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承德市1994~2002年新生儿死因分析及干预措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掌握承德市新生儿死亡现状及动态变化规律 ,找出相关因素 ,提出科学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按新生儿死亡监测方案 ,对新生儿死亡进行系统规范的监测。结果 :新生儿死亡率从 2 8.2‰降至 11.8‰ ,下降显著(P<0 .0 1)。死因顺位 :出生窒息、早产和 /或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为当前新生儿主要死因。先天异常上升迅速 (P<0 .0 1)。新生儿死亡率的逐步下降 ,使我市人均期望寿命延长了 2~ 3岁。结论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工作重点是降低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 ,提高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 ,加强基层产、儿科建设 ,提供科学准确的产前诊断技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梁黎  吴胜 《浙江预防医学》1998,10(11):677-678
本文对1977年1月至1997年12月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所有死亡病例进行了分析。资料显示,住院新生儿病死率从10.78%显著下降到2.21%。1997年与1977~1981年段比较下降3/4以上,与1992~1996年段比较下降1/3以上。早产儿占死亡人数的34.67%,生后7天内新生儿占死亡人数的59.50%。从死因构成比看,冷损伤综合征逐年段显著下降,出生窒息近6年下降明显。新生儿败血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上下波动,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先天畸形和肺透明膜病有上升趋势。21年来医疗质量有了很大提高,但国产期保健仍需进一步提高,要大力发展胎儿医学,重视对儿科医生治疗肺透明膜病的培训。  相似文献   

4.
本文总结我院近6年中新生儿死亡的原因,从中找出死亡相关因素,吸取经验教训,提出降低新生儿死亡的措施。一般资料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6年,共有分娩13283人次,除死胎、死产48例外,出生活产新生儿13235人,院内新生儿死亡82例,占6.19‰。孕产妇年龄19~44岁,平均年龄28.2岁,农民1352人,干部1436人,职员1988人,工人3804人,家庭主妇4655人。临床资料一、新生儿死亡与产科并发症表1所示82.93%(68/82)死亡新生儿的孕母有产科并发症,仅有14例无明显并发症。23例新生儿死亡于胎儿窘迫,其中脐带缠颈17例,占73.19%。因分娩困难有7例新生儿死亡,包括滞产、各种原因引起的第二产程延长为主的产程异常,横位、臀拉后出胎头困难、中位产钳等。前置胎盘104例新生儿死亡8例,死亡率为76.92%,是新生儿死亡最高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县 1996~ 1998年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以明确今后工作重点 ,研究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 ,达到减少早期新生儿死亡 ,降低围产儿、婴儿死亡率之目的。临床资料1 围产儿总数 35 734例 ,死亡 384例 ,死亡率为 10 74‰。其中 :早期新生儿死亡 198例 ,占围产儿死亡 5 1 5 6 %。2 婴儿总数 35 5 48例 ,死亡 344例 ,死亡率为 9 6 8‰。其中 :早期新生儿死亡 198例 ,占婴儿死亡 5 7 5 6 %。3 早期新生儿死因前五位依次为 :新生儿窒息 37 87% ,早产低体重儿 2 2 73% ,先天异常 17 17% ,先天性心脏病6 0 6 % ,原因不明 5 5 6 % ,…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罗湖区 2000-2003年新生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罗湖区2000-2003年新生儿死亡情况。方法对罗湖区2000-12003年新生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57‰、3.45‰、5.62‰、5.58‰,前5位死亡原因是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其他先天异常。结论提高流动人群围产期、孕产期保健管理水平,早期对引起新生儿死亡的各种因素进行干预、培训基层人员、健康教育等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早期新生儿死亡16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做好围产新生儿疾病防治工作,降低死亡率,现对我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7d内死亡的169例新生儿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资料来源于我院NICU1992年1月~1997年12月6年间收治的2740例新生儿,共死亡169例,病死率6.2%,其中放...  相似文献   

