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摘 要〕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效果及动脉狭窄情况。方法:选择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8 月于长沙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 100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另选择同期 100 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均 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为(1.52 ± 0.32)mm,高于对照组 的(1.32 ± 0.13)mm,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狭窄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的效果十分显著,同时能够充分反映动脉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应用颈部血管粥样斑块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7 月至 2019 年 10 月期间东莞市麻涌医院收治的 329 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将其归为观察组,并选择同一时间在本院进行检查的 329 名健 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全部开展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检查详情。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软斑检出率为 50.15 % 高于对照组的 15.2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硬斑检出率为 14.29 % 与对照组的 15.81 % 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右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左右颈总动脉内径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 内膜中层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缺血性脑梗死应用颈部血管粥样斑块超声检查的早 期预防价值较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分析超声评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及狭窄的影响因素差异。方法:选取肇庆市端州区华 佗医院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收治的 98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均对两侧颈动脉开展超声检查,后依据 IMT mean 分成增厚组(n = 62)与正常组(n = 36),依据斑块性质分成无斑块组(n = 60)、高回声组(n = 18)与低 / 混 合回声组(n = 20),依据狭窄程度分成 0 % ~ 30 % 组(n = 70)与≥ 30 % 组(n = 28),统计不同组别的一般资料差异, 将有差异项带入 Logistic 回归方程,分析 IMTmean、斑块及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卒 中史、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属于 IMTmean 的影响因素(P < 0.05),反映其 60.5 % 的变化;年龄、吸烟史、收缩压、高 低密度脂蛋白属于颈动脉狭窄的影响因素(P < 0.05),反映其 32.8 % 的变化;吸烟史、年龄及低密度脂蛋白属于易损斑 块的影响因素(P < 0.05),反映其 15.6 % 的变化。结论:超声评估 CAS 有关指标和传统危险因素之间不完全相同,其中 IMT mean 和其的关系最为密切,颈动脉狭窄其次,而易损斑块与其关系最小,形成易损斑块和狭窄可能和炎症等非传统性 因素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摘 要目的:探究超声技术在高血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与诊断中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江 门市新会区司前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 119 例高血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 者 119 例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均接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查,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 斑块性质检出率、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增厚、粥样硬化检出率、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 结果:观察组共检出 162 个斑块,对照组共检出 71 个斑块,观察组平均 斑块检出数量为(1.35 ± 0.21)个,较对照组的(0.53 ± 0.12)个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斑块性质 检出率比较中,观察组软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低,硬斑块检出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IMT 为(0.96 ± 0.31)mm,较对照组的(0.79 ± 0.25)mm 更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增厚检出率较对照组更高,颈动脉无增厚检出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的 PSV、RI 水平较对照组高,EDV 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超声技术可以通过颈动脉 斑块检出数量、斑块性质、IMT、颈动脉增厚、粥样硬化检出及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诊断高血压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调脂联合抗栓疗法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降脂通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前后血脂、斑块、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以及脑血管发生病变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TC、TG以及LDL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IMT都减小,且斑块个数也随之显著减少,和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6个月中脑血管发生病变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脂联合抗栓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缩小斑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彩超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性质及血流动力学,对指导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2例住院和门诊老年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72例中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122例,发生率为70.93%。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粥样硬化明显,且与病变成正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脑梗死病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的部位、性质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强度、部位、数目等。结果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5.5%;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复发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0%;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为不稳定性斑块。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不稳定性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做健康体检的老年人6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检测有无斑块、颈部动脉硬化斑块的部位、数量、形态。结果观察组患者检出硬化斑块63例115处,斑块检出率为97%(63/65),对照组检出硬化斑块14例20处,斑块检出率为22%(14/65),观察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斑块形态以软斑、溃疡斑为主,对照组以扁平斑、硬斑为主,2组斑块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斑块的发生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多见,其次为颈总动脉起始部。2组I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右两侧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老年患者能较好的显示颈部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态及内部结构,对早期预防并降低脑梗死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对9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84例正常人进行颈动脉颅外段超声检查,观察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超声特征情况。对2组斑块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85%,对照组为49%;2组颈动脉斑块均以混合斑块最多见,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组为64%,对照组为36%;2组混合斑块及不稳定型斑块(混合斑块+软斑)所占比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为81%,对照组为42%;2组三项指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常见于颈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段,发生率分别为64%和36%。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与急性脑血管病有密切关系,可能为预测急性脑血管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于核工业四一七医院诊治的 60 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0 例。对照组实 施单纯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实施阿托伐他汀联合银杏叶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指标、 血脂指标、血流变指标、炎症因子指标,评估治疗效果,随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斑块面积、 斑块最大厚度、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 反应蛋白(CRP)、肿瘤 坏死因子 –α(TNF–α)均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斑块面积、斑块最大厚度、TG、TC、LDL–C、CRP、TNF–α 均低于对照组, HDL–C 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 合银杏叶制剂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能够缩小斑块面积及厚度,改善血脂、炎症因子及血流变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超检查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5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40例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进行检查。结果:实验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检查能够及早发现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对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检查动脉粥样硬化对于脑梗死患者临床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经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经检查非脑梗死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并分析其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经彩超检查颈动脉各项血流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管狭窄程度较对照组严重(P均0.05),左右颈动脉不同区域的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紧密关系,彩色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准确检查出颈动脉粥样斑块,同时可以对颈动脉管腔及管壁等情况进行有效的提示,对脑梗死患者病情的预测及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摘 要〕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超声变化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2 月 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 100 例脑梗死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 100 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两组均进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血管超声变化的情况及临床意义。结果:两组超声检查指标比较, 观察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低于对照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总动脉内径(CCA)、血管阻力指数(RI) 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检测出软斑和溃疡斑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硬斑患者比 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扁平斑检出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测对于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预警和预防性干预可能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表现及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60例因其他类型疾病就医的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接受颈部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2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检出数量及性质、颈动脉相关血流参数。结果病例组的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左侧、右侧颈动脉IMT测定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的低回声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强回声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颈动脉PSV、EDV测定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RI、PI测定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脑梗死患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超声检查对于评估颈动脉斑块硬化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48例。给予辛伐他汀每晚40mg口服,共6个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的变化以及血脂水平、丙氨酸转换酶(ALT)、肌酸激酶(CK)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全部患者治疗前共有127个斑块,治疗后74个斑块,斑块消失率41%,其余未消失的斑块面积均有明显缩小(P〈0.01);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缩小(P〈0.01),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下降(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P〈0.05),ALT、CK无变化(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经辛伐他汀治疗后明显缩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芪柔脉合剂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60例脑梗死并颈动脉斑块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参芪柔脉合剂结合辛伐他汀分散片,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分散片,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后颈动脉斑块的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和血脂的变化。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血脂均有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柔脉合剂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MMP-9水平、颈动脉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与总面积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颈动脉中膜厚度明显较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与总面积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14 d 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且能够明显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降低血清MMP-9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心通胶囊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颈动脉粥样斑块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8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脑心通口服1.6g,3次/日,2组疗程均为12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行血脂测定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形态、内径、内膜至中膜的厚度(IMT)、斑块等指标,测评其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血浆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TC、LDL-C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在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的低回声及混合回声粥样硬化斑块的积分较对照组的斑块积分显著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血脂,阻止颈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甚至逆转、缩小斑块,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窗口,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观察了彩色多普勒超声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现将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