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目的:分析运动干预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张力增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偏瘫肌张力增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的改良Ashworth评分情况、上下肢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情况、以及肢体关键肌的肌电信号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上下肢的改良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肱二头肌、腓肠肌sEMG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过临床6 m的随访观察,两组未发现有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干预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肌张力增高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自从1961年Liberson应用脚后跟开关控制的电脉冲刺激腓总神经治疗偏瘫病人的足下垂以来,神经肌肉功能电刺激(Functional Neuromusclal Stimulation,FNS)在康复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脑血管病、大脑损伤及截瘫等造成的运动功能丧失,只是中枢控制功能受损伤,而机体的运动单元和低级反射功能不受损伤。这种病人有进行功能性运动的潜力。FNS就是用电脉冲刺激感觉和运动神经使之兴奋,使肌肉收缩并产 相似文献
3.
神经肌肉电刺激模拟肌肉力量训练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设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2,19(3):395-397
基于对电刺激模拟肌肉力量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结果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的训练效果显著优于肌肉直接电刺激(MES),肌肉力量素质的增长与电刺激方式和刺激源的电特性有关;NMES能以较低的体能消耗完成肌肉力量的训练,适合作为常规训练前,中、后的辅助训练手段,NMES模拟肌肉力量训练的方式能满足肌肉功能群协调能力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后下肢偏瘫的影响。方法 收集景德镇市中医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54~78岁,病程35~72 d。按照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选择肌电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积分肌电值(iEMG)及均方根值(RM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血清环腺苷酸(cAMP)、环鸟苷酸(cGMP)、三磷酸肌醇(IP3)水平。结果 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减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腓骨长短肌、胫前肌iEMG和腓骨长短肌、胫前肌RMS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DL、FMA和AROM升高,NIHSS评分下降,且观察组ADL、FMA和AROM高于对照组,NIHSS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AMP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5.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5,(5)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训练(ERP)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98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偏瘫患者98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0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55.9岁。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50例)及对照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及患者自我锻炼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予以ERP联合NMES方案治疗,1个月后对比2组疗效情况及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情况。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对所有患者随访1年,评价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后GCS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和6个月时总有效率均为98.00%,随访1年时总有效率为100.00%,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85.42%、8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合并偏瘫患者实施ERP联合NMES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较好预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口肌训练在改善流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流涎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单盲对照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配合口肌训练。根据流涎分级(TDS)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儿流涎评分情况,应用Pearman相关分析口肌训练配合程度与流涎评分的关系。结果 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63.80%,低于研究组的8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流涎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操训练配合评分与流涎评分呈负相关(r=-0.901,P=0.000)。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口肌训练能有效提高流涎患儿的临床疗效,且患儿口肌训练配合程度越好,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7.
背景:下肢髋膝周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通常是针对髌股关节痛较为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但其所起的干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的:明确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髌股关节痛患者疼痛、下肢功能和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37例髌股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肌力训练结合电刺激组(试验组)19例,单纯肌力训练组(对照组)18例,进行为期6周、每周3次的干预训练。干预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和膝前痛量表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等级和功能水平,应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与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跑步测试时膝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以重复测量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组别*时间)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较干预前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减小(P <0.001),膝前痛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P试验组<0.001,P对照组=0.001);且试验组膝前痛量表评分在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0.001);(2)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跑步测试中的膝最大屈曲角度(P=0.011)、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P <0.001)、内旋力矩峰值(P=...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神经肌肉电刺激作用于躯干稳定肌的效果与参数及对不同人群的应用效能等角度,阐述了躯干稳定肌的组成与功能,以及神经肌肉电刺激招募躯干稳定肌的作用机制与参数,并分析探讨了其临床效果。未来的临床研究可能集中在健康人群的长期随访队列研究和运动损伤人群躯干稳定肌萎缩的机制与临床研究方面,同时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运动康复的研究也是发展趋势。