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入院低体温的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失调的特征。方法 以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选取出生胎龄<32周且出生身体质量<1.5 kg的早产儿。收集早产儿在出生后24 h内的胎粪样本。根据入院时体温将患儿分为两组:低体温组(体温<36℃)和正常体温组(体温≥36.5℃)。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比较纳入对象的粪便样本菌群多样性、群落组成以及生物标志物分析。结果 从2022年4-12月共纳入34例受试者(低温组19例,正常体温组15例)。与正常体温组相比,低体温组中p_Bacteroidota、c_Clostridia和c_Bacteroidia丰度显著增加(P值分别为0.031、0.042、0.031),低体温组Faecalibaculum、Dubosiella、Blautia、Faecalibaculum_rodentium的相对丰度也明显增加(P值分别为0.008、0.008、0.005、0.008)。低体温组与正常体温组的总体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CCA结果显示剖宫产的r2值最大(r2=0.4484,P=0.001),剖宫产对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最大。结论 低体温组患儿在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组成等方面存在菌群失调可能,优势属Faecalibaculum可能作为低温组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30 例喂养不耐受的住院极低出生体重儿为观察组,同时选择30 例喂养耐受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对照组,于生后2 d、出现喂养不耐受后2 d和喂养不耐受消失后5d分别留取患儿大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结果:喂养不耐受组中乳酸杆菌的数量分别为[(4.15±0.25)cfu/g,(5.39±0.53) cfu/g,(7.32±0.80) cfu/g],对照组分别为[(4.17±0.27)cfu/g,(7.84±0.35) cfu/g,(7.61±1.35) cfu/g],双歧杆菌的数量分别为 [(4.35±0.23)cfu/g,(5.01±0.48) cfu/g,(7.12±1.22) cfu/g],对照组分别为[(4.37±0.22)cfu/g,(8.52±0.23) cfu/g,(7.40±1.33) cfu/g]。两组于出现喂养不耐受后2 d,两种细菌数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喂养不耐受出现之前和消失后5d两组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不耐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肠道菌群的变化有明显影响。喂养不耐受使肠道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降低。 相似文献
3.
<正> 1993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共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51例,存活25例,死亡率50.98%,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1例,男30例,女21例。1例为足月小样儿,其余胎龄均<37周,平均入院日龄为生后22.8小时。出生体重、胎龄、入室时体温等资料见附表。有合并症或并发症者42例(同时有两项及两项以上并发者18例),其中窒息13例,硬肿症及呼吸衰竭各17例,呼吸暂停21例,感染15例,肺出血6例,NRDS及电解质紊乱各2例,颅内出血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和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135例极低出生体重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分析其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是否发生宫外生长迟缓分组后,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引起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将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分为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组(观察组)和常规喂养组(对照组),通过观察达全量肠营养时间、吮吸吞咽建立时间等指标,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的干预效果。结果: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胎龄(OR =2.981)、出生体重(OR =4.215)、出生头围(OR=1.989)、IUGR(OR =1.283)、静脉用氨基酸最大量(OR =2.057)、达到肠道标准热卡所需时间(OR=4.782)是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观察组的达全量肠营养时间、吮吸吞咽建立时间、拨胃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每日体重增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出生体重、感染、IUGR、出生头围是极低出生体重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给予总结。结果:3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经过早期干预护理及保健指导,痊愈16例,死亡12例,自动出院10例。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干预护理及保健指导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成活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我院近年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的疾病分布情况和影响治愈的因素.方法:总结我院新生儿科自2007年1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152例VLBW的临床资料,寻找对治愈有显著影响的疾病和因素.结果:共152例病例纳入本次统计,其中治愈组125例,未治愈组27例,在两组中,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疾病和因素有:新生儿产后窒息[x2=16.384,P<0.00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x2=11.302,P=0.002];新生儿产时窒息[x2=7.204,P=0.012];高胆红素血症[x2=5.084,P=0.015];肺出血[x2=9.213,P=0.018];酸碱平衡紊乱[x2=4.350,P=0.049];住院天数[Z=-7.751,P<0.001],Apgar10 min评分[Z=-2.984,P=0.001],多胎[Z=-3.071,P=0.002],Apgar5 min评分[Z=-2.700,P=0.004],出生体重[Z=-2.779,P=0.005],胎龄[Z=-2.189,P=0.029],Apgar1 min评分[Z=-1.696,P=0.045].Logistic回归模型示:住院天数、产时心肺复苏、出生体重对结局有显著影响.结论:VLBW患儿结局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呼吸系统尤为重要,需要系统的监护、治疗.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早期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血糖的影响。方法:对76例VLBWI随机分为早期喂养和常规喂养各38例,早期喂养组在出生24h内给予插胃管并留置,待2~4h患儿无不良反应时给予开奶,采用间歇性胃管鼻饲喂养或经微泵将通过胃管持续注入。常规喂养组生后暂禁食或试喂5%糖水,24h后视胎龄、吸吮能力等情况,给予开奶,采用鼻饲或经口喂养,开奶量、加奶方法与早期喂养组相同。两组患儿均于生后第4天开始进行全静脉营养。比较两组患儿入院时、入院后血糖变化情况以及血糖的稳定时间。结果:两组血糖紊乱率入院时无明显差异,早期喂养组经过治疗48h后血糖紊乱率明显少于常规喂养组(P<0.05或0.01),血糖稳定时间(3.05±1.6)d与常规喂养组(5.20±2.23)d相比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喂养可减少VLBWI血糖紊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马金凤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04,39(6):471-473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VLBWI)发生原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造成108例VLBWI发生原因,并按体重分为≤ 1 250 g及 1 251~ 1 500 g二组,比较其并发症、治愈率、病死率.结果造成VLBWI的主要原因有多胎妊娠(39%)、孕妇过度劳累(14.8%)、羊膜早破(13.9%)、原因不明(20.4%).全组治愈率50%,病死率17.6%.二组治愈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有显著性.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颅内出血、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和感染.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降低VLBWI出生率;加强对VLBWI生命体征的监护、防止院内感染、尽早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降低VLBWI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测与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000g)新生儿死亡率的相关特点。研究设计:对苏里州1989~1997年间,新生儿出生及死亡资料进行人群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出生后28d内死亡的极低出生体重儿835例为病例组,选择与病例组按照出生年和出生体重匹配的907例成活1年以上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为对照组。结果:患有严重先天性缺陷及胎龄最小的新生儿死亡风险最高。其他重要的风险因素包括:产妇年龄(<18岁,>34岁)、阴道分娩、在非三甲医院治疗、先露异常、男婴和孕龄过小。黑人及先兆子痫是早期死亡的保护性因素。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新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12.
