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我国社区中老年人群肌肉量及肌肉力量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基于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全国基线数据,共纳入了8680名年龄≥45岁数据完整的受试者,其中糖尿病患者1461例。收集一般信息及实验室指标。根据相对肌肉量(ASM/BW)、相对握力(HGS/BW)进行三分位,并赋予相应分值(Q1、Q2、Q3分别赋分为2、1、0分),计算综合评分。应用logistic回归探讨ASM/BW、HGS/BW对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影响,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拟合ASM/BW、HGS/BW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ASM/BW、HGS/BW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人群。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Q1组的ASM/BW、HGS/BW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分别是Q3组的1.26倍及1.496倍。二者的综合评分分数越高,糖尿病患病风险越高,最高得分是最低得分的1.743倍。ASM/BW 和HGS/BW均与糖尿病患病风险存在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在非肥胖人群中,高综合评分显著增加了糖尿病的患病风险,但在肥胖人群中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在社区中老年人群中,肌肉量、肌肉力量是糖尿病患病风险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的综合评分越高,糖尿病患病风险越高,尤其在非肥胖人群中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华内科杂志》2022,(4):390-396
目的探讨江苏某地区社区老年人群血糖水平与肌少症三要素(肌肉量、肌肉力量和躯体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共纳入2018—2019年在江苏华侨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老年人群(≥60岁)250例, 其中男性101例, 女性149例, 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血糖正常、糖尿病前期、糖尿病3组, 并进行肌少症的评估。结果糖尿病组的肌肉量、上肢肌力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下肢肌力和躯体功能[步速、平衡、成套简短肌肉功能测试(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 SPPB)]明显下降。相关性分析显示, 空腹血糖与步速(r=-0.248, P=0.001)、三姿平衡(r =-0.166, P=0.013)、SSPB呈负相关(r =-0.213, P =0.001);糖化血红白与椅上坐-站时间呈正相关性(r =0.205, P =0.002), 与三姿平衡(r =-0.186, P =0.006)、SSPB呈负相关(r=-0.154, P =0.024)。多元回归分析提示, 空腹血糖与反映躯体功能的步速仍然存在负相关性(β=-0.12...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群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指数与DM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于兰州市3个社区40~75岁居民建立队列人群,于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进行平均3.35年随访,共纳入随访资料完整的非DM人群3768名。比较不同BMI中老人群,各TyG指数四分位数组,第1组(Q1,TyG指数5.11~8.36,n=942)、第2组(Q2,TyG指数8.37~8.69,n=942)、第3组(Q3,TyG指数8.70~9.03,n=942)、第4组(Q4,TyG指数9.04~10.86,n=942)DM发病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不同BMI中老年人群TyG指数与DM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随访约3.35年,新发DM患者274例(7.3%)。总体及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人群中,随着TyG指数升高,DM发生率呈递增趋势。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多种因素后,Q3、Q4组DM发病风险较Q1组增加(P<0.05)。按照BMI分层后,在肥胖人群中Q3、Q4组DM发病风险显著增加,在正常体重、超重和低体重人群中不显著。结论 高水平TyG指数是中老年人...  相似文献   

4.
