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建峰  陈巧红  邹礼梁 《新中医》2023,55(18):26-31
目的: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 法:选取90 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 例。2 组均给予常 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 治疗,2 组均治疗2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 表(NIHSS)、改良Barthel 指数(MBI) 评分,以及神经功能指标[血清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 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炎症指标[血清同 型半胱氨酸(Hcy)、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液流变 学指标[红细胞比容(HCT)、全血低切黏度(LSV)、全血高切黏度(HSV)、血浆黏度(PSV)]水平,记录不 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68.89% (P<0.05)。2 组 MMSE、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MMSE、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NIHS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血清GFAP、NSE、Hcy、 IL-6、IL-8、TNF-α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血清GFAP、NSE、Hcy、IL-6、IL-8、TNF-α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血清BDNF、VEGF 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血清BDNF、 VEGF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 组HCT、PSV、LSV、HSV 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 HCT、PSV、LSV、HSV 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 1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内酯注射液联合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 虚血瘀证,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疗效显著且 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醒脑通络开窍汤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恢复以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依据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并静脉注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醒脑通络开窍汤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IL-10、TNF-α和IL-6水平,NIHSS、FMA和BI评分,Hcy、MMP-2和MMP-9水平和SF-36量表评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89.13%(41/46)高于对照组71.74%(33/46)(P0.05),实验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TNF-α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和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Hcy、MMP-2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和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通络开窍汤结合丁苯酞注射液可有效的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水平。下降血清Hcy、MMP-2和MMP-9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脉消梗汤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死急性期患者2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5例。对照组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脉消梗汤联合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炎性反应指标、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氧化应激指标,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89.52%(P0.05)。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71%)和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消梗汤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丁苯酞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流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丁苯酞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18 (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sIL-2R、IL-18、VEGF、S-100B蛋白、NSE、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EGF水平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sIL-2R、IL-18、S-100B蛋白、NSE、MMP-9水平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大...  相似文献   

5.
宋涛 《新中医》2023,55(19):167-17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脑梗死后失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针刺治疗。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语言功能及失语严重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75.76%(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自发谈话、听理解、命名、复述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疗效较好,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语言功能,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失语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 例AIS 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 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2 组均治疗2 周。比较2 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 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8.00%,优于对照组的72.00% (P<0.05)。治疗后,2 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评分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研究组NIHSS 评分及血清IL-6、TNF-α、hs-CR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oCA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AIS 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丁苯酞组(40例),对照组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次,1次/d,血栓通注射液450mg静滴,1次/d,胞磷胆碱注射液0.75静滴,1/日,疗程14天。丁苯酞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mL/次,2次/d,共14d。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8天、15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丁苯酞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经治疗后第8天和15天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丁苯酞组治疗前为(10.51±3.02),治疗后第8天为(7.82±2.43),治疗后第15天为(5.80±1.82);对照组治疗前为(10.78±2.98),治疗后第8天为(9.95±2.55),治疗后第15天为(7.35±1.95),两组比较,丁苯酞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明显(P<0.01﹚。BI评分,丁苯酞组治疗前为(20.65±6.57),治疗后第8天为(35.54±10.62),治疗后第15天为(53.88±13.50);对照组治疗前为(21.02±6.96),治疗后第8天为(30.65±8.06),治疗后第15天为(42.63±11.89),丁苯酞组日常生活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联合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前循环脑卒中患者溶栓后的疗效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静脉溶栓及内科常规干预,对照组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g量表(mRS)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独立预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m RS评分及MBI指数均有改善,Hcy和hs-CRP水平均有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NIHSS与mRS评分下降更明显(P <0.05),MBI指数升高更明显(P <0.05),炎症水平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2.50%,优于对照组的74.36%(P <0.05)。结论 针刺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明显提升前循环AIS溶栓疗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独立生活水平,改善不...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4月牡丹江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3例。对照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机体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生活质量评分、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均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炎症状态,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早期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A组、治疗B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72 h内运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72 h后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评估比较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三组NIHSS、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组间各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A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B组为60.00%,对照组为13.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急性期越早使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患者获益越大。  相似文献   