8.
广西儿童1999~2000年新生儿死亡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为了解广西儿童1999-2000年新生儿死亡监测情况。方法:对广西1999-200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地区的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19.20‰,19.83‰,前5位死亡原因是出生窒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其他意外,肺炎和其他先天异常。结论:降低新生儿死亡率重点在农村,加强基层培训,推广适宜技术,加强孕产期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等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新生儿死亡死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院新生儿死亡率及死亡原因,加强防治对策。方法对1986~1995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死因分前五年和后五年两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年间新生儿死亡率为5.6‰,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分别占总死亡数的55.1%及56.3%。前期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呼吸道疾患、先天畸形和败血症。后期则为呼吸道疾患、先天畸形、早产和新生儿窒息。1周内死亡占总死亡数的85.6%。结论要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必须继续建立健全围产保健制度,减少畸形儿出生,防止早产,预防新生儿窒息,普及新法复苏,并要加强呼吸管理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出生质量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出生质量的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4月在本市不同级别医院分娩的产妇460人为调查对象,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获得新生儿出生质量的相关资料。应用χ2检验和t检验对可能影响新生儿出生质量的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筛选。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产妇年龄(OR=1.08)、妊娠合并症(OR=2.52)、感染细菌或病毒(OR=2.07)和胎盘情况(OR=3.45)是影响新生儿出生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相对于内向型性格,外向型性格(OR=0.35,P(0.05)是新生儿出生质量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产妇年龄大、出现妊娠合并症、孕期感染疾病或病毒及胎盘异常是影响新生儿出生质量的因素,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以消除危险因素,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60例新生儿感染血清CRP的含量,以60例出生5d后的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60例新生儿感染血清CRP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抗细菌、抗病毒治疗后,血清CRP含量与未治疗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RP检测对新生儿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是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频探头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新生儿头颅疾病中的诊断意义和临床应用。方法对临床525例疑为颅内病变的新生儿,应用高频探头及彩色多普勒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本组超声检查阳性316例,其中缺氧缺血性脑病172例,脑积水12例,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12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脑实质内出血2例,脑膜炎2例,后经CT或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及诊断性治疗确诊312例,超声误诊4例,漏诊3例。结论高频探头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其无创性、价廉和高分辨率及可以随时进行床旁检查等优点,对新生儿头颅疾病及评估其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1-2013年四川省<5岁儿童死亡率(U5MR)和死因构成变化趋势.方法 从四川省<5岁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2001-2013年基础监测资料,采用描述统计和x2检验分析四川省城市和农村儿童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结果 四川省U5MR从2001年的35.30‰降至2013年的11.77‰.2013年四川省农村U5MR为城市2.37倍,新生儿死亡占U5MR比例的44.72%.2013年四川省U5MR死因前3位:肺炎、先天性心脏病、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其中,城市前3位:先天性心脏病、溺水和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并列),农村前3位:肺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与出生窒息.出生窒息、肺炎和低出生体重死亡率均逐年下降,而溺水、腹泻和交通意外死亡率呈现反复.结论 2013年四川省U5MR已达到国家2020年l3‰目标;降低农村U5MR,缩小城乡差异仍然是今后工作重点;基于死因构成变化,防治重点需要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5.
91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凝血功能及生化指标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91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凝血功能及生化指标。方法: ①对91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凝血功能及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经典参考值比较。结果: ①91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均有不同程度并发2 ~8种各系统器官损害并发症; ②91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凝血功能(PT、TTT、APTT、FIB) 与经典参考值比较, 均有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1); ③重度窒息并发肾衰患儿肾功能(BUN、Cr、UA) 与经典参考值比较, 都有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1); ④重度窒息并发各系统器官损害的生化指标(AST、CK、LDH、ALT、高GLU) 与经典参考值比较, 均有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 .01), 低GLU、低K+、高K+、低Ca++与经典参考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窒息后新生儿易并发各系统器官损害并发症。凝血功能应作为首选监测指标, 对防止新生儿在重度窒息及窒息后各系统器官损害, 有着指导性的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对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2年间剖宫产病例进行分阶段总结(1994年1月1日至1997年12月31日为第一阶段.1998年1月1日至2001年12月31日为第二阶段,2002年1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为第三阶段)。同时对同阶段围产儿死亡及新生儿窒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三阶段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三阶段围产儿死亡率变化不明显(P值均〉0.05)。⑧新生儿窒息率组间的第一阶段明显高于第二阶段(P〈0.05).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但随着剖宫产率进一步上升,围产儿死亡率及新生儿窒息率并不下降。因此应合理控制剖宫产率以达到改善围产儿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分析北京市丰台区2000~2007年新生儿疾病筛查结果。方法:所有在北京市丰台区出生的活产新生儿均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进行采血,统一递送北京市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进行CH和PKU的检测。结果:2000~2007年共筛查新生儿64 997例,筛查率97.13%,8年来新生儿疾病筛查率逐年提高;检出CH 18例,患病率0.28‰,与全球及我国主要城市地区发病率水平相当;PKU 6例,患病率0.092‰,与我国大部分地区水平一致。结论:加强管理,努力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提高可疑病例复查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我国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效应的研究, 定量分析空气污染物[空气动力学直径<2.5 μm的细颗粒物(PM2.5)和<10 μm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臭氧(O3)]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死亡的关系。方法 系统收集1989-2014年在PubMed、SpringerLink、Embase、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我国空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效应的研究文献, 总结该类研究在我国各省份的覆盖情况;并依据Meta分析法分别对PM10、PM2.5、NO2、SO2和O3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死亡关系的定量研究进行分析, 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异质性分析后利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 并检验发表偏倚。结果 共收集到有关空气污染与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效应的研究文献157篇, 覆盖我国79.4%的省份。Meta分析结果显示, PM10、PM2.5、NO2、SO2和O3浓度每上升10 μg/m3, 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分别增加0.50%(95%CI: 0~0.90%)、0.50%(95%CI: 0.30%~0.70%)、1.39%(95%CI: 0.90%~1.78%)、1.00%(95%CI: 0.40%~1.59%)和0.10%(95%CI: -1.21%~1.39%), 各研究均未发现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我国PM10、PM2.5、NO2、SO2浓度的上升均会导致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死亡的增加。  相似文献   

19.
乌鲁木齐地区新生儿窒息的相关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主要产科危险因素,积极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住院分娩产妇11 806例中发生新生儿窒息958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以最主要的一项相关因素为主进行统计.结果 新生儿窒息发生率8.11%.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脐带因素居首占32.02%,胎位产程异常占24.11%,胎盘功能不全占16.28%.不同孕周分娩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系,孕<37周发生率18.23%,≥42周占7.02%.结论 脐带异常、胎位异常,早产是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危险因素.做好孕期保健,把握分娩时机,及时处理窒息儿是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静安区1997至2006年围产儿死亡率,分析有完整资料的2000至2006年围产儿死亡原因。方法静安区近10年出生的围产儿作为调查对象,计算出围产儿死亡率;对2000至2006年有完整资料的死亡围产儿进行死亡因素分析。结果1997年死亡率达高峰,其后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畸形显著影响围产儿死亡(P〈0.05)。结论近10年静安区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达发达国家水平;畸形是影响围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重点是预防、治疗胎儿畸形、脐带异常、早产、重度妊高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