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Quadrant通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后路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其中Quadrant微创组62例和传统开放组6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显著的疗效,出院时微创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微创组生活质量改善率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放组(P〈0.05),末次随访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uadrant微创技术具有操作损伤少、手术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手术操作不复杂,临床疗效确切,其治疗价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传统经皮置钉与椎弓根镜辅助下经皮置钉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采用经皮置钉的LDD患者30例,将其分为经皮组和镜下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术后复查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评估螺钉位置及融合率.结果 经皮组置钉84枚,镜下组置钉70枚.两组术中平均出血、手术平均时间、C臂透视平均次数、住院平均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镜下组VAS及ODI分别为(2.50±1.30)分及(50.00±3.50)%,经皮组VAS及ODI分别为(3.00±1.50)分及(58.00±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镜下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3.33%、80.00%;置钉位置经影像学复查,显示位置良好,痛变节段融合良好,无螺钉松动.经皮组3枚(3.57%)螺钉位置偏差,行二次手术调整.结论 椎弓根镜辅助下置钉治疗LDD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均高于传统经皮置钉,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旁正中入路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31例。均为单节段病变,其中L3~46例,L4~517例,L5 S1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对腰部和下肢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定,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10min,术中出血量165ml。术后随访31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个月,无椎弓根螺钉断裂、松动及Cage移位等内植物失败发生。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腰部、下肢VAS和ODI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间融合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在合理选择适应证的情况下,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在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脊柱内镜技术,掌握适应症和熟练的操作技巧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如何正确看待脊柱内镜技术是我们要冷静思考的问题,本文就各种脊柱内镜技术在脊柱疾病治疗中应用的历史、现状与进展进行评述,供大家参阅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应用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观察组、对照组术中分别采用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常规椎弓根钉棒固定系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评分、椎体前缘与后缘高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3.3%(42/45)和77.8%(35/45),观察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1.1%(5/45),少于对照组的35.6%(16/45)(P<0.05).术后两组JOA评分及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应用滑动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加速减压节段融合,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6年5月-2010年12月,采用改良TLIF手术联合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变性疾病35例共37个节段,男19例,女16例;年龄29-68岁,平均53.6岁。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6例,腰椎管狭窄症18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3例。改良方法首先行病变节段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切除患侧下关节突及上关节突内上1/3,将神经根减压、松解后按常规方法完成TLIF手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12-30个月,平均21.5个月,无断钉,无Cage移位,采用改良MaeNab标准评价随访结果显示优24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94.3%。按JOA下腰痛评分法显示术后平均改善率92%。结论改良TLIF手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不破坏对侧结构、手术时间短等传统优势,并且术后即刻稳定性能较常规手术具有明显优势,术后功能恢复满意,是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在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8例常规置钉困难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椎弓根置钉法不同对患者进行分组,采用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患者纳入观察组(n=112),采用常规置钉法患者纳入对照组(n=76),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情况、置钉准确性、一次性置钉成功率、术后情况、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以及置钉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置钉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分别为(20. 25 ± 3. 29) min、(7.82 ±2.51)次、(158.87 ±47.17)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11 ±6.46)min、(8.96 ±2.66)次、(183.46 ±62.63)min (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钉成功率、置钉准确性优良率分别为90.6%、8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76.6%(P<0.05),置钉并发症总发生率(8.9%)显著低于对照组(19.7%)(P<0.05).结论: 椎弓根内侧缘置钉法可以提高一次性置钉成功率与置钉准确性,减少置钉相关并发症发生,有利于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行脊柱融合术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脊柱融合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围手术期,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ERAS护理干预。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分别于麻醉清醒后、术后第2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干预前、术后第7天,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腰椎功能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的腰椎功能障碍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焦虑症状;术后第7天采用自制护理质量量表评估2组的护理质量。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第2天VAS评分显著低于麻醉清醒后(P<0.05),麻醉清醒后、术后第2天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显... 相似文献
9.
10.
