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振恒  马定财  邵晶  晋玲  李小凤  马毅  崔治家 《中草药》2023,54(23):7832-7840
目的 以完善红芪Hedysari Radix质量评价方法与内容为目的,建立红芪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并在建立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基础上,为其质量标志物的可测性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HPLC法建立36批红芪的指纹图谱,通过对照品比对,对共有峰进行指认,确定并建立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在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基础之上,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对36批次红芪差异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36批红芪指纹图谱共有16个峰,指认了4个峰,分别是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30批红芪相似度大于0.900,6批红芪的相似度在0.802~0.900;聚类分析将36批红芪分为4类;主成分因子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5批红芪主成分综合得分较低,与其他批次有较大差异,主成分分析依据生长类型将红芪分为2类、依据商品等级分为4类,差异性成分分别为峰7、芒柄花苷、峰10、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判别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一致;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以及4种有效成分的总量与主成分综合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指认的4种有效成分在可测性方面具备成为红芪质量标志物的科学性。结论 建立的HPL...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HPLC法建立蜜炙黄芪饮片指纹图谱,并测定异黄酮类成分和皂苷类成分含量,进行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比较炙黄芪饮片中4种异黄酮成分(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和4种皂苷类成分(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和黄芪皂苷III)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对15批甘肃不同产地炙黄芪饮片8种成分进行测定,运用国家药典委员会"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版)"进行评价,并结合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15批不同产地炙黄芪饮片进行区分与比较。结果建立了炙黄芪饮片异黄酮类成分和皂苷类成分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达0.90以上,确定了8个共有峰(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黄芪甲苷、黄芪皂苷I、黄芪皂苷II和黄芪皂苷III)构成炙黄芪饮片的特征峰,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黄芪皂苷I和黄芪皂苷III是差异性化合物,可作为鉴别和区分炙黄芪饮片的质量控制指标。结论该法所建立的炙黄芪异黄酮成分和皂苷类成分指纹图谱特征性强、方法简便,结合8种成分含量测定可更好控制其质量,对炙黄芪饮片的鉴定及质量控制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肃不同产区红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对产区与指标性成分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色谱柱为TC-C1s(2)柱(250 mm×4.6 mm,5μm),TC-C1s保护柱(1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min-,检测波长为248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结果:经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采自陇南市和定西市的16批样品可分为三大类,其中采自陇南市武都区、宕昌县的9个产地的红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较高,芒柄花素含量在111.72~424.92 μg·g-1,毛蕊异黄酮含量在17.20~34.34μg·g-1;而采自定西市岷县、陇西县和宕昌县部分乡镇的红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较低,芒柄花素含量在74.35~ 182.88 μg·g-1,毛蕊异黄酮含量在2.27 ~ 13.56 μg·g-1.结论:不同产区红芪药材中指标性成分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武都、宕昌产红芪质量优于岷县、陇西等地所产红芪药材,这与武都、宕昌为红芪道地产区一致,可为红芪GAP种植基地的选址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红芪为甘肃的大宗药材,主要含有红芪多糖类、黄酮类、苯丙素类、三萜及甾体类化合物、微量元素、生物碱类、有机酸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免疫调节、降糖、调脂、降压等方面。通过文献检索,梳理和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红芪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从传统功效、药性、不同加工、化学成分可测等多方面对其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了预测分析,最终预测了红芪多糖、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芒柄花苷、美迪紫檀素、γ氨基丁酸等化学成分,以期为红芪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芪药材主、侧根中黄酮类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比较黄芪药材主、侧根中黄酮类的含量。方法:以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芪药材主、侧根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黄芪药材侧根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含量分别比主根平均高28.00%,29.84%。结论:该研究对黄芪质量评价具有积极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甘肃红芪和黄芪药材中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比较甘肃不同产地一年生、二年生红芪和黄芪中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方法:以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为对照品,采用HPLC法,Agilent Eclipse-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在254 nm处检测。结果:毛蕊异黄酮苷在2.25~0.005 625μg(r=0.999 7),芒柄花苷在2.22~0.111μg(r=0.999 4),毛蕊异黄酮在0.112~0.001 12μg(r=0.999 9),芒柄花素在1.68~0.001 68μg(r=0.999 8)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红芪和黄芪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RSD均3%(n=6)。结论:该研究建立的红芪和黄芪中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甘肃地区红芪和黄芪中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测定及其对比研究。从4种异黄酮类成分含量分析,一年生、二年生红芪质量相当,一年生黄芪优于二年生,且黄芪质量优于红芪。红芪最佳产区为武都,黄芪最佳产区为宕昌。甘肃地区红芪芒柄花素含量高于黄芪,黄芪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含量高于红芪。在开发和利用甘肃红芪和黄芪时,应根据二者异黄酮含量各自优势有所选择,二者不适合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7.
