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肺动脉压力演变和右心室功能演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MCT诱导的4组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模型组(每小组12只),分别在第1、2、3、4周应用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压力,MRI右心功能动态检测,观察肺动脉压力和MRI参数演变关系。比较对照组、PAH模型组各组间的相关各参数差异。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室舒张末期容积,右室收缩末期容积分别与平均肺动脉压的相关性,组间比较采用完全随机分组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 注射野百合碱后1~4周,48只模型组大鼠的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舒张及收缩末期容积与平均肺动脉压有很好的相关性(分别为rRVEF=-0.823,rRVEDV=0.732,rRVESV=0.803)。注射野百合碱前两周,野百合碱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右心室射血分数、右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4周后,以上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随着大鼠的肺动脉压增高,右心室射血分数逐渐降低,右心室舒张末期及收缩末期容积逐渐增加。对于大鼠慢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监测,MRI可以准确快速测量各项参数变化,右心室舒张末及收缩末期容积、射血分数等参数是提示肺动脉高压的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CT测量的肺小血管参数在评估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分型及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rel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D-PH)严重程度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 170例PH患者,包括60例CTD-PH患者、52例特发性PH(idiopathic pumonary hypertension,IPAH)患者和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 PH(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b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OPD-PH)患者,同时纳入 120 例健康受试者 (health control,HC)作为对照。基于胸部CT测量横截面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5 mm2 的肺小血管CSA之和及CSA 5~ 10 mm2 的肺小血管CSA之和与肺总CSA的比率(%CSA<5和%CSA5-1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4组之间%CSA<5和%CSA5-10的差异,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 CSA区分重度CTD-PH(CTD-S-PH组)和中重度CTD-PH(CTD-LM-PH组)的能力,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与HC组比较,IPAH组和COPD-PH组的%CSA<5均小于HC组(P均<0.001),COPD-PH组的%CSA5-10低于 HC组(P=0.038),而CTD-PH和IPAH组的%CSA5-10均显著高于HC组(P均< 0.05)。不同类型PH组间比较,CTD-PH的%CSA<5 和%CSA5-10均高于COPD-PH组(P均<0.001),IPAH组的%CSA5-10显著高于CTD-PH组(P=0.022),而IPAH和COPD-PH组的% CSA<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33)。CTD-S-PH 组患者的%CSA<5显著低于 CTD-LM-PH 组(P=0.004)。ROC 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SA<5预测 CTD-S-PH的最佳截断值为0.804,AUC为0.710(95%CI:0.573~0.847),灵敏度为0.714,特异度为0.320。结论:基于胸部CT定量的肺小血管参数%CSA可以区分不同类型PH。在CTD-PH人群中,%CSA<5可作为评估PH严重程度分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通过心电图评估伴有肺动脉反流(PR)的法洛四联症(TOF)患者的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于笔者医院进行TOF矫治手术后合并PR的TOF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与心脏磁共振(CMR)检查,测定QRS时限、碎裂QRS波群(fQRS),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对上述数据采用Pearson 分析,并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对右心室扩张、功能障碍的影响。 结果 研究对象中有28例患者(45.9%)出现fQRS,45例患者(73.7%)QRS间期时限>120ms,45例患者(73.7%)出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9例(31.1%)患者RVEF<45%,被诊断为右心功能不全。30例患者(49.1%)RVESVi>150ml,被诊断为右心室扩张。QRS间期时限与RVEF呈显著负相关(r=-0.60, P=0.000);QRS间期时限分别与RVESVi、RVEDVi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00;r=0.55,P=0.000)。出现fQRS患者的QRS间期(156.83±25.45ms)显著高于未出现者(131.5±26.00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QRS间期>120ms分别与右心室扩张、右心室功能障碍相关(HR=6.69,P=0.000;HR=10.62,P=0.000)。 结论 初步认为可以借助QRS间期辅助判断伴有PR的TOF患者右心室功能障碍,但仍需更多的研究和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血清脂代谢指标联合眼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定量参数在预测中重度活动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治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44例接受GC治疗的中重度活动期TAO患者,根据GC疗效将患者分为敏感组(n=28)和抵抗组(n=16)。