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3D/4D数字化斜弱视视功能矫治系统联合屈光矫正及遮盖疗法治疗成人弱视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07/2020-10我院收治的成人弱视患者41例57眼,根据弱视程度分为重、中、轻度弱视组,给予3D/4D数字化斜弱视视功能矫治系统联合屈光矫正、遮盖治疗,随访6mo,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觉诱发电位和立体视功能。 结果:BCVA治疗有效率为重度弱视组为69%,中度弱视组为88%,轻度弱视组为75%,总有效率为79%。近立体视功能治疗有效率为重度弱视组为62%,中度弱视组为75%,轻度弱视组为80%,总有效率为74%。各组视觉诱发电位P100波峰治疗后6mo较治疗前潜伏期缩短、振幅提高(均P<0.05)。 结论:3D/4D数字化斜弱视视功能矫治系统联合屈光矫正及遮盖治疗对成人弱视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对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疗效。方法:招募3~9岁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及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48例(其中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18例36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30例30眼),所有患者排除其他眼病,在屈光矫正、合理遮盖的基础上接受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的训练。初期训练以提高视力为主,视力达0.6以上者加上脱抑制训练及双眼视功能训练。比较训练前、后的视力及双眼立体视变化情况。结果: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共18例36眼,其中轻度弱视组13眼,中度弱视组19眼,重度弱视组4眼。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共30例30眼,根据弱视程度分为轻度弱视组5眼,中度弱视组13眼,重度弱视组12眼。治疗60次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治疗60次后立体视有明显提高,且与屈光度无关(P>0.05),与初始视力及治疗后视力均呈正相关(P<0.05),与屈光参差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4D数字化弱视斜视矫治系统联合传统的弱视治疗方法能有效提高3~9岁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弱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视力并改善其双眼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三级视功能训练教程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三级视功能训练教程对经过综合疗法后双眼矫正视力≥10.5的106例双眼视功能异常的弱视患儿进行训练,观察训练前后的疗效、检测立体视功能的变化.结果 经三级视功能训练教程训练后,弱视患儿的基本痊愈率、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和非交叉视差的正常率、双眼总和PVEP反应结果均明显提高,与训练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级视功能训练教程既可以增进视力,巩固疗效,又可促使双眼视功能的提高,最终建立和巩固正常的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行为视觉训练对弱视儿童视力及视功能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弱视治疗的210例(335眼)患儿的病例资料。将所有患儿按训练方法不同分为2组,A组应用行为视觉训练方法(102例167眼),B组应用常规弱视治疗方法(108例168眼)。其中每组按年龄分为5岁≤年龄<8岁组、8岁≤年龄<11岁组、11岁≤年龄<14岁组;按弱视类型分为屈光不正性弱视组、屈光参差性弱视组和形觉剥夺性弱视组;按弱视程度分为轻中度弱视组和重度弱视组。收集各组患儿训练前后的眼轴长度(AL)、等效球镜度数(SE)、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立体视锐度等临床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训练后1个月,A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训练后1个月、3个月,A组中屈光不正性弱视组患儿有效率高于同一时间点屈光参差性弱视组(P 1个月=0.024,P 3个月=0.021)。B组中轻中度弱视组患儿有效率均高于同一时间点重度弱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视知觉训练治疗对弱视儿童视觉表征和双眼视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01/2015-12我院眼科门诊收治的94例94眼弱视儿童为研究对象,并按弱视程度进行分组,采用视知觉训练治疗3mo。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知觉水平眼位和差眼视力,并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差眼视力差值与知觉眼位差值的关系。 结果:轻度弱视儿童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中、重度弱视儿童(P<0.05),中度弱视儿童与重度弱视儿童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P>0.05)。弱视儿童治疗后知觉水平眼位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 轻、中、重度弱视患儿治疗后知觉水平眼位均明显降低(P<0.05),轻、中度弱视儿童知觉水平眼位改善幅度较重度弱视患儿明显(P<0.05)。弱视儿童治疗后差眼视力较治疗前明显提升(P<0.05); 轻、中、重度弱视患儿治疗后差眼视力均明显提高(P<0.05),轻、中度弱视儿童差眼视力改善幅度较重度弱视患儿明显(P<0.05)。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差眼视力差值与知觉眼位差值呈正相关(r=0.371,P<0.001)。 