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晶 《河南中医》2006,26(3):81-81
崩漏是中医妇科疑难病之一,病因多端,病机复杂。临床虽有虚、实、寒、热之不同,但因瘀为病者,每多有之。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出血何根,瘀血即其根也。”崩漏日久失血伤阴、阴虚化火、虚火伤阴致瘀;感受热邪或素体阳盛,因热致瘀;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而瘀;或久病气虚无力运血,气虚致瘀,皆可致经血非时而下,发为崩漏。崩漏病情发展中也能致瘀,即所谓“久漏必瘀”,如《妇人大全良方》中说:“血崩……一二日不止,便有结瘀之血,凝成窠臼,更有以药塞住,转见增剧。”  相似文献   

2.
通因通用法治疗崩漏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崩漏是中医妇科疑难病之一,亦可是多种妇科疾病的共有症状。本病病因多端,病机复杂。临床虽有虚、实、寒、热之不同,但因瘀为病者,每多有之。崩漏日久失血伤阴、阴虚化火、虚火伤阴致瘀;感受热邪或素体阳盛,因热致瘀;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而瘀;或久病气虚,无力运血,气虚致瘀,皆可致经血非时而下,发为崩漏。针对上述病因病机,采用通因通用法治疗30例崩漏患者,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崩漏是中医妇科疑难病之一,亦可是多种妇科疾病的共有症状。本病病因多端,病机复杂。临床虽有虚、实、寒、热之不同,但因瘀为病者,每多有之。崩漏日久,失血伤阴、阴虚化火、虚火伤阴致瘀;感受热邪或素体阳盛,因热致瘀;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滞而瘀;或久病气虚,无力运血,气虚致瘀,皆可致经血非时而下,发为崩漏。针对上述病因病机,采用通因通用法治疗20例崩漏患者,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崩漏偶集     
导致崩漏的原因虽多,但归纳起来,无非热、湿、虚、瘀损伤冲任,或使经行错乱,或使血失固摄,溢泄胞宫所致。笔者近年来,治疗57例崩漏症,均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其中因热、湿致漏者34例,因虚、瘀致漏者23例。现各举一例如下: 热者清之冲任为经脉之海。“血行脉中”,供应人  相似文献   

5.
总结阮诗玮“六辨”瘀证经验。瘀证主要包括血瘀和瘀血两大证候群。阮诗玮提出从以下6个方面辨治瘀证。(1)辨病因:瘀证之病因主要从“正邪”两方面考虑,可分为正虚致瘀、邪实致瘀;(2)辨病位:瘀证之病位可内至五脏六腑、外达经络诸窍,具体可分为“脏腑络瘀、经络窍瘀、三焦之瘀、卫气营血之瘀”;(3)辨病势:瘀证之病势有缓急之分,急则治标,缓则治本;(4)辨病体:瘀证在不同个体有所差异,因而治疗亦有所不同;(5)辨病时:时令之变化可影响瘀证;(6)辨病象:瘀证之病象客观存在,可分“潜象、显象”或“固象、液象”。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6.
逐瘀荡秽汤是傅山先生所制的一张治疗血臌症的方剂,载于《大小诸症方论》。原治因于“跌仆闪挫”而致“瘀血不散”,或因忧郁致气血不畅,终致“结血不行”,或因外邪入侵,阻塞不通而致“蓄血不发,留在腹中”之血臌症。原方由水蛭三钱,当归二两,雷丸三钱,红花三钱,枳实三钱,白芍三钱,牛膝三钱,桃仁四十个组成。方中水蛭能破血逐瘀消症;桃仁、红花、牛膝破血行瘀;重用当归并用自芍者,取既补血又活血,使破瘀活血而不致伤正;枳实、雷  相似文献   