红芪与黄芪中两个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红芪和黄芪药材进行鉴别和定量分析,为药材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色谱柱为TC-C18(2)柱(250 mm×4.6 mm,5 μm),TC-C18保护柱(1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8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15批红芪样品中芒柄花素的质量分数均高于毛蕊异黄酮,其中芒柄花素质量分数在77.51~424.94 μg·g-1,毛蕊异黄酮质量分数在2.27~26.13 μg·g-1;而7批黄芪中芒柄花素的质量分数均低于毛蕊异黄酮,其中芒柄花素质量分数在4.84~29.94 μg·g-1,毛蕊异黄酮质量分数在12.95~62.98 μg·g-1。结论: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相对质量分数可作为红芪与黄芪的定性鉴别和质量评价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
黄芪是一味补气良药,具有抗衰老、抗肿瘤、免疫调节、降糖调脂、抗纤维化、抗辐射等药理作用。该文通过对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进行综述,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理论,基于传统功效、化学成分有效性、可测性、植物亲缘学及药动学等进行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推测其总多糖,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槲皮素和芒柄花素等黄酮类及黄芪皂苷Ⅱ、黄芪皂苷Ⅲ和黄芪甲苷等皂苷类可作为黄芪的质量标志物。为规范黄芪质量研究和标准建立奠定基础,同时也有利于黄芪及其相关产品生产过程地控制和质量监管。  相似文献   

9.
强正泽  王燕  王明伟  李成义 《中草药》2015,46(22):3409-3413
目的以甘肃不同产区栽培红芪药材及其生长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壤营养成分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与红芪中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Duncan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及回归分析对土壤营养成分量及红芪活性成分量进行分析。结果毛蕊异黄酮与土壤中全氮、全钾存在显著正相关性,与有机质、速效磷呈正相关,与速效钾、全磷呈负相关;芒柄花素与土壤中全钾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与全氮、速效磷呈正相关,与速效钾、有机质、全磷呈负相关。结论红芪对土壤中不同营养成分具有选择性,全钾、全氮、速效磷量高的土壤适合于红芪中毛蕊异黄酮与芒柄花素成分的累积,说明全钾、全氮、速效磷较高的土壤有利于红芪药材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阿胶益寿晶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甲醚、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乙腈-甲醇(9∶1),流动相B 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 L·min-1,进样量20μL;二苯乙烯苷和大黄素甲醚检测波长为280nm,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检测波长为254 nm。结果:二苯乙烯苷、大黄素甲醚、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分别在5.23~104.60 mg·L-1(r=0.999 5),5.05~101.00 mg·L-1(r=0.999 1),5.92~118.40 mg·L-1(r=0.999 3),4.74~94.80 mg·L-1(r=0.999 8),4.85~97.00 mg·L-1(r=0.999 7),6.91~138.20 mg·L-1(r=0.999 7)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6)和RSD分别为98.52%(1.6%),97.95%(1.4%),99.47%(1.6%),96.99%(1.0%),99.24%(1.1%),98.13%(1.4%)。结论:建立的HPLC梯度洗脱法同时测定阿胶益寿晶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素甲醚、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为评价阿胶益寿晶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传统煎药工艺建立不同产地黄芪的HPLC指纹图谱,用于黄芪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15批不同产地的黄芪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并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选取了12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共有峰,15批样品的相似度计算结果均大于0.990,说明各产地黄芪药材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批样品聚为4类;主成分分析采用3个主成分对黄芪药材进行综合评价,综合得分结果显示,甘肃民乐县所产批号为HQ-18001(S1)、HQ-18002(S2)和甘肃岷县所产批号为HQ-18007(S7)、HQ-18006(S6)的黄芪药材在所有样品中的综合得分位于前4名。结论建立基于传统煎药工艺的黄芪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以用于黄芪药材的质量控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高凡茸  李科  郝霞  王桂臻  秦雪梅 《中草药》2015,46(14):2134-2142