收集两组患者在 GC治疗前的血清脂代谢指标和基于眼眶MRI测得的泪腺突出度/眼眶脂肪厚度(lacrimal gland herniation/orbital fat thickness, LGH/OFT)及其他临床参数,并比较两组间各参数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与GC治疗疗效相关的独立预测因子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敏感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抵抗组(P=0.005, P=0.019),且敏感组病程更短(P=0.037)。敏感组患者LGH/OFT显著高于抵抗组(P < 0.001)。总胆固醇和LGH/OFT是TAO患者激素是否敏感的独立预测因子(OR值分别为0.230、1.395 每0.1单位,P均<0.05)。联合血清总胆固醇 ≤4.8 mmol/L和LGH/OFT≥1.51 预测GC治疗敏感性,可以获得最佳预测效能(曲线下面积为0.838,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65.6%)。结论:血脂参数和眼眶MRI 定量参数均可预测中重度活动期TAO患者GC治疗敏感性,两者联合可进一步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病例对照研究了解肺癌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特点,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肺癌伴发肺动脉高压患者128例作为病例组,选取128例性别相同、年龄相差3岁以内的肺癌不伴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1∶ 1病例对照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在临床症状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癌伴发肺动脉高压易于发生于腺癌患者(P=0.019),肿瘤转移患者(68.75% vs 45.31%),肺内肿瘤转移患者(39.06% vs 3.91%);肿瘤淋巴结转移患者(P=0.000);容易表现出出血倾向(27.34% vs 1.56%);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定量升高;血小板升高(34.38% vs 15.67%);肺动脉主干内径增宽(24.22±2.59mm vs 20.75±2.09mm);肺部磨玻璃样改变;对抗癌治疗的效果差。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定量升高(OR=2.524,95% CI:1.171~5.441,P=0.000)及血小板计数升高(OR=3.21,95% CI:1.509~6.832,P=0.003)是危险因素,而治疗后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好转(OR=0.038,95% CI:0.014~0.107,P=0.000)是保护因素。结论 肺癌伴发肺动脉高压好发于腺癌、肿瘤细胞转移和淋巴结肿瘤细胞转移患者;易发生出血倾向、D-二聚体升高、纤维蛋白原计量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右心衰竭、肺部磨玻璃样间质改变。纤维蛋白原定量升高、血小板计数升高是肺癌伴发肺动脉高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后呼吸困难好转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心脏磁共振(CMR)测量右心室结构质量参数,评价其对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室功能受损的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经右心导管检查确诊的PH患者50例,包括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保留组(RVEF≥45%)17例和RVEF减低组(RVEF<45%)33例,另纳入2014年2月至2016年6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CMR检查的健康对照25名。在CMR电影序列图像上手动勾画并经体表面积校正获得右心室心肌质量指数(RVMMI)、右心室小梁和乳头肌质量指数(RVTPMMI)、右心室隔缘肉柱质量指数(RVSMTMI)等右心室结构质量指数。对右心室结构质量指数与CMR常规心功能参数及右心导管检查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对RVEF保留组与RVEF减低组间及RVEF保留组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CMR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分别评价这些参数对PH患者右心室功能障碍或受损的诊断价值。结果 RVMMI、RVTPMMI、RVSMTMI均与平均右心房压(mRA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血管阻力(PVR)、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呈正相关,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RVEF呈负相关(P均<0.01)。RVEF减低组RVEDVI、右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RVESVI)、RVEF、RVMMI、RVTPMMI、RVSMTMI均高于RVEF保留组(P均<0.05),RVEF保留组RVMMI、RVTPMMI、RVSMTMI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RVMMI、RVTPMMI、RVSMTMI对PH患者的右心室功能障碍、早期右心室功能障碍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AUC值分别为0.864、0.894, 0.829、0.864, 0.842、0.953),其中RVSMTMI测量用时最短(约2-3分钟)。