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复发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贝林妥欧单抗治疗3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复发儿童的病例资料,总结诊治经验。结果 3例均为B-ALL在化疗或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治疗后复发的男性患儿。贝林妥欧单抗从5μg/(m2·d)逐渐爬坡达到最大剂量15μg/(m2·d),平均15d后骨髓完全缓解(CR),且微小残留病灶(MRD)均<1×10-4。治疗过程中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肝功能异常、水肿、尿酸升高和血钾降低,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复发B-ALL缓解率高;剂量爬坡治疗方式可改善患儿耐受性,严重不良反应少且可控。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复发B-ALL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2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使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的10例CD19+ B-ALL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儿中, 复发6例, 初始治疗持续微小残留病(MRD)阳性3例, 合并侵袭性念珠菌病1例。治疗前2例骨髓原幼细胞≥0.25, 1例骨髓原幼细胞0.05~<0.25。7例骨髓完全缓解(CR), 其中6例MRD阳性, 1例MRD阴性。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后骨髓CR率为66.7%(2/3), 总MRD转阴率88.9%(8/9), 仅MRD阳性患儿转阴率为100%(6/6)。应用贝林妥欧单抗后随访中位时间4.1(1.6~10.0)个月, 总生存(OS)率为70.0%(7/10), 8例MRD阴性患儿均接受了造血干细胞移植, OS率为75%(6/8), 存活患儿至随访结束均未复发。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发热(90%, 9/10)及中性粒细胞减少(90%, 9/10), 1例(10%, 1/10)出现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癫痫发作(2级), 1例(10%, 1/10)出现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儿童难治/复发前体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R/R BCP-AL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使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的R/R BCP-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入院时患儿的体重分为<45 kg组和≥45 kg组, 2组患儿分别接受不同剂量贝林妥欧单抗治疗, 在15 d左右评估患儿骨髓缓解情况, 同时监测治疗期间的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分类变量使用Fisher′s检验。结果 16例R/R BCP-ALL患儿中, 12例(75%)在14 d左右骨髓达完全缓解(CR)且微小残留病灶(MRD)转阴, 其中骨髓原幼细胞比例≥0.5的9例患儿中有5例达到CR, <0.5有7/7例达到CR, 达CR患儿的白细胞介素6(IL-6)峰值显著高于未达CR者(Z=2.50, P=0.012)。12例在第15天左右骨髓评估达CR, 3例未达CR的在第28天评估仍未缓解, 疗效预测准确度为93.8%(15/16)。不良反应包括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血钾降低、肝...  相似文献   

4.
对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2例应用贝林妥欧单抗治疗的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ALL-B)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患儿治疗1个疗程后均获得血液学缓解, 输注过程中观察到2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 无严重不良反应。例1缓解后桥接造血干细胞移植, 目前为无病存活状态。例2后续巩固化疗中, 目前为无病存活状态。贝林妥欧单抗作为新型双特异性抗体, 对难治/复发ALL-B展现出较高的缓解率和更少的不良事件, 可作为高肿瘤负荷患者免疫治疗的候选。  相似文献   

5.
例1, 女, 3月龄, 因"发现血常规异常2 d"就诊, 初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 KMT2A-USP2融合基因阳性, 高危组, 应用Interfant-06方案化疗, 化疗3个疗程后微小残留病(MRD)及融合基因持续阳性。例2, 男, 4岁, 因"反复下肢痛、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1个月"就诊, 初诊B-ALL, KMT2A-USP2融合基因阳性, 中危组, 应用中国儿童肿瘤协作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20方案化疗, 化疗第19天、第46天MRD及融合基因阳性, 因第46天MRD大于1.00%升为高危组。2例患儿诱导及早期强化治疗后MRD持续阳性, 接受28 d贝林妥欧单抗治疗后, MRD与融合基因均转阴。  相似文献   

6.
