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成  叶远航  盛国光  李晓东  郑岚  柯佳 《中成药》2023,(10):3369-3375
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中医可从肺肠合治入手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宣白承气汤由生石膏、杏仁、生大黄、瓜蒌皮组成,具有清肺定喘、通腑化痰的功效,是肺肠合治的经方。本文对宣白承气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近五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临床研究表明,宣白承气汤可以从清除内毒素,减少炎症因子,提高免疫力,保护肠黏膜屏障,调节肠道菌群等方面,来恢复患者的肺脏功能和肠道功能,达到肺肠同治的效果。实验研究表明,减轻炎症反应是宣白承气汤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核心作用机制,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分泌,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调节相关通路蛋白表达抑制其相应炎症反应,调节免疫能力减轻炎症损伤,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道损伤黏膜等途径来缓解肺部和肠道炎症从而达到肺肠同治的目的。本文既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经典理论提供基础研究和临床证据,又为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及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肺部状态,其特征是持续性、并通常是进行性的气流阻塞,包括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在内的气道异常及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在内的慢性呼吸道症状等,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医学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认为肺脏和大肠在生理病理方面相互联系影响,可采用补益肺脾肾,以及祛痰、逐瘀等治法肺肠同治。肠道菌群在人体的免疫、神经和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影响肺肠组织结构功能,调节肺部炎症和免疫等作用于COPD。中医药能够调控肠道菌群使其恢复平衡,从而有利于COPD的恢复,如以补益肺补肾为主的治法能够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肺肠组织损伤,调节肺部免疫;以祛痰、逐瘀为主的治法能够调控肠道菌群,降低肺部炎症反应。该文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以肠道菌群为关键点,阐述了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COPD的内涵,旨在为临床通过肠道菌群治疗COP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病之一,临床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特点,并可触及条索样结节。由于其难以自愈、易反复,故常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常常伴随疼痛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具有活血化瘀、清热燥湿、消肿止痛等功效,临床上常采用中药治疗术后并发症,而且效果显著,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现代研究发现,中药对肠道菌群的紊乱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又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紊乱与肛肠疾病术后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术后的主要病机为湿热下注。湿热证与肠道菌群紊乱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常用清热利湿药来调节肠道菌群。推断清热利湿药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控制炎症因子的表达,进而发挥其治疗肛瘘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文章从肠道菌群出发,阐述清热利湿药与肛瘘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期望为中医药治疗肛瘘术后并发症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哮喘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之一。中医学对哮喘具有系统论述,认为脾虚是哮喘反复发作的宿根之一,运用补脾益气法治疗哮喘,补脾益肺,具有较好的疗效。现代研究发现,中医学“脾”生理功能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在哮喘的发病中起关键作用。补脾益气法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经“肠-肺”轴建立肺部免疫稳态,改善肺部炎症反应,达到治疗和缓解哮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医经典中,大黄时常被用于治疗大便不通、实火头痛、癫狂惊悸等疾病,具有泄下攻积、醒脑开窍等功效。现代研究发现,大黄不光能影响肠道菌群结构,还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焦虑症、脑卒中等中枢神经及精神类疾病均有改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疾病同样与肠道菌群存在密切联系。故依据二者相关性推测,大黄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的调节实现醒脑开窍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6.
马琳  王彧  刘陶  赵鑫  陈璐 《世界中医药》2022,(24):3554-355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以非特异性、易复发和持续性肠道溃疡为特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性疾病之一。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失衡导致肠黏膜屏障(包括免疫屏障、机械屏障和生物屏障)受损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障碍,进而参与UC发生发展并导致恶化。中医药治疗UC不仅具有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及作用温和的优势,而且对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和肠道微生态平衡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现对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免疫紊乱治疗UC的研究现状展开论述,并基于肠道菌群探讨中医药干预措施,为UC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总结中药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疾病的机制与优势,并着重阐述中药调节肠道群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中药以肠道菌群为靶点治疗疾病的机制包括改善肠道微环境、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状态、调节肠道菌群代谢等,优势为多渠道、多靶点和整体调节。中药调节肠道菌群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机制包括:增加有益菌相对丰度,降低致病菌相对丰度,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维持肠道屏障功能,以及调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氧化三甲胺等心血管相关活性物质的代谢等。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达到减轻心肌炎症反应,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延缓慢性心力衰竭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常也是导致许多疾病发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中医药在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脾胃气虚、热毒炽盛、食滞胃脘是肠道菌群失调辨证的主要证型。因此,在治疗上针对不同证型的表现,分别以补虚药,清热药,消食导滞药予以治疗,往往可以有效地调节肠道的菌群,对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的病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综合葛根芩连汤相关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梳理葛根芩连汤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及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葛根芩连汤可调节肠道菌群结构向正常状态转归,双向调节菌群多样性,上调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等益生菌属,下调Tyzzerlla属等机会致病菌属,抑制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等致病菌属,且这种作用的发挥受用药剂量及疗程的影响。葛根芩连汤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增加体内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减少肠道炎症因子,加强肠道紧密连接,形成生物屏障,维持肠道屏障和内环境的稳定,从而发挥对疾病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抑郁和便秘是疾病发展前期和前驱期的典型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疾病发展进程。八段锦作为中医传统功法,具有调身、调心和调息相统一的作用,对治疗帕金森病抑郁和便秘具有积极疗效。肠道菌群功能改变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为通路介导帕金森病抑郁和便秘症状的形成,八段锦则对调节有益肠道菌群丰度具有积极影响。因此,帕金森病抑郁和便秘症状、八段锦和肠道菌群三者密切相关,八段锦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帕金森病抑郁和便秘,但相关通路和作用机制仍不明确,需要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为治疗帕金森病抑郁和便秘症状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清热解毒药的药理作用清热解毒药是常用的一大类药物: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作用,是清热解毒法的药物基础。一个时期以来,常有人把中医“清热解毒”与西医“抗菌作用”等同起来,把清热解毒药与抗菌素相提并论。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证明,用抗生作用来(?)释清热解毒药的临床疗效是不全面的。清热解毒药,是以调整机体功能为主的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药物。 1.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清热解毒药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其抑菌谱及抑菌强度各有不同。银花、连翘、公英、地丁四种药物,在100%浓度下对肠道常见菌群大肠菌、  相似文献   

12.
