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新安县第二人民医院 2017 年 3 月至 2019 年 9 月期间收治的 64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划分为对照组(紫杉醇治疗)、观察组(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 各 32 例,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53.13 %、疾病控制率为 90.63 % 高于 对照组的 25.00 %、59.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均接收 2 个治疗周期,无失访和死亡患者。观 察组患者疾病平均进展时间为(6.67 ± 1.11)个月,对照组疾病平均进展时间为(3.68 ± 1.19)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 93.75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给予子宫内膜癌患者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具有显著 效果,可以提升疾病控制率,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探讨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 2012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100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 联合放疗治疗,观察组给予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 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 54.00 %,高于对照组的 3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总生存平均时间为 (13.05 ± 2.15)个月,长于对照组的(8.78 ± 2.40)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恶心呕吐、腹泻、 皮疹、白细胞下降及转氨酶升高方面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 8.00 %,低于对照组的 24.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吉非替尼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效果 显著,可有效延长患者总生存期,降低骨髓抑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瘢痕憩室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9 月肇庆市高要人 民医院收治的 10 例子宫瘢痕憩室患者,为患者进行宫腔镜下子宫瘢痕憩室电切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0 例 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28.38 ± 8.1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29 ± 1.07)mL、平均肛门排气时间(3.29 ± 1.03)h、平 均住院时间(3.21 ± 1.06)d,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治疗效果:显效 4 例,有效 5 例,无效 1 例,总有效率为 90.00 %。结论:子宫瘢痕憩室患者采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短。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侧卧位重建外侧结构治疗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东莞常安 医院 2016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32 例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对其实施侧卧位重建外侧结构治疗。对 患者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指标统计分析,患者手术时间平均(30.08 ± 8.85)min,术中出血量平 均(163.07 ± 80.48)mL,下床行走时间平均(7.78 ± 2.65)d,首次负重时间(12.38 ± 3.22)d,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平均 (6.36 ± 4.18)个月。髋关节 Sanders 评分优 18 例、良 10 例、可 4 例,优良率为 87.50 %。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32 例患 者中仅有 1 例发生伤口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 3.33 %。结论:采用侧卧位重建外侧结构治疗外侧壁破裂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探讨延胡索酸水合酶(FH)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2018 年 11 月至 2022 年 2 月收治的 26 例 FH 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行多个方面的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8.92 ± 7.42)岁;临床表现为月经改变(30.77 %)和经期下腹痛(19.23 %); 有 16 例(61.53 %)影像学提示子宫肿物变性和(或)血流丰富;术中见肌瘤多发为 17 例(65.38 %)、单发为 9 例 (34.62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4.81 ± 7.91)个月,均存活,其中 5 例(19.23 %)肌瘤复发。不同年龄、家 族子宫肌瘤史、Ki–67 指数患者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FH 缺陷型子宫平 滑肌瘤为遗传性平滑肌瘤病和肾细胞癌(HLRCC)的前哨表现,具有发病年龄轻、肌瘤多发且体积大、影像学示子 宫肿物变性及丰富血流、术中冰冻病理示富于细胞等特点,且易复发,且可伴发肾癌,术后加强妇科及泌尿外科随访, 有助于改善预后,临床需重点关注存在风险因素如年龄< 42 岁、有家族子宫肌瘤史、Ki–67 指数≥ 5 % 的患者。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探索耻骨上膀胱切开联合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PKEP)治疗大体积(> 80 mL)前列腺增 生(BPH)合并膀胱结石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深圳市中医院 2016 年 10 月至 2020 年 6 月期间行 PKEP 联合耻骨 上小切口膀胱切开取石及取出标本的 30 例大体积 BPH 合并膀胱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随访时间为术后 6 个月),并将患者资料与文献报道进行比较,分析该手术方式的临床可行性。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手术严重 并发症;手术时间(40.6 ± 11.5)min;术前、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平均为(11.3 ± 3.6)g·L-1;平均住院时间(10.5 ± 1.7)d; 术后 6 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评分改善值(13.7 ± 3.2)分;生活质量评分表(QOL)评分降低(2.1 ± 0.9)分; 最大尿流率(Qmax)提高(12.5 ± 4.2)mL·s -1 。