结论:视知觉训练治疗能有效改善弱视儿童视觉表征、双眼视功能,适用于弱视儿童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视功能训练对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后期弱视眼视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试验组23例23眼患儿在配镜及定量遮盖的基础上弱视眼进行脱抑制、单眼调节训练、双眼调节集合训练、双眼融像训练、双眼扫视训练、双眼运动融像训练等,对照组20例23眼患儿在配镜及定量遮盖的基础上只进行光刷、红闪、光栅、精目训练等弱视训练。结果:立体视、AMP、AF、NRA、PRA、NPC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治疗前对比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立体视、AMP、AF、PRA、NPC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对比分析有统计学差异( P<0.05);NRA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治疗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P>0.05);立体视、AMP、AF、NRA、PRA、NPC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 P>0.05);立体视、AMP、AF、NRA、PRA、NPC试验组与对照组对比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试验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弱视治疗后期加入视功能训练与传统弱视治疗对比,加入视功能训练双眼立体视、AMP、AF、PRA、NPC等各项视功能数据明显优于传统弱视治疗, NRA与传统弱视治疗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传统弱视治疗方法联合视功能训练治疗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就诊于天津市眼科医院弱视训练室的50例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年龄(7.57±2.65)岁。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危险因素和全身性疾病。在屈光矫正、遮盖健眼的基础上对弱视眼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前后的视力、立体视变化情况。结果 根据筛选最终纳入31例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其中轻度弱视10例,中度弱视15例,重度弱视6例。31例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591,P=0.000);中、重度弱视组治疗前后3个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弱视组治疗后与治疗前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3)。轻度弱视组与中、重度弱视组治疗后视力进步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6.005,P=0.022;χ 2=5.760,P=0.026);治疗后立体视比治疗前明显提高,与视力呈负相关(r=-0.537,P=0.002;r=-0.885,P=0.000)。结论 传统弱视治疗方法联合视功能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力,而且有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视功能训练对不同程度儿童弱视视力正常后效果的巩固作用。方法:弱视儿童78例中,随机分为视功能训练组36例70眼,对照组42例67眼。经弱视治疗双眼视力均达到0.9以后,观察两组在随访6,12,24,36mo后的视力回退情况。结果:6mo后的轻、中、重度弱视视功能训练组与对照组回退率均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mo后视功能组轻、中、重度弱视回退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4,36mo后视功能组轻度弱视回退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9,0.269);中度弱视回退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2);重度弱视回退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视功能训练能降低中度儿童弱视治疗中的回退率,能有效的巩固中度儿童弱视视力正常后的治疗效果。但对于轻度和重度儿童弱视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屈光不正性弱视治疗后期行视功能训练的临床疗效。 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01/12在我院眼科门诊确诊为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22例244眼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球镜≤±3.00D,散光度绝对值(以下简称散光度)≥2.00D,双眼球镜差值≤1.50D,双眼柱镜差值≤1.00D。所有患儿均已经过初步治疗,常规验光戴镜和弱视治疗后,弱视眼视力已经提高到0.6以上且双眼视力相差不超过2行。将患儿随机分为训练组(62例124眼)和对照组(60例120眼)。所有患儿均采用家庭+诊室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训练内容为:弱视训练仪(光刷、红闪、光栅等)、电脑软件精细和刺激训练。训练组除完成对照组训练项目以外,还需要进行单眼调节功能、双眼调节功能训练及双眼集合、融像功能训练。随访6mo后,对两组患儿的视力疗效、近立体视、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反应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随访末期,两组间整体的视力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近立体视功能、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和调节反应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在综合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后期行双眼视功能训练,对于提高弱视患儿的基本痊愈率、缩短疗程和建立健全立体视功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分析弱视患儿应用精细训练联合虚拟现实视觉训练的治疗效果。 