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由于无症状性心房颤 动的存在,心房颤动发病率及患病率均不完善。心房颤动因并发缺血性卒中而具有很高的致残率、致 死率。口服抗凝药是目前预防心房颤动血栓栓塞并发症最有效的方法。近年来,随着心房颤动发病 率的日益增长及缺血性卒中病因研究的逐渐细化,伴心房颤动的缺血性卒中相关研究引起了学界的广 泛关注。本文就相关研究热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中国的发病率日益增多,具有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尽早预测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情况,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及康复方案,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炎症反应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血常规的多种指标均与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在预测患者预后的早期神经功能改善与恶化的研究中,也发现了多种血常规指标比值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很少有研究将多种血常规指标的比值联系在一起讨论其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本文旨在探讨通过患者早期多种炎症及血栓相关的血常规检查比值与急性缺血性卒中临床预后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因其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易产生医疗纠纷等特点,已成为卒中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人也积极进行关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研究和探讨,并已经申请了2个相关课题,经查阅大量文献,发现关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间隔时间,即从患者出现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约10%的缺血性卒中和50%的心源性栓塞与心房颤动有关.心房颤动所致的卒中预后差,复发风险高,病死率增加约60%[1].但目前常规心电图和24 h动态心电图对缺血性卒中伴心房颤动的诊断率远低于实际发病率[2-3],其重要原因是普通心电检测手段难以发现阵发性心房颤动(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PAF发作时间短,可自行终止和无临床症状,但卒中风险和抗凝治疗原则却与永久性心房颤动相同[4].因此,及时发现PAF对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最近研究表明ABO血型系统中的非O血型(A、B或AB)人群相比O血型人群有更高的缺血性 卒中发病风险,说明缺血性卒中与ABO血型具有相关性,而这种相关性可能是由于ABO血型及基因通 过影响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炎症因子如可溶性E-选择素、可溶性P-选 择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而介导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全基因组相关性 研究也证实ABO血型基因存在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本文综述了ABO血型及基因 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是急性卒中发作的主要特点,卒中后的超早期活动也一直被认为是高级卒中中心治疗和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就指南中关于卒中后超早期活动的推荐意见、相关干预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实施现状以及静脉溶栓治疗患者超早期活动的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超早期活动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卒中与免疫     
正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目前已成为国人的第一位死亡原因~([1])。缺血性卒中占卒中的70%以上,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已经成为全球亟待解决的健康问题~([2])。研究发现,卒中可以快速激活免疫炎性反应,引起继发性脑损伤,最新观点认为,卒中后脑内炎症不会局限于缺血灶周围,而会向全脑  相似文献   

8.
神经干细胞目1992年被发现以来,已成为治疗神经系统各类疾病的新希望。缺血性卒中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而倍受关注。本文对近年来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在缺血性卒中后的神经再生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神经再生与血管生成的相互关系以及相关调控因素进行综述,为促进缺血性卒中后的神经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9.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21世纪全球老年人群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更是我国已步人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重大和医学难题。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卒中发生后神经功能缺失或逐步阶梯式与发病46h~2周内继续恶化的缺血性脑卒中。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SIP)属难治性脑卒中,其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不尽相同(12%~42%)。临床常规治疗欠佳,致残率、病死率较一般卒中高,病死率增加4倍以上并为其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卒中是卒中常见的类型,具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已成为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血小板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近年来研究发现血小板相关比值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和转归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就平均血小板体积与血小板(MPV/PC)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值(MPVLR)、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PNR)、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比值(RPR)等衍生血小板相关比值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