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和比较艾司氯胺酮与硫酸镁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35例,年龄18~64岁,BMI 18.5~28.0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n=67)和硫酸镁组(M组,n=68)。E组在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5 mg/kg,随后持续静脉泵注0.15 mg·kg-1·h-1;M组在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硫酸镁50 mg/kg,随后持续静脉泵注8 mg·kg-1·h-1。术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配方为氢吗啡酮0.1 mg/kg+帕洛诺司琼0.25 mg。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和苏醒时间。记录术后2、6、12、24、48 h氢吗啡酮消耗量(等效界值为0.25 mg)、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0~2 h、2~6 h、6~12 h、12~24 h和24~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术后补救镇痛、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M组比较,E组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增加(P<0.05),苏醒时间明显延长(P<0.05)。两组术后2、6、12、24、48 h氢吗啡酮消耗量、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0~2 h、2~6 h、6~12 h、12~24 h和24~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率和术后24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艾司氯胺酮可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提供与硫酸镁相似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中应用艾司氯胺酮对烧伤切削痂植皮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烧伤切削痂植皮术患者73例,男46例,女27例,年龄18~64岁,BMI 18.5~27.9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E组,n=37)和对照组(C组,n=36)。E组于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 mg/kg,并持续静脉泵注0.1 mg·kg-1·h-1至术毕;C组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术后行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情况。记录术前1 d、术后3、7 d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E组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补救镇痛发生率、术后3、7 d的SAS、SDS评分和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术中应用艾司氯胺酮能够改善烧伤切削痂植皮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促进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产后抑郁(PPD)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单胎足月妊娠,年龄22~35岁,BMI 25~30 kg/m2,ASA Ⅱ级。所有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使用0.5%布比卡因8~10 mg,硬膜外腔头端置管备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四组:C组(n=29)、S1组(n=28)、S2组(n=30)和S3组(n=29)。C组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1.5 μg/kg+托烷司琼4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S1组、S2组和S3组分别在C组配方基础上加入艾司氯胺酮0.1、0.2和0.4 mg/kg。镇痛泵参数设置:负荷剂量5 ml,持续输注量2 ml/h,单次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持续时间48 h。记录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艾司氯胺酮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术后镇痛补救例数、术后1周及6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情况和PPD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噩梦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S1组、S2组和S3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S1组、S2组和S3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S1组、S2组和S3组术后1周和6周EPDS评分与PP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组和S3组术后1周和6周EPDS评分与PP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S1组、S2组和S3组产妇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四组产妇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比例和皮肤瘙痒、噩梦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剖宫产产妇术后PCIA复合使用艾司氯胺酮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提高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PPD的发生率,其中复合艾司氯胺酮0.2、0.4 mg/kg效果优于艾司氯胺酮0.1 mg/kg。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对合并术前焦虑和认知功能下降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焦虑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妇科恶性肿瘤切除术患者89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 Ⅱ或Ⅲ级,术前1 d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中焦虑亚量表评分≥8分且蒙特利尔认知评分量表(MoCA)<26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组(S组,n=45)和生理盐水组(C组,n=44)。S组麻醉诱导时静注艾司氯胺酮0.2 mg/kg,麻醉维持时泵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1·h-1,术后使用艾司氯胺酮PCIA镇痛。C组在麻醉诱导、维持和PCIA镇痛时予以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其余用药同S组。于术前1 d、术后1、3 d采用HADS及MoCA评估患者焦虑情绪和认知功能。