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5-12/2017-12首次就诊于我院眼科的弱视患儿232例416眼,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精细训练治疗,B组采用精细训练联合虚拟现实视觉训练治疗,治疗时间为6mo。治疗结束后随访6mo,观察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程度弱视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B组患儿基本治愈率(51.4% vs 35.6%)和总有效率(91.3% vs 80.8%)均高于A组(P<0.01)。4~6、>6~8、>8~10岁患儿中,A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55.9%、34.9%、11.1%,B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70.6%、54.6%、22.2%; 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81.4%、55.6%,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0%、93.0%、77.8%,两组基本治愈率(A组:rs=-0.76,P<0.01; B组:rs=-0.78,P<0.01)和总有效率(A组:rs=-0.67,P<0.01; B组:rs=-0.64,P<0.01)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轻、中、重度弱视患儿中,A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63.3%、25.0%、4.9%,B组基本治愈率分别为81.0%、44.3%、9.8%; 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3.5%、79.5%、78.0%,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1%、89.8%、95.1%,两组基本治愈率与弱视程度均呈负相关(A组:rs=-0.93,P<0.01; B组:rs=-0.89,PB组<0.01),但总有效率与弱视程度无明显相关性(A组:rs=0.00,P=12.316; B组:rs=0.00,P=15.603)。 结论:精细训练联合虚拟现实视觉训练治疗弱视安全有效,临床疗效与患者的年龄和弱视程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媒体视觉生理刺激联合立体系统训练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1-06/2022-06本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102例102眼,随机分组,对照组患儿51例51眼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多媒体视觉生理刺激治疗,观察组患儿51例51眼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立体系统训练治疗。治疗后3mo,评估两组患儿双眼融象功能、双眼立体视、双眼立体视差,并根据视力改善情况评估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后3mo,观察组患儿双眼融象功能、双眼立体视、双眼立体视差正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 vs 60.8%,P<0.05),且观察组中不同年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6~8岁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最高; 观察组中轻中度弱视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0% vs 61.2%,P<0.05)。 结论:多媒体视觉生理刺激联合立体系统训练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疗效较好,可促进患儿视力恢复,帮助重建双眼立体视觉功能,且对6~8岁及轻中度弱视患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思利巴对斜视性弱视立体视重建的影响和作用。方法:将38例弱视基本治愈,斜视矫正治愈的斜视性弱视儿童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弱视治疗仪(微型光刷闪烁仪)、双眼视觉训练仪,服药组:使用弱视治疗仪(微型光刷闪烁仪)、双眼视觉训练仪,加服思利巴。治疗3个月,观察了治疗后第3个月、第6个月的结果,用颜氏近立体图检查中心抑制暗点,立体视,结果:服药组暗点的消失,立体视功能的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每组第3个月、6个月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思利巴有利于立体视功能的改善,其机制可能是解决了视觉抑制,立体视功能改善后可以维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视感知觉学习结合遮盖对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力和立体视功能的治疗效果,并比较视力和立体视功能提升程度的差异。 方法:收集2016-06/2017-12于我院门诊治疗的47例单眼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使用视感知觉学习系统结合遮盖进行弱视治疗,观察治疗前后47例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和随机点动态2阶粗糙立体视、随机点动态1阶精细与粗糙之间的立体视、随机点静态0阶近、远精细立体视的结果,比较视力提升与各级立体视提升是否不同。 结果:治疗后视力提升是否有效分别与随机点动态2阶粗糙立体视、随机点动态1阶精细与粗糙之间的立体视、随机点静态0阶近、远精细立体视的提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视力提升程度与立体视改善程度表现不同步,视力达到基本治愈的患者立体视功能并未达到基本正常,故应关注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立体视功能的训练与建立。