单倍体骨髓移植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性白血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供者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受者联合应用多种免疫抑制剂单倍体骨髓移植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的可行性.方法8例难治复发性儿童白血病患儿中,高危急性非淋巴白血病1例,急性淋巴白血病第2次完全缓解(CR2)及以上的病例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1例,在清髓性预处理后接受单倍体供者的骨髓.供者应用G-CSF250μg,连用7d后采髓,受者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除环孢菌素A(CSA)和氨甲蝶呤(MTX)外,在-4至-1d(移植前为"-”)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5mg/(kg*d),+7d(移植后为"+”)开始加服霉酚酸酯(MMF).结果8例患儿均植入成功,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和血小板大于20×109/L的中位天数分别是18d(范围16~21d)和19.5d(范围17~27d).急性Ⅱ°~Ⅳ°GVHD发生4例(50%),其中2例急性Ⅱ度肠道GVHD,2例急性Ⅲ度肠道GVHD,可评价的5例患儿均发生慢性GVHD,无一例发生广泛性慢性GVHD.中位随访时间是510d(范围390~720d),死亡3例,其中死于急性GVHD2例,死于感染1例.无病存活5例.结论单倍体骨髓移植治疗儿童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是一种有效和安全方法,对我国单亲家庭拓宽供髓来源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法拉滨应用于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6例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接受氯法拉滨单药治疗,男22例,女4例,中位年龄9.5岁(4~17岁)。患儿均接受连续5 d静脉滴注氯法拉滨(52 mg/m2,每次超过2 h),其中13例患儿接受连续2次氯法拉滨单药化疗,1例患儿接受连续3次氯法拉滨单药化疗。结果:26例患儿第1次氯法拉滨化疗后11例(42%)获完全缓解,7例(27%)获部分缓解,总有效率69%,8例(31%)未缓解。26例患儿中,13例继续给予第2次氯法拉滨化疗后11例(85%)获完全缓解,1例(8%)部分缓解,1例(8%)未缓解。其中1例患儿接受3次氯法拉滨化疗均获完全缓解。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感染、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无化疗相关死亡病例。结论:氯法拉滨治疗儿童复发/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是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用FLAG方案治疗儿童难治及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2004年4月至2011年6月,共8例难治及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儿科接受了FLAG方案治疗,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个疗程后,完全缓解率为75%(6/8),部分缓解率为25%(2/8),总有效率为100%。5例难治患儿中,3例达完全缓解,CR率60%,3例复发患儿均达完全缓解。该方案的主要毒副反应是感染、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FLAG方案是治疗儿童难治及复发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一个选择,可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9.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虽已取得显著疗效,但一旦出现复发或难治,其长期存活机会极少,预后不良。随着人们对儿童复发难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的深入认识,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的疗法被用于临床,且已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文章就儿童难治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新疗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肿瘤     
,921,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转化为急性非淋白血病友发1例/庞莉//中华儿科杂志.一1999,37(1).一41 女,2岁。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诱导治疗8周后骨髓完全缓解,强化6疗程出院。15周后患儿因白血病复发,骨髓象检查,示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提示对长期缓解后复发的患者,应注意其有无克隆演化发生。参3(张桂芳) 992194抗Fas单抗和Bel一2反义脱权寡核昔酸诱导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研究/王昭…//中华儿科杂志一1”9,37(1)一21~23 Bd一2反义脱氧寡核昔酸或抗Fas单抗分别与17例及8例小儿急淋白血病细胞培养48小时后,能各自诱导(3 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儿骨髓微小残留病(MRD)及检测,预测预后的可能性。方法应用四色荧光抗体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儿童B-ALL的MRD。对41例MRD阳性患儿加强化疗强度,多次连续监测,进行追踪分析。结果41例MRD阳性患儿中复发6例,复发患儿的MRD均>0.1%,MRD出现阳性的时间均>3个月,临床分型都属高危型。MRD阳性患儿经1个疗程强烈化疗转阴27例,其中1例复发,其他均在随访中,中位随访时间24.8个月;MRD阳性2个疗程转阴14例,复发5例,缓解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2.8个月。结论MRD对B-ALL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MRD阳性时间越长对预后越不利,加强对MRD阳性患儿的治疗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CYP1A1*2A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制定纳入、排除标准,全面检索中英文数据库(Pub Med、OVID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收集CYP1A1*2A多态性与儿童ALL易感性的相关研究(1999年1月至2015年4月),应用STATA 12.0软件对纳入文献相关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英文11篇,中文1篇),包含的总病例数为3 3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YP1A1*2A等位基因模型(OR=1.31,95%CI:1.07~1.61)、显性模型(OR=1.33,95%CI:1.13~1.56)和共显性模型(OR=1.30,95%CI:1.10~1.54)中基因多态性与儿童ALL易感性相关。基于种族来源的亚组分析结果发现,亚洲人的显性模型(OR=1.57,95%CI:1.19~2.08)和共显性模型(OR=1.61,95%CI:1.20~2.17),以及白种人的等位基因模型(OR=1.31,95%CI:1.04~1.63)和显性模型(OR=1.22,95%CI:1.00~1.49)与增加儿童ALL发生风险相关。结论 CYP1A1*2A多态性可能是儿童ALL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3.
