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临床调查显示,急性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1~6]。本文研究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血脂和氧化应激水平变化,以期为急性脑梗死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患者的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方法选取到本院体检中心就诊的50例肥胖患者作为肥胖组、选取体质量超重的患者50例作为超重组、50例体质量正常的患者作为正常组,比较三组的临床资料、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等指标。结果肥胖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值均高于超重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肥胖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超重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肥胖组的CRP、IL-6、IL-8、TNF-ɑ均高于超重组及正常组(P <0. 05);超重组的CRP、IL-6、IL-8、TNF-ɑ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肥胖组患者的IL-6、TNF-ɑ、CRP与患者的TC、TG、LDL-C、INS测定值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HDL-C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IL-8与患者的INS水平呈正相关(P<0. 05),与HDL-C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肥胖患者体内可能存在慢性炎症状态及胰岛素抵抗,代谢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高于超重患者及正常体重者,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与其代谢指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用ELISA或放免分析法对其血清中C反应蛋自(CRP)、血浆内皮素-1(ETI)、OX-LDL免疫复合物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OX-LDL-IC、IL-1 β、TNF-α及sVCAM-1浓度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清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提示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8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用ELISA或放免分析法对其血清中C反应蛋自(CRP)、血浆内皮素-1(ETI)、OX-LDL免疫复合物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OX-LDL-IC、IL-1 β、TNF-α及sVCAM-1浓度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清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提示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代谢综合征对冠心病患者脂类代谢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脂类代谢和炎症因子在冠心病早期治疗诊断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8例,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冠心病患者未达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病例,B组为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病例,检测血清中CRP、IL-6、TNF-α、TC、TG、LDL-c、HDL-c和脂联素等指标浓度.结果 冠心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病率为46.43%,B组患者血清TC、TG、LDL-c、CRP、IL-6和TNF-α的水平较A组升高,脂联素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BM和HDL-c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冠心病患者有较高的代谢综合征发病率,血脂代谢异常和炎性反应,明显提高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冠心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中青年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急性脑梗死年龄在35~60岁之间患者198例,根据代谢异常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分别对其进行临床和颈部血管超声分析.结果 (1)合并代谢综合征者112例,占全部病例56.5%.代谢综合征组吸烟饮酒者比例高,脑梗死的复发率37.1%,而非代谢综合征组仅17.6%.(2)代谢综合征组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肥胖(BMI28.62±4.06Kg/m2),血压高尤以收缩压升高明显(159.62±20.04mmHg),高空腹血糖(145.02±76.33mg/dI)、高甘油三酯血症(234.54士50.71 mg/dI)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38.36±9.66).(3)代谢综合征组纤维蛋白原升高明显,且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比例高.结论 代谢综合征通过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导致中青年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增加,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与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确诊急性脑梗死年龄在35~60岁之间患者198例,根据代谢异常分为代谢综合征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分别对其进行临床和颈部血管超声分析.结果 (1)合并代谢综合征者112例,占全部病例56.5%.代谢综合征组吸烟饮酒者比例高,脑梗死的复发率37.1%,而非代谢综合征组仅17.6%.(2)代谢综合征组代谢紊乱主要表现为:肥胖(BMI28.62±4.06Kg/m2),血压高尤以收缩压升高明显(159.62±20.04mmHg),高空腹血糖(145.02±76.33mg/dI)、高甘油三酯血症(234.54士50.71 mg/dI)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38.36±9.66).(3)代谢综合征组纤维蛋白原升高明显,且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比例高.结论 代谢综合征通过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导致中青年急性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增加,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用ELISA或放免分析法对其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ET-1、OX-LDL免疫复合物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血管细胞间粘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1(IL-1β)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OX-LDL-IC、IL-1β、TNF-α及sVCAM-1浓度明显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体内血清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高,提示炎症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60例肥胖儿童根据糖脂代谢紊乱程度分为单纯性肥胖组、代谢综合征组各30例,30例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检测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性肥胖组和代谢综合征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炎症因子水平在单纯肥胖、MS中呈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因子在MS和单纯性肥胖患儿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高,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可作为判断病情及进展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散射比较分析法分别测定57例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MS组)和对照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非MS组)血浆Hcy水平比较。结果:血浆Hcy水平在两组间的比较:MS组与非MS组血浆Hcy含量分别为(21.48±5.59)μmol/L、(15.43±4.37)μmol/L。MS组与非MS组比较,差异显着(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浆Hcy水平升高,血浆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存在相关性,为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疑难病杂志》2017,(1)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及血凝标志物[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PLT)]的异常变化。