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程旭康  罗艳  鲁铭  冯劼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745-1747
目的: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47眼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2眼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25眼植入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mo,分析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术后残余散光、并发症等,比较两种人工晶状体的疗效。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稳定性。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mo,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的实验组,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73±0.37,明显优于植入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的对照组平均0.47±0.18,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术后残余散光0.53±0.40D,明显低于对照组2.13±0.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组,随访6mo内视力稳定,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术后平均旋转4.22±1.46°。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够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评估白内障术中植入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及植入球面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缘松解术在矫正角膜散光的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08-03/2009-03于我院白内障治疗中心行白内障手术患者共53例60眼,所有患者均合并有规则性角膜散光,且散光大于1D。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受试对象分成两组,其中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组有26例30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4例27眼,并发性白内障2例3眼),而行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组27例30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4例27眼,并发性白内障3例3眼)。两组受试对象均在白内障术前及白内障术后第1d;1wk及3mo测量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电脑验光及主觉验光并记录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散光轴向等数据,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并观察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晶状体囊袋内稳定性。结果:随访6mo,AcrySof Toric组:裸眼视力超过0.5的占93%,超过0.8的占67%。角膜缘松解术组:裸眼视力超过0.5的占73%,超过0.8的占50%。术前验光与术后3mo验光结果比较得,两组受试者术后3mo小瞳验光柱镜度数明显降低,AcrySof Toric组术后角膜散光低于角膜缘松解术组,两组间差别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且AcrySof Toric IOL植入囊袋内稳定性良好,随访3mo未发现有超过6度的旋转度。结论: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同时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散光,提高视觉质量,手术效果稳定,是目前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3.
罗艳  程旭康  鲁铭  冯劼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296-2298
目的:回顾分析Toric(环曲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合并特殊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对10例12眼合并特殊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眼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3眼为外伤后角膜散光,5眼为角膜云翳或斑翳患者。术后随访6mo,分析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术后残余散光、并发症等,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疗效,旋转稳定性。

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mo,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62±0.31,最佳矫正视力0.70±0.35。裸眼视力≥0.8者2眼,占17%。裸眼视力≥0.5者9眼,占75%。术后残余散光0.51±0.36D。术后角膜源性散光未见明显改变,全眼总合散光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全眼总合散光与术前预计残余散光值接近,无显著性差异。术后6mo旋转度为(3.80±1.46)°。末次随访时间点,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的12眼中,旋转度小于5°的11眼,占92%。仅1例术后旋转度为6°。