肠道菌群(IF)被称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能够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大量代谢产物,影响宿主生理病理过程。研究表明,某些中药不仅可以调节益生菌或益生元,而且本身具有益生菌、益生元作用,可通过肠道菌群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来治疗相关疾病;同时肠道菌群可能具有增加中药药效或降低中药毒性的作用。其相互作用机制涉及逆转氧化三甲胺(TMAO)、减少内毒素、抑制病原菌定植、增加肠黏膜sIgA分泌、抑制α-糖苷酶活性等。现就中药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机制及利用肠道菌群干预相关疾病进行理论探讨,为未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3.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存在密切的关系,一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往往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变化,因此调节肠道菌群,使其正常化成为缓解疾病的一种机制。中药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具有治疗疾病和维持身体健康的双重功效。目前已有研究证明,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的同时也调整了肠道菌群结构,可能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对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及近年来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治疗疾病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日渐攀高,其有效治疗策略亟待研发。近年来多项研究逐步揭示肠道菌群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作用机制,为靶向肠道菌群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手段提供了理论依据。中医药在疾病治疗中以多层面、多靶点、多通路见长,本文对肠道菌群与神经中枢的相互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存在的肠道菌群紊乱,以及肠道菌群参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进行了总结,并综述了中医药以调节肠道菌群为主要作用机制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国内外研究,旨在展示中医药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深入机制,为开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型治疗策略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药治疗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具有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肠道菌群对糖尿病影响的研究越来越多。笔者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整理,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对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概况,包括中医药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以及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转化作用的研究,并结合讨论了西医治疗糖尿病及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总结出中医药在对糖尿病和并发症的治疗上以及调节肠道菌群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熊胆为熊科动物黑熊Selenarctos thibetanus或棕熊Ursus arctos经胆囊手术引流胆汁而得的干燥品,是我国珍稀动物药材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等功效。研究发现熊胆还具有抗炎、抗凋亡和抗氧化应激等心脑血管疾病有关药理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心脑血管疾病与肠道菌群及肠道代谢物有着密切相关,熊胆中胆汁酸类成分与肠道菌群和肠道代谢物之间存在双向调节,这也可能是熊胆在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潜在治疗途径。该文全面总结了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综述了熊胆抗心脑血管疾病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及熊胆对肠道菌群和肠道代谢物的影响,以期为熊胆后续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放射性肠损伤(radiation-induced intestinal injury,RIII)是腹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放疗而引起的一种肠道不良事件,其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还限制了放疗剂量及临床效果。目前,临床上防治RIII的主要手段有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中药因含有结构多样化的活性单体成分在RIII防治方面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研究发现,黄酮类、萜类、苯丙素类、生物碱类等中药单体具有减轻肠道放射性损伤的功效,主要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调节炎症因子的表达、调节线粒体凋亡途径、调节肠道菌群和抑制细胞凋亡发挥作用。该文检索了近10年国内外有关中药单体防治RIII方面的研究文献,以期为防治放射性肠损伤新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检索2012—2023年研究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关系及针灸调节肠道菌群作用机制的相关文献,从肠道菌群角度探讨针灸治疗PCOS的可行性。结果发现PCOS患者体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肠道菌群失调能引起PCOS患者体内低度慢性炎症反应的发生,影响体内糖脂代谢平衡和雄激素水平。针灸治疗PCOS可能通过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调整肠道菌群结构,恢复肠道功能,通过“菌-肠-脑轴”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结合中医理论及现代研究,探讨肠-肺轴的中医内涵及临床意义。肠与肺位置相近、以膈为界,具有津液同调、营养共需、共同参与机体免疫防护等功能。肠道菌群对肺的生理、病理均有一定影响,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可治疗多种肺部疾病,并影响机体肺、肠免疫。虽然肺肠之间津液代谢的物质基础和信号连接尚未明晰,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肠-肺轴的现代知识架构终将形成,临床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肠道菌群在生理条件下与宿主细胞存在着平衡的共生关系,始终处于动态、复杂的人体生态系统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失衡的微生态系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疾病的发生,人体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菌群多样化也会随之改变。肠道细菌及其代谢物一方面通过影响肠上皮功能障碍以及胆汁酸代谢影响相关信号通路从而引发肝癌,另一方面通过肠-肝轴循环进入肝脏激活炎症反应相关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肝癌的进展。目前,针对肠道菌群治疗肝癌的策略主要包括益生菌、粪便移植以及中医药治疗。现对肠道菌群对肝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及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未来早期诊断、治疗肝癌患者,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