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食管体部动力异常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背景:食管酸暴露增加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食管体部蠕动不完全或缺乏可造成食管清除功能障碍。目的:评估食管体部动力异常,包括非特异性食管动力紊乱(NEMD)和无效食管收缩(IEM)在GERD患者中的发生率,以及NEMD和IEM与胃食管酸反流和内镜下食管炎的关系,以探讨它们在GERD中的作用。方法:对116例GERD患者行标准食管测压和24h食管pH监测,其中75例患者行内镜检查。结果:98例(84.5%)GERD患者存在食管体部动力异常,其中77例为NEMD,NEMD中8例符合IEM的诊断标准。合并NEMD或IEM的GERD患者的pH<4总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食管动力正常患者(8.0%±9.3%和15.7%±13.5%对3.0%±4.7%,P<0.05);立位和卧位pH<4时间百分比亦显著高于食管动力正常患者(立位:8.8%±11.1%和17.4%±21.0%对3.6%±4.1%,P<0.01;卧位:7.0%±10.4%和16.1%±12.2%对2.3%±6.7%,P<0.05)。合并IEM的GERD患者总食管酸清除(EAC)时间和立位EAC时间较食管动力正常患者显著延长(总EAC时间:1.89min/反流±1.82min/反流对0.66min/反流±0.58min/反流,P<0.05;立位EAC时间:1.96min/反流±1.96min/反流对0.59min/反流±0.48min/反流,P<0.05)。75例行内镜检查的GERD患者中,合并NEMD和IEM的患者与食管动力正常患者的内镜下食管炎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正常人和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病人昼夜食管运动规律以及食管运动与酸反流的关系。方法:45例GERD病人和10名正常人均接受食管测压和动态食管pH及压力同步监测。结果:(1)下食管括约肌压、远端食管蠕动压及有效食管蠕动百分比在酸反流DeMeester高计分组明显低于低计分组(P<0.05),在反流性食管炎组也明显低于非反流性食管炎组(P<0.05)。(2)有GERD症状或食管炎的卧位有效蠕动百分比明显低于立位(P<0.05)。反流性食管炎组80%有夜间或伴有夜间反流,而不伴反流性食管炎的GERD无1例出现夜间反流。结论:昼夜食管pH和压力动态监测有利于进一步探讨GERD的运动病理,除LES功能外,食管清除功能在GERD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4 h动态PH监测在支气管哮喘合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支气管哮喘患者32例(A组),GERD患者40例(B组),支气管哮喘合并GERD患者32例(C组),对3组患者行24 h食管p H监测,记录胃酸反流的总次数,总计、立位、卧位p H4的百分比,并行食管测压。结果C组及B组近段、中段远端的食管体部压力低于A组;A组食管括约肌静息压力、蠕动波传导速度高于C组及B组,反流频数C组低于其他两组;A组酸反流总次数,总计、立位、卧位p H4的百分比和De Meester评分均少于C组及B组。结论 24 h动态PH监测能发现更多的反流时间,卧位p H4百分比及反流频数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无反流症状贲门松弛对胃食管酸反流及食管动力的影响.方法:对25例内镜下贲门松弛且无明显反流症状患者及10例内镜检查正常的无症状健康志愿者均进行24 h食管pH监测及食管测压检查.结果:内镜下贲门松弛组24 h食管pH监测各项指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其中以pH<4总时间及DeMeester评分差异更明显(38.44±50.89min vs 10.60±7.75 min, 11.98±14.84 vs 5.06±3.19, 均P<0.05). 贲门松弛组病理性酸反流发生率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vs 0%, P<0.05). 两组食管测压各项指标包括LES静息压、LES长度、食管远近端蠕动波幅、食管体部传导速度、湿咽成功率等较对照组低,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贲门松弛易于发生酸反流, 部分贲门松驰且酸反流患者无相关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特征与诊断探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分析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GERC提供资料。方法收集我所2003年6月—2004年6月因慢性咳嗽而就诊的患者,对疑为GERC或诊断不明者行食管24hpH值监测,记录患者反流症状与呼吸道症状,包括监测期间出现的反胃、反酸、胸骨后烧灼感、胸闷和咳嗽等,记录食管上、下电极的Demeester总积分及24h食管pH<4的反流次数、反流时间>5min的次数、最长反流时间,计算总、立位、卧位pH<4的时间占监测时间的百分比,并与非GERC组患者(23例)进行比较。结果共评价250例慢性咳嗽,资料完整的192例,根据病情需要有50例行食管24hpH值监测,确诊GERC20例(GERC组),有13例存在进食相关性咳嗽,显著多于非GERC组(P<0.01),而伴反流相关症状、胃病史的发生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食相关性咳嗽对提示GERC诊断的特异性、阳性预计值和敏感性分别为91.3%、86.7%、65%。食管24hpH值监测结果显示:下电极立位pH<4的时间占监测时间的百分比显著大于卧位(P<0.05),餐后反流明显大于餐时反流(P<0.01)和立位反流(P<0.05)。结论进食相关性咳嗽对GERC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食管24hpH值监测结果显示,GERC以餐后反流及立位反流为主,与临床表现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滑动型食管裂孔疝(HH)伴反流性食管炎(RE)和单纯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改变。方法: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确诊GERD患者62例,分为RE组32例和HH组30例,在X线透视下观察食管形态学、蠕动以及反流与廓清方式,同时监测食管24h pH和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及其松弛度,以及干、湿咽时食管蠕动的情况。结果:30例HH患者X线透视下均有食管粘膜增粗,头高脚低位下伴有食管钡剂反流现象,反流以抽吸型为主(80%),廓清以被动廓清为主,(36.67%)。LES静息压力为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4h食管pH监测中总的卧位和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LES的长度各组间无明显差异。松弛率为33.33%,食管体部蠕动频率、波幅均较对照组低,间期明显延长。