结论:PKEP 联合膀胱切开术临床操作可行,针对大体积 BPH 合并膀胱 结石患者该方案能够降低传统开放手术的创伤,缩短手术的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效果及生存期的差异。 方法:选择东莞康华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 月收治的 58 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差异进行分组,血液透析组(35 例)采取血液透析 治疗,腹膜透析组(23 例)采取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生存期的差异,并比较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 结果:腹膜透析组患者的治疗总效果为 91.30 %,显著高于血液透析组的 74.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腹 膜透析组患者生存期为(33.16 ± 1.21)个月,显著长于血液透析组的(28.11 ± 1.4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治疗后,腹膜透析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优于血液透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腹膜透析治疗终末期 糖尿病肾病效果优于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可改善肾功能,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DT)在发热病房发热患者诊治中的效果,为发热病房多学科协作诊疗模 式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第 900 医院 2020 年 1 月 23 日至 4 月 15 日发热病房收治的 112 例地方发热患 者,采用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描述诊断、转归等资料。结果:112 例患者,年龄 16 ~ 94 岁,平均年龄(50.2 ± 18.4)岁。 患者基础疾病分布:高血压病史(19.6 %)、肿瘤病史(17.0 %)、糖尿病史(16.1 %)依次居前三位。发热病因构成:感 染性疾病为主(85.7 %),其余依次为结缔组织病(6.3 %)、肿瘤性疾病(4.5 %)、血液性疾病(2.7 %)、药物热(0.9 %)。 感染性疾病中,肺部感染(63.4 %)、上呼吸道感染(12.5 %)最为常见,传染病 6 例(5.4 %)。发热相关肺部阴影共 85 例(75.9 %),肺部感染最常见(63.4 %),非感染性发热相关肺部阴影包括:间质性肺炎(4.5 %)、系统红斑狼疮相 关肺部病变(1.8 %)、癌性淋巴结炎(2.7 %)、肿瘤(0.9 %),呼吸衰竭 9 例(8.0 %)。转外院患者 7 例(6.3 %), 住院时间(3.4 ± 2.6)d。转科患者 26 例(23.3 %),住院时间(4.6 ± 2.4)d。正常出院 79 例患者(70.5 %),住院时间 (8.0 ± 3.2)d。无死亡病例,无院内感染,无医疗纠纷。结论:MDT 模式适用于发热病房发热患者的诊治,能有效整合医 疗资源,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救治,降低院内感染和医疗风险,为发热性疾病的诊治和突发传染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诊治模式。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随机从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3 月来湛江中心 人民医院进行晚期膀胱癌治疗的患者中抽取 3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适形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对 照组患者给予化疗治疗,进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尿液中肿瘤相关因子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 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尿液中核基质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于晚期膀胱癌的患者,通过适形放疗联合化疗 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孙氏手术治疗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7 年 7 月至 2020 年 7 月期间收治的 20 例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孙氏手术(全动脉弓置换+支架象 鼻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选择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其中采用孙氏手术+单纯行升主动脉替换的 患者有 10 例,孙氏手术+主动脉瓣成形的患者有 5 例(同时行主动脉窦重建的患者有 3 例),孙氏手术+主动脉根部替换 术(Bentall术)的患者有3例,孙氏手术+主动脉瓣及升主动脉替换的患者有2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有3例。 所有患者在手术后进行胸部计算机体层摄影(CT)血管造影检查对胸腔主动脉塑性及假腔的愈合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的体外循环平均时间为(248.11 ± 69.82)min,选择性脑灌注平均时间为(38.13 ± 10.49)min;手术成功 18 例,成功 率为 90 %,手术死亡 2 例,死亡率为 10 %;患者术后 3 个月后复查显示有 15 例患者的主动脉夹层的假腔在膈肌水平内形 成了血栓,且术后 1 年随访显示患者的生存率为 88.89 %(16/18)。结论:对于临床中被诊断为急性 Stanford A 型主动脉夹 层的患者,通过孙氏手术的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致残致死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金水相生方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临床结局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采集2014年5月1日至2016年5月1日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和病房收治的符合晚期前列腺癌并使用金水相生方辅助治疗的患者(观察组,155例),并根据患者年龄及Gleason评分同期采用倾向性评分法按1∶1的比例匹配未使用金水相生方的患者(对照组,155例)。观察各组患者1、3、5年雄激素抵抗率、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并通过卡方检验、t检验、Kaplan-Meier和Cox生存分析,分析筛选晚期前列腺癌预后因素。