立体视的测定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弱视分类方法及治疗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眼视觉训练在弱视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治疗组60例102眼,对照组56例96眼,年龄4~12岁。2组均进行规范的屈光不正矫正,屈光参差患者同时进行遮盖治疗,均采用红光闪烁、光栅刺激、视标训练等综合方法,治疗组联合应用同视机以及网络版多媒体训练系统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弱视治愈时间(33.90±14.59)d及立体视恢复时间(23.66±12.66)d较对照组[(51.13±19.18)d、(42.65±14.13)d]明显缩短,治愈率(80.39%)及立体视恢复率(84.31%)较对照组(65.63%、64.58%)明显提高,回退率(6.67%)较对照组(21.43%)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眼视功能训练是弱视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愈率及立体视恢复率,降低回退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联合配镜、遮盖疗法、视近训练治疗弱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弱视门诊单眼患者8~16岁的268例(268眼),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34例(134眼)。观察组在配镜、遮盖、视近训练物理疗法的基础上联合胞二磷胆碱患眼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对照组只用配镜、遮盖疗法物理疗法。随访3个月,观察视力并比较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及舒张期阻力指数(diastolic resistance index,RI)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134眼总有效率69.40%(93眼),对照组134眼有效率38.81%(53眼)。观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弱视患者有效率分别为80.00%、65.52%、43.75%,对照组为50.00%、34.48%、12.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注射胞二磷胆碱后30min、1h、复查时PSV分别为:(9.61±0.75)mm·s-1、(9.95±0.78)mm·s-1、(9.53±0.65)mm·s-1,较注射前(8.32±0.69)mm·s-1增高(均为P<0.05)。观察组不同时段RI值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联合配镜、遮盖疗法、视近训练治疗大龄弱视儿童能同时提高弱视眼和健眼视力,并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弱视综合治疗仪联合精细训练治疗弱视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 2018年1月我院弱视患儿60例,按照家属自愿选择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精细训练,研究组采用弱视综合治疗仪联合精细训练治疗.以治疗前后矫正视力水平评估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阿托品压抑疗法与遮盖疗法治疗儿童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及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8-02/2020-09本院收治的屈光参差弱视儿童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弱视儿童分为两组:阿托品压抑疗法组优势眼治疗给予1%阿托品凝胶,临睡前滴一滴至结膜囊内,每周治疗2次者78例;遮盖疗法组弱视儿童每日遮盖优势眼大于2h治疗者80例。比较两组弱视儿童治疗6mo后立体视功能、对比敏感度、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检测,评估治疗效果及依从性。结果:阿托品压抑疗法组和遮盖疗法组总体依从性比较有差异(96.2%vs 73.8%,P<0.05),有效率比较无差异(79.5%vs 73.8%,P>0.05),立体视功能重建有效率比较有差异(74.4%vs 56.3%,P<0.05)。两组治疗6mo后在1、4、8、10、12c/d频率下对比敏感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01),阿托品压抑疗法组在8、10、12c/d频率下对比敏感度高于遮盖疗法组(均P<0.05),P100波幅高于遮盖疗法组,P100潜伏期低于遮盖疗法组(P100波幅:12.96±2.1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左旋多巴和视觉刺激训练治疗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研究效果。 方法:选取2013-05/2016-05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64例68眼进行本次研究,将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33眼)与对照组(32例35眼)。对照组采取视觉刺激训练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左旋多巴治疗。24wk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P-VEP、视觉敏感度的变化。 结果:治疗24wk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1%)明显高于对照组(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虽然对照组的P-VEP P100波幅升高,潜伏期缩短,但观察组的效果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左旋多巴和视觉刺激训练联合治疗青少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显著,能够较好地纠正其视觉敏感度,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