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粗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了解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分布特点。方法 采用在居民集中区普查的方法对4851例藏族中老年人群进行饮食结构、体力活动问卷调查及空腹、餐后2h血糖和(或)口服葡萄糖耐量检查。结果 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6.8%,糖耐量低减为11.6%,他们的体重指数超标、体力活动少和血压高者其糖尿病、糖耐量异常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结论 肥胖、高血压、过多脂肪和蛋白的摄入、运动量减少和低文化程度是拉萨市区藏族中老年人群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糖尿病和IGT患病率与增龄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目的 阐明中老年人糖尿病 (DM)和 IGT患病的增龄性特点及增龄的患病风险。方法 采用随机分级整群抽样方法 ,横断面调查北京市城乡 4个社区 2 35 4例≥ 4 0岁的中老年人。结果  DM患病率为 11.36 % (标化率 :10 .6 4 % ) ,IGT患病率为 12 .17% (标化率 :11.5 6 % ) ,其与增龄有显著的相关性 (DM:r =0 .99,P =0 .0 0 2 ;IGT:r =0 .92 ,P =0 .0 2 9)。不同年龄组的血糖均值秩和分析 (IGT:χ2 =9.816 ,P =0 .0 4 4 ,总体 :χ2 =10 6 .94 4 ,P <0 .0 0 0 5 )在IGT和总体中证明有显著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有 3个显著不同的患病风险 (OR)年龄阶段 ,即 4 0~ 4 9岁最低(DM:4 .95 % ,OR=0 .4 1;IGT:8.35 % ,OR=0 .6 6 ) ;5 0~ 6 9岁较高 (DM:12 .13%~ 13.5 7% ,OR=1.0 8~ 1.2 2 ;IGT:11.0 2 %~ 13.6 0 % ,OR=0 .89~ 1.13) ;70~ 99岁最高 (DM:19.0 2 %~ 2 1.0 5 % ,OR=1.83~ 2 .0 8;IGT:19.0 1%~2 1.0 5 % ,OR=1.6 9~ 1.92 )。患病高峰年龄为 DM(95 %可信区间 ,CI) :4 1.0~ 80 .4岁 ,IGT(95 % CI) :36 .9~ 82 .1岁。结论 因 DM和 IGT患者人数随增龄积累 ,年龄越大 ,患病率越高 ,表现出高龄群体高患病风险的增龄特点。年龄是 DM发生的一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跌倒是造成65岁以上老年人受伤的主要原因,几乎95%的老年人髋部骨折都是由跌倒造成的,其严重后果是骨折发生的前3个月中的高死亡率,后期的功能活动能力减退和独立生活能力丧失.在我国,目前有老年人1.3亿,至少每年2 000万老年人发生跌倒2500万人次,直接医疗费用超过50亿人民币[1],社会费用高达(600~800)亿人民币[2].  相似文献   

7.
从20~30岁的年龄层开始,人们的各项生理机能将会逐渐恶化,这种生理上的损害将会在不远的将来或多或少地引发一些健康问题或者使生活质量下降。只有在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和有针对性的运动上加以改进,才能延缓这种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群不同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随机分层抽取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中年龄≥40岁、既往无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共5298例为调查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血尿酸水平对是否发生颈动脉斑块的影响。结果 1共有5298例纳入统计分析,其中男性3180例,女性2118例,年龄41~95(56.3±11.7)岁;2分性别按血尿酸四分位进行分组后,随着血尿酸水平的增高,男性及女性研究人群的年龄、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男性不同尿酸水平组斑块检出率分别为42.52%、50.89%、55.04%和56.43%;女性分别为20.69%、21.51%、25.71%和35.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男性人群中,以尿酸246.05μmol/L为对照组,246.05μmol/L≤尿酸305μmol/L组、305μmol/L≤尿酸371μmol/L组和尿酸≥371μmol/L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OR(95%CI)分别为1.44(1.18~1.76)、1.71(1.4~2.09)和1.8(1.47~2.2);女性人群中,以尿酸202μmol/L为对照组,202μmol/L≤尿酸244μmol/L组、244μmol/L≤尿酸294μmol/L组和尿酸≥294μmol/L组发生颈动脉斑块的OR(95%CI)分别为1.03(0.76~1.39)、1.32(0.98~1.76)和2.1(1.59~2.77)(均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不同混杂因素后,在不同性别人群中,尿酸不是影响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血尿酸水平不是发生颈动脉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老年男性不同部位肌肉力量,身体成分、骨密度(BMD)的同步实验,探讨它们之间的确切关联,旨在为老年男性骨质疏松(OP)预防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60~79岁男性志愿受试者66名,进行握力、仰卧推举、负重屈肘、膝关节最大屈伸肌力、踝关节等长屈伸力、屈臂支撑时间等肌肉力量与耐力测试;同步使用GE双能X线骨密度仪进行全身、正位脊椎、双侧股骨颈BMD及体脂%、肌肉含量等身体成分测定。结果下肢最大肌力和肌肉耐力与全身BMD的相关度是0.604~0.711;握力与各部位BMD相关度为-0.60~0.162。下肢肌力与股骨颈BMD,背力、仰卧推举与脊柱BMD、负重屈肘除与上肢BMD表现了更高的相关度。结论加强下肢肌力练习是预防和改善老年人BMD水平的最重要手段;其中动力性的肌肉耐力练习将产生更有益的影响。肌力对BMD的影响有明显的部位特征,根据其自身各部位BMD水平进行针对性的力量练习可获得将更好的效果。老年男性去脂体重与BMD呈高度相关,通过肌力练习增加瘦体重,降低脂肪含量有利于预防OP。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去医院咨询关于运动锻炼的方式方法时,大多数医生都会建议做有氧运动,但其实力量训练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也很重要,尤其是中老年人。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从30岁起,人的骨骼肌,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肌肉,就会开始退化萎缩。