结论:对于某些特殊原因导致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经过严格的手术前筛选,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够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中植入Acrysof IQ Restor多焦点Toric人工晶体矫正术前规则角膜散光的早期临床效果、安全性,以及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视功能状态。方法:搜集自2013年至今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并植入Acrysof IQ Restor多焦点Toric人工晶状体的白内障患者18例(23眼)进行分析,术前患者散光均大于1.0 D。术后随访3个月,分别观察术后1周、1个月以及3个月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以及裸眼近视力,术前散光以及术后3个月时残余散光、等效球镜度数和人工晶状体的旋转度。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裸眼远视力0.89±0.21,最佳矫正远视力0.95±0.38,等效球镜为?0.5~+0.25D,裸眼近视力为0.82±0.19。术后3个月验光全眼散光为(0.38±0.15) D,较术前散光(1.79±0.43) D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3个月人工晶状体的轴位平均偏离(3.48±1.21)°。结论:Acrysof IQ Restor多焦点Toric人工晶状体为白内障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术后全程视力和视觉质量,并校正了术前角膜散光,实现了患者高度满意率和脱镜率,可预测性好,并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白内障手术中使用ToricIOL对视力和屈光结果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眼科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77例(108只眼).患者共分为3组.A组:角膜散光度≥2.0 D植入Toric单焦点晶状体22例患者(30只眼);B组:角膜散光度≥2.0 D植入单焦点非Toric晶状体25例患者38只眼;C组:角膜散光度≤1.5 D植入单焦点非Toric晶状体30例(40只眼).术后随访1周至2个月,观察其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散光值,综合各指标评估Toric晶状体的有效及安全性.结果术后三组的裸眼视力LogMAR:A组0.25±0.21;B组0.52±0.22;C组0.16±0.25.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分别是:A组0.08±0.12;B组0.22±0.14;C组0.04±0.11.术前的角膜散光分别是A组(3.68±1.21)D;B组(3.42±1.47)D;C组(0.95±0.41)D.术后眼球散光度分别是A组(1.1±0.65)D;B组(3.15±1.35)D;C组(0.91±0.52)D.术后散光度A组和B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A组和C组之间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17).结论在白内障手术的同时,相对于角膜散光较大的患者,Toric晶状体植入可以矫正角膜散光,提高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中联合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治疗伴有角膜散光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不同病例前-后对照研究。将59例83眼术前角膜散光值≥0.75D的白内障患者分为Toric IOL组(39例53眼)和非Toric IOL组(20例30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Toric IOL(Toric IOL组)或非Toric IOL(非Toric IOL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检测Toric IOL组术眼的裸眼远视力、屈光状态、IOL轴位、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CS)、波前像差,并与非Toric IOL组术后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1)裸眼远视力:Toric IOL组术后术眼视力≥1.0的比例大于非Toric IOL组;(2)术后残余散光度:Toric IOL组术前预测的术后残余散光度与术后测得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3)人工晶状体旋转:Toric IOL组在术后3mo有22.2%的IOL发生了1°~4°的旋转,没有1例IOL旋转>5°;(4)CS:Toric IOL组患者术后不同空间频率CS均较术前提高,提高程度比非Toric IOL组术后同期相比更为明显;(5)波前像差:Toric IOL组术后彗差(C7和C8)、 球差(C12)、高阶像差均方根均较术前减小,非Toric IOL组C7和C8与RMSh较Toric IOL组高,C12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

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能够有效地矫正术前存在的角膜散光,从而提高白内障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并能改善其术后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Acry Sof散光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矫正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和旋转稳定性。方法收集我院眼科角膜散光>1.0D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5例(76眼),按随机化原则将患者分为A、B2组:A组29例(34眼)植入AcrySof Toric IOL(试验组),B组36例(42眼)植入AcrySof Natural IOL(对照组)。观察植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残余散光、IOL轴位旋转稳定性。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远视力≥0.8者A组分别占82.4%(28/34)、91.2%(31/34)、94.1%(32/34);B组分别占31.0%(13/42)、35.7%(15/42)、38.1%(16/42),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最佳矫正远视力≥0.8者,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2组术前、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2组平均残余散光度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A组平均离轴旋转度<3°,其中95.3%术眼离轴旋转度<5°。远视脱镜率:A组为94.1%(32/34),B组为38.1%(16/42)。2组术后无明显不良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结论 AcrySof Toric IOL具有良好的散光矫正效果并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AcrySof Toric IOL与普通IOL相比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远视力,显著提高了术后脱镜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非球面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比较,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远近视力、剩余散光、视远脱镜率、视近脱镜率、视觉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等情况.方法:选取2014-02/2016-06在我院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患者46例48眼,实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植入AcrySof IQ ReSTOR Toric人工晶状体23例24眼作为试验组;AcrySof IQ 人工晶状体23例24眼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mo,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UC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裸眼近视力(UCNVA)、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剩余散光和术后患者视远脱镜率、视近脱镜率、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满意度.结果:术后1、3、6mo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远视力和最佳矫正近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wk,1、3、6mo的剩余散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时两组患者对疗效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视近视远脱镜率,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具有良好的近附加和散光矫正,可为患者提高良好的裸眼远视力和裸眼近视力,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的脱镜率和对疗效的满意度,是白内障术后患者尤其是散光伴有明显视近阅读需求患者的福音.  相似文献   

