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评估瑞马唑仑全凭静脉麻醉(TIVA)下患者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并观察皮质醇浓度。

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患者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18~60岁,BMI 16 ~30 kg/m2,ASAⅠ—Ⅲ级。行BIS监测,维持BIS 40~60。根据听录音内容的不同,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类别组(CT组)、单词组(WM组)和对照组(CG组),每组20例。CT组听五个中频动物词语,WM组听五个中频单词,CG组听大海声。术后1 h,在麻醉恢复室(PACU)对患者进行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评估。外显记忆评估,每组提问以下问题:(1)是否记得手术过程中的任何事情?(2)是否做梦?内隐记忆评估分组提问:(1)CT组行类别评估测试:请说出最先想到的5个动物名;(2)WM组行单词再认测试:请在10个中频词(其中5个在术中播放过)中选出近期听过的词。(3)CG组:提问前两组的所有问题,以获得基础值进行比较。于入室后、听录音20 min、术后1 h抽取静脉血,测定皮质醇。

结果 三组均报告不记得术中事件,CT组记得做梦2例,CG组记得做梦1例,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组和CG组类别评估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组和CG组单词再认测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入室后比较,听录音20 min CT组、WM组和CG组皮质醇明显降低(P<0.05),术后1 h CT组和WM组皮质醇明显升高(P<0.05)。与听录音20 min比较,术后1 h CT组、WM组和CG组皮质醇明显升高(P<0.05)。不同时点三组皮质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瑞马唑仑行全凭静脉麻醉时,BIS监测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下,未发现患者形成外显记忆或内隐记忆,术中皮质醇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不同镇静深度对区域麻醉患者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区域麻醉的患者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龄18~50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浅镇静组(BIS 60~80)和深镇静组(BIS 40~60),每组16例。给药前,先予清醒听词学习,在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时,给予镇静听词学习。记录患者用药前后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停药4 h后,通过加工分离程序评估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成绩。结果浅镇静组外显记忆成绩为(-0.05±0.15)分,内隐记忆成绩为(0.06±0.11)分。深镇静组外显记忆成绩为(0.04±0.10)分,内隐记忆成绩为(-0.06±0.11)分。浅镇静组内隐记忆成绩明显高于0(P0.05)。结论在右美托咪定浅镇静和深镇静状态下均可抑制外显记忆形成,但只能在深镇静时消除内隐记忆。  相似文献   

3.
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药物,具有起效快、代谢迅速、无蓄积、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轻、不依赖肝肾代谢、代谢产物无活性,且可被特异性拮抗药氟马西尼快速拮抗等优势。由于其良好的作用特点,瑞马唑仑被广泛应用于无痛内镜诊疗、重症监护病房镇静和区域阻滞麻醉辅助镇静。目前瑞马唑仑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研究逐渐增加,多项研究证实了瑞马唑仑在全身麻醉诱导和维持中安全性与有效性。现就瑞马唑仑的药理学特性及其在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为其临床麻醉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记忆与麻醉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根据意识状态的有无可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随着对遗忘症患者记忆研究的深入,各种记忆测试模式的完善,极大地推动了手术病人全麻下意识状态和记忆功能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全麻下意识和记忆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各种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对全麻本质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联合咪达唑仑镇静对内隐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术中异丙酚联合咪达唑仑镇静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分析内隐记忆消失的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参数界值,为临床镇静深度监测提供一项新的客观指标。