检测术前1 d和术后3 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S100钙结合蛋白(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麻黄碱使用情况,入PACU后1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拔管时间、术后48 h内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情况以及术后48 h内高血压、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头晕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S组术后1、3 d焦虑发生率明显降低、MoCA认知评分明显升高,TNF-α、IL-6、S100β浓度明显降低,BDNF浓度明显升高,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术后48 h内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术后发热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麻黄碱使用率、拔管时间、术后补救镇痛率及术后48 h内高血压、低血压、恶心呕吐、寒战和头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艾司氯胺酮可降低炎性因子浓度,减轻神经损伤,缓解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焦虑状态及减轻认知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背景剂量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联合髋关节囊周神经(PENG)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下行单侧THA老年患者99例,男38例,女61例,年龄65~85岁,BMI 18~30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有背景剂量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组(P组,n=49)和无背景剂量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PENG阻滞组(N组,n=50)。麻醉开始前,N组在髋关节囊周围注射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术后均连接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泵配方:羟考酮40 mg+托烷司琼4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P组设置背景剂量2 ml/h,PCA剂量2.5 ml。N组设置为无背景剂量,PCA剂量5 ml。记录术后48 h羟考酮累积消耗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以及补救镇痛情况,术后4、12、24、48、72 h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前1 d、术后1、2、3 d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术后48 h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P组比较,N组术后48 h羟考酮累积消耗量以及补救镇痛比例明显降低(P<0.05),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增加(P<0.05),术后4、12、24 h的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1、2、3 d PSQI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无背景剂量羟考酮静脉自控镇痛联合PENG阻滞用于老年患者THA的术后镇痛,镇痛效果满意,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且能够提高术后睡眠质量,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在脊柱矫形术后持续静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择期行脊柱矫形术患者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18~64岁,BMI 17~29 kg/m2,ASA Ⅰ—Ⅲ级。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组(ES组)和单纯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18例。ES组静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复合舒芬太尼1.5 μg/kg行PCIA,S组静注舒芬太尼2 μg/kg行PCIA。记录术后2、4、8、12、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记录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PCIA中舒芬太尼总用量。记录术后住院时间、术后0~24、24~48、48~72 h头晕、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S组比较,ES组术后2、4、8、12、24、48、72 h静息和活动时NR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2、4、8、12 h 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P<0.05),PCIA总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PCIA中舒芬太尼总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0~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脊柱矫形术后可以提供更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减少持续静脉镇痛舒芬太尼总用量,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7月行胸腔镜肺部手术(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段切除术)患者90例,男47例,女43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ESPB组(C组)和艾司氯胺酮联合ESPB组(D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完成超声引导下ESPB,随后C组采用舒芬太尼行麻醉诱导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D组用艾司氯胺酮行麻醉诱导、麻醉维持和术后PCIA。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术后1、6、12、24、48 h患者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PCIA按压次数、术后补救镇痛次数、麻醉苏醒时间、术后2 d内术后恶心、呕吐及艾司氯胺酮有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术前1 d、术后2 d采用40项恢复质量量表(QoR-40)评分评估患者恢复质量。术前1 d及出院时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2 d QoR-40评分明显升高,出院时HADS评分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艾司氯胺酮联合ESPB用于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安全有效,围术期镇痛完善,不良反应少,患者早期恢复质量较高,为此类手术提供一种新的麻醉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小剂量或无背景剂量氢吗啡酮复合纳布啡用于胃肠道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147例,男105例,女42例,年龄18~80岁,BMI 18~35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小剂量氢吗啡酮组(SD组,n=76)和无背景剂量氢吗啡酮组(ND组,n=71)。术后48 h内行PCIA,镇痛药配方为氢吗啡酮10 mg、纳布啡40 m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镇痛泵参数设患者自控镇痛2 ml,锁定时间10 min,SD组设背景剂量1 ml/h,ND组无背景剂量。记录术后24和48 h静息和活动(咳嗽)时VAS疼痛评分、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镇痛泵用药量、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情况和补救止吐情况、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敏感性分析探讨两种术后镇痛方案在性别、年龄、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等不同亚组治疗效果的差异,并分析不同亚组间的交互作用。记录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呼吸抑制、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ND组比较,SD组术后24和48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1),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1),镇痛泵用药量明显升高(P<0.01),术后48 h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后48 h补救止吐率、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显示行开腹手术的患者更能从小剂量PCIA镇痛方案中获益。两组术后48 h恶心呕吐、头晕和嗜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发生呼吸抑制和瘙痒。

