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匮要略》瘀水证治探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晋生 《四川中医》2004,22(8):24-25
瘀水互患和瘀水同源之理论源于《内经》,而瘀水同治之系列方药则见于《金匮要略》。本文总结归纳了仲景治疗瘀水证方药特点,即:化瘀与利水并举,并根据瘀水轻重不同治有所重,主次分明。或使瘀水从二窍而行,或使瘀水从前窍而出,或据邪正盛衰,伍以扶正之品,使瘀水除而正气不伤,或据病之轻重缓急,究因治本,分别以汤药荡涤及峻药缓用。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瘀水同源"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瘀水同源”的理论基础、“瘀水同病”的病机、“瘀水同治”的立法与用方等方面分析《金匮要略》对瘀水同源的认识,认为血病可以导致水病,水病也可以导致血病,或者两者相兼为病;治疗上活血可以利水,利水可以活血,并创制了“瘀水同治”的方剂,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脏病本虚标实,病情复杂,赵玉庸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运用络病理论,提出慢性肾脏病“肾络瘀阻”病机学说,以益气活血通络为法,创立“肾络通”方剂,取得很好临床疗效。文章从理论探讨、方药确立、临床应用及机制研究等角度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分析《金匮要略》和《中医内科学》关于中风的辨治规律,比较其辨治思路。《金匮要略·中风篇》“正虚邪中”理论及其方药迄今仍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试论颅脑水瘀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伟  魏耕树 《陕西中医》2001,22(5):285-286
“颅脑水瘀”的观点是以 (《金匮要略·水气篇》)指出的“血不利则为水”的理论为依据 ,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在师长的指导下总结形成的。这一理论的形成对脑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治疗肾脏疾病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味地黄丸出自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为《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化裁而成,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6味中药组成,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六味地黄丸在中医临床肾脏病治疗中运用极为广泛,现将其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把《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有关瘀以及可以导致瘀产生的条文按照不同的病因病机、治疗特点进行归类分型,对重点条文进行解释以及代表方药进行方解,从而得出仲景治瘀的方法。提出张仲景在治瘀时注重气血水的关系,认为行气、行血、行水是治瘀之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益气、行气、泻热、解毒、祛风、止血、破血、温经、化湿、逐水、润燥、祛瘀生新法治瘀。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邓铁涛教授益气除痰活血法在冠心病中的应用。该治法理论源流来自于《金匮要略》"阳微阴弦"说。理论基础在于冠心病心气虚(阳虚)兼痰浊者多见,特别是早、中期患者,其后则兼瘀或痰瘀为多,故治疗以益气除痰化瘀为主。代表方药温胆加参汤。并总结了现代临床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糖尿病肾脏病核心病机,重点阐释糖尿病肾脏病“络脉瘀阻”“毒损肾络”“微型癥瘕”“风邪伏络”等创新性理论,综览当代医家有关糖尿病肾脏病辨证方法及其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成果,展示中医药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肾脏病优势。同时,针对糖尿病肾脏病病机理论与辨证规范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重视古今文献与名老中医经验数据挖掘,重视基于临床流行病学方法的证候学研究,重视科学评价糖尿病肾脏病中医药临床疗效,并建立规范化糖尿病肾脏病分期辨证治疗方案,以期促进糖尿病肾脏病领域中医理论创新与诊治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0.
刘献琳研究《金匮要略》的学术思想主要包括以下9个方面:一是《金匮要略》是一本体现中医整体观的临床著作;二是《金匮要略》囊括多种辨证方法;三是脏腑理论是《金匮要略》核心,张仲景建立了完善的脏腑治法方药体系;四是《金匮要略》提出气血水并调的治法理论;五是《金匮要略》提出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思维;六是仲景脉法内容丰富,推动了后世脉学理论的发展完善;七是《金匮要略》蕴含丰富"治未病"思想;八是《金匮要略》具有以病机为应用标准的用方思维;九是《金匮要略》"攻所合"的治法思想。  相似文献   

11.
痰瘀之名乃后世提出,仲景所论,虽无其名,但有其实。痰瘀是《金匮要略》诸多疾病的关键病理环节或常见证候,从其治疗方药中就充分反映了痰瘀同治的精神。痰瘀又可分之为四,即痰瘀、饮瘀、水瘀、湿瘀。探讨挖掘仲景痰瘀论治的思想及其架构,有利于研究诸多疾病病机的共性及联系性,有利于探寻治病规律及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赵进喜 《河北中医》2004,26(10):785-786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辨证方法,汉唐主要是采取方剂辨证方法,即“辨方证”,如张仲景《金匮要略》、孙思邈《千金方》、王焘《外台秘要》,均强调消渴病见什么证,什么方药主之,即“有是证用是方”。宋代《太平圣惠方》和金元刘河间《三消论》之后,三消辨证方法盛行,主张分上、中、下三消辨证用药,  相似文献   