结果 观察组1、3、5年雄激素抵抗率分别为9.0%(14/155)、72.3%(112/155)、92.9%(144/155),对照组1、3、5年雄激素抵抗率分别为20.6%(32/155)、87.7%(136/155)、97.4%(151/155),观察组1年(χ2=8.271,P<0.01)、3年(χ2=11.613,P<0.01)雄激素抵抗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6.35±9.01)个月和(11.02±4.40)个月,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22.31±9.21)个月和(9.87±5.12)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显著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1%(149/155)、80.6%(125/155)、39.4%(61/155);对照组1、3、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2%(146/155)、60.0%(93/155)、22.6%(35/155),观察组3年(χ2=15.828,P<0.01)、5年(χ2=10.201,P<0.01)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leason评分、初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肿瘤发生部位、肿瘤分期、去势方案、放疗、化疗、全雄阻断治疗、金水相生方为预后相关因素(P<0.05,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始PSA、肿瘤部位、肿瘤分期为影响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金水相生方、去势方案、化疗、放疗与全雄阻断是影响晚期前列腺癌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金水相生方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有保护作用,可降低晚期前列腺癌雄激素抵抗率和死亡风险,使患者生存获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探讨 TNF(多西他赛+奈达铂+氟尿嘧啶)、TPF(多西他赛+顺铂+氟尿嘧啶)两种诱导化疗方案, 联合顺铂每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2017 年 8 月 至 2019 年 6 月确诊的 58 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基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 8 版分期局部晚期鼻咽癌 (Ⅲ ~ Ⅳa 期)标准选取,随机分为 A 组(TNF 诱导化疗 2 期+顺铂每周同步放化疗)28 例和 B 组(TPF 诱导化疗 2 期+顺铂每周同步放化疗)30 例,放疗采用调强适形放疗(IMRT),综合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各 种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 组的同 步化疗完成度高于 A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诱导化疗为 2 期时,TNF 及 TPF 两种诱导化疗 方案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相当,但 TPF 组的同步顺铂化疗完成度更高,提示 TNF 诱导化疗存在更高风险、更远期的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从安阳市肿瘤医院在 2018 年 6 月 至 2019 年 5 月期间诊治的晚期肺癌患者中针对性抽取采用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 26 例作为对照组,针对性抽取采用化 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 26 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控 制率(50.0 %)明显高于对照组(34.6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相关 指标变化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化疗联合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晚期肺癌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 者免疫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基于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EP)切除术后复发率及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6 月在永煤集团总医院住院治疗的 110 例 EP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出院后 6 个月预后情况 (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3 例)、未复发组(97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病理学资料以及血清学指标,分析影响 宫腔镜下 EP 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本研究患者中,宫腔镜下 EP 切除术后复发率为 11.82 %(13/110);复发组 患者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术后未使用避孕药的占比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23、肿瘤坏死因子(TNF)–α、黄体生成素(LH)、 雌二醇(E2)水平与未复发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多囊卵 巢综合征、术后未使用避孕药以及血清 IL–23、TNF–α、LH、E2 水平高是宫腔镜下 EP 切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 > 1, P < 0.05)。 结论: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术后未使用避孕药以及血清 IL–23、TNF–α、LH、E2 水平高会增加宫腔镜下 EP 切除术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探讨奥希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在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确诊并治疗的 28 例晚期 NSCLC 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奥希替尼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客观缓 解率(ORR)水平、疾病控制率(DCR)水平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 ORR、DCR 及 mPFS 情况。结果:本研究 28 例晚期 NSCLC 患者中,没有达到完全缓解(CR)的患者,部分缓解(PR)18 例,疾病 稳定(SD)8 例,疾病进展(PD)2 例;客观缓解率(ORR)64.3 %(18/28),疾病控制率(DCR)92.8 %(26/28),平 均 mPFS(11.5 ± 1.3)个月。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是否发生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是影响晚期 NSCLC 患者达到 ORR、DCR 的独立影响因素;体力状况(PS)评分是影响晚期 NSCLC 患者 mPFS 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晚期 NSCLC 患者接受奥希替尼治疗的 DCR 较高,平均 mPFS 为(11.5 ± 1.3)个月;影响晚期 NSCLC 患者 ORR 的独立影响因 素为是否发生 CNS 转移;影响晚期 NSCLC 患者 mPFS 的独立影响因素为 PS 评分。