结论 与无背景剂量比较,采用氢吗啡酮0.1 mg/h复合纳布啡0.4 mg/h的小剂量PICA输注模式用于胃肠道手术后镇痛效果更佳,且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瑞马唑仑联合艾司氯胺酮辅助用药对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和精神症状的影响。
方法: 选择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的足月妊娠产妇96例,年龄24~38岁,BMI 24~35 kg/m2,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三组:瑞马唑仑联合艾司氯胺酮组(RK组)、艾司氯胺酮组(K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2例。胎儿娩出后,RK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1 mg/kg,然后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静脉泵注,30 min内泵完);K组仅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静脉泵注,30 min内泵完);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所有患者术毕行PCIA。观察胎儿娩出至术毕的麻醉效果(Ⅰ级,无疼痛感;Ⅱ级,有轻微疼痛感;Ⅲ级,有明显疼痛感)。记录术中高血压、心动过速、精神症状(眼球震颤、头晕、噩梦和幻觉)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估产妇术后1周和4周的抑郁状态评分及产后抑郁(PPD)的发生情况(EPDS评分≥12分)。
结果: 与C组比较,RK组和K组术中麻醉效果Ⅰ级比例明显升高,Ⅲ级比例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和4周EPDS评分及PP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K组比较,RK组术中精神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和4周EPDS评分明显降低(P<0.05)。三组高血压、心动过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瑞马唑仑联合艾司氯胺酮用于剖宫产手术可提高术中麻醉效果,降低术中精神症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产后EPDS评分,改善PP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腰筋膜平面(TLIP)阻滞在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行SPR的脑瘫患儿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6~12岁,体重18~47 kg,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LIP阻滞联合全麻组(T组)和单纯全麻组(C组),每组28例。所有患儿静脉全麻用药方案一致。T组插管翻身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LIP阻滞,0.2%罗哌卡因 0.5 ml/kg,最大用量小于20 ml,30 min后开始手术。C组不行阻滞。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6、12、24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补救镇痛情况、患儿家属满意情况,皮肤瘙痒、低氧血症、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T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明显减少(P<0.05),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 h内镇痛泵按压的总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2、6、12 h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补救镇痛率明显降低(P<0.05),患儿家属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皮肤瘙痒、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超声引导下TLIP阻滞可为行SPR的脑瘫患儿提供较为完善的镇痛,减少全麻药用量,加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了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和壶腹部癌的效果和影响病人生存的因素。方法:分析230例胰头和壶腹部癌的主要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并发症、手术死亡率,调查术后生存情况及影响病人长期生存的因素。结果:本组病人出现黄疽90.9%,腹痛56.1%,发热32.6%,白陶土样大便13.5%。B超、CT和ERCP检查准确率分别为68.3%、79.3%和66.6%。手术并发症72例(31.3%),死亡20例(8.7%)。术后1、3、5年存活率分别为46.7%,17.4%和52%。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切缘状态是影响病人术后生存的因素,而肿瘤分化程度和病人年龄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结论:胰头和壶腹部癌临床表现有多样性,B超和CT等辅助检查有局限性,手术有高并发症,5年生存率低下,手术治疗远近期效果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Sixty-three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pancreatoduodenectomy for carcinoma of the ampulla of Vater were analyzed with respect to tumor extent and prognosis. The postoperative mortality rate was 3% and overall survival rates 3 and 5 years after surgery were 55% and 46%, respectively. pTNM stage did not reflect prognosis after resection in patients at stages 2 and 3, while pancreatic invasion and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clearly reflected prognosis after resection. Of the 26 patients who had no pancreatic invasion,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was seen in only 19%, whereas of the 37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invasion, 62% exhibited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se factor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P<0.001). Pancreatic invasion appeared to be an indirect indicator of region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We conclude that, to improve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invasion, extended resection including extended lymphadenectomy, is a preferable additional procedure.  相似文献   

13.
根治性切除治疗胰头癌的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提高胰头癌手术根治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3月期间的55例胰头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5例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均为胰腺导管癌。2002年前、后根治率分别为25.9%(29/112)和34.7%(26/7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3%(14/29)和19.2%(5/26)。提高根治性手术技巧包括胰周淋巴结及神经丛清扫、联合血管切除、综合无血术野技术等。结论 提高胰头癌手术根治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赖于对胰头癌病理生理特点的深入了解和手术技巧的成熟。  相似文献   

14.