9.
应用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临床效果和旋转稳定性;探讨如何减少术后散光轴位的偏差.方法 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120例(120眼),随机分A、B两组各60例(60眼),分别植入AcrySof Toric IOL(A组)、单焦点人工晶状体AcrySof SA60AT(B组).观察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未校正视力(UCVA)及总散光度,对两组术后视觉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比较A组60眼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IOL散光轴位的旋转度,评价其在囊袋的稳定性,探讨如何减少术后散光轴位的偏差.结果 术后120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个月时A组60眼的UCVA为(0.78±0.15),B组60眼的UCVA为(0.53±0.1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视力提高优于B组.6个月时A组的总散光度从术前的2.07D降至0.67D,下降了约68%,B组的总散光与术前相比无明显改善.A组术后3个月IOL的旋转度平均值是(3.66±2.81)度,术后6个月IOL的旋转度平均值是(3.65±2.74)度.术后6个月IOL的旋转度与术后3个月IOL的旋转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rySof Toric IOL能显著减少术后散光,使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术后获得良好的视觉效果;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术后散光轴位出现偏差的原因与术者操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植入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与AcrySof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并伴有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56例63眼,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别植入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实验组)27例30眼;AcrySofNatural球面人工晶状体(对照组)29例33眼。均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时间6mo。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术前术后角膜散光变化情况、术后散光、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轴位稳定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wk,6mo裸眼视力,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wk,6mo散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mo的角膜散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AcrySof Toric IOL的轴位移动度,术后1d;1wk;1,6moIOL平均轴位移动度分别为:(4.22±1·69)°,(4.64±1.97)°,(4.87±1.91)°,(5.39±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59,P>0.05)。术后6mo96.67%的患眼轴位移动度<10°。结论:与普通球面人工晶状体比较,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能安全、有效、稳定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具有良好的轴位移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术前伴有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在植入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和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术后的裸眼视力,并探讨术前角膜散光的程度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裸眼远视力的提高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患者44例57眼的病例资料,其中球面组有23例27眼,非球面组有21例30眼,记录术前及术后1d裸眼远视力(UDVA)、术前角膜散光度数、人工晶状体型号及等效球镜度数、术中人工晶状体轴位.比较两组术前与术后1d裸眼远视力(LogMAR)差别以及术后1d裸眼视力0.4以上患者的比例,并按散光度数进行分层,散光度数小于2.0D为低散光层,散光度数≥2.0D为中高散光层,比较两组术后裸眼远视力的提高效果.结果:球面组和非球面组术后1d裸眼远视力0.4以上患者比例分别为92.6%、93.3%,与术前14.8%、13.3%相比明显增加.两组术前、术后1d裸眼远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d裸眼远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散光层内两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裸眼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术后1d裸眼远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不同程度散光的白内障患者在植入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后,术后裸眼远视力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术后1d裸眼远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球面及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可以有效地提高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裸眼远视力,但在提高裸眼视力方面,非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并不优于球面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  相似文献   

12.
王骞  朱俊英  肖燕  陈鹏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9):1618-1619
目的:评价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 IQ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人工晶状体在囊袋内的稳定性。

方法:对21例26眼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植入AcrySof IQ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及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 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散光、总散光,术后角膜散光及残余散光; 以及术后人工晶状体旋转度。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均明显提高; 术后残留散光0.55±0.33D,与术前总散光2.05±0.57D相比明显下降(t=13.574,P<0.05); 与术前预留散光0.47±0.19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1.149,P>0.05)。术后3mo角膜散光-1.89±0.53D,与术前角膜散光2.01±0.58D相比无差异(t=1.908,P>0.05); 所有26眼的人工晶状体旋转度均<20°,平均旋转为(3.65±2.86)度。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AcrySof IQ Toric IOL植入矫正散光手术,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散光,术后IOL旋转稳定性良好,是治疗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的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邓国华  周栋  徐淑贤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1):1920-1922
目的:探讨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3-06/2014-07在我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38例46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例24眼患者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18例22眼患者植入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3,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1wk,1、3mo裸眼视力明显高于术前,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8,2.573,2.782; 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散光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482,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1wk,1、3mo的散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手术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散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91、3.287、2.167,P均<0.05)。远视力研究中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有75%的患者不需要配戴眼镜。

结论: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具有良好的矫正作用,且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视觉治疗,有良好的预测性,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蒋琤  韦志一  杨勤 《国际眼科杂志》2014,14(8):1481-1483
目的:评价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矫正伴有规则性角膜散光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及IOL的旋转稳定性。

