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联合CT诊断甲状腺乳头癌(PTC)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高频超声联合CT检查的PTC患者影像学和临床相关资料,比较术前单纯高频超声、单纯CT及高频超声联合CT检查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差异.结果 术前高频超声联合CT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超声或CT(P<0.05);但术前单纯超声与单纯CT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单纯超声诊断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1.00 cm的PTC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CT(P<0.05),而术前单纯CT诊断病灶直径大于1.00 cm的PTC却明显优于单纯超声(P<0.05);但联合诊断与单纯超声诊断病灶直径小于或等于1.0 cm的PTC或单纯CT诊断病灶直径大于1.00 cm的PTC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联合诊断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单纯超声或CT(P<0.05),而术前单纯CT又明显优于单纯超声(P<0.05).结论 高频超声联合CT可提高术前PTC及其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率,≤1.00 cm的PTC单纯高频超声诊断具有优势,>1.00 cm的PTC单纯CT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的CT增强表现,评价其增强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者56例的CT增强表现,分析淋巴结强化程度及方式,评价其CT特点。结果:本组均行平扫+增强扫描,平扫CT值33~63 HU,增强后66~184 HU,其强化程度为重度强化,强化方式为均匀强化,部分明显强化背景下见散在小低密度区,囊性变及壁内明显强化的乳头状或菜花状结节。结论:CT增强扫描能更好发现颈部肿大的淋巴结并显示其强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癌术前转移性淋巴结的判定价值.方法 分析已确诊胃癌患者术前64层螺旋CT检出淋巴结,分别从淋巴结长径、淋巴结强化程度及淋巴结短长径比值3方面判定淋巴结转移,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以淋巴结长径≥8 mm、淋巴结强化程度≥80 Hu及淋巴结短长径比值≥0.7作为多层螺旋CT判定转移性淋巴结的标准,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一致性较好.结论 多层螺旋CT做为一种简洁、无创的检查方法,依据淋巴结长径、强化程度及淋巴结的形态等指标,对胃癌术前淋巴结转移可以做出初步判断,为临床术前选择合理术式、评估预后及开展新的手术方法均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方法: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2019年食管癌数据库中选取3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1周CT检查淋巴结转移的位置、淋巴结的短径、长径和数量,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以淋巴结短径≥6.5 mm为诊断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标准,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Youden指数为0.633;而当短径≥10 mm时,Youden指数为0.100。以淋巴结短径≥7.5 mm为诊断喉返神经区淋巴结转移标准,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Youden指数为0.411;而当短径≥10 mm时,Youden指数为0.199。以淋巴结短径≥6.5 mm为诊断非喉返神经区淋巴结转移标准,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640,Youden指数为0.297;而当短径≥10 mm时,Youden指数为0.048。以淋巴结短径≥6.5 mm为诊断贲门、胃左区淋巴结转移标准,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65,Youden指数为0.406;而当短径≥10 mm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CT检查对甲状腺滤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甲状腺滤泡性病变患者97例,其中肿瘤性滤泡性腺瘤(FAN)80例,滤泡细胞癌(FC)17例;对其术前超声及CT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结果本组患者行超声检查结果为FAN57例,FC9例,灵敏度为68.0%(66/97);CT检查结果为FAN55例,FC8例,灵敏度为64.9%(63/97);超声联合CT检测的灵敏度为91.7%(89/97),联合检测灵敏度明显高于超声和CT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超声联合CT检查能对甲状腺滤泡性病变的良恶性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新官  邓东 《广西医学》2008,30(1):70-72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在影响肺癌预后的诸多因素中,纵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肺癌术后患者生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有资料表明,肺癌无淋巴结转移者(N0)的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而有淋巴结转移者仅为42%(N1)和15%(N2)[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甲状腺结节的CT资料,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结果甲状腺癌表现为病灶边界不清,甲状腺包膜受侵,病变内簇状微小钙化,淋巴结转移;甲状腺良性病变边界较清楚,钙化多位于病灶周边,且多为粗颗粒状钙化,无周围组织受侵,淋巴结转移等改变.结论 CT检查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外科5 17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将PTC患者按照是否合并HT,分为HT组(n=1 276)和非HT组(n=3 896)。