该文预判相关便携式NMES设备的研发与应用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2,常规康复锻炼)和研究组(n=44,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4 w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功能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均都有好转,其中以研究组的好转程度更为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应用在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中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手法按摩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梅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以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手法按摩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腹围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经颅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联合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2月我院神经科收治的86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序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基础西药治疗联合口肌生物反馈训练,观察组于此基础上采用tDCS治疗.两组均治疗3 m后评估临床效果、对比治疗前及治疗3 m后神经营养指标水平、吞咽功能、吞咽障碍严重程度、神经损伤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3 m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营养指标水平、改良曼恩吞咽功能量表(Modified 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MMASA)评分、吞咽障碍的结局与严重度量表(Dysphagia outcome and severity scale,DOSS)评分、吞咽功能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WAL-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tDCS联合口肌生物反馈训练治疗效果确切,能调节神经营养因子水平,减轻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有助于改善吞咽功能,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38)
背景:膝关节骨关节炎早、中期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有研究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用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疼痛评分,但目前对于其疗效仍存在争议。目的: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和手工查找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相关文献的全文,所有检索截止至2014年7月3日。搜集国内外研究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疼痛评分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2名研究人员独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累计239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减轻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无统计学意义[均数差=-0.40,95%置信区间(-1.34-0.54),P=0.40]。结果表明,神经肌肉电刺激对改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情况无明显疗效。但由于纳入的样本量较小,参数选择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未来尚需大样本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结果做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方案,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tDCS,3 w后采用吞咽障碍能力评价表(Modified Mann Assessment of Swallowing Ability,MMASA)和中国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及神经损伤程度;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使用舌压训练仪测量舌压状况(舌压峰值、舌压平均值、舌压持续时间).结果:实验组治疗后舌压峰值、舌压平均值、舌压持续时间、MMASA、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SS评分、NPY、IL-10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DCS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应用于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能有效提高吞咽能力,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7)
背景: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已被证实能用于治疗受损肌肉,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可保持肌肉蛋白合成。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肌肉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其参数选择及临床评价存在争议。目的:从临床应用评价神经肌肉电刺激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肌力康复的效果。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5年1月Pub 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不同电刺激对前交叉韧带术后肌力恢复的文章,英文检索词ACL,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中文检索词前交叉韧带,神经肌肉电刺激。共检索到92篇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保留30篇进行分析探讨。结果与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提高肌力、增加运动范围、减轻水肿、减缓萎缩、促进组织愈合以及缓解疼痛,对肌肉酶活性也能产生积极影响,亦可提高患者等速肌力。神经肌肉电刺激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后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肌力康复的参数设置差异较大,需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膝关节术后发生股四头肌伸肌滞后的患者运用伸肌训练与电刺激治疗效果。方法 将30例膝关节术后发生伸肌滞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伸肌训练组(A组)与联合运用伸肌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组(B组),两组都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训练前及训练2周后评定伸肌滞后角度。结果 A组伸肌滞后角度治疗前14.5°±7.33°,治疗后8.4°±6.75°;B组伸肌滞后角度治疗前13.9°±9.15°,治疗后3.9°±3.56°。两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P<0.05;A、B两组改善程度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电刺激联合运用相比,伸肌训练可有效改善股四头肌的伸肌滞后。 相似文献
16.