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AD患者(AD组)28例、血管性痴呆患者(VD组)37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择非痴呆对照人群30例为健康对照组,胶体金免疫沉析法检测(RP,Clauss法检测外周血液中Fib和D-D浓度。另外,同步检测3组WBC和PLT进行比较分析;将CRP与Fib或D-D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AD组患者CRP为(2.18±1.04)m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2.95±0.75)mg/L(q=3.250,P=0.002);VD组[(2.66±0.94)m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372,P=0.167);AD组WBC为(8.4±1.3)×109/L,VD组为(8.9±1.7)×10~9/L,对照组为(7.8±1.4)×10~9/L,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对照组Fib为(2.85±0.87)g/L,低于AD组的(3.82±1.22)g/L和VD组的(4.31±1.57)g/L(P<0.05);AD组、VD组D-D值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PLT为(226±47)×10~9/L,VD组为(230±56)×10~9/L,对照组为(221±62)×10~9/L,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中CRP与Fib呈负相关(r=-0.71,P=0.008),与D-D无明显相关性(r=0.13,P=0.394)。结论 AD患者外周血液中的炎性因子和凝血指标均有一定异常;AD患者血液中的炎性反应很可能与凝血功能异常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与脑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脑梗死患者685例按照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关于MS的诊断标准分为MS组(n=340)和非MS组(n=345).回顾性比较2组患者临床特征,分析MS与脑血管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MS组的体重指数(BMI)、腰围、动脉血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G)、尿酸、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高于非MS组(P<0.05或<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非MS组(P<0.01);2组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组头颅CT显示大灶梗死和多灶梗死发生率和重型神经功能缺损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MS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脑血管病变程度与患者腰围、动脉血压、总胆固醇、TG、HbA1c、FBG及2hPG水平呈正相关(r=0.26、0.19、0.24、0.32、0.21、0.28、0.29,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23,P<0.01).结论 脑梗死合并M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更加聚集,脑血管病变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 观察静止性脑梗死(S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抗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 年龄大于或等于50岁的110例SCI患者和50例对照组,抽取空腹静脉血,分别检测血浆Hcy、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活性(PA)、凝血酶活性(TA)、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和血浆蛋白C活性(PC:A)等.结果 SCI组患者血浆Hcy[(14.42±4.90)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9.79±2.51)μmol/L];血浆vWF水平[(128.36±28.92)%]显著高于对照组[(68.29±27.37)%],P<0.001;APTT和TT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01),而P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A和TA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T-Ⅲ和PC活性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血浆Hcy、血管内皮损伤及凝血、抗凝血系统功能失调等异常改变是SCI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胱抑素-C(Cys-C)在急性脑梗死(ACI)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ACI患者278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其并发SIRS、MODS情况分为3组:单纯ACI组(SACI组)166例,单纯并发SIRS组(SIRS组)47例,并发SIRS致MODS组(MODS组)65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PETIA)测定Cys-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水平,观察各组血清Cys-C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hs-CRP、LPa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组血清Cys-C、LPa、hs-CR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观察组组间比较,SIRS、MODS组患者升高更为明显,以MODS组更为突出(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Cys-C水平与hs-CRP、LPa呈正相关。结论:Cys-C与炎症反应关系密切,可能参与了ACI并发SIRS、MODS,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证候要素与凝血因子的相关性.方法 对1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证候要素评分,评分≥7分证候要素诊断成立,分为风、火、痰、血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证候要素组,检测凝血因子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运用等级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证候要素分值与凝血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气虚组PT值低于血瘀组、风组(P<0.05),其余各组间PT值以及各组间APTT、FIB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风、火证候要素分值与FIB值具有负相关性(P<0.05);痰、气虚证候要素分值与PT值具有负相关性(P<0.05,P<0.01).结论 风、火证候要素评分分值越高,纤维蛋白原含量相对降低,血液可能呈相对低凝状态;痰、气虚证候要素评分分值越高,凝血酶原时间相对缩短,血液可能呈相对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凝和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6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3(AT3)、蛋白C(PC)、蛋白S(PS)等指标和炎症因子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PT、APTT、TT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Fg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AT3、PC、PS等抗凝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凝相关指标和炎症因子hs—CRP水平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一种参考因素,其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miR-34c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2例,病程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梗死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无急性脑梗死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所有对象血清中miR-34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测定所有对象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同时记录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根据NIHSS评分将ACI患者分为轻度组46例、中度组50例、重度组26例;采用Pearson法分析脑梗死患者miR-34c与相关炎性因子及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34c对ACI的诊断价值。结果 梗死组血清miR-34c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梗死组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miR-34c表达水平低于中、轻度组,IL-6、TNF-α及CRP表达水平重度组高于中、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血清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