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骨转换包括骨吸收和骨形成2个过程,可使用骨转换标志物(BTM)进行评价.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骨重建单位数量增加,骨吸收大于骨形成,BTM水平发生改变,引起骨量减少和骨密度降低,甚至发生骨质疏松症.BTM改变可能有助于骨质疏松症诊断,评估骨质疏松症患者对促进合成和抑制吸收治疗的反应性和依从性.本文对BTM在绝经期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老年女性喝牛奶与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对261例65~94(81±5)岁的老年女性喝牛奶的情况进行调查,并进行骨密度和骨转换标志物的检测,然后分析喝牛奶与骨密度、骨转换标志物的关系。 结果 坚持喝牛奶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率为46.96%,明显低于未坚持喝牛奶的63.75%(P<0.05);与不喝牛奶的相比,喝牛奶老年女性的骨转换标志物(包括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和N端骨钙素)水平较低(均P<0.05)。 结论 老年女性坚持喝牛奶有助于降低其骨转换水平,进而提高其骨量正常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福美加联合钙尔奇D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福美加联合钙尔奇D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Wards三角、股骨颈、L2~4等不同部位的骨密度,P1NP和β-CTx等骨转换标志物水平,ALP、血磷、血钙等血生化指标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3、6、12个月,Wards三角、股骨颈和L2~4等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各部位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各部位骨密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部位骨密度随时间均呈升高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P1NP和β-CTx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明显低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2个月明显低于治疗后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NP和β-CTx随着时间均呈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ALP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均明显低于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12个月明显低于治疗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随时间呈下降趋势,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血磷和血钙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患者出现便秘1例,恶心呕吐2例,无骨折、肝、肾损害发生.结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采用钙尔奇D联合福美加治疗可降低P1NP、β-CTx水平,增加各部位骨密度,改善骨质疏松症,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定绝经前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密度(BMD)和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了解绝经前SLE患者中骨量减低和骨质疏松的发生率,评价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在绝经前SLE患者合并骨质疏松(O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检测76例绝经前SLE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的骨密度,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及对照者血清BGP、PINP及β-CTX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绝经前SLE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BMD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1),绝经前SLE患者中骨量减少的发生率28.9%,OP发生率9.21%.绝经前SLE患者的血清BGP、PINP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P<0.05),而血清β-CTX水平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绝经前SLE患者较同龄健康女性更易发生骨量减少和OP,检测血清骨转换标志物BGP和PINP对早期预测绝经前SLE患者合并OP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转换标志物(BTMs)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MVC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5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102名体检合格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Ca2+、碱性磷酸酶、血尿素氮、肌酐、葡萄糖、25-OH维生素D(25-OH-VitD)、骨钙素、总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tP1NP)、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水平进行检测,对病例组患者的MVCD患病率进行现状调查,并探讨血清BTMs水平与MVCD发生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血清GLU、β-CTX水平中位数高于对照组,血清25-OH-VitD、骨钙素、tP1NP水平中位数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病例组中,有38例患者诊断为MVCD,患病率为26. 76%。合并MVCD患者的血清β-CTX水平中位数高于未合并MVCD患者,血清tP1NP水平中位数低于未合并MVCD患者(P <0. 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P1NP、β-CTX水平与MVCD的发生具有独立相关性(P <0. 05)。血清tP1NP、β-CTX水平诊断MVC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 882和0. 717,在Cutoff值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 740、0. 711和0. 974、0. 683,当对两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时,AUC为0. 915,在Cut off值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 947和0. 808。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骨形成标志物水平的下调和骨吸收标志物水平的上调,合并MVCD的患者上述表现更加显著,β-CTX、tP1NP等BTMs可单独或联合用于MVCD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与骨密度、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及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206例,根据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患者腰椎和左髋骨密度的结果,分为骨质疏松组(90例)和非骨质疏松组(116例)。测定血清GLP-1、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INP)、骨钙素、β-Ⅰ型胶原C端肽(β-CTX)、特异性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水平。运用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评估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数、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及各部位骨密度值),血清GLP-1和骨转换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分析绝经后女性血清GLP-1水平与骨转换标志物、骨质疏松性骨折概率的相关性。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与非骨质疏松组比较,骨质疏松组患者的绝经年数显著增加,体重、腰围、臀围、BMI及各部位骨密度值显著下降,年龄、绝经年龄、身高、腰/臀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骨质疏松组血清GLP-1水平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标志物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21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66例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患有2型糖尿病分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30例与单纯骨质疏松组36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及生化、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检查的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结果 与单纯骨质疏松组比较,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组患者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甲状旁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血镁、血钙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骨钙素、β-胶原特殊序列、血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旁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空腹血糖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L1~2骨密度与甲状旁腺激素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25羟基维生素D、甲状旁腺激素缺乏更严重,可为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加强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检测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又称骨代谢标志物、骨转换标志物、骨重建骨生化标志物,简称骨标志物,近20年来发展迅速,许多新一代更特异和敏感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临床应用日趋广泛.  相似文献   

10.