如果不锻炼,到50岁时,人的肌肉体积已萎缩约10%;到60~70岁之间时,肌肉萎缩越发严重;80岁以后更可高达每10年30%。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人越活越抽抽儿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DM)患者衰弱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衰弱的干预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8个医学中心内分泌科及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住院治疗的301例老年D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调查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及衰弱相关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衰弱,将患者分为衰弱组(71例)和非衰弱组(230例)。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老年DM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 2组患者年龄、规律运动、听力障碍、近一年跌倒史、睡眠质量、DM慢性并发症、使用胰岛素、营养状况、抑郁、孤独感及轻度认知障碍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增龄(OR=1.107,95%CI 1.051~1.167)、营养不良(OR=8.135,95%CI 1.680~39.399)及抑郁(OR=2.404,95%CI 1.156~4.998)是老年DM患者衰弱的危险因素;规律运动(OR=0.265,95%CI 0.117~0.600)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老年DM患者衰弱患病状况不容乐观,营养、运动及心理干预是潜在的干预靶点,未来的研究可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减少老年DM患者衰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上海市某三级医院老年2型糖尿病共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临床指南自行设计糖尿病共病患者调查表,对2020年9月至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内科的284例老年2型糖尿病共病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SPSS 23.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  相似文献   

13.
在临床中,糖尿病和冠心病均为慢性多发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和冠心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密切相关性.本文就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对策以及生物信息学指导下的精准诊治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的现状及认知情况,并分析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琼海市中医院住院治疗的197例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发生低血糖患者(低血糖组,n=82)与未发生低血糖患者(非低血糖组,n=115)的临床资料及低血糖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体质量指数(BMI)、低血糖认知评分、血肌酐(SCr)及血清尿素氮(BUN)预测老年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的价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197例患者中,82例住院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与非低血糖组患者比较,低血糖组患者BMI、低血糖认知评分较低,而BUN、SCr水平较高;病程≥10年、空腹运动及自行使用降血糖保健药物占比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MI、低血糖认知评分、SCr及BUN对老年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0.689、0.966和0.909。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18.930kg/m2(95%CI 1.134~9.109)、病程≥10年(95%CI 1.270~10.047)、空腹运动(95%CI 1.039~2.068)、自行使用降血糖保健药物(95%CI 1.106~1.450)、低血糖认知评分≤68分(95%CI 1.380~2.852)、SCr≥99.930μmol/L(95%CI 1.370~8.713)及BUN≥7.035mmol/L(95%CI 1.505~4.130)为老年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T2DM患者具有较高的低血糖发生率,且低血糖相关认知不足,低血糖的发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住院老年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肾脏不适当用药(RIM)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肾脏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某大型综合三甲医院748例住院老年CKD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国内外药品说明书、专家共识、用药手册以及Micromedex数据库等药学工具评估RIM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RIM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研究住院老年CKD患者RIM发生率为50.27%(376/748),共发生RIM 739次。RIM发生频次排名前5的药物类别分别为抗微生物药[46.01%(340/739)]、内分泌系统药[11.77%(87/739)]、泌尿系统药[11.50%(85/739)]、心血管系统药[9.88%(73/739)]及镇痛药[7.31%(54/739)],排名前3的药物品种分别为螺内酯[9.47%(70/739)]、左氧氟沙星[9.34%(69/739)]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7.04%(52/739)]。主要不适当用药情况为肾功能下降时,未调整相关药物剂量。多因素lo...  相似文献   

16.
