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气管支气管结核(tracheobronchial tuberculosis,TBTB)患儿临床和支气管镜下特点,并分析气道闭塞或瘢痕狭窄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TBTB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年内最后1次支气管镜结果分为气道闭塞或瘢痕狭窄组(n=34)和无气道闭塞或瘢痕狭窄组(n=58)。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TBTB遗留气道闭塞或瘢痕狭窄的影响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儿童TBTB遗留气道闭塞或瘢痕狭窄的预测价值。 结果 92例TBTB患儿主要症状为咳嗽(90%)、发热(68%);<1岁组患儿气促、喘息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8)。胸部CT常见改变为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90%)、气管支气管狭窄或堵塞(61%)。TBTB镜下以淋巴结瘘型为主(77%)。所有患儿均行介入治疗,有效率为84%。随访1年,34例患儿遗留气道闭塞或瘢痕狭窄。气道闭塞或瘢痕狭窄组比无气道闭塞或瘢痕狭窄组TBTB的诊断时间和启动介入治疗时间均显著延迟(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TB诊断时间与患儿遗留气道闭塞或瘢痕狭窄密切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TBTB诊断时间取92 d是预测TBTB患儿遗留气道闭塞或瘢痕狭窄的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为0.707,灵敏度为58.8%,特异度为75.9%。 结论 TBTB临床表现无特异性,<1岁患儿临床症状更重。对胸部影像学提示气道受累的肺结核患儿应警惕TBTB发生。TBTB诊断延迟与气道闭塞或瘢痕狭窄发生相关。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3,25(4):381-387]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吉林省婴幼儿睡眠状况及睡眠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吉林省8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的1 080例0~3岁的健康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采用简明婴幼儿睡眠问卷了解婴幼儿睡眠情况,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睡眠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婴幼儿睡眠问题的总检出率为38.24%(413/1 080)。4~11月龄、12~24月龄、25~36月龄组睡眠总时长均高于推荐睡眠总时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足月出生、主要监护人文化程度较高、白天活动强度较大是婴幼儿睡眠问题的保护因素(P<0.05),而服用维生素D频次较低、夜间喂养频繁和母亲打鼾是睡眠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吉林省4月龄以上婴幼儿睡眠总时长均高于推荐睡眠总时长,但睡眠问题发生率较高。睡眠问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加强对早产儿的随访,对主要监护人进行婴幼儿睡眠知识宣教,坚持规律地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减少婴幼儿睡眠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儿童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的遗传学特点、临床特征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3年2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确诊的44例DCM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为基因突变阳性组(17例)和基因突变阴性组(27例),分析两组患儿首诊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 结果 44例DCM患儿中,男性21例(48%),女性23例(52%);首诊以咳嗽、气促等呼吸道症状最常见(34%,15/44)。基因突变检出率为39%(17/44)。两组患儿首诊时临床特征、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比例,以及首诊时脑钠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随访时间23个月,死亡9例(20%),其中基因突变阳性组死亡8例,包括3例TTN基因、2例LMNA基因、2例TAZ基因和1例ATAD3A基因突变患儿。基因突变阳性组患儿病死率高于基因突变阴性组(P<0.05)。 结论 儿童DCM首诊时的严重程度与致病基因突变无相关性,但基因突变阳性患儿预后相对更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征。 方法 将2022年12月7日—2023年1月12日(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流行期间)深圳新生儿数据协作网27家医院542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住院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其临床特征。根据有无症状分为无症状感染组及有症状感染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胸部X线检查结果及转归。 结果 542例患儿中,男285例,女257例;515例(95.0%)为足月儿,27例(5.0%)为早产儿。无症状感染组60例,有症状感染组482例。轻型336例(69.7%),中型125例(25.9%),重型15例(3.1%),危重型6例(1.2%)。