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择期手术病人45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联合用药一组(PM1)、联合用药二组(PM2)3组,每组15例。P组:异丙酚2 mg·kg-1·h-1;PM1组:异丙酚1.5 mg·kg-1·h 咪达唑仑0.03 mg·kg-1·h-1;PM2组:异丙酚1.5 mg·kg-1·h-1 咪达唑仑0.06 mg·kg-1·h-1。所有病人经异丙酚或异丙酚联合咪达唑仑镇静15 min后,让病人听录音带即内隐记忆刺激。记录入室时(T1)、行硬膜外麻醉后(T2)、静脉给药后15min(T1)、切皮后2min(T4)、内隐记忆刺激完成即刻(T5)等时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MLAEP。术后6 h进行记忆调查,测定病人的模糊辨听率。结果 异丙酚镇静Pa、Nb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P<0.05),但联合用药组潜伏期延长更明显、波幅降得更低(P<0.05)。所有病人外显记忆均消失;P组均存在内隐记忆,两联合用药组内隐记忆均消失。结论异丙酚和咪达唑仑联合镇静可以消除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MLAEP参数Pa、Nb波潜伏期、波幅可以作为评价术中镇静深度的客观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程序性镇静(PSA)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椎管内麻醉下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65~85岁,BMI 18~28 kg/m2,ASA Ⅱ或Ⅲ级。椎管内麻醉完成后予瑞马唑仑进行PSA,负荷剂量为0.1 mg/kg,维持剂量由Dixon上下序贯法确定,起始维持剂量为0.1 mg·kg-1·h-1,剂量梯度为0.02 μg·kg-1·min-1。记录给药前、给药后5、10、20、30 min、1 h的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及BIS,如有≥3个时点的MOAA/S评分≤3分同时BIS<85则表示镇静满意,否则为镇静不满意,镇静满意则下一例患者在上一例的给药剂量基础上降低一个梯度,若镇静不满意,下一例给药剂量升高一个梯度。连续出现8次交叉后研究终止。采用Probit回归分析法计算瑞马唑仑的ED50、95%有效剂量(ED95)。记录给药前后HR、SBP、DBP和SpO2以及苏醒情况。
结果 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PSA的ED50为0.228 μg·kg-1·min-1(95%CI 0.218~0.232 μg·kg-1·min-1),ED95为0.279 μg·kg-1·min-1(95%CI 0.267~0.299 μg·kg-1·min-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给药期间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及停药后苏醒延迟和苏醒期躁动。
结论 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椎管内麻醉PSA的ED50为0.228 μg·kg-1·min-1。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氟哌利多与咪达唑仑在硬膜外麻醉辅助镇静中消除内隐记忆的作用.方法:32例硬膜外麻醉患者,随机分为D、M 2组,D组应用氟哌利多2.5 mg加芬太尼0.05 mg辅助镇静,M组应用咪达唑仑3 mg加芬太尼0.05 mg辅助镇静,用药10 min后采用加工分离程序结合词干补笔法的方法测试2组患者的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成绩.同时评定患者的改良警醒/镇静评分.结果:D组和M组患者改良警醒/镇静评分的中位数分别为4分和3分,与M组相比,D组外显记忆成绩较高,同时内隐记忆成绩较低,但并未完全消失,D组进一步增加氟哌利多的剂量患者会出现呼吸抑制.结论:氟哌利多对内隐记忆的抑制有相对的特异性,但在抑制内隐记忆的同时也引起呼吸抑制,这限制了硬膜外辅助镇静中氟哌利多对内隐记忆的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瑞马唑仑与咪达唑仑在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同步电复律中的镇静效果与安全性。
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行心脏同步电复律的心房颤动患者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8~80岁,BMI 20~30 kg/m2,ASA 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马唑仑组和咪达唑仑组,每组16例。瑞马唑仑组静注瑞马唑仑0.2 mg/kg进行镇静,咪达唑仑组静注咪达唑仑0.025 mg/kg进行镇静,两组推药时间均为1 min。记录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记录麻醉诱导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电复律完成后(T3)、苏醒时(T4)的SBP、DBP和SpO2。