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探讨糖尿病肾病(DKD)湿证患者血清差异代谢谱,寻找与DKD患者不同分期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分析广东省中医院生物资源标本库诊断为DKD的患者血清代谢谱,应用代谢组学处理软件ProgenesisQI和KEGG、HMBD数据库统计分析,筛选湿证与非湿证间、以及不同分期DKD患者间的差异代谢物。采用ROC分析对上述差异代谢物的诊断性能进行分析,并取二者ROC分析交集的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同时与湿证和DKD不同分期相关的主要代谢通路。结果 研究共纳入63例DKD患者的血清标本,其中非湿证患者16例,湿证患者47例。同时以7名健康人群为对照。代谢组学结果显示,DKD不同湿证亚型与非湿证患者的血清代谢谱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水湿证/湿浊证/湿热证与非湿证间分别有167、65、28种差异代谢物,P<0.05)。通路富集分析显示,水湿证、湿热证和非湿证间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苯丙氨酸代谢和胆汁分泌代谢,湿浊证和非湿证间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脂代谢、癌症的胆碱代谢途径。在证候差异代谢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不同证型的尿液代谢组学特征。方法筛选84例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分为湿热内蕴证(39例)、脾虚湿困证(28例)、气滞血瘀证(17例),另选健康对照组39名。采用气相色谱及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尿液样本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经主成分分析寻找各证型的差异性代谢物。结果生化指标分析显示:湿热内蕴证与脾虚湿困证的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存在差异(P 0. 05);湿热内蕴证与气滞血瘀证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总胆汁酸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存在差异(P 0. 05);脾虚湿困证与气滞血瘀证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水平及凝血酶原时间存在差异(P 0. 05)。代谢组学研究显示:各证型在OPLS-DA图上区分明显,各证型间差异性代谢物涉及多种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及肠道菌群相关代谢物紊乱。结论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湿热内蕴证、脾虚湿困证及气滞血瘀证存在各自的尿液代谢组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3~4期湿浊证患者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科门诊及病房,收集符合辨证分型为湿浊证的CKD3~4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慢肾衰一体化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治疗后对中医证候积分、有效性、生化指标等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判定疗效。并采用血清代谢组学技术对健康组及CKD3~4期湿浊证患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单变量统计分析、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差异代谢物的层次聚类分析及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30.00%,观察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较治疗前降低,肾小球滤过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鉴定出6个生物学标志物,涉及2条主要代谢通路。结论:中药结肠透析可以提升CKD3~4期湿浊证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延缓疾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寒凝血瘀状态下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粪便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并考察与寒凝血瘀证密切相关的肠道菌群、代谢物、代谢通路。方法:采用冰水浴诱导的大鼠寒凝血瘀证模型,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联合UPLC-TOFMS的粪便代谢组学技术,将扰动的肠道菌群与内源性生物标记物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基于Illumina Mi Seq平台,发现与空白组大鼠相比,寒凝血瘀证模型组大鼠中Firmicutes显著上调(P0.05),Bacteroidetes显著下调(P0.01),显著差异的属有23个。确定了7个与寒凝血瘀证相关的粪便代谢物,涉及到的3个相关性最强的代谢通路,分别为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组氨酸代谢。另外,肠道菌群的属与粪便代谢物有强相关性。结论:16S rRNA的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与代谢组学技术的联用可用于评价寒凝血瘀证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以下简称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肠源性尿毒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7例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本虚证分为脾肾气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等证型,标实证按其主要表现归为湿浊证、湿热证、水湿证、血瘀证4种证型,并分别于入院后3天内检测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硫酸吲哚酚(IS)等尿毒素水平,运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87例患者,有73例属脾肾气虚证,占83.9%;7例属脾肾阳虚证,占8.0%;6例属气阴两虚,占6.9%;仅1例属肝肾阴虚,占1.1%。标实证方面,湿热证39例(44.8%),湿浊证27例(31.0%),水湿证14例(16.1%),血瘀证7例(8.0%)。不同类型的本虚证组别之间的各种尿毒素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湿热证组的IS水平与水湿证组、湿浊证组、血瘀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现为湿热证组的IS水平显著高于其余证型组;其余各组的IS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IS与中医湿热证之间可能有着密切联系,甚于与湿浊、水湿、血瘀等证型。