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434例,90.0%),其次为咳嗽和/或吐沫(183例,38.0%)、鼻塞和/或流涕(131例,27.2%)、气促(36例,7.5%)、喂养不耐受(30例,6.2%)等。325例行胸部X线检查,其中肺部斑片状阴影或实变阴影136例(41.8%),气胸2例(0.6%),肺透过度降低2例(0.6%),余185例(57.0%)未见异常。396例(73.1%)予治疗,其中对症治疗341例(86.1%),使用抗生素治疗137例(34.6%),免疫球蛋白治疗4例(1.0%),呼吸支持治疗23例(5.8%)。542例患儿临床症状缓解后出院,住院时间中位数为5 d。有症状感染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无症状感染组(P<0.05),而血小板计数和血糖水平高于无症状感染组(P<0.05)。有症状感染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计数升高及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患儿比例均高于无症状感染组(P<0.05)。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感染新生儿多为轻型,以发热为主要表现。有症状感染患儿多伴有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计数升高及血红蛋白下降等表现。患儿以对症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患儿生长发育状况和生长迟缓的影响因素。方法:病例对照研究,以JIA治疗随访中身高Z值(HAZ)<-2 SD为生长迟缓组,HAZ≥-2 SD为生长正常组,通过问卷调查考察JIA患儿治疗中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通过自制调查问卷采集基本情况、疾病史、饮食情况、生活习惯和家庭情况5个方面21个问题,风湿科医生在门诊对JIA患儿行诊断和治疗随访的同时,儿童保健科医生随诊中以面对面询问方式行问卷调查,并行体格测量。对调查问卷的问题行起病年龄、症状体征、缓解病情药物、确诊间隔、病程、父母亲文化程度和父母亲工作的整合,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IA患儿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结果: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221例JIA患儿进入本文分析,其中男103例(46.6%),平均年龄(7.8±3.7)岁,全身型58例、RF(-)多关节型16例、RF(+)多关节型36例、少关节型108例、点附着型2例、银屑病型1例。糖皮质激素(GCs)治疗88例,生物制剂治疗72例,其他治疗61例。33例(14.9%)合并生长迟缓,少关节型、全身型、多关节型的HAZ分别为-0.34 SD、-1.53 SD和-0.80 S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JIA患儿线性生长的因素包括疾病亚型、病程、疾病活动度、GCs治疗、挑食和户外活动时间少(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Cs治疗(OR=7.227,95%CI:1.877~27.817)、病程≥3年(OR=4.278,95%CI:1.322~13.843)和户外活动<1 h(OR=4.078,95%CI:1.252~13.288)是JIA患儿生长迟缓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JIA并发生长迟缓的发生率高,病程长、GCs治疗和户外活动时间少是影响患儿线性生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AIP)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7月—2022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哮喘组,选取同期149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血糖检测数据及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有无特异性皮炎、吸入性过敏原过敏史、哮喘家族史及喂养史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AIP、TG及HDL-C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AIP、TG、HDL-C预测支气管哮喘的价值。 结果 哮喘组AIP、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LDL-C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身高、体重、有无特异性皮炎、吸入性过敏原过敏史、哮喘家族史、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及血糖前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IP、TG、HDL-C均与支气管哮喘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AIP取-0.333是预测支气管哮喘的最佳临界值,灵敏度为80.2%,特异度为55.0%,阳性预测值为50.71%,阴性预测值为82.85%。比较AIP、TG、HDL-C预测支气管哮喘的AUC发现,AIP的AUC显著高于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但AIP与HDL-C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6)。 结论 AIP、TG、HDL-C均与支气管哮喘相关。AIP对支气管哮喘的预测价值高于TG,与HDL-C的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技术在血液肿瘤患儿感染性疾病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2年7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因感染行微生物培养及mNGS的43例血液肿瘤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病原学检测结果,比较mNGS与微生物培养法病原体检出率的差异及病原学特征。 