顺行性蠕动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HH可能是长期RE的结果,RE在HH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伴有呼吸道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食管动力异常的类型及发生率,探讨无效食管动力(IEM)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多功能胃肠动力仪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34例伴有哮喘、慢性咳嗽和咽喉部不适等呼吸道症状的GERD患者进行食管压力测定及24h食管动态pH监测,测定下食管括约肌(LES)压力、食管体部蠕动波幅、蠕动时限及蠕动速度,计算pH<4的时间百分比,卧位及立位pH<4的时间百分比,平均食管酸清除时间(pH<4的时间/酸反流次数),算出DeMeester评分.结果 伴有呼吸道症状GERD组LES压力及食管近端、远端蠕动波幅与典型反流症状GERD组及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有呼吸道症状CERD组的食管动力异常类型主要表现为IEM,IEM发生率为41.2%,明显高于典型反流症状GERD组(18.5%)及正常对照组(0);在伴有呼吸道症状GERD患者中,存在IEM组患者食管pH<4的总时间百分比及立、卧位食管pH<4的时间百分比均明显高于食管动力正常组;IEM组患者卧位食管酸清除时间(pH<4的时间/酸反流次数)较食管动力正常组明显延长.结论 在伴有呼吸道症状GERD患者中,IEM是其最常见的动力异常类型;IEM与食管内酸暴露总时间及立、卧位时间,卧位食管酸清除时间均密切相关,因此,IEM在伴有呼吸道症状GERD患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Gao Y  Shang ZM  Huang WN  Hao JY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1):931-934
目的 通过对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行高分辨食管内压力-阻抗联合测定(MII-HRM)及24h联合多通道腔内阻抗-pH( MII-pH)监测的结果分析,探讨此类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及胃食管反流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0年3-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就诊的19例GERD伴慢性咳嗽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MII-HRM及24 h MII-pH监测系统测定上食管括约肌(UES)和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食管体部蠕动功能、对液体和黏液性物质的传输功能、立位及卧位酸及非酸反流的次数、近端反流的次数、酸暴露时间、酸清除时间以及食团清除时间.以同期仅表现为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17例GERD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食管运动功能以及胃食管反流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仅表现为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的GERD患者相比,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GERD患者的UES静息压力明显更低[(122.55 ±60.48)mm Hg比(86.37±41.35) mm Hg(1 mm Hg =0.133 kPa),P<0.05],食管体部异常蠕动的比例更高[(9.47±15.63)%比(22.16±17.45)%,P<0.05],食管体部对液体物质传输能力减低[(88.82±12.23)%比(71.68±23.06)%,P<0.05],卧位时酸及非酸反流次数及卧位近端非酸反流次数明显增多(P<0.05),卧位食团清除时间延长(P<0.05).结论 以慢性咳嗽为主要表现的GERD发病机制可能与单纯典型GERD不同,其与UES静息压力减低、卧位酸及非酸反流、近端反流的增多以及食管清除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滑动型食管裂孔疝(HH)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食管动力学改变。方法:3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的HH患者,根据食管炎程度分为HH1(食管炎A-B组,n=18)和HH2组(食管炎C-D级,n=12),行食管钡餐检查证实为滑动型HH。在X线透视下观察食管粘膜增粗、狭窄、痉挛等形态学改变及反流与廓清方式,同时监测24h食管pH、食管下括约肌(LES)压力以及反流期间食管蠕动的频率、幅度等情况。结果:30例HH患者X线透视下均有食管粘膜增粗,反流以抽吸型为主(80.0%),廓清以被动廓清为主(36.7%)。24h食管pH监测中,HH组患者的总反流时间、卧位和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HH1和HH2组间无显著差异;HH组患者的LES静息压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ES长度组间无明显差异。HH组患者反流期间的食管体部蠕动频率和幅度均较对照组低,新时期明显延长,HH2组患者的顺行性蠕动百分比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HH患者以抽吸型反流和被动廓清为主。食管酸暴露程度与食管炎严重并无关。LES静息压降低、反流期间食管蠕动频率、幅度降低和间期延长可能在滑动型HH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的症状、胃镜及24 h食管pH监测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就诊资料完整的老年人30例和非老年人40例GERD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老年组典型反酸、胃烧灼积分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食管外症状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重度食管炎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24 h食管pH监测结果中pH<4的总时间百分比、pH<4的卧位总时间百分比、反流持续≥5 min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高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人典型胃烧灼、反酸症状少见,但食管外症状发生率较高,胃镜下食管黏膜损害程度较重,24 h食管pH监测食管酸暴露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