限制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广泛应用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由其诱发的肌疲劳.设计NMES诱发下肢运动条件下的肌疲劳检测系统.分别进行膝关节角度的检测和表面肌电信号(sEMG)的频谱分析.研究表明,平均频率(MNF)、中值频率(MDF)及AR时变参数模型参量是评价NMES诱发肌疲劳的可靠指标,并且AR模型具有显著的高分辨灵敏度,最大变化率为90.23%,大于平均频率的43.82%和中值频率的55.49%,为NMES使用过程中诱发肌疲劳的准确评价和反馈寻找到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6周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对髌股关节痛(patellofemoral pain,PFP)患者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 招募46名PFP患者,随机分为肌力训练组(muscle strength training,MST)和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组(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EMS),进行为期6周、每周3次的干预。通过膝前痛量表(anterior knee pain scale,AKPS)测试患者膝痛程度,通过红外动作捕捉系统、测力台以及表面肌电测试仪采集受试者干预前后落地起跳动作中膝关节运动学、动力学以及表面肌电数据,采用2×2混合设计方差分析确定两组干预前后各因变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EMS组AKPS评分、股内侧肌激活程度、股内外侧肌肌肉激活比值、膝屈曲最大角度和伸膝力矩峰值在干预后均显著增加,膝最大外展、外旋角度和力矩在干预后显著降低;MST组AKPS评分、膝屈曲最大角度和伸膝力矩峰值在干预后均显著增加,膝最大外展、外旋力矩在干预后显著降低;干预后组间比较发现,EMS组AKPS得分、股内侧肌激活程度和股内外侧肌肌肉激活比值均显著高于MST组,且膝外展最大角度显著低于MST组。结论 肌肉电刺激联合肌力训练有助于更好地平衡股内外侧肌肌肉激活,纠正跳跃落地动作时膝关节产生过大的外展角度,进而可能更有助于改善PFP患者的疼痛及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6,(4)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临床及肌电图检查证实为上肢不完全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给予甲钴胺、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肌电图定位定量经皮电刺激治疗,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行神经功能评定及肌电图检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肌电图变化特点。结果:治疗后6个月时,临床痊愈率治疗组为46.5%(20/43例),对照组为16.27%(7/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12,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02%(40/43例),对照组为79.07%(34/4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8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or conduction velocity,MCV)增快、潜伏期(latency,LAT)缩短、波幅(amplitude,AMP)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6个月时,治疗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桡神经MCV增快、LAT缩短、AMP增高更明显(P0.05)。结论:经皮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选择适当刺激参数、电流、电压、脉宽、模式及刺激范围治疗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uscle strength exercise on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sEMG) over thigh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ring convalescence so as to gain objective evidence for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f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Thirty-five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ring convalescence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and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reatment group (n=19) and control group (n=16). The treatment group underwent muscle strength exercise for 6 week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EMG signals over vastus medialis (VM), rectus femoris muscle (RF),vastus lateralis (VL), biceps femoris (BF) and semitendinosus (ST) and semimembranosus (SM) during maximal isometric voluntary contraction (MIVC) of the affected knee extension and flexion were recorded.Torque of knee joint extension and flexion, root mean square (RMS) and co-contraction ratio (CR) were computed. No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as performed in control group. The above mentioned indexes of control group were also record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obvious changes were observed in MIVC torque of the affected knee flexion [ (18.02±6.52) nm vs (13.12±5.79) nm, P<0.05] and extension [ (45.72±17.21 ) nm vs (34.76± 17.19) nm, all P<0.05 ].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R of flexion and extension.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MIVC torque and CR of flexion and extens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control group (all P>0.05). RMS valu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en RF, VL, ST and SM over affected thigh were agonist after treatment [ (146.60±60.85) μV vs (97.02±57.17) μV, (172.65±60.73) μV vs ( 131.46 ± 52.15 ) μV, ( 188.69 ± 89.60) μV vs ( 130.57 ± 73.76) μV, all P<0.05 ].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RMS value in the VM and BF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ll P>0.05), and no RMS changes were noted in control group (all P>0.05). Conclusions Strength exercise may improve strength of flexion and extension over lower limbs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during convalescence, however, it will not induce abnormal contraction of flexion and extension. sEMG combined with torque measurement may assess functional status of hemiplegic limbs effectively.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肌力训练对大腿肌群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的影响,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共选取35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n=19)和对照组(n=16),治疗组给予6周的肌力训练,并在治疗前后在患侧膝关节屈伸最大等长收缩(MIVC)时记录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半腱半膜肌的sEMG信号,计算膝关节屈伸力矩值、均方根值(RMS)及其相应协同收缩率;对照组不给予康复训练,仅与治疗组同时进行上述指标测量.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患侧屈膝及伸膝MIVC力矩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屈膝:(18.02±6.52)nm比(13.12±5.79)nm,伸膝:(45.72±17.21)nm比(34.76±17.19)nm,均P<0.05],而伸屈膝协同收缩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对照组伸屈膝MIVC力矩和协同收缩率治疗前后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患侧大腿股直肌、股外侧肌、半腱半膜肌作为主动肌时的RM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146.60±60.85)μV比(97.02±57.17)μV,(172.65±60.73)μV比(131.46±52.15)μV,(188.69±89.60)μV比(130.57±73.76)μV,均P<0.05],而股内侧肌、股二头肌的RMS值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治疗前后各肌的RMS值则无变化(均P>0.05).结论 肌力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屈伸肌力,但并不会增强下肢伸屈肌的异常收缩.sEMG结合力矩测量能更全面评估偏瘫肢体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