此外,湿热证组与水湿证组之间、湿热证组与血瘀证组之间的Cr水平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湿浊证组与血瘀证组之间的Cr水平也存在组间差异(P〈0.05),湿热证组和湿浊证组之间的Cr水平则没有明显差异(P〉0.05),初步提示Cr与中医之湿热证、湿浊证有_定的关系,其相关性强于其与血瘀证、水湿证。结论:慢性肾衰非透析患者湿热证型与血清Cr、IS水平的相关性强于其他实证证型,提示这些肠源性尿毒素蓄积可能主要表现为湿热证候,为临床辨证论治清除尿毒症肠源性毒素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与临床生化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统计分析210例MAFL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不同证型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生化指标及肝弹性测定差异。结果210例MAFLD患者单一证型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湿浊内停证、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性别比较,湿热蕴结证的男性患者比例高于女性患者(P<0.05),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的女性患者比例高于男性患者(P<0.05);年龄比较,不同证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比较,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患者体质量高于其他3种证型(P<0.05)。湿热蕴结证患者ALT、GGT均高于其他证型患者(P<0.01),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患者TG、TG/HDL-C均高于其他证型患者(P<0.01)。轻度脂肪肝占比最高的是肝郁脾虚证、脾肾两虚证,其中肝郁脾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痰瘀互结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和脾肾两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脂肪肝占比最高的是痰瘀互...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分析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的差异代谢物和相关代谢通路。方法 招募6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患者和60例同期健康志愿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两组受试者的血清代谢组学,通过原始谱图和原始数据进行多元统计分析鉴定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代谢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组总计60例患者参与研究,对照组总计60例健康志愿者参与研究,两组受试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共鉴定得到1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苯乙醛、正磷酸盐、鸟嘌呤核苷、磷酸二乙酯、2-脱氧-D-葡萄糖酸盐、鸟嘌呤、5-(2-羟乙基)-4-甲基噻唑表达下调,牛黄胆酸、2-丙基戊二酸、8-氨基-7-氧代壬酸、L-酪氨酸、S-磺基-L-半胱氨酸、环己甲酸、紫质胆素原、(R)-3-羟基-2-丁酮、辛酰基葡糖苷酸、褪黑素、A-茄碱表达上调;涉及苯丙氨酸代谢、硫胺素代谢以及嘌呤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 差异代谢物在一定程度上从微观层面揭示了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的代谢本质以及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脾虚痰浊证患者临床早期预警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大肠癌和肝癌术后肝肾阴虚证、脾虚证和湿热证“异病同证”的血浆共同代谢物及其代谢机制。方法:对大肠癌和肝癌术后肝肾阴虚证、脾虚证、湿热证和隐证的血浆代谢物谱进行代谢组学(GC-MS)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寻找其“异病同证”的共同代谢物,并通过KEGG数据库分析代谢通路。结果:大肠癌和肝癌术后肝肾阴虚证共同的代谢物是甘氨酸,尿素,色氨酸和丙氨酸,其代谢调控以氨基酸的降解为主;脾虚证共同的代谢物是甘氨酸、尿素、色氨酸、葡萄糖、赖氨酸和肌醇,氨基酸的降解和糖类的分解功能受到影响;湿热证的共同代谢物是甘氨酸、尿素、色氨酸、葡萄糖、丙酸、甘露醇、山梨醇和赖氨酸,以影响糖类物质分解和供能过程为主要特征。结论:代谢组学方法是研究“异病同证”的有效工具之一。大肠癌、肝癌术后在肝肾阴虚证、脾虚证和湿热证各有其共同的代谢物以及代谢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岭南湿证人群的肠道菌群结构。方法:利用高通量基因测序手段,通过对11名湿证志愿者和11名正常志愿者的粪便样本进行肠道菌群16S rRNA扩增子测序,采用OTU聚类分析和比对注释,对样本物种丰度和样本间门、科、属、种等水平上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湿证组与正常组的肠道微生态结构差异,并用PICRUSt软件预测差异功能通路。结果:湿证人群肠道菌群分布较健康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主要体现为群落丰富度指数差异显著,梭杆菌门差异最大,丰度上湿证组减少86.5%,有3个科、6个属、9个种水平上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另外湿证组与正常组在9个功能通路上存在显著不同,分别是:半胱氨酸和甲硫氨酸代谢、能量代谢、叶酸生物合成、半乳糖代谢、甘油磷脂代谢、脂多糖生物合成蛋白、氮代谢、氧化磷酸化作用、五磷酸途径。结论:湿证症状的产生可能与肠道菌群结构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代谢组学变化层面揭示“湿热证”异病同证的物质基础。方法:以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典型湿热证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以健康者30例为对照,联合选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两个代谢物检测平台,对血清样本进行全谱代谢组学检测。并运用多维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索三种不同疾病湿热证的共性及特异性变化物质。结果:通过比较不同疾病湿热证组间代谢组学差异物质,并与健康组对照,发现肌苷、尿苷、天门冬氨酸、油酸甘油酯、乳酸盐是三种疾病湿热证的共同变化物质。结论: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发现,上述三种不同疾病的典型湿热证之间,既有反映不同疾病的差异性物质,又存在与湿热证相关的共性物质,从而在代谢水平上为中医“异病同证”理论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痰湿瘀热论治代谢综合征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来诸多中医药学者从痰、湿、瘀、热论治代谢综合征,这不仅符合中医理论,而且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也从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2.