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HT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55岁,全部肿瘤直径和>1 cm,被膜侵袭,无结甲,高TNM分期(P<0.05)是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全部肿瘤直径和>1 cm, TNM分期,中央区转移,中央区转移数量大于3枚(P<0.05)是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HT的PTC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降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量明显减少,合并HT的PTC肿瘤进展期更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结合高频超声对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诊治的50例PTC疑似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均行CT、高频超声检查,比较分析CT与高频超声影像学相关资料、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CT结合高频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明显高于CT、高频超声单独诊断。经病理诊断,50例患者有47例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94. 00%; CT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显著高于CT、高频超声单独诊断[95. 74%(45/47)比74. 47%(35/47),76. 60%(36/47)](P <0. 05)。结论 CT结合高频超声在PTC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且较CT、高频超声单独诊断更加准确全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131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摄影(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与甲状腺球蛋白(Tg)、B超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病人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术后DT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口服2.96~7.40 GBq剂量131I后7 d,分别行131I全身扫描、SPECT颈部断层与同机CT图像融合,将131I-SPECT/CT结果与Tg、B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0例DTC病人中,22例(70.3%)血清Tg阳性,8例阴性;131I-SPECT/CT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26例(86.7%),4例阴性;B超检查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14例(46.7%),16例阴性。共56个颈部淋巴结转移,131I-SPECT/CT颈部融合显像发现淋巴结转移灶50个(89.20%);B超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灶39个(69.6%)。131I-SPECT/CT与Tg检测DTC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χ=1.13,P>0.05)。131I-SPECT/CT与B超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6.86,P<0.01)。结论 131I-SPECT/CT融合显像和Tg对监测DTC术后病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高,二者相互补充。131I-SPECT/CT融合显像对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高于B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治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行甲状腺一侧腺叶切除+峡部切除2例;行甲状腺双叶切除58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35例,淋巴结阳性15例;行颈部淋巴结改良根治术3例,淋巴结阳性3例.原发灶直径≤1.0 cm和>1 cm,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0%和5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桥本甲状腺炎常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即使为微小癌,也常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淋巴结转移亦相应增多.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手术中,应行甲状腺双叶切除,必要时加行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39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CT表现,提高CT对此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9例甲状腺局灶性病变共54个病灶的CT表现,分为良、恶性2组,以及囊性,囊实性及实性3种类型。同时取正常人群甲状腺平扫及增强扫描各计100例,作为对照组,计算平均最大强化幅度,与病例组相比较。并对强化后均匀与否、形态及钙化等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1)恶性组实性病灶的增强扫描强化幅度明显低于良性组及正常人群,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良性组实性病灶的强化幅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以强化幅度50Hu为界,≥50Hu的病灶认为是良性,〈50Hu的病灶认为是恶性,其诊断实性病灶良恶性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7%。(3)恶性病变增强以后密度仍比较均匀,而良性病变更多见不均匀强化。(4)囊实性病变中,囊性变中心有岛状实性强化部分及放射状与囊壁相连的索条,牵拉成分叶状,是比较特殊的表现,但仅见于乳头状癌囊性变者。(5)钙化无论是从出现率还是形态上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并无太大帮助。结论CT检查,尤其是静脉造影剂增强扫描,对甲状腺局灶性病变的良恶性鉴别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3.