结论 CMR右心室结构质量指数RVMMI、RVTPMMI、RVSMTMI可以反映PH早期右心室形态学改变,对PH患者早期右心室功能受损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其中RVSMTMI作为一个更加简便、直观的指标有潜力应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心脏磁共振心功能指标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心脏磁共振(CMR)成像指标与肺动脉高压(PH)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我院经右心导管插入确诊并行CMR检查的PH患者90例,分析其CMR图像并计算心功能指标:右心室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射血分数(EF),以及右房室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随访终点为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发生MACE患者(MACE组)与未发生MACE患者(non-MACE组)的CMR指标进行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的最佳截断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与non-MACE组相比,MACE组患者右心室EF、左心室SVI、TAPSE均降低[(27.00±9.92)% vs(32.68±11.34)%、(29.14±8.73)mL/m2 vs(35.41±11.59)mL/m2、(12.51±4.17)mm vs(16.04±7.37)mm],右心室EDVI和ESVI均升高[(139.72±48.70)mL/m2 vs(116.07±44.79)mL/m2、(104.26±42.88)mL/m2 vs(79.37±35.67)mL/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65、-2.286、-2.089、2.076、2.668,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SVI、TAPSE是PH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风险比(HR)=0.942、0.904,P=0.039、0.022]。ROC曲线确定的左心室SVI、TAPSE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0.27 mL/m2、15.65 mm,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示当LVSVI≤30.27 mL/m2、TAPSE≤15.65 mm时MACE发生率增加(P=0.001、0.019)。结论发生MACE的PH患者左心、右心功能均较差,TAPSE、左心室SVI可作为PH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 3.0 T 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对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 thy,IIM)心肌纤维化进行定量检测,并分析与心脏损伤标志物几丁质酶3样蛋白1(chitinase-3-like protein 1,YKL-40)的关系,从而探究血清YKL-40在反映IIM心肌损伤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5月—2022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IIM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行3.0T CMR扫描并测定血清YKL-40。采用Student’s t检验、Mann- Whitney U检验或χ2 检验比较心肌损伤组与无心肌损伤组各指标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IIM患者血清 YKL-40与CMR参数间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YKL-40预测IIM患者心肌纤维化的价值。结果:与无心肌损伤患者相比,IIM合并心肌损伤患者年龄[(53.0±13.0)岁 vs.(44.6±16.1)岁]、血清YKL-40 [73.4(46.9,119.3)ng/mL vs. 48.1(22.5,65.1)ng/mL]、初始T1值(native T1)[(1 263.2±50.3)ms vs.(1 221.8±59.3)ms]及细胞外容积比例(extracellular volume,ECV)[(31.7±5.6)% vs.(28.7±3.2)%]更高,左心室心搏输出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stroke volume in- dex,LVSVI)更低[(42.3±10.2)mL/m2 vs.(49.0±11.1)mL/m2 ](均P<0.05)。血清YKL-40与ECV(r=0.373,P=0.004)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血清YKL-40与ECV独立相关。YKL-40>68 ng/mL(AUC=0.71,95%CI:0.58~0.84)预测IIM患者心肌纤维化,灵敏度为0.62,特异性为0.86。结论:血清YKL-40可以反映IIM心肌损伤患者的心肌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320排动态容积CT探究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联合AIDR3D迭代重建技术在呼气末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将64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A组(n=32)注射对比剂:剂量为36.53±3.19ml,浓度为370mgI/ml,流速为4.55±0.38ml/s;管电压:100kVp。B组(n=32)注射对比剂:剂量为20ml,浓度为320mgI/ml,流速为4.0ml/s;管电压:80kVp。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automatic tube current modulation,ATCM)技术联合自适应迭代重建3D (adaptive iterative dose reduction 3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IDR 3D IR)技术在呼气末对所有患者进行CTPA。扫描结束后,记录患者的对比剂剂量、碘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计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并对图像进行主及客观评价。在轴位图像上测量肺动脉主干及其各级分支的平均CT值。结果 比较两组的背景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价各级肺动脉的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管电压从100kVp (A组)下降到80kVp (B组)时,B组的对比剂剂量、注射速率、碘量及CTDIvol、DLP、ED等参数分别较A组下降了45.25%、12.09%、52.66%、49.12%、49.25%和4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呼气末进行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双低"联合AIDR 3D迭代重建的CTPA扫描方案能够在准确诊断PE的同时,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肺动脉高压与红细胞体积变异(RDW)的相关性。