We report a rare type of aneurysm of the sinus of Valsalva. The orifice of the aneurysm was in the right sinus of Valsalva and protruded superiorly, which is a direction not typical of right sinus of Valsalva aneurysms. Intraoperatively, it became clear that the aneurysm was located in the right sinus of Valsalva with extracardiac protrusion. Inspection through the aortotomy revealed that the orifice of the aneurysm opened between the orifice of the right coronary artery and the commissure between the right and left coronary cusps. The aneurysm was obliterated with a pledgeted suture from outside the orifice of the aneurysm. Early prophylactic 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aneurysm makes the operation simple and prevents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compression of the coronary artery, thrombosis, and/or spontaneous rupture.  相似文献   

1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及壶腹部癌(附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提高胰头及壶腹部癌的疗效,总结9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治疗胰头及壶腹部癌的诊治经验。癌肿切除率为34.4%,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38.4%,手术死亡率为11.3%,术后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8.8%、43.1%和30.0%。认为要提高本病早期诊断率,必须对可疑高危病人提高警惕,首选B超检查,B超和ERCP两项联合检查可提高本病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胰头壶腹部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和手术成功率。方法对1981~1997年收治的71例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及术前术中诊断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1例中恶性肿瘤61例,良性疾病10例(14.2%),有并发症24例(33.8%),死亡8例(11.2%)。结论要提高胰头壶腹恶性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和治愈率,关键是早期诊断、妥善的围手术期处理和精湛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7.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后近期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分析影响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近期疗效的主要风险因素,探讨改善疗效的方法。方法 219例TOF患者根据手术后近期疗效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n=110):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术后2周内能顺利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时心功能分级(NYHA)Ⅰ或Ⅱ级,随访6个月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50;B组(n=109):术后2周内未能出院,有严重并发症发生,出院时心功能分级(NYHA)Ⅱ或Ⅲ级,随访6个月内LVEF〈0.50。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logistic回归和模型选择分析影响TOF根治术后近期疗效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心功能恢复好、无死亡患者,出院时心功能(NYHA)为Ⅰ或Ⅱ级,LVEF〉0.50;B组死亡8例(7.34%),生存患者出院时心功能(NYHA)为Ⅱ或Ⅲ级,LVEF〈0.50(P〈0.01)。A组患者术后24h胸腔引流量、辅助呼吸时间、正性肌力药物维持循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B组(P〈0.01);而B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和升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于A组,跨瓣环补片的比率大于A组,Nakata指数小于A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年龄(OR=0.69)、术前血氧饱和度(0R=0.98)、红细胞压积(OR=0.94)、跨瓣环补片数(OR=46.86)、Nakata指数(OR=16.90)、术后胸腔引流量(OR=0.84)、心律失常(0R=0.87)和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OR=63.57)等对TOF根治术后近期疗效有明显的影响(P〈0.01)。结论 提早行TOF根治手术的年龄、术前降低红细胞压积、改善外周血氧饱和度、早期加行姑息手术以促进肺动脉发育,加强围手术期监护等是提高TOF根治术后近期疗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主动脉窦瘤破裂局部病理改变及其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方法。方法  3 6例主动脉窦瘤破裂 (RASV)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AI) 15例、室间隔缺损 (VSD) 2 6例。补片修补 3 5例 ,其中合并VSD的均以一片法修补 ,合并AI的主动脉瓣置换 (AVR) 6例 ,主动脉瓣成形 4例。手术取材作病理检查 5例。结果 本组 3 6例中手术死亡 2例 ( 5 .6% )。存活的 3 4例病人均经门诊复查或通信随访 0 .3~ 18年 ,其中 2例死亡。病理检查见RASV合并VSD的瘤壁为纤维素样坏死或玻璃样变性。结论 主动脉窦壁纤维素样或玻璃样变性可能是其形成的病理基础。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应探查其病变程度 ,酌情一期矫正 ,瓣膜损伤明显时宜行主动脉瓣置换 ,对主动脉瓣环细小的病例 ,可借修补VSD和RASV的补片扩大主动脉瓣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周期性阶段疗法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采用月经后服用补精血颗粒与月经前及经期服用理气养血活血颗粒的周期性阶段治疗;对照组61例,采用补精活血颗粒的持续性给药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08%,对照组为93.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临床疗效相当,均能有效治疗黄褐斑。  相似文献   

20.
A nine years old boy, who had suffered septic arthritis at the age of two years and presented now with a limp, hip instability, leg length discrepancy.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by adductor tenotomy and upper tibial pin traction. When head remnant reached the level of the acetabulum, open reduction and Pemberton osteotomy was done to achieve cover of the femoral head. The purpose of this report is to highlight the six years followup of reconstruction of sequale of septic arthritis of hip joi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