方法:随机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012-06/2013-12的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源性散光患者23例28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AcrySof Toric IOL植入术者,观察术后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统计术前预期残余散光与术后实际残余散光,Toric IOL在囊袋内的旋转度。

结果:术后3mo UCVA为0.75±0.16, BCVA为0.84±0.15,BVCA与U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6,P>0.05)。术前预期残余散光为0.28±0.12D ,术后3mo实际残余散光为0.42±0.17D,预期散光值与实际残余散光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1.259,P>0.05); Toric IOL术后1d IOL平均旋转3.02°±1.56°(0°~7°),术后3mo平均旋转3.28°±1.85°(0°~7°),其中 25眼(89%)旋转<5°,3眼(11%)旋转5°~7°。

结论:Toric IOL植入能够稳定并且有效地矫正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并有较精准的散光矫正预测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眼科中心收治的64例84眼老年性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分为散光型IOL组33例42眼和球面IOL组31例42眼,散光IOL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球面IOL组采用常规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陡峭轴位上一对角膜缘松解切口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术后3mo的视力分布、角膜散光度、球镜及柱镜指标(曲率、轴向、小瞳验光球镜、小瞳验光柱镜、散光轴向)的变化情况。

结果:散光型IOL组和球面IOL组在术后第3mo复查裸眼视力,与同组术前比较视力均提高(P<0.05),术后散光型IOL组和球面IOL组裸眼视力比较,散光型IOL组裸眼视力分布优于球面IOL组(Z=-2.172,P=0.030<0.05)。术后3mo散光型IOL组、球面IOL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与同组患者术前比较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型IOL组和球面IOL组的小瞳验光球镜、小瞳验光柱镜较术前均减小(P<0.05),散光轴向较术前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术后3mo散光型IOL组的小瞳验光球镜、小瞳验光柱镜值显著低于球面IOL组(P<0.05)。

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飞秒激光技术,量化撕囊口直径,测量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术后远、中、近视力,近立体视功能等指标,评估Toric IOL在高度近视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我院双眼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规则散光,并双眼均接受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按人工晶状体不同分为两组:A组:Toric IOL组20例40眼,B组:IQ IOL组20例40眼。对比两组患者术前角膜散光、等效球镜及术后7d, 1、3mo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中视力、近视力、实际残留散光、近立体视锐度、全眼高阶像差、全眼球差等指标。结果: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 IOL,较IQ组,显著改善了术后7d, 1、3mo裸眼中、近视力,Titmus近立体视锐度及残留散光度(均P<0.05),减少了术后对眼镜的依赖程度;而术后7d, 1、3mo两组最佳矫正远视力、全眼高阶像差及全眼球差无差异(均P>0.05)。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植入Toric IOL,能有效矫正角膜规则散光,提高术后裸眼中、近视力及近立体视功能,减少高度近视患者术后对眼镜的依赖程度,提升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视力和对比敏感度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2014-05/2015-05期间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合并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58例72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植入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29例36眼;对照组植入散光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29例36眼。术后随访1、6mo,观察术后患者的裸眼远视力(UCDVA)、裸眼近视力(UC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最佳矫正近视力(BCNVA)、残余散光、暗光下对比敏感度。
  结果:两组术后1、6mo UCDVA、BCNVA、BCDVA 以及残余散光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mo 的 UCNVA 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mo 两组对比敏感度在高空间频率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疗效确切,与散光型单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均可改善患眼视力,且采用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后可获得更好的裸眼近视力和对比敏感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并分析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与单焦点IOL植入术后早中期的临床效果差异。
  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IOL植入术34例40眼,其中A组植入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者18例20眼;B组植入散光矫正型单焦点IOL者16例20眼,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 mo和6 mo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总眼球散光及术后6 mo时暗光下对比敏感度。
  结果:两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裸眼近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总眼球散光1mo时A组为0.65±0.25D,B组为0.52±0.27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mo时A组为0.54±0.23D,B组为0.45±0.20D,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6mo时暗光下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两组比较在高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使具有较大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获得良好的、稳定的裸眼远、近视力,并且获得良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