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消化心身疾病是一组以脑肠互动异常为特点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与生理、精神心理及社会因素相关。该类疾病发病率高,易反复发作,患者反复就医,加重了医疗经济负担。结合临床实践,笔者认为消化心身疾病的共性病机涉及“神明之枢失衡(脑)”“胃肠腑气失调(肠)”两方面,即脑肠共病,故提出“脑肠同调”治法。笔者认为临床中用于治疗消化心身疾病的辛开苦降调枢(脑)法、温肾健脾调枢(脑)法、健脾理气(疏肝)法、通腑调神法、心胃同治法均是脑肠同调。本文从临床和基础两方面论证了上述疗法为同时作用于脑、肠,希望能为脑肠同调的提出与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存在"脑肠互动异常",其病机可被概括为"神明之枢失衡""胃肠腑气不通""少阳枢机不利".根据其发病机制,以"调枢通胃"理论为指导,提出"脑肠同调"诊疗思路,具体包括温肾健脾调枢、养心健脾安神、疏肝健脾调神等治法,该诊疗思路也可被应用于针刺、艾灸、等多种治疗方式."脑肠同调"兼顾"脑""肠"多靶...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认为,“神”具有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作用,根据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理论,我们提出“神—脑—肠同调”理论,阐释“神—脑—肠同调”理论的内涵与临床应用,重点阐释“神”在治疗疾病中的作用。通过“神—脑—肠同调”治疗脾胃系统疾病尤其功能性胃肠病(FGIDs),将现代医学与中医理论有机结合,突出中医治疗疾病的理论优势。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根据胃肠道症状分类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其主要类型。FGIDs发病机制复杂,西医治疗疗效欠佳,中医治疗有特色,但缺乏高质量临床证据。RomeⅣ将FGIDs定义为"脑—肠互动异常",结合"调枢通胃"理论,以前期研究结果为基础,提出"脑肠同调"治疗两种常见FGIDs(FD、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路,即用"辛开苦降调枢法"治疗FD,"温肾健脾调枢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为常见FGIDs的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总结整理近十年来国内外关于“脑-肠轴”理论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相关文献,发现脑-肠轴为一个双向通路,有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肠道菌群这四条信息传导通路。许多针灸学者也发现了其特点,将“脑-肠轴”及“脑-肠互动”理论思维越来越多地运用到针灸治疗中,特别是用于治疗脑病及胃肠疾病。文章主要总结了针灸基于脑-肠轴理论治疗抑郁症、脑卒中、帕金森病、失眠等脑病,以及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功能性便秘等胃肠疾病的研究,归纳了其常用穴位及治疗过程所干预的信息传导通道。其中脑疾病主要通过针灸调节肠道菌群,如促进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增加而达到治疗作用。胃肠疾病则多是通过调节神经信息传导通路中的脑肠肽达到改善症状或治愈疾病的治疗效果,常见的有5-羟色胺、胃动素、促生长素、胃泌素、P物质这五种脑肠肽。脑-肠轴的四条信息通路中,对于内分泌及免疫这两条通路干预机制的研究较少。根据目前基于“脑-肠轴”理论的针灸治疗疾病相关研究的报告,发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不仅治疗效果令人满意,而且疾病的复发率降低了,还能达到预防脑卒中疾病的效果,这大大拓展了针灸治疗脑肠疾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烧灼感、胀气及餐后饱胀、早饱感、恶心、呕吐、嗳气等。FD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易反复发作。西医认为脑-肠轴失调是FD重要的发病机制。中医认为FD发病多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相关,以脑肠同调为指导,运用疏肝和胃调神法、理气健脾调枢法、针灸疗法治疗FD,可有效改善FD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该文基于脑肠同调理论探讨FD的论治。  相似文献   

7.
最新的罗马Ⅳ标准强调了神经胃肠病学和脑肠互动异常在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性,以脑肠轴理论治疗肠易激的研究因此也受到广泛关注。西医认为脑肠互动异常与脑肠肽分泌紊乱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腹痛,精神紧张等症状,中医上多把脑肠轴紊乱与肝郁脾虚型泄泻相关联。基于该机制研究肠易激的中西医疗法的也得到了一定的进展,同时脑肠肽的多样性与肠易激其他发病机制如肠道菌群、肠道高敏感性也存在相关性,因而基于脑肠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仍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8.