余国庆  窦念涛 《安徽医学》2013,34(12):1890-1892
近年来,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1],糖尿病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也明显增高[2],并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骨质疏松易被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忽视,待发生骨折、关节痛、关节畸形时已到了治疗的困难时期.而确诊需进行骨密度测定,且难以做到早期诊断.早诊断、早预防、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能使某些部位骨密度增加1%-2%[3].本文分析糖尿病患者产生骨质疏松机制,对糖尿病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名志愿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骨密度,并观察观察组患者骨转换标志物同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骨质疏松组与骨量减少组患者L1、L2、L3、L4、L1~4、L2~4与髋部骨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β-CTX、PINP同股骨及大转子的骨密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标志物与骨密度存在密切关系,骨转换标志物检测对于预防并降低骨折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虫草补肾胶囊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骨转化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7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3).对照组给予碳酸钙治疗,观察组接受虫草补肾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骨转化标志物[骨钙素、1型前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患者肾性骨营养不良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别检测102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和52例健康成年人血清中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完整甲状旁腺素(iPTH)及血清钙(Ca2+)、血清磷(P)、碱性磷酸酶(ALP)等相关生化指标,分析引起肾性骨营养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CKD患者TPⅠNP、β-CTx、iPTH、P、ALP、Cr、Bun、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血清Ca2+、1,25羟维生素[1,25(OH)2D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PⅠNP和β-CTx、iPTH、P、CaxP、ALP、Cr、Bun、β2-MG呈正相关(r分别为0.790、0.681、0.573、0.541、0.550、0.705、0.598、0.793,均P〈0.01),和Ca2+、1,25(OH)2D3呈负相关(r分别为-0.302、-0.582,均P〈0.01);β-CTx与iPTH、P、CaxP、ALP、Cr、Bun、β2-MG呈正相关(r分别为0.803、0.527、0.449、0.659、0.672、0.565、0.624,均P〈0.01),与Ca2+、1,25(OH)2D3呈负相关(r分别为-0.265、-0.595,均P〈0.01)。年龄、TPΙNP、β-CTx、P、CaxP、ALP、Cr、Bun、β2-MG与血清iPTH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485、0.681、0.803、0.630、0.541、0.486、0.690、0.648、0.531,P〈0.05或P〈0.01),Ca2+、(1,25(OH)2)D3与血清iPTH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318、-0.621,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骨转换生化指标TPⅠNP和β-CTx可有助于对CKD患者并发肾性骨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调查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血清骨转换标志物、骨密度和未来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方法 对306例老年(≥60岁)女性的一般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血清性激素、血生化、骨转换标志物和骨密度检测,根据骨折风险预测工具计算每位老年女性未来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PMOP)和髋部骨折风险(PHF),然后根据是否患有T2DM进行分组和统计分析。结果 与非T2DM组相比,T2DM组血清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I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骨钙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钠水平较低,股骨颈骨密度、总髋部骨密度、雌二醇和血糖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未来10年PMOP和PHF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T2DM可能有助于延缓老年女性骨质的丢失,不会增加其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蔡云  夏宁  刘达  盛珺  徐伟  郑伟 《中国医刊》2021,(5):510-513
目的 分析行髋关节置换的女性患者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与股骨颈力学强度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西部战区总医院行髋关节置换的女性患者82例,根据其健侧股骨颈骨密度分为骨量正常组21例(T≥-1.0SD)、骨量减少组20例(-2.5SD相似文献   

16.
金挺美  边平达  王珏  应奇峰  陈锦平 《浙江医学》2017,39(22):2019-2021
目的了解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100例未曾接受过抗骨质疏松治疗的老年女性OP患者,检测其BTMs,包括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CTX)、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和N端骨钙素(OC),再分析其数据分布特点及其相关性,并根据不同CTX水平对100例老年女性OP患者进行分级。结果老年女性OP患者血清CTX、P1NP和OC均呈正态分布(均P>0.05),且3者之间均呈高度正相关(均P<0.01)。在100例老年女性OP患者中,低转换、中低转换、中高转换和高转换的人数分别为6、14、21和59例。结论老年女性OP患者血清CTX、P1NP和OC均呈正态分布,80%的老年女性OP患者应尽早接受抗骨吸收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FRAX系统[不含骨密度(BMD)模型]、BMD及骨转换指标对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质疏松专病门诊接受双能X线吸收法BMD检查、骨转换指标检测的747例绝经后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分为研究组(骨折)与对照组(未骨折),研究组373例,对照组374例。比较两组一般资料、FRAX评分、BMD水平、骨转换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体重、FRAX评分、腰椎BMD、股骨颈BMD、股骨BMD、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5-羟基维生素D、体重、股骨BMD、β-CTX水平是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分析曲线结果显示,FRAX及β-CTX对骨折的发生具有预测价值。结论:FRAX评分及β-CTX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骨标志物硬化蛋白(sclerostin,SOST)、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activator of NF-κB ligand,RANKL)、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1 procollagen,P1NP)、N端中段骨钙素(N-MID Osteocalcin,N-MID-OT)等骨标志物在绝经女性骨质疏松症中的检测意义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3月非绝经期正常健康体检女性40名(对照组),同期绝经后骨质疏松女性120名(实验组),分别检测以上各骨标志物指标在外周血中的水平,并根据是否运动和口服碳酸钙维生素D3随机将实验组平均分为3组:A:运动结合口服维生素D3;B:单一运动或者口服维生素D3;C:无运动且无口服维生素D3。分别检测实验组、对照组各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中各检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RANKL、P1NP、N-MID-OT等指标变化为A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