在患者清醒后5 min行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包括语言能力、结构能力、记忆力、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计算每项能力测试的通过率。记录术中(体动、呼吸暂停)及术后12 h内(恶心呕吐、胸痛)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咪达唑仑组比较,瑞马唑仑组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不同时点SBP、DBP和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咪达唑仑组比较,清醒后5 min瑞马唑仑组推理能力测试的通过率明显升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咪达唑仑比较,瑞马唑仑用于心房颤动同步电复律术前镇静起效更快、苏醒更快、定向力恢复更快,术后患者NCSE中的推理能力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剂量瑞马唑仑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中镇静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21年1—6月在CSEA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90例,男52例,女38例,年龄65~84岁,BMI 18~31 kg/m2,ASA Ⅰ—Ⅲ级。随机分为三组:瑞马唑仑2 μg·kg-1·min-1组(R2组)、瑞马唑仑3 μg·kg-1·min-1组(R3组)和瑞马唑仑4 μg·kg-1·min-1组(R4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L3-4间隙行CSEA,平面固定在T8后,静注瑞马唑仑0.05 mg/kg,R2组、R3组和R4组分别泵注瑞马唑仑2、3、4 μg·kg-1·min-1。使用BIS和改良警觉镇静评分(MOAA/S)评分对患者进行镇静评估。当给药后15 min患者MOAA/S评分>4分,给予瑞马唑仑0.05 mg/kg进行补救,直至MOAA/S≤4分。记录阻滞前、平面固定后、镇静后5、15、30、60 min的BIS值和MOAA/S评分。记录镇静起效时间、补救次数、苏醒时间、术中低氧血症、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和术后1 d患者满意度情况。
结果 镇静后5、15、30、60 min,R2组BIS和MOAA/S评分明显高于R3组和R4组(P<0.05)。R2组镇静起效时间明显长于R3组和R4组(P<0.05),补救次数明显多于R3组和R4组(P<0.05)。R4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R2组和R3组(P<0.05)。三组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4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R2组和R3组(P<0.05),术后1 d患者非常满意率明显低于R2组和R3组(P<0.05)。
结论 瑞马唑仑可以安全用于CSEA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中镇静,与泵注瑞马唑仑2 和4 μg·kg-1·min-1比较,术中泵注瑞马唑仑3 μg·kg-1·min-1镇静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0.
瑞马唑仑是一种新型的超短效苯二氮 类药物,综合了咪达唑仑和瑞芬太尼的优点,目前已被开发用于诊疗镇静、全麻诱导和维持、重症监护患者的镇静。文章对瑞马唑仑在围手术期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瑞马唑仑应用的优势和局限性。瑞马唑仑静脉给药适合持续输注,尤其是靶控输注;在持续输注模式下,瑞马唑仑起效和恢复较咪达唑...  相似文献   

11.
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麻醉合适镇静深度及用量的探讨   总被引:46,自引:6,他引:40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麻醉的合适镇静深度及用量。方法 150例区域麻醉病 人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在区域麻醉后,使用咪唑安定至OAA/S镇静深度Ⅱ、Ⅲ、Ⅳ级,观察用 药前后病人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对病人术中烦躁的发生率及术中事件的遗 忘率进行评估,并统计各组病人咪唑安定的平均用量。结果 使用咪唑安定后镇静深度与遗忘效果 有一致的变化。A组病人近事遗忘率为84%,B组98%,C组100%。与用药前相比,三组病人的血 压在用药后5、10min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下降幅度超过20%的病人A组4例、B组5例、C组5例 C组SpO2在用药后3、5min有明显下降,共有8例降至93%以下,与A、B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P<0.01)。C组烦躁发生率为22%,与A、B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 0.01)。A、B、C三组达到相应镇静深度咪唑安定用量分别为(0.04±0.02)、(0.06±0.03)、(0.11± 0.05)mg/kg。结论 咪唑安定辅助区域麻醉的合适镇静深度为OAA/SⅢ级,用量为(0.06±0.03) mg/kg。  相似文献   

12.