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探讨晚期食道癌患者选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70 例晚期食道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5 例,选用 5– 氟尿嘧啶+顺铂治疗)、 观察组(35 例,选用紫杉醇+顺铂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率、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 为 82.86 %,高于对照组的 57.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0.00 %,低于对照 组的 42.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肿瘤进展时间、平均生存期均优于对照组,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在晚期食道癌患者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改善其疼痛程度,亦可确 保治疗安全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甲状腺癌的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7 年 10 月 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220 例甲状腺癌患者,对全部患者的病历资料及诊断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患者病情、病理分型及治 疗意愿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手术方法包括甲状腺全切术、患侧切叶+峡部切除、甲状腺全切联合单双侧颈淋巴结清扫以 及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术。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30 ~ 39 岁为甲状腺癌的高发年龄段,其 中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所占比例最高。全部患者中 163 例患者无淋巴结转移,57 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直径为 0.6 ~ 3.6 cm,平均直径为(2.3 ± 0.2)cm。多数患者肿瘤直径≥ 1 cm。220 例患者中 25 例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115 例 患者采用患侧切叶+峡部切除法,50 例患者采取甲状腺全切联合单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0 例患者采取患侧腺叶+峡部 切除+对侧大部切除术,四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4.00 %(21/25)、90.43 %(104/115)、92.00 %(46/50)及 86.67 %(26/30)。 结论:甲状腺癌多发于中年群体,常见的类型为乳头腺癌及滤泡状癌,在治疗过程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 及病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摘 要目的:分析和研究甲状腺癌的病理特点及临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7 年 10 月 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220 例甲状腺癌患者,对全部患者的病历资料及诊断结果进行评价,根据患者病情、病理分型及治 疗意愿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手术方法包括甲状腺全切术、患侧切叶+峡部切除、甲状腺全切联合单双侧颈淋巴结清扫以 及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切除术。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 结果:30 ~ 39 岁为甲状腺癌的高发年龄段,其 中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所占比例最高。全部患者中 163 例患者无淋巴结转移,57 例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肿瘤直径为 0.6 ~ 3.6 cm,平均直径为(2.3 ± 0.2)cm。多数患者肿瘤直径≥ 1 cm。220 例患者中 25 例患者采用甲状腺全切术,115 例 患者采用患侧切叶+峡部切除法,50 例患者采取甲状腺全切联合单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30 例患者采取患侧腺叶+峡部 切除+对侧大部切除术,四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4.00 %(21/25)、90.43 %(104/115)、92.00 %(46/50)及 86.67 %(26/30)。 结论:甲状腺癌多发于中年群体,常见的类型为乳头腺癌及滤泡状癌,在治疗过程前应根据患者的病情 及病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胸顶部良性肿瘤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收集 2017 年 1 月至 2021 年 3 月在深圳大 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的胸顶部良性肿瘤患者 7 例,分析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肿瘤 均顺利完整切除,神经鞘瘤 4 例,节细胞神经瘤 2 例,脉管瘤 1 例。手术时间 85 ~ 145 min,平均(111.3 ± 21.0)min;术 中出血量 20 ~ 50 mL,平均(37.1 ± 12.5)mL;术后引流量 80 ~ 240 mL,平均(161.4 ± 54.3)mL。2 例霍纳综合征,其 中 1 例术后 1 月逐渐减轻,1 年后随访部分功能恢复,另 1 例术前即有霍纳综合征,而术后病情加重,1 年后随访无缓解; 2 例术侧上肢疼痛、麻木及活动受限,锻炼及理疗后逐渐缓解。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对经挑选的 胸顶部良性肿瘤病例,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在化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8 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60 例,对其采用化疗方案(紫杉醇+卡铂)进行 2 个疗程的诊治, 分析患者肿瘤细胞数据、肿瘤标记物以及对肿瘤疗效的评价情况。 结果: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液内循环肿瘤细胞阳性具备 66.67 % 的表达率,循环肿瘤细胞阳性表达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吸烟习惯、病理情况;针对临床化 疗诊治的效果进行分析可知,实体肿瘤治疗效果评估和循环肿瘤细胞数量评估标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探究循环肿瘤细胞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症之间的关联性,丰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理论,存在较大临床治疗 价值与意义,也能为减小循环肿瘤细胞表达率,控制非小细胞肺癌的转移提供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