目的建立黄芪单糖指纹图谱,找出速生黄芪与野生黄芪糖谱专属性差异,为不同生长方式黄芪鉴别和品质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糖指纹图谱技术,对24批不同生长方式的黄芪药材,以黄芪细胞质中游离糖、多糖和糖缀合物为研究对象,建立速生黄芪与野生黄芪的单糖指纹图谱,并对不同生长方式的黄芪中单糖的种类与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野生黄芪中不同糖类成分的量明显高于速生黄芪,且2种黄芪可按指标成分的比例进行鉴别(速生黄芪中甘露糖-阿拉伯糖3.5∶1,葡萄糖-阿拉伯糖4∶1;野生黄芪中甘露糖-阿拉伯糖3.5∶1,葡萄糖-阿拉伯糖4∶1)。结论该结果不仅为黄芪品质评价指标的筛选提供了依据,同时为以糖类化合物为主要活性物质的中药材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邵长鑫  林欢欢  靳晓杰  李越峰  刘永琦  姚娟 《中草药》2023,54(15):5057-5074
黄芪Astragali Radix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为临床常用补气药。其临床应用广泛,在中医古籍中有多种黄芪炮制品的使用记载,如米黄芪、酒黄芪、盐黄芪、蜜黄芪等,而沿用至今的炮制品主要为生黄芪和炙黄芪。现代研究表明黄芪主要化学成分为多糖类、皂苷类、黄酮类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等作用。通过对本草专著、中医古籍及炮制规范等文献资料进行查阅分析,梳理古籍文献中有关黄芪功效主治、炮制沿革等方面的论述,并对黄芪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现代科研成果进行综述,为黄芪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测定不同年限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产出不同粗度径级黄芪饮片的比例,比较各粗度径级黄芪饮片药效成分含量的差异,为黄芪饮片质量等级的科学划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4~6年生仿野生蒙古黄芪为材料,按照直径在0.5~0.8 cm(不包含0.8 cm)、0.8~1.0 cm和大于1.0 cm对样品进行划分,测定不同年限黄芪各粗度径级饮片的产出比率及药效成分含量。结果 生长年限对不同粗度径级黄芪饮片的质量占比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0.5~0.8 cm粗度径级的黄芪饮片在4年生黄芪中质量占比最高,而粗度大于1.0 cm的黄芪饮片在6年生黄芪中质量占比最高。生长年限、粗度径级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黄芪中黄酮类和皂苷类成分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黄酮类成分含量受年限因素的影响大于粗度径级,在6年生黄芪的0.8~1.0 cm粗度部位中达到最高;而黄芪甲苷含量受粗度径级的影响大于年限因素,在0.5~0.8 cm粗度径级的5年生黄芪中达到最高。结论 生长年限、粗度径级均会影响黄芪药效成分含量,黄芪饮片在划分质量等级时,在传统考虑粗度直径的同时,要特别注意生长年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以气味特征为指标的黄芪药材品质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获取黄芪药材气味色谱信息,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因子分析(discriminant factor analysis,DFA)、聚类分析(clust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红芪Hedysari Radix为我国甘肃省的道地药材,回顾红芪相关领域的研究重点并进行可视化分析,促进红芪跨地域多维度发展。方法 采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科学研究方法,基于数据融合与驱动可视化技术,从时间和地域的视角出发,检索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Web of Science(WOS)等国内外数据库中红芪的相关文献,使用Coocation(COOC)进行数据处理筛选。采用VOSviewer可视化技术从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及期刊等方面对红芪的研究热点、前沿动态及研究主题的时序与地域分布进行梳理和总结,探析21世纪以来全球在陇药红芪科学研究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及多维度协作价值。结果 最终纳入中文文献5615篇,英文文献83篇。中国为国际上发表相关文献最多的国家,甘肃省为国内发表最多的省份,机构研究主要以兰州大学和甘肃中医药大学为代表,且合著方面机构内合作占据主流,中文核心作者为程卫东,英文核心作者为FENG Shi-lan,“信号通路和网络药理学”为目前红芪的研究热点。结论 红芪在中医临床及中西药合用方面的研究是当前乃至未来持续关...  相似文献   

17.
红芪Hedysari Radix是甘肃的特色药材,也是甘肃道地药材。现代药学研究表明红芪黄酮类是红芪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酮、异黄酮、紫檀烷和黄酮醇等,具有抗氧化、改善肺纤维化、抗肿瘤、抗骨质疏松、降低骨骼肌损伤等药理作用,通过对红芪黄酮类成分药理作用的概述,阐明其药理作用的可能机制,为红芪黄酮类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柳  张王宁  刘月涛  李爱平  秦雪梅 《中草药》2019,50(8):1828-183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讨黄芪治疗肾病综合征(NS)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文献挖掘获取黄芪主要活性成分,利用Pharm Mapper服务器、GeneCards和CoolGeN数据库预测和筛选黄芪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相互作用网络,通过Systems Dock Web Site对成分与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借助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结果筛选得到黄芪25个活性成分,涉及47个作用靶点。网络分析结果表明,靶点主要涉及氧化应激、足细胞凋亡和脂质代谢等生物过程,通过调节Ras、Rap1、MAPK、PI3K-Akt和AGE-RAGE等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NS的作用。结论黄芪中黄酮类、皂苷类等活性成分可能是其治疗NS的物质基础,其作用机制涉及抗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和调节脂质代谢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