术后谵妄(POD)是手术后一种常见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综合征。由于生理机能的减退,老年人较儿童和成年人更易发生POD,且POD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术后转归。随着社会的老龄化,老年患者手术量每年递增,POD的临床研究已成为麻醉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风险预测、预后评估、预防策略、治疗方案4个方向对POD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老年POD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江苏省苏北县级城镇大样本量体检人群肾功能增龄变化。方法 回顾性、横断面研究调查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江苏省射阳县人民医院体检的31593名成年人的资料。根据年龄不同分为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及70岁+组。使用基于肌酐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协作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线性回归法计算eGFR随增龄下降速度,以χ2检验比较组间年均下降率,线性趋势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组eGFR< 90ml/(min·1.73m2)发生率差异。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29167名体检者纳入本研究。eGFR随增龄下降,年平均下降速度为(0.82±0.00) ml/(min·1.73m2),各年龄组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0.64±0.07)、(0.69±0.04)、(0.78±0.03)、(0.78±0.03)、(0.87±0.06)、(1.03±0.06) ml/(min·1.73m2),在70岁+组下降速度显著增快(P<0.05)。肌酐、尿素氮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时,eGFR< 90ml/(min·1.73m2)的发生率分别为14.73%和12.27%。体检人群eGFR< 90ml/(min·1.73m2)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增加,总发生率为13.00%,各年龄组发生率分别为0.27%,0.86%,5.43%,13.28%,32.30%,86.45%,线性趋势χ2检验显示趋势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岁以上老年人eGFR< 60ml/(min·1.73m2)的发生率为10.84%。结论 体检人群eGFR随增龄显著降低,低eGFR在老年人中发生率高,建议综合使用肌酐、尿素氮及eGFR评估体检人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由于国内外尚无功能受损的评估量表,本研究拟在前期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建立的老年人功能受损评估(FIST)初始量表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适合我国老年人的FIST正式量表.方法 使用FIST初始量表对305例老年人进行调查,通过相关系数法、克朗巴赫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计算各条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校正条目的总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衰弱状态与再入院、死亡的关系。方法 采取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综合科住院的骨质疏松症患者227例(≥65岁)。入院后根据临床衰弱量表(CFS-09)确定是否衰弱,将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2组:衰弱组121例(CFS≥5)和非衰弱组106例(CFS<5)。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史及口服药种类等一般资料,进行认知功能、营养风险等老年综合评估。出院后随访1~3 (1.8±0.7)年,记录患者再入院及死亡信息。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检验及χ2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衰弱状态与再入院、死亡的关系。结果 患者年龄为67~100(85.1±5.0)岁,衰弱患者121例(53.3%)。衰弱组中年龄(P<0.001)、查尔森共病指数(P<0.001)、口服药种类(P=0.004)、服用潜在不适当用药(PIM)的人数(P=0.004)和种类(P=0.001)、存在营养风险人数(P<0.001)、认知功能障碍(P<0.001)、日常生活能力受损(P<0.001)均高于非衰弱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年龄、共病及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因素后,衰弱状态(CFS≥5)对死亡、再入院无明显影响。将衰弱分组进一步限制为中度以上,其中衰弱组64例(CFS≥6)和轻度衰弱及非衰弱组163例(CFS<6),校正年龄、共病及PIM因素后,中度以上衰弱(CFS≥6)明显增加全因死亡(HR=3.260,95%CI 1.626~6.538,P=0.001)和再入院(HR=1.727,95%CI 1.213~2.458,P=0.002)的风险。结论 以CFS-09确定的中度以上衰弱(CFS≥6)增加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死亡、再入院风险。临床医师应重视骨质疏松患者衰弱评估,尽早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患者死亡和再入院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障碍与躯体衰弱共存被称为认知衰弱,其已成为老年糖尿病的新型并发症,并增加了跌倒、失能、住院、死亡等不良结局的风险。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可延缓甚至阻止认知衰弱向痴呆的发展,降低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但目前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诊断标准及评估方法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本文就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概念、现状、评估及干预展开综述,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