11.
丹参注射液与氧氟沙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参注射液为中药制剂,是丹参水溶性提取物与5%葡萄糖配制而成的灭菌水溶液,为棕色的澄明液体,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黏度、加速红细胞流速的作用,从而有利于改善微循环和预防血栓的形成。氧氟沙星注射液为淡黄绿色的澄明液体,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特点,对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群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我们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丹参注射液和氧氟沙星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为此我们进行以下试验观察,现报告如下。方法与结果丹参注射液:上海长征富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瓶250ml,批号023037;氧氟沙星注射液:湖北潜江制药股…  相似文献   

12.
黄芪注射液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庆  常风云  刘楠 《陕西中医》2003,24(8):688-689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合刺五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ICVD)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85例 IC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4 5例 )和对照组 (4 0例 ) ,观察 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3 .3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χ2 =1 1 .3 5 ,P<0 .0 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且以治疗组为优。两组间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变化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治疗组 (黄芪注射液合刺五加注射液组 )治疗 ICV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改善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热毒宁和地塞米松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利用光阻法测定热毒宁与地塞米松注射液中的不溶性微粒,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热毒宁与地塞米松注射液配伍放置几小时内栀子苷及绿原酸的含量变化,以及溶液外观和pH值变化,重点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是液相指纹图谱检测。[结果]配伍药液色泽、澄明度、pH值、主要成分含量、液相指纹图谱在配伍后4h内没有显著差异,不溶性微粒有显著差异。[结论]两种成分在配伍药液中含量相对稳定,但是不溶性微粒数远远超过标准,存在配伍禁忌。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不建议配伍后使用。  相似文献   

14.
紫杉醇注射液(紫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药学杂志》1996,31(8):505-505
紫杉醇注射液(紫素)(PaclitaxelInjection)紫杉醇是紫杉醇注射液(紫素)的主要成分,其系亲脂性化合物,不溶水,而溶于无水乙醇和聚氧乙基代蓖麻油(Cremophor,EL)混合溶液中。化学名为5β,20-环氧-1,2-α,4,7β,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最佳方式。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注射232次)、对照组51例(注射245次),对照组采用注射进针前针头内保留苄星青霉素溶液进行注射,观察组采用进针前针头内保留0.5%利多卡因溶液诱导注射,比较2组一次注射成功率及患者的疼痛度。结果:一次注射成功率观察组为96.98%,对照组为61.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观察组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采用利多卡因溶液诱导下苄星青霉素注射方法针头无堵塞,一次注射成功率高,患者疼痛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6.
参脉注射液加葛根素治疗心绞痛54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参脉注射液加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对照组52例常规采用阿司匹林,静滴含镁极化液及吸氧等治疗,治疗组54例在上述基础上加用参脉注射液加葛根素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心电图改变、心率和血压变化指标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能更好缓解临床症状及改善心电图缺血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取胰俞并辨证加减,治疗组每穴每侧分别注射黄芪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各1 m L,对照组每穴每侧分别注射甲钴胺各1 m L。2组均每日注射1次,10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天,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NCV)和运动传导速度(MNCV)的变化情况并统计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均能明显提升神经传导速度(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提升MNCV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升SNCV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优于对照组的66.67%(40/60)(χ~2=30.745,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丹红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优于甲钴胺穴位注射。  相似文献   

18.
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异同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参、麦冬为中医一组著名的传统药对.近年来,采用参、麦药对为主要成分的中成药注射剂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临床上常简称为"大生脉"、"小参麦".据笔者所见,大多数临床医生对二者的差异认识不清,常混为一谈.本文试讨论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之异同,以期为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药对,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葛根素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葛根素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用Nova-PakC_(18)柱(4μm,3.9×150mm),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54nm,外掠法定量。结果:在37℃条件下8h内配伍液的外观形状、pH值和含量未见显著变化。结论:实验证明,葛根素注射液与头孢唑啉钠注射液两者可在生理盐水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研究生脉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类成分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20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成2组,交叉试验,两组分别一次性滴注生脉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采用质谱法检测人参皂苷类成分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分别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后,人参皂苷Rg 1 、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 1 和人参皂苷Rc的达峰血药浓度参麦组均高于生脉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参皂苷Rg 1 的半衰期,人参皂苷Rc的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人参皂苷Rd达峰时间两组间亦均有差异(P≤0.05);而其他药动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组患者分别一次性滴注生脉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人参皂苷Rg 1 、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 1 、人参皂苷Rc、人参皂苷Rd在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存在差异,临床用药应对患者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