王冲  邹大中  薛勤  颜丹萍 《吉林医学》2012,33(31):6762-6763
目的:评价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桥本甲状腺炎(HT)合并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确诊为HT并伴发结节的患者行超声检查,记录甲状腺及其伴发结节的超声影像学特征。结果:40例甲状腺体积呈不同程度增大,8例甲状腺体积未见增大;35例甲状腺内部弥漫性回声减低,7例回声改变不明显,或内部回声基本正常,6例局部回声增粗减低;单个结节15例,10例为HT结节,3例为乳头状癌,2例为滤泡性腺瘤。多个结节33例,其中4例合并乳头状癌,4例合并滤泡性腺瘤,5例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甲状腺内血流丰富者5例,血流稀少者5例,余病例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HT合并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强化在甲状腺CT双期增强扫描良、恶性结节性质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86例1019枚甲状腺结节的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注药后25s和50s)资料,其中良性结节701枚,恶性结节318枚,分别统计25s、50s、25s 50s和25s或50s扫描序列中,高强化在良、恶性结节中的分布,计算四组扫描序列中高强化对良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5s、50s、25s 50s和25s或50s四组扫描序列中,高强化在良、恶性结节中发生率分别为9.3%(65/701)和1.9%(6/318)(χ2=18.409,P=0.000)、10.4%(73/701)和1.6%(5/318)(χ2=24.192,P=0.000)、7.6%(53/701)和1.3%(4/318)(χ2=16.456,P=0.000)、12.1%(85/701)和2.2%(7/318)(χ2=26.233,P=0.000),高强化对良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各组中分别为9.3%和98.1%、10.4%和98.4%、7.6%和98.7%、12.1%和97.8%。结论 在四组扫描序列中,尽管敏感性均存在一定不足,但高度的特异性提示双期增强扫描中的高强化有助于良性结节的诊断,其中单期增强50s优于25s扫描,25s或50s在保持高度特异性的基础上具有最高的敏感性,为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CEUS)对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95个结节分别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及CEUS检查.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以弹性评分≥3分为高度恶性预测指标,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敏感性67.74%、特异性87.50%、准确性81.05%;以不均匀增强为恶性结节的诊断标准,则CEUS的诊断的敏感性90.32%、特异性92.19%、准确性91.57%。结论CEUS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恶性结节的诊断上较超声弹性成像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3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6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28例和未转移组68例,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的TMC发生淋巴结转移率为29.2%(28/96);通过诊断试验ROC分析发现肿瘤直径0.6cm为其最佳临界值,肿瘤直径(OR=3.717)和甲状腺被膜侵犯(OR=3.459)因素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MC患者具有一定比例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尤其是肿瘤最大直径≥0.6cm以及甲状腺被膜受侵犯患者,行择区性淋巴结清扫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影响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carcinoma,TMC)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月手术治疗后的106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根据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和未转移组,通过单因素分析进行研究。结果 106例的TMC发生淋巴结转移率为24.5%(52/212),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以肿瘤最大直径≥0.7 cm和甲状腺被膜侵犯对淋巴结转移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MC分类分期及治疗原则尚未达成一致,对于肿瘤最大直径≥0.7 cm以及甲状腺被膜受侵犯等高危因素患者,术中的细致探查及择区性淋巴结清扫对TMC复发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T在腺瘤性结节性甲状腺肿(ANG)和乳头状甲状腺癌(PT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05例112枚ANG和181例196枚PTC的CT资料,对性别、年龄、瘤体的形态、甲状腺边缘中断征、钙化、强化程度、增强后边界、淋巴结转移进行分析,统计强化程度高于周围甲状腺对ANG的诊断和甲状腺边缘中断征对PTC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 ANG和PTC在瘤体形态、甲状腺边缘中断征、细钙化、粗钙化、强化程度、增强后瘤体边缘等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是否多发、环状钙化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181例PTC中,淋巴结转移75例。强化程度高于周围甲状腺对ANG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67.9%、100%、100%、87.6%。甲状腺边缘中断征对PTC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7.0%、91.1%、93.6%、88.6%。结论瘤体形态规则、强化程度高于周围甲状腺有助于ANG的诊断,而瘤体形态不规则、甲状腺边缘中断征、细钙化、粗钙化、淋巴结转移等有助于PTC的诊断;是否多发和环状钙化对ANG和PTC的鉴别诊断无意义。  相似文献   

19.
楼建林  郭良  赵佳正  郑伟慧  韩春  谭向荣  赵坚强  梁忠 《浙江医学》2017,39(22):1961-1964,1980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行手术治疗的28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与手术治疗特点及预后情况。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20~78岁,中位年龄55岁。5例为初治患者,23例为再次治疗患者(其中15例有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史)。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状况,采用log-rank检验对患者5年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6例转移淋巴结位于鼻咽部或口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上),12例转移淋巴结位于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所有患者均经颈部切口入路达根治性切除。全组患者术后出现局部或颈部淋巴结复发5例,出现咽旁淋巴结复发2例,伴远处转移8例。随访中死亡5例,其中1例死于肺转移,3例死于颈部肿瘤进展,1例死于恶病质,5年累积生存率82.5%。单因素分析显示,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对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咽旁/咽后淋巴结转移虽然病期较晚,但通过积极治疗,预后仍较好。颈部切口入路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手段。喉咽部水平(舌骨平面以下)转移者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
熊懿 《吉林医学》2010,31(27):4660-4660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80例EGC患者进行住院病历资料的回顾性研究。结果:肿瘤大小、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肿大等四个临床病理因素是EG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综合分析EGC的临床病理因素,对正确判断和预测淋巴结转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