7.
奚九一"因邪致瘀,祛邪为先"治疗脉管病观点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脉管病属病程长、痛苦大、致残率高的疑难痼疾。奚九一教授系全国中医脉管病医疗中心主任 ,潜心从事脉管病的医疗工作四十余年 ,积累了十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脉管病的临床经验。由于奚师年岁已高 ,我们倍感继承整理老师宝贵的临床经验紧迫万分。兹将奚师“因邪致瘀、祛邪为先”指导脉管病的学术观点介绍给同道。1 对脉管病“瘀血”的再认识1.1 “致瘀之邪”与“诱病之邪” 奚师认为脉管病多为“因邪致瘀”。奚师又根据病邪在病变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分为“致瘀之邪”与“诱病之邪”。所谓“致瘀之邪”系指直接引起各种脉管病瘀血的致病因…  相似文献   

8.
瘀热发黄是黄疸病的主要病因之一,它在黄疸病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笔者不揣谫陋,谈谈淤热发黄的证治认识和体会,以期抛砖引玉。一、对瘀热发黄的认识:瘀热发黄,首见于《伤寒论·阳明病篇》“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何谓“瘀热”?考“瘀”与“菸”通,郁也。“瘀热”即郁热,亦即郁积停滞在里的邪热。瘀热何致发黄?喻嘉言说:“夏月天气之热与地气之湿交蒸,人受二气,内结不散,发有黄疸。”  相似文献   

9.
李卫娜 《天津中医药》2007,24(2):172-174
凉血化瘀法属于中医学活血化瘀治法之一,是将具有凉血与化瘀两类功效或双重作用的药物组合成方用以治疗血热和血瘀互为因果所致的“瘀热相搏证”[1]。凉血化瘀法首见于《伤寒论》“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说明瘀热相搏可致蓄血,治当下其瘀热,血出则瘀热去,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10.
论痰瘀在早秃发中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何养宁 《陕西中医》1998,19(2):66-67
讨论了痰瘀引起早秃的病理机制。与传统倚重补肝肾、培气血、滋阴填精的观点不相苟同。认为痰瘀是导致早秃的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还可变生风热燥湿浊等病邪。痰瘀痹阻经络,阻塞毛窍是致秃的机制所在。三个病期特点为:早期为痰瘀痹阻,郁而生风生热,或致湿化浊,或失濡生燥;中期则痰瘀胶着,毛窍闭塞,瘀血化燥,干著难消;晚期为久病入络,血络干涸。并讨论了早秃从痰瘀论治的意义,认为活血化瘀是重要法则,通过“活”之手段达到“养”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治疗崩漏多以塞流为当务之急 ,以固冲止血为基本方法。或益气止血 ,或凉血止血 ,或养阴止血 ,或收敛止血。而对活血化瘀之品 ,医者往往因虑其可能加重出血而畏之。但若病证确属瘀血内阻而致者 ,则上述诸止血法非但不能奏效 ,且还会使病情加重 ,出血更甚。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 :“出血何根 ,瘀血即其根也。”导致崩漏的病因如气虚、血热、肾虚、寒凝等无一不含有致瘀因素 ,血瘀可因实邪壅阻、虚而运行缓慢、受寒而凝滞、热灼而血液黏稠而起。崩漏病情发展中也能致瘀 ,即所谓“久漏必瘀”,如《妇人大全良方》中说 :“血崩……一二日不止 …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根植于传统文化,术语内涵常随之而变迁。“腐”为中医学一词多义的典型,文章梳理古代文献,发现其概念起源于自然界物质发酵或败烂的过程、形态、气味,以及冬月祭祀的“朽臭”。中医衍生其含义:生理层面,涵盖体内固精培元、疏利秽浊之“腐臭”真气,以及水火共作而发生的“腐熟”消化过程。病理层面,“腐秽”作为病因,代指自然界臭败之浊气,以及体内郁滞之糟粕、湿浊、食积、瘀血、水饮;“腐肉”形容体表具有毒、瘀属性的病理产物“死肉”;“热蒸肉腐”描述痈疽热壅致瘀、毒热灼血、蒸变致腐、炼液成脓的病机。症的层面,含人体散发的秽浊之气,以及腐秽之气体现于舌面的“腐苔”。药性层面有化物藏元、除固导浊之“腐臭”。  相似文献   