报告5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综合治疗及影响预后因素分析,其中死亡27例,对死亡相关因素的分组比较表明,患儿胎龄成熟度,低体温状况,发生呼吸暂停或呼吸衰竭以及合并或并发症与病死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喂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喂养提高极低体重儿(VIBWI)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2月,在鞍山市妇儿医院新生儿病房将64例VIBWI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母乳及配方乳喂养)及观察组(在生后4~8h即开始另加经胃管给予10%葡萄糖水)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在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每日体重增长、血糖稳定时间、建立吸吮吞咽及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上,均比观察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喂养可促进VIBWI及吸允及吞咽功能完善,促进胃肠道功能成熟,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 (VIBW)死亡相关因素 ,进一步提高对VLBW的认识 ,探讨减低VLBW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将我院于 1998-2 0 0 2年 5年收治的VLBW98例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 ,于入院 2 4小时监测血糖及PH值、观察体温 ,以及进行一般情况比较 ,并将高危因素与死亡关系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 1)其中死亡 2 0例 ,治愈 78例。 ( 2 )回归方程显示低体温、酸中毒、高血糖、RDS、NEC、重度硬肿症与死亡风险呈正相关。结论 生后及时保温、供热、纠正缺氧、稳定内环境、提高围产技术及建立优良的新生儿转运机制对降低VLBW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死亡相关因素,进一步提高对VLBW的认识.探讨减低VLBW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将我院于1998—2002年5年收治的VLBW98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24小时监测血糖及pH值.观察体温,以及进行一般情况比较,并将高危因素与死亡关系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①其中死亡20例.治愈78例.②死亡组20例中低体温.严重酸中毒、血糖异常、出生时重度窒息、合并症RDS、重度硬肿症比率均高于痊愈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③死亡组中外院转入、父母经济收入低的比率均高于痊愈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④回归方程显示低体温、酸中毒、高血糖,RDS,NEC。重度硬肿症与死亡风险呈正相关.结论:生后及时保温、供热,纠正缺氧、稳定内环境、提高围产技术及建立优良的新生儿转运机制对降低VLRW死亡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指出生1h内体重〈1500g的早产儿。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其各个器官的功能都未成熟,特别是消化系统的功能极差(如吸吮无力、吞咽困难、胃肠道蠕动功能不协调等)。同时各种消化酶不足,胆酸分泌较少,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在喂养不当情况下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而合理早期微量喂养较为关键。早期喂养不仅可防止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减少自身蛋白分解,更重要的是缩短生理性体重下降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文衡萍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29(6):628-629
极低出生体重儿 (Verylowbirthweight,VLBW )是指胎龄 <32w ,出生体重 <15 0 0g的早产儿。由于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 ,组织器官成熟度和功能极差 ,生活能力极低下 ,在新生儿中死亡率最高。如何提高VLBW的存活率及其生存质量 ,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院自 1998~ 2 0 0 1年收治 11例VLBW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 11例 ,男 7例 ,女 4例 ;胎龄最短者 2 9周零 3天 ,最长者 31周零 6天 ;出生体重最轻者 90 0g ,最重者 14 90g ;日龄最短者 2h ,最长者 2 9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管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及存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于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体温管理、呼吸管理、维持营养和热量、预防感染、脑白质损害及脑室周围出血的防治、预防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发育支持护理等综合管理。结果:住院存活34例,死亡6例,住院存活率为85%;放弃治疗后死亡3例,实际存活率为77.5%。存活患儿生后10天日平均体重增长(37.8±11.2)g,随访6个月身长及体重生长达修正月龄正常标准,有3例发生脑瘫。结论:注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可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及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围产医学的进展,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克,简称VLBWI)和极极低体重儿(出生体重<100克,简称ELBWI)的存活率提高了,预后也改善了。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相同的体重,小于胎龄儿(SGA)的系统器官更成熟,所以ELBWI的SGA的存活率高于适龄胎儿(AGA)的存活率。根据我们的资料,体重<1000克的SGA的存活率为76%,而AGA的存活率只有43%。所以在统计体重<1000克的孩子的存活率时,SGA占的比例越大,整个存活率也越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也根据孕周或出生体重来计算ELBWI的存活率。见表1,2。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