方法 以2008年1月~2014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3例COPD患者为观察对象,36例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为观察组,67例单纯COPD患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RDW值、脑钠肽(BNP)、尿酸、肺动脉收缩压(PASP)、肺功能指标和血气指标。分析两组受试者的相关指标,分析受试者的RDW值与肺功能指标、血气指标、BNP、尿酸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估RDW、BNP、尿酸预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发生的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RDW、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ASP、BNP、尿酸水平明显升高,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FEV1所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的RDW与PaCO2、PASP、BNP、尿酸呈正相关,与PaO2、FEV1、FEV1/FVC呈负相关(r=0.612、0.659、0.685、0.576、-0.433、-0.630、-0.705,P均<0.05)。RDW预测COPD肺动脉高压患病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UC=0.724、0.799、0.796,P均=0.000。结论 RDW能有效的反映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病情变化,且对COPD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I collagen,β-CTX)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并发骨质疏松中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PD患者105例,根据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对所有患者检测25(OH)D、甲状旁腺激素、骨钙素、β-CTX、PINP等骨代谢指标,分析各指标与骨质疏松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①骨质疏松组少动强直型比例、女性比例、PINP、骨钙素、β-CTX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骨质疏松组25(OH)D水平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与骨钙素(r=0.28,P=0.005)、β-CTX(r=0.36,P=0.001)、PINP(r=0.40,P<0.001)均呈正相关,与25(OH)D(r=-0.30,P=0.002)、PINP/β-CTX(r=-0.56,P<0.001)均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多因素二元Lo- 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25(OH)D(OR=0.95,95%CI:0.84~0.98,P=0.041)、PINP/β-CTX(OR=0.90,95%CI:0.83~0.98,P=0.017)是 PD病合并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④ROC曲线分析示25(OH)D联合PINP/β-CTX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2,灵敏性=0.80,特异性=0.84,P<0.001。结论:血清25(OH)D水平及PINP/β-CTX比值与PD患者骨质疏松发生密切相关,在PD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二者联合检测时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interleukin,IL)-9 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 END)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并评估其对END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06例脑梗死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ND,将患者分为END组 42例,非END组6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记录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基线期血清IL-9、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IL-6水平。相关性的评估采用Pearson或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生END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血清IL-9水平在脑梗死后发生END中的预测价值。结果:END组糖尿病比例、颈动脉狭窄>50%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脑梗死体积和入院时NIHSS评分均高于非END组(P < 0.05)。END组血清 IL-9水平明显高于非END组(P < 0.01)。脑梗死患者血清IL-9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35,P < 0.01)。 Logistic回归显示血清IL-9水平、颈动脉狭窄 > 50%、脑梗死体积和入院时NIHSS评分为END发生的危险因素(P < 0.01)。血清 IL-9 水平预测 END 发生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 0.815。血清 IL-9 水平与血清 CRP 水平(r=0.648,P < 0.01)和 IL-6 水平 (r=0.765,P < 0.01)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9水平在脑梗死END患者中明显升高,对END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双下肢不等长(LLD)与脊柱侧凸的关系,并分析矫形手术后LLD的改善情况及影响LLD改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就诊的85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的影像学资料测量分析站立位X线片双侧股骨头高度差(HD-bFH)及矫形术后该参数的变化。