13.
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属于祖国医学“附骨疽”范畴,好发于四肢长骨,多因玩耍跳跃,跌仆闪挫,劳伤筋脉,致气血瘀滞,瘀而化热,热酿脓毒,附骨入髓;或者外伤,复因感染邪毒,邪毒与损伤之瘀血蕴结于筋骨,蕴而化热,腐肉蚀骨;或素体虚弱,房劳内伤,夏天露卧,风寒湿邪侵蚀,气血瘀滞,附于筋骨,日久化热,热酿脓毒,附骨入髓,化脓溃破,溃后不易收敛,易成窦道,伤损骨质,有脓液流出及发热、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相似文献   

14.
根据络病理论,高怀林教授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分为虚、瘀两大类,因虚而致络脉失荣,因瘀而致络脉通行不畅;治疗遵循“络以通为用”的基本原则,分别给予虚以补之、瘀邪除之的治疗大法。该思路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已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奚九一治疗脉管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兆琳 《中医杂志》1996,37(3):143-146
常见脉管病有动脉、静脉及皮肤血管等30余种,并各有不同的病因与病理演变。一般均视为“血瘀”之证,故论因皆作“瘀”,方药皆攻“瘀”,几成通律。但我所奚九一教授“衷中参西”积40年经验,穷究致瘀之因,认为各种脉管病都由邪所致,故治病必以辨邪,选药必从祛邪。形成了独特的“因邪致瘀,祛邪为先”的新观点。在辨病上采取“病”与“期”的双辨法,即“分病辨邪”与“分期辨证”;在治疗上采取缓急分治的原则,即急性活动期以祛邪法,好转期以活血  相似文献   

16.
周栋  孙伟 《中医药学刊》2005,23(1):118-119
“痰”乃因津液停滞不行所致,其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来自于津,瘀本源于血,生理上津血同源,病理上则可见因痰致瘀、因瘀致痰、痰瘀同病。慢性肾脏疾病虽多以虚证为主,但常虚中夹实,其中不乏痰瘀致病者。  相似文献   

17.
刘银伟 《河南中医》2012,32(2):136-136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语出《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脾在五行属土,其色黄.脾病或因湿阻,或因虚弱,发病后常呈现带黄色的异常变化.发黄是郁热发泄之机,其病机主要关系到(脾)湿、(郁)热两个方面,故称“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相似文献   

18.
张淞生 《浙江中医杂志》1999,34(12):524-524
输尿管结石临床较多见,常表现为肋脊角或输尿管循行部位阵发性绞痛。多系肾气亏虚,膀胱气化失司,复因湿热蕴积下焦,煎熬尿液,结为砂石,梗阻经脉,气机不利,血涩不行,瘀血乃生。因此,本病的病机既有“热”之因,复有“瘀”之果。而伤寒蓄血证发病机理为太阳病不解,在表之邪热随经深入下焦与血相结于少腹部位,亦“热”、“瘀”为患。虽结石病未必有表邪入里之表现,但就“热”、“瘀”而言,却有相似之处。再从症状、体征分析,输尿管结石病人患侧少腹腹肌轻度紧张及输尿管循行部位深压痛,可理解为蓄血证之“少腹急结”(或硬满),且发病部位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19.
从瘀热论治黄褐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瘀热论治黄褐斑276000山东省临沂地区人民医院张丰强黄褐斑又名肝斑,好发于青年女性,属中医的“黎黑斑”、“面皮干黯”等范畴.《医宗金鉴》云:“皮干黯如尘久矣暗,原于忧思抑郁成”。愚以为瘀热为本病的关键所在,热为因,瘀为果,国热致瘀。盖火性炎上,若...  相似文献   

20.
从七个方面论述瘀血及证治:气虚致瘀宜补气化瘀为主;阴虚致瘀宜滋阴养血活血;气滞致瘀宜行气化瘀;寒凝致瘀宜温通经脉祛寒化瘀;热灼致瘀宜清热化瘀活血凉血;出血致瘀宜消散同时配伍止血化瘀之品;水湿郁结致瘀宜化瘀血祛湿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