自拟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6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自拟清热祛浊胶囊从痰湿瘀热治疗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62例,可改善患者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基础。“寒、热”是八纲辨证中的重要内容,因此辨别疾病的寒、热证型对临床诊断、治疗、选方用药均有重要意义。运用代谢组学技术 可从机体内小分子代谢物及代谢通路水平探索中医寒、热证型的实质,并建立精准量化的“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从痰、湿、瘀、热立论应用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52例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在原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清热祛浊胶囊5粒,每日3次。3个月后观察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明显下降(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总有效率82.7%。结论从痰、湿、瘀、热立论组方的清热祛浊胶囊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现代文献中经前期综合征证候及证侯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在对近20余年经前期综合征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检索的基础上,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对其证候及证侯要素进行频次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获取证候67个,出现频率在5%以上的依次是肝气郁结证、气滞血瘀证和阴虚火旺证;将证候拆分为病位类、病性类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9个,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是肝、肾和脾,病性类证候要素21个.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是气滞、火和阴虚.[结论]目前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辨证分型仍比较繁杂,引入"证候要素"这一概念能够更好地规范、统一该疾病的临床辨证诊疗.  相似文献   

16.
1小承气汤使用的3个特点:一是以小承气汤"微和胃气";二是以小承气汤测试转失气与否;三是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提示3个问题:一是小承气汤证不一定是燥屎内结,很可能是大承气汤证的前奏;二是小承气汤的攻下力量比大承气汤要弱得多;三是小承气汤不在于泻实而是偏重于行气。2调胃承气汤证多是误治后出现的一些变证,属于邪热在胃,并非有燥屎结滞在大肠。所以关于"燥、实、坚"的说法,"燥""实"尚可,"坚"则无从解释,绝不能因方中使用了芒硝,就断定证中有燥屎结滞。3关于承气汤的命名,"承气",即帮助阳明大肠承接阳明胃的下降之气,与"亢则害,承乃制"没有关系。4调胃承气汤证是邪热还在阳明胃之际,唯恐大肠不能承顺胃气而正常通降,尤须清除胃热以防邪热下传,所以方名叫"调胃承气汤"。"调胃"二字已经明确显示,病在阳明胃而非在阳明大肠,之所以"承气",仍是秉承既病防变,提前截断的治疗思想。5三承气汤证,是阳明胃家邪热亢盛到阳明大肠燥屎内结的一个系统过程。阳明邪热在胃,如不及时清除热邪,就会使邪热进一步加重而耗伤津液,而成阳明大肠燥结,所以尽快用调胃承气汤清泻胃热,截断病情发展。阳明燥屎在肠,潮热、谵语、腹痛,甚则喘冒直视、循衣摸床,说明燥屎已成,所以可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而从阳明胃家邪热到阳明大肠燥屎过程中,虽见有潮热、谵语、腹满,但尚不能确定腑实燥屎的形成,所以用小承气汤进行试探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证型证候分布特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根据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探讨其证型、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11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类,观察PCOS患者证型、证候分布特点。结果:证型分布研究结果显示,肝郁化火型,占47.46%,痰湿型占21.19%,肾虚型占11.02%,血瘀型占8.47%,其他兼证占11.86%。证候分布研究结果显示,月经稀发者占83.05%;闭经者占11.02%;月经先期和紊乱者占5.93%;不孕者占29.66%。结论:肝火型及痰湿型是PCOS的主要证型,月经稀发和闭经是PCOS月经异常的最常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8.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证候主成分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气虚证和血虚证的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5例CFS气虚证和23例CFS血虚证患者,提取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相结合,进行相关分析。结果CFS气虚证主成分1与CFS气虚证辨证显著正相关。CFS血虚证主成分1、2与CFS血虚证辨证显著正相关。结论CFS气虚证和血虚证的主成分与传统中医辨证结果基本吻合,将两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能够提高辨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并有可能简化中医辨证诊断程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脑血辨证之脑病证候对头风病证候的适用性。方法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对每一入选病例根据脑病证候诊断标准和头风病证候诊断标准进行双重证候判别,并作配对分证,将配对分证结果列成双向无序R×C表,应用拟合优度疋。统计量进行独立性检验;应用KAPPA检验检验两种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并计算证候符合率及灵敏度、特异度、假阴性率、假阳性率、似然比、符合率、正确诊断指数。结果两种辨证方法在证候分布方面互相独立,脑病证候与病情缓急、发病诱因、不良生活习惯、情志刺激、西医诊断病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正确诊断指数为0.3731。Kappa值为0.3960。结论脑血辨证之脑病证候对头风病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脑病证候的分类建立于新病因理论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现代头风病病因病机的特点,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有利于头风病的辨证治疗。并且,脑血辨证规范化强,辨证思路清晰,易于掌握,错诊率低。  相似文献   

20.
火郁是临床常见病症。论述火郁的基本内涵、发生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方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