Persistent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after consolidation may indicate chemotherapy insensitivity in B‐precurso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BP‐ALL). Given the strong association of MRD and outcome in non‐Down syndrome (non‐DS) BP‐ALL, it is likely that MRD levels are also of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in DS BP‐ALL. We report here the successful use of blinatumomab, a bispecific T‐cell engager antibody construct, in a patient with DS BP‐ALL and persistent MRD at the end of consolidation. Blinatumomab has been shown to have excellent results in patients with relapsed/refractory BP‐ALL. This patient had no significant toxicity and achieved MRD negativity after only one cycle of blinatumomab.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424 名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纳入该研究,其中存活390 例,死亡34 例。收集患儿PCIS 评分系统的相关生理参数及结局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PCIS 评分系统对并发症和结局的分辨力。结果 存活组患儿PCIS 评分明显高于死亡组患儿(P结论 PCIS 对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症及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但根据现有评分体系不能充分反映重症手足口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CD19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D19CAR-T) cell therapy has shown striking response in treating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r/r B-ALL). However, side-effects including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 and neurotoxicity can be fatal to patients. In this report, five patients with r/r B-ALL were treated with CD19CAR-T cells. 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experienced by four patients who achieved complete remission (CR) with minimal residual disease (MRD) negative. One patient who did not response to the treatment had no CRS. Acute toxicities including fever, hypotension and other neurological toxicities occurred in responding patients within 2?weeks post infusion and managed properly with tocilizumab and/or steroids according to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a simple 6 Th1/Th2 cytokine pattern. In conclusion,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CD19CAR-T cell therapy can be safely administered for patients with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leukemia under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a simple 6-cytokine patter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锌与我国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生的关系。方法系统收集2000~2015年涉及我国儿童ADHD血清锌水平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Stata 12.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篇文献,包括ADHD病例2 177例,对照2 900例。Meta分析显示,ADHD组儿童血清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合并效应值SMD=-1.33,95%CI:-2.22~-0.44,P=0.003)。敏感性分析显示两组在血清锌水平上的差异结果可靠,Egger's检验显示无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儿童血清锌水平的下降可能与ADHD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医院就诊的超重/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患病率,并探讨NAFLD发生的影响因素,为超重/肥胖儿童NAFLD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招募2019年6月-2021年9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超重/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调查NAFLD患病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价影响因素对NAFL及NASH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844例超重/肥胖儿童,年龄为6~17岁。NAFLD患病率为38.2%(322/844),其中NAFL和NASH患病率分别为28.8%(243/844)和9.4%(79/8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增加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与NAFL和NASH的发生有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WHR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联合检测预测NAFL的曲线下面积为0.653 (95%CI:0.613~0.694);二者联合检测预测NASH的曲线下面积为0.771 (95%CI:0.723~0.819)。结论 医院就诊的超重/肥胖儿童NAFLD的患病率较高;WHR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NAFLD的发生有关,二者联合检测对NAFL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母亲妊娠糖尿病暴露与子代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发生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招募221例ASD儿童与400例健康儿童纳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及访谈形式收集儿童一般情况、家庭社会经济学特征、母亲孕产史、母亲孕期疾病暴露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母亲妊娠糖尿病暴露与子代ASD发生的关联,并探讨子代性别和妊娠糖尿病暴露对子代ASD的发生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结果 ASD组母亲妊娠糖尿病患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16.3% vs 9.4%,P=0.014)。校正性别、胎龄情况、出生方式、产次、母亲文化程度等变量后,母亲妊娠糖尿病暴露是子代ASD发生的危险因素(OR=2.18,95%CI:1.04~4.54,P=0.038);在校正以上变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校正孕早期复合维生素服用、孕前3个月叶酸服用和辅助生殖等变量后,结果趋势未发生改变,但未见统计学意义(OR=1.94,95%CI:0.74~5.11,P=0.183)。妊娠糖尿病暴露与子代性别对子代ASD的发生存在交互作用(P<0.001);性别分层分析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农村儿童事故倾性发生的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儿童事故倾性的预防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伤害调查表对湖南省某农村1 560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事故倾性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共筛查出事故倾性儿童147例,事故倾性的发生率为9.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性别(PPPPPPPPPOR=3.683,95%CI:1.028~4.283)、下等(OR=2.099,95%CI:1.587~8.546)、经济状况贫困(OR=2.353,95%CI:1.222~4.533)、教育方式放任或漠不关心(OR=1.914,95%CI:1.029~3.559)和变化无常(OR=4.153,95%CI:1.847~9.338)是儿童事故倾性的危险因素,女孩(OR=0.539,95%CI:0.369~0.788)是儿童事故倾性的保护因素.结论 学习成绩差、家庭经济贫困、教育方式放任或漠不关心和变化无常会增加农村儿童事故倾性的发生;相对于男孩,女孩事故倾性的发生较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益生菌在降低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CENTRAL)、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4年3月,查找所有研究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对降低VLBW早产儿NE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纳入排除标准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项研究(4 607例VLBW早产儿),Meta分析发现预防性使用益生菌能显著降低VLBW早产儿NEC的发病率[RR=0.47;95%CI(0.35~0.62);PRR=0.63;95%CI(0.51~0.78),PRR=0.87;95%CI(0.72~1.06);P=0.17]及NEC相关病死率[RR=0.68;95%CI(0.31~1.48),P=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预防性使用益生菌能降低VLBW早产儿NE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但其对早产儿的长期影响仍需大量的临床研究来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