根据患者术前HD-bFH,将患者分为非LLD组(HD-bFH<5 mm)和LLD组(HD-bFH≥5 mm),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特征和影像学参数的差异,并分析HD-bFH变化与其他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85例患者术前HD-bFH为(0.80±5.57)mm,术后2年患者HD-bFH为(-0.49±4.93)mm,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主胸弯型(LenkeⅠ、Ⅱ、Ⅲ型,n=50)和胸腰弯/腰弯型(LenkeⅤ和Ⅵ型,n=33)患者术前HD-bF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2±5.86)mm vs(1.53±5.12)mm,P=0.427]。85例患者中,31例(36.5%)发生LLD。非LLD(n=54)与LLD(n=31)患者的一般特征和影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D-bFH的变化与Risser征(rs=-0.512,P=0.020)及腰弯矫形程度(r=-0.605,P=0.018)相关。结论 本研究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LLD的发生率为36.5%。双下肢长度差异的改变与矫形手术密切相关,腰弯矫形程度和Risser征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预测神经重症患者术后颅内感染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监护病房行开颅手术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40)和验证集(n=60)。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神经重症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效能及临床净获益。结果:神经重症患者的原发病、脑室外引流时间、腰大池引流时间是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P < 0.05)。绘制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74(95%CI: 0.695~0.853)、0.831(95%CI:0.725~0.936),DCA曲线显示颅内感染发生的预测可提高临床获益率。结论:基于神经重症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构建了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筛查神经重症术后颅内感染高危患者,利于早期诊治,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GRACE评分与其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月经临床及冠脉造影明确的ACS患者319例为实验组,另取83例同期入院检查正常者为对照组。根据GRACE评分将实验组分为低危组(n=83)、中危组(n=117)、高危组(n=119),根据所有入选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按四分位数分组分为≤25%组、26%~50%组、51%~75%组、>75%组。比较不同危险分层ACS患者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的浓度差异及不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组的GRACE评分高低,分析实验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GRACE评分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组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中、低危组(P<0.05);与≤25%组相比,26%~50%组、51%~75%组、>75%组GRACE评分显著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实验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r=0.514,r=0.520,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P<0.05);D-二聚体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P<0.05)。结论 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对ACS患者早期危险分层具有独特预测价值,可作为ACS患者危险性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使用老年营养风险评分(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评价因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营养风险,评估GNRI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6月因CAP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病房的年龄65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114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老年患者5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GNRI评分及PSI评分。以GNRI=92分为界限,将糖尿病组分为GNRI<92分(n=43)和GNRI≥92(n=71)分两个亚组,比较亚组间PSI评分,呼吸机(有创、无创)使用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及出院患者2周内再住院率的差异。分析GNRI等各因素与住院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GNRI评分低于非糖尿病组(89.27±6.30,93.26±8.29,P<0.05);糖尿病组内比较,GNRI<92亚组PSI评分及住院病死率均显著高于GNRI≥92亚组(99.65±18.85,92.19±13.36,P=0.015;25.6%,8.45%,P=0.013);对糖尿病组住院死亡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GNRI评分,血浆白蛋白水平与不良事件发生率呈负相关(r=-0.247,P=0.008;r=-0.303,P=0.001),同时PSI,冠心病史与住院死亡发生呈正相关(r=0.168,P=0.024;r=-0.153,P=0.016)。