听觉诱发电位和脑电双频指数预测全麻中内隐记忆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外科麻醉深度下,脑电双频指数(BIS)和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MLAEP)预测内隐记忆的价值.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上腹部手术的病人3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T组)术中反复听8个双字词,时间为10 min,病人清醒后2 h作记忆测试;对照组(C组)术中听海浪声.T组根据测试结果再分为击中目标词病人(T1组)和未击中目标词病人(T2组),作BIS与MLAEP中Na、Pa潜伏期和Na至Pa的波幅(ANa-Pa)比较.结果两组病人均无外显记忆.C组19例中有3例击中目标词5个,T组20例中有8例击中目标词16个(P<0.05).与T1组比较,T2组MLAEP中Na、Pa潜伏期显著延长,ANa-Pa显著变小(P<0.05),而BIS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内隐记忆未受到抑制的病人比较,内隐记忆形成被抑制的病人MLAEP明显被抑制,Na、Pa潜伏期显著延长,ANa-Pa显著减小,而BIS无明显变化.因此,MLAEP预测术中听觉刺激的内隐记忆的作用优于B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序贯法测定复合瑞芬太尼时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麻镇静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膝全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29例,男13例,女16例,年龄≥65岁,BMI<30 kg/m2,ASAⅠ—Ⅲ级。麻醉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0.05~0.20 μg·kg-1·min-1,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1·h-1和瑞马唑仑。根据预试验确定瑞马唑仑的起始剂量为0.7 μg·kg-1·min-1,相邻浓度比值为1∶1.15,以出现镇静无效的前一例患者为第1例,按照序贯法确定下一例瑞马唑仑的维持剂量,若上一例镇静有效(BIS≤60、MAP波动幅度<基础值的20%且术后随访无术中知晓),则下一例在上一例的给药剂量基础上降低一个梯度,反之任意一项指标不达标则为镇静无效,下一例给药剂量升高一个梯度,重复此过程直到出现第7个拐点终止研究。采用概率单位Probit回归分析法计算瑞马唑仑的ED50和ED95及其95%可信区间(CI)。记录术中知晓、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瑞马唑仑复合瑞芬太尼联合神经阻滞用于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麻镇静的ED50为0.539 μg·kg-1·min-1(95%CI 0.469~0.604 μg·kg-1·min-1),ED95为0.681 μg·kg-1·min-1(95%CI 0.611~1.136 μg·kg-1·min-1)。1例术中出现窦性心动过缓,给予阿托品有效,1例术后4 h出现恶心呕吐,无一例发生术中知晓和其他不良反应。
结论 复合瑞芬太尼时瑞马唑仑用于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全麻镇静的ED50为0.539 μg·kg-1·min-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监测下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对胃镜检查患者膈肌运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7—10月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210例,男96例,女114例,年龄18~64岁,BMI 18~25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瑞马唑仑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105例。两组分别于入室吸氧5 min后缓慢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1 mg/kg, 1 min后R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 mg/kg和丙泊酚0.5 mg/kg, 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给药完成后即刻评估改良警觉/镇静(MOAA/S)评分,之后每30秒进行一次评估,直至MOAA/S评分≤3分时开始进镜操作。若进镜失败或给药2 min后MOAA/S评分仍≥4分,则追加丙泊酚0.5 mg/kg,直至MOAA/S评分≤3分,每次追加药物间隔时间≥1 min。记录注药前1 min(T1)、操作开始即刻(T2)、操作开始后1 min(T3)、苏醒(T4,Steward评分≥4分)时的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区域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单侧下肢骨折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间行单侧下肢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16例,男35例,女81例,年龄65~98岁,ASAⅠ—Ⅳ级。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区域麻醉组(RA组,n=50)和全身麻醉组(GA组,n=66),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SA分级、骨折部位、术前1 d Barthel评分和分级等术前基线资料;术式、手术时间和失血量等手术相关资料,ICU停留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 d Barthel评分和分级等术后康复相关资料,建立3个Logistic回归模型记录2种麻醉方式老年单侧下肢骨折术后Barthel的评分。结果 RA组年龄明显大于GA组(P0.05)。两组性别、ASA分级、骨折部位、术式、手术时间和失血量、ICU停留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1 d Barthel评分和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 d RA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GA组(P0.05),Barthel分级为III或IV级的比例明显低于GA组(P0.05)。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进一步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分析麻醉方式与术后3 d Barthel分级的关联强度,建立3个回归模型以去除潜在混杂因素影响后,RA组患者出现术后3 d Barthel分级为Ⅲ级或Ⅳ级的危险明显低于GA组(P0.05)。按照模型1调整年龄因素后OR=0.235, 95%CI 0.103~0.538,P=0.001;按照模型2调整年龄和性别因素后OR=0.207, 95%CI 0.087~0.490,P0.001;按照模型3调整年龄、性别和ASA分级因素后OR=0.210, 95%CI 0.088~0.498,P0.001。结论老年患者行单侧下肢骨折手术时,与全身麻醉比较,区域麻醉更有助于患者提高Barthel评分,有助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