《医学综述》2015,(21)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疗效及远期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9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实施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照组实施传统的经后路腰椎间融合手术。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和X线平片复查,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两种手术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9.9±1.1)d比(12.2±0.9)d;(302±30)m L比(338±44)m L;(2.6±0.7)cm比(6.3±2.5)cm;(87±13)m L比(119±20)m L],但观察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134±20)min比(109±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照改良Mac Nab标准的疗效评定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均较高,融合情况好,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ODI评分、VAS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8.9%(22/45)比64.3%(2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疗效显著,远期预后效果良好。较传统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失血量少、并发症少的优点,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Xin-Lei Xia Hong-Li Wang Fei-Zhou Lyu Li-Xun Wang Xiao-Sheng Ma Jian-Yuan Jiang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5,128(7):871-876
Background:
The concept of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is to make every effort to reduce tissue damage. Certainly, reducing skin incis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se techniqu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feasibility of Mast Quadrant-assisted modified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LIF) with a small single posterior median incision.Methods:
During the period of March 2011 to March 2012, 34 patients with single-segment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 underwent the minimally invasive modified TLIF assisted by Mast Quadrant with a small single posterior median incision (single incision group). The cases in this group were compared to 37 patients with single-segment degenerative lumbar disease in the double incision group. The perioperative conditions of patients in thes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and compared. 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scores,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scores, and sacrospinalis muscle damage evaluation indicators before operation and 3, 12 months postopera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
A total of 31 and 35 cases in the single incision and double incision groups, respectively, completed at least 12 months of systemic follow-up. The differences in perioperative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he incision length of the single incis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double incision group (P < 0.01). The ODI and VAS scores of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t 3 and 12 months postoperation. However, these two indicators at 3 and 12 months postoperation and the sacrospinalis muscle damage evaluation indicators at 3 months postoperation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Conclusions:
Mast Quadrant-assisted modified TLIF with a small single posterior median incision has excellent clinical feasibility compared to minimally invasive TLIF with a double paramedian incision. 相似文献12.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病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自2009年2月~2011年8月应用经皮病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且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60例,根据术前、术后的JOA、Oswestry(2.0版本)及VAS评分评估和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比较观察临床疗效。结果:60例患者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Oswestry和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后凸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 P<00.1)。术后按照改良Macnab 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36例,良2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微创经皮病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操作相对简便,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近期优点,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CT影像学对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内固定配合椎间植骨融合术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到2018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行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50例.记录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个月、6个月、1年腰椎正侧位CT检查结果,观察随访期间椎间隙高度、有效上终板面积、腰椎术后融合率的CT影像学变化.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器(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分析自2000年4月~2003年12月,采用后路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固定联合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共12例,按M eyer-d ing分度:Ⅰ°滑脱7例,Ⅱ°滑脱4例,Ⅲ°滑脱1例。术后随访2~4.5年,平均3.2年。结果12例患者椎体间骨性融合率1年89%,2.3年达100%,优良率为91.7%。结论采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Cage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二者能够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符合腰椎生物力学的要求,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比较后路单双枚碳纤维cage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单双枚碳纤维cage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50例(A组单枚,25例;B组双枚,25例)。术后应用复位指数(Taillard指数,Boxall指数,椎间隙高度指数及腰骶关节角),融合率,术前和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的下腰痛评定标准的评分来判断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加以比较,应用t检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36个月,平均27个月。A,B两组患者复位指数术前术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与随访终末无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融合率无显著性差异,均达到100%。A、B两组术前和术后ODI、JO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A、B两组在ODI改善率,JOA好转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两种术式在临床疗效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应用单枚融合器比应用双枚融合器节约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开放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置钉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percutaneousendoscopicgastrostomy,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需要鼻饲的患者进行PEG治疗。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置管,平均耗时17min,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造瘘管最短留置时间3.5月,最长3年3个月,其中2例(2/12%)发生造瘘管周围皮肤感染,1例出现反流性食管炎,经对症处理均显著改善。未发生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PEG操作方法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而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肛门内镜下手术(TEM)治疗直肠良、恶性肿瘤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08年9月-2010年4月15例TEM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56±19)岁,肿瘤直径中位值1.9cm,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9.7±4.5)cm,术中出血量(15±5)ml,平均手术时间(65±32)min。结果平均住院日3.6d,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并发症。病理示腺癌(T1期)2例、类癌2例、中-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绒毛状管状腺瘤6例,炎症3例,息肉1例。平均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TEM是一种集内镜、腹腔镜、微创手术于一身的新术式,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可作为直肠良性及早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