结果 43例患儿共采集54份标本送检,mNGS的病原体总检出率(80%,43/54)高于微生物培养法(30%,1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NGS最常检出的感染类型为病毒感染,其次是真菌合并病毒感染;微生物培养最常见的感染类型为细菌感染,其次为真菌感染。mNGS真菌检出率(33%,18/54)高于微生物培养法(6%,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NGS与微生物培养法对2种或2种以上病原体感染的检出率(48% vs 9%)和2类或2类以上病原体感染检出率(33% vs 2%)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NGS在外周血中最常检出的细菌、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热带念珠菌;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最常检出的细菌、真菌为肺炎链球菌、耶氏肺孢子菌。35%(15/43)的患儿根据mNGS结果调整治疗并获益。 结论 mNGS比微生物培养法有更高的检出率,且对混合感染、真菌感染有明显优势,可作为微生物培养法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FGF23)在儿童低血磷性佝偻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确诊为低血磷性佝偻病的28例儿童为佝偻病组,纳入2021年6—7月于该院儿童保健科就诊,性别、年龄与佝偻病组匹配的4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FGF23浓度差异,分析血清FGF23与低血磷性佝偻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相关性,以及血清FGF23对低血磷性佝偻病的诊断价值。 结果 佝偻病组血清FGF23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佝偻病组患儿血清FGF23与碱性磷酸酶呈正相关(rs=0.38,P<0.05),与肾小管最大磷吸收/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s=-0.64,P<0.05),与年龄、身高Z评分、性别、甲状旁腺素无相关性(P>0.05)。血清FGF23诊断儿童低血磷性佝偻病的灵敏度、特异度、最佳截断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1、0.925、55.77 pg/mL、0.874(P<0.05)。 结论 血清FGF23对儿童低血磷性佝偻病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儿童塑型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PB)的临床特征,探讨塑型物反复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7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PB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塑型物发生次数分为单次PB组与复发性PB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B患儿塑型物反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07例PB患儿,其中男性61例(57.0%),女性46例(43.0%),中位年龄5.0岁,3岁以上78例(72.9%)。所有患儿均有咳嗽。发热96例(89.7%),其中高热90例(84.1%)。气促73例(68.2%),呼吸衰竭64例(59.8%)。合并肺不张66例(61.7%),胸腔积液52例(48.6%)。肺炎支原体感染47例(43.9%),腺病毒感染28例(26.2%),流感病毒感染17例(15.9%)。71例(66.4%)发生1次塑型物,36例(33.6%)发生≥2次塑型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镜下PB累及≥2个肺叶(OR=3.376)、首次取出塑型物后仍需有创通气(OR=3.275)、并发肺外多脏器功能损害(OR=2.90...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2010~2011年深圳市福田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及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今后儿童哮喘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采用2010年第三次全国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问卷,调查深圳市福田区7168名0~14岁儿童哮喘患病情况;其次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哮喘患儿的发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在调查的7168人中,哮喘患儿169人,总患病率为2.36%。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3.06% vs 1.55%,P<0.01)。哮喘患儿中,首次发病以3岁内居多(115人,68.1%);经常发作强度以中度最常见(95人,56.2%);发作类型以突然发作最多(159人,94.1%);好发季节为换季(86人,50.9%);好发时辰为睡前(97人,57.4%);发作诱因最常见的为呼吸道感染(157人,92.9%);发作先兆最常见的为打喷嚏(159人,94.1%)。通过对169例哮喘患儿及169例非哮喘儿童的病例对照研究并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个人药物过敏史(OR=3.645,95%CI:1.316,10.094,P=0.013)、食物过敏史(OR=4.720,95%CI:1.987,11.212,P<0.001)、过敏性鼻炎(OR=10.273,95%CI:5.485,19.241,P<0.001)、家族过敏史(OR=4.221,95%CI:2.147,8.298,P<0.001)。结论:深圳市福田区0~14岁儿童哮喘患病率为2.36%,与10年前该地区儿童哮喘患病率2.39%比较无明显增加。男性哮喘患病率高于女性。个人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过敏性鼻炎及家族过敏史是该地区儿童哮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