王慧敏  秦雪梅  刘晓节 《中草药》2024,55(1):332-343
抑郁症和胃肠疾病均可影响机体的生物学机能,且二者发病部位相互关联、临床症状双向发展、病理机制互为因果、治疗药物亦可互用。神经系统与免疫机制包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传导异常、自主神经系统传输异常、神经递质水平紊乱、炎症因子串扰等。这些因素容易诱发或加重抑郁症,并通过“脑-肠轴”影响胃肠功能。胃肠机制包括肠道菌群紊乱、肠黏膜屏障损伤、肠神经系统异常等,既可促进胃肠疾病的发生、发展,又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进而诱发或加重抑郁症。抗抑郁药物可能影响胃肠功能,亦可用于胃肠疾病的治疗。治疗胃肠疾病药物可能会影响大脑功能,与抗抑郁药物联用可显著提升抗抑郁疗效。“脑-肠交互视阈”理论的提出为有效、安全治疗2类疾病提供了新视角,为“脑肠同治”提供了理论支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辽宁中医杂志》2015,(5):1142-1145
功能性肠病是针刺治疗的优势病种,针刺治疗功能性肠病体现了针刺的双向调节效应,其机制尚不明确。脑肠互动理论在肠道疾病的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对脑肠互动的整体调节作用可能是针刺发挥其双向调节效应的切入点。本文从脑肠互动理论入手对针刺治疗功能性肠病的双向调节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应用“脑肠相关”学说治疗抑郁症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西医两方面分析了应用“脑肠相关”学说治疗抑郁症的病机;鉴于脑与肠之间在发病机制、疾病转归上的密切联系,提出治疗抑郁症不但要治脑,也要注意从胃肠论治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证治新理论--"脾弱胃强"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脾弱胃强阐释糖尿病的证候,认为本病以脾胃气阴两虚为本,燥热、痰湿、瘀血为标,其病机以脾胃失调为主要特点,从而确立扶脾抑胃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认为"体阴用阳"之脏非独肝,心亦为"体阴用阳"之脏.心体为阴,心用为阳,而且心体阴和用阳二者不可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拟止泻散贴脐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予自拟止泻散贴脐,并用特定电磁治疗仪局部照射,对照组予蒙脱石散、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两组均治疗14天,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和68.75%;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减少(P<0.01);组间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除肠鸣外,其余各症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自拟止泻散贴脐治疗功能性腹泻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对中医证候基础持续50 多年的研究,使“证候问题”变成了“证候难题”,中医证候成了制约中医理论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关键的“科学问题”。探析“证候难题”症结所在,证候是具有“功能性结构”和“实质性结构”双重结构特性的独特复合体。揭秘中医理论体系固有规律蕴藏的数学科学内涵,探寻证候客观量化表征的方法,破译出证候的“功能性结构”,打通中医学理论体系知识创新的关键技术线路,为揭示证候的“实质性结构”奠定基础,才能有希望重新开启中医学理论创新与伟大实践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肠安颗粒对肠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以新斯的明负荷、阿托品负荷小鼠为实验研究模型,应用小鼠肠内容物炭末推进实验,观察肠安颗粒对肠道运动的影响;通过豚鼠离体肠管运动实验,观察肠安颗粒对离体状态下小肠平滑肌活动的影响;通过右旋木糖吸收实验,观察肠安颗粒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肠安颗粒对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肠推进亢进呈现抑制趋势,并可对抗阿托品造成的小鼠肠推进抑制,起到调节肠功能的作用;对氯化钡引起的小肠平滑肌痉挛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可促进小肠对木糖的吸收。结论肠安颗粒对肠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五脏相关学说"认为人体可分为以肝、心、脾、肺、肾为主的五个子机能系统,它们之间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而多脏器功能不全涉及到全身各个主要系统、脏器和组织,发病过程中相互影响,故认为以"五脏相关学说"为指导来诊治多脏器功能不全是有其临床意义的。文章从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及"五脏相关学说"与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内在联系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王氏保赤丸治疗痞满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王氏保赤丸治疗痞满证(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30例,观察临床症状改善和不良反应。疗程10天。结果:临床症候改善总有效率为93.3%,单项主症总有效率为93.3%,单项次症明显改善,对大便不畅疗效最为明显。提示王氏保赤丸对痞满证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论肝为五脏之贼及其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主疏泄,调畅人体的气机,在疾病的发生和治疗上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五脏之病,肝气居多”和“惟肝一病即延及他脏”两方面,分析了肝为五脏之贼的病理机制,提出了调摄精神情志,可使肝变“贼”为“养”,预防疾病的发生,疏肝理气方药在疾病治疗上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药用植物功能基因克隆新方法——成分差异表型克隆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目前大多数药用植物遗传背景薄弱,有效成分复杂,一般克隆方法难以获得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的困境,笔者提出并实践了"成分差异表型克隆法",介绍了其概念、原理及方法,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指出该方法尤其在有效成分次生代谢途径不明确、相关功能基因背景信息未知的情况下,进行功能基因克隆具有比较突出的优势.为中药功能基因克隆研究探索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将为深入开展药用植物基因工程、道地药材形成机制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塞因塞用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应用"塞因塞用"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用济川煎加味方,对照组36例用福松,2、3月后分别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2%,对照组总有效率73.4%,两组比较,P<0.01。[结论]济川煎加味的"塞因塞用"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