13.
津液代谢障碍在《金匮要略》中主要以“痰饮”“鼓胀”“水气病”等概括,其理法方药记载详尽,并对后世医家在津液代谢类病证的思考和治疗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痰饮”“鼓胀”“水气病”等在现代医学中主要表现为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腹腔积液、水肿等病症,且多为中晚期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使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金匮要略》书中虽未明确提出“肿瘤”一词,但详尽阐述了津液代谢类病症的病因病机、理法方药,为临床治疗包括恶性胸腔积液、恶性腹腔积液在内的多种津液代谢类疾病提供了有效参考。现梳理总结临床医家运用《金匮要略》中的理法方药治疗肿瘤的思路和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金匮要略》急救方法举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工 《中医研究》1997,10(6):13-15
《金匮要略》急救方法举要江苏210029南京中医药大学张工主题词《金匮要略》急救/方法在《金匮要略》第23、24、25篇(简称“后三篇”)中,仲景根据古代医籍和民间医疗经验,总结汇集了许多中医治疗急证的方法和方药,并体现了简、便、验的特色,至今仍具...  相似文献   

15.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究其根本即治病必求于本。该理论始于《黄帝内经》,在《金匮要略》多个篇章中均有所运用,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目前已应用于临床多个学科。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程长,症状繁多,同时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西医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尚无特效药物,其中医病因病机十分复杂且与五脏密切相关,医治糖尿病肾病不仅仅局限于肾脏本身,更要兼顾其他脏器对糖尿病肾病影响。基于此本文从“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理论出发,认为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基础因素为肾虚,脾虚是中心环节,肺失通调是重要条件。此外,心火过旺,肝失疏泄与本病的发生亦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上应根据糖尿病肾病患者所处不同证型所表现出的不同证候采用相生相克的治法进行治疗,即脾肾阳虚证时用益火补土法、肝肾阴虚用滋水涵木法、肺肾阴虚用金水相生法、肺脾气虚用培土生金法、心肾不交用泻南补北法、脾虚水盛用培土制水法,从而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与干预,延缓其向终末期肾脏病的发展,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从中医传统理论角度对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在糖尿病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以期为今后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方证对应理论,利用数学三维空间原理解析《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病脉证治,使用“阴阳球-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数学模型”软件描述模型上的方剂质点和矢量变化以显示相对应证的变化,寻找其可能客观存在的规律.以“阴阳球-八纲三级结构系统数学模型”软件为工具,对《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10首方药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情况进行解析.金匮要略治疗胸痹心痛的方药在第四、七、八象限,其他象限未见;“阳微阴弦”病机与热、虚、实有关.金匮要略治疗胸痹心痛多见里实寒证,有6首方药位于第八象限.在模型上数学解析显示,10首方药治疗胸痹心痛的证型有里实寒证、表实寒证、里虚寒证,这与《金匮要略》论述相吻合.里实寒证是胸痹心痛的主证,根据方药在第八象限的分布情况看,由于“证”的轻重不一样,有多首方剂对该“证”从“里”、“实”和“寒”不同角度为主进行纠正.根据方证质点和矢量在模型中的变化,直观地展示作者的辨证思维在三维空间的变换轨迹,凸显出方证对应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一气周流”理论出自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基于此理论,并通过对《四圣心源》的解读,将消渴、水胀二篇与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肾病相联系,对其相同点进行分析。黄氏认为,气在人体中循环运行,左边肝肾主升,右边心肺主降,土居中央,脾升而胃降,脏腑配合,形成一个“圆运动”,脏腑病变,气机不畅,则会导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根据黄氏理论对糖尿病肾病的病机、治则、方药进行一个详细的探讨,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是古典医藉中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诊治杂病最早的专书,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后世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兹就其化淤方药的临床运用,作一浅析,祈求指正。  相似文献   

19.
调经利水法是理血调经、健脾利水两法的综合应用,是对因血、水运行失常,血瘀水壅病证而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法。调经利水法的理论,来源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血不利则为水”的水瘀互阻学说。仲景的桂枝茯苓丸,以桃仁、丹皮活血,桂枝  相似文献   

20.
蒲黄一味,《本经》和《药性本草》谓其“利小便”、“利水道”,《金匮要略》用于“小便不利”(蒲灭散)和“厥而皮永者”外,历来都认为蒲黄行血、止血、消瘀功效良好,广泛应用于多种血证,恒少他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