伴心电图ST段抬高,发生率为0.2%。相应导联ST段抬高0.1~0.6mV,停止运动后心绞痛症状消失,ST段恢复正常。6例中,1例冠状动脉正常;余5例冠脉均有严重狭窄(70%~95%),ST段抬高导联与缺血相关血管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近期内行冠脉介入治疗效果良好,术后症状消失。多次复查运动试验,结果均阴性。结论无MI者运动诱发心电图ST段抬高多提示心肌透壁缺血,冠脉病变重,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早在1952年Cabrera等人就试图根据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研究左室增大的心电图表现.舒张期超负荷导致左室增大的心电图特征为:(1)V_6导联R波电压增高往往比收缩期超负荷者更明显,(2)V_6导联有明显的初始Q波,(3)V_6导ST段轻度凹面向上抬高,及(4)V_6导联T波呈对称性直立.本文进一步探讨不同病因引起左室舒张期超负荷的心电图特征.  相似文献   

20.
心肌缺血时心电图ST段延长目前尚未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因STc段的长度受心动周期的影响易漏诊。因此,我们应用Bazett公式对ST段进行校正(STc=ST/(R-R)~(1/2)),对35例亚极量平板运动试验诱导的心肌缺血时STc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STc在运动试验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