结论 老年糖尿病CAP患者存在较大营养风险,营养风险高的短期预后较差,使用GNRI评分有助于预测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肌肉生长抑制蛋白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肺动脉高压风险性所发挥的作用,为临床进一步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笔者医院首次就诊的COPD且无肺动脉高压的患者189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年龄、BMI、PH、PaO2、PaCO2、C反应蛋白、CV/TLC、FEV1/FVC、血BNP值、血SUA值、肌肉生长抑制蛋白、FEV1占预计值%、RVD、RAD、左心室射血分数、右心室变化分数等指标。所有患者的随访期为2年,单因素分析影响慢阻肺患者预后的因素;COX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对COPD患者预后影响的程度; ROC曲线分析血BNP值和肌肉生长抑制蛋白水平在预测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风险性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CV/TLC、FEV1/FVC、血BNP值、血SUA值、肌肉生长抑制蛋白、FEV1占预计值%、右房横径、右心室变化分数均能影响患者预后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结果提示患者的患者的血BNP值(P=0.021)、肌肉生长抑制蛋白(P=0.017)是影响PH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且肌肉生长抑制蛋白影响程度明显高于血BNP值(RR=2.893 vs RR=2.415);ROC曲线下肌肉生长抑制蛋白值的AUC为0.797,(95%可信区间为0.708~0.886),其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6.8%、71.2%;血BNP值的AUC为0.752,(95%可信区间为0.657~0.847),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1%、66.3%; 结论 肌肉生长抑制蛋白水平在评估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风险方面表现出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作为COPD患者的常规评估指标,为临床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三阴乳腺癌术后患者血脂水平与其3年预后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收集并随访122例三阴乳腺癌术后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3年内疾病有无进展分为2组,分别为进展组(n=40),未进展组(n=82),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后血脂水平差异;定量数据采用t检验,定性数据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三阴乳腺癌术后患者3年疾病进展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未进展组(P<0.05),进展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低于未进展组(P<0.05);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C血症、肿块直径、淋巴结分期、组织学分级为三阴乳腺癌患者术后3年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其中高TC血症、高TG血症、淋巴结分期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脂水平与三阴乳腺癌预后密切相关,需有效监测患者血脂水平,并应采取措施及时干预血脂水平异常。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腺性膀胱炎患者术后3年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性选择笔者医院117例腺性膀胱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术后3年复发情况分为两组,分别为复发组(n=24)及未复发组(n=93),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再根据RDW中位数水平,分为RDW低值组组(n=61)及RDW高值组组(n=56),比较两组复发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 腺性膀胱炎患者术后3年复发组的RDW水平(13.1%±1.8% vs 11.7%±1.1%,P=0.001)显著高于未复发组。RDW高值组组复发率(32.1% vs 9.8%,P=0.003)显著高于RDW低值组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 (OR=2.120,95% CI:1.322~3.401,P=0.002)、慢性泌尿系炎症史(OR=7.476,95% CI:2.076~26.915,P=0.002)及泌尿系结石史(OR=5.428,95% CI:1.245~23.669,P=0.024)是腺性膀胱炎患者术后3年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RDW水平与腺性膀胱炎患者术后3年复发关系密切,高RDW水平的腺性膀胱炎患者,其术后3年复发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赵金钱  曹荣格 《安徽医学》2020,41(10):1189-1192
目的 探讨48 h腹水量联合血钙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急诊外科收治的106例有腹膜炎症状的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及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急性胰腺炎患者脏器衰竭持续时间是否超过48 h,将患者分为MSAP组(n=68)与SAP组(n=38),分析发生SAP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SAP的诊断效能。结果 SAP组患者48 h腹水量、降钙素原高于MSAP组,而血钙、血清白蛋白低于MSA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8 h腹水量是发生SAP独立危险因素(OR=1.187,P=0.000),而血钙是发生SAP的保护因素(OR=0.056,P=0.008)。48 h腹水量、血钙及二指标联合预测SAP的敏感度分别为0.789、0.868和0.763,特异度分别为0.809、0.662和0.88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6、0.778和0.860,48 h腹水量、血钙的截断值分别为1 240 mL和1.87 mmol/L。结论 48 h腹水量联合血钙能够早期准确预测S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