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 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恶性肿瘤手术后影响甲状旁腺功能的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 [方法] 收集89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使用SPSS(23.0.0)软件进行单因素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R(4.0.4)及Rstudio(1.3.1093) rms 程序包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同时应用Caret 程序包进行 Bootstrap 法做内部验证,拟合影响因素联合预测因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及 95%CI双侧检验,得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率。 [结果] 术后并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82例,占20.4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OR=1.888,95%CI:1.061~3.360)、低BMI(OR=0.879,95%CI:0.825~0.936)、多发癌灶(OR=1.584,95%CI:1.057~2.372)、腺外侵犯(OR=1.837,95%CI:1.020~3.307)、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OR=1.709,95%CI:1.073~2.722)、旁腺切除移植(OR=4.450,95%CI:2.540~7.797)与术后1 d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降低显著相关(P<0.05)。重复抽样偏差曲线接近于标准曲线,拟合度良好。联合预测因子AUC=0.829(95%CI:0.780~0.868),有较高意义。[结论] 女性、低体质指数、多发癌灶、有甲状腺外侵犯、行甲状腺全切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有旁腺切除是甲状腺癌术后并发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因子区分度良好,据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可靠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指数(APRI)对HBV相关肝细胞癌(HCC)切除术患者术后总生存率(OS)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切除术治疗的1 031例HBV相关HCC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确定APRI评分的cutoff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APRI组患者的生存曲线,并通过Log-rank检验评估两组人群的生存差异。运用逐步多因素Cox回归筛选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条图(RCS)评价患者APRI与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建立列线图模型评估APRI对OS的预测能力并内部验证。结果:RCS显示APRI与死亡风险呈非线性关联(非线性P<0.001)。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显示:APRI、BCLC分期、AFP、性别和肿瘤大小是OS独立影响因素,高APRI组死亡风险是低APRI组2.1倍。患者OS的列线图显示APRI对OS的预测能力仅次于BCLC分期。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预测OS列线图的C-index分别为0.71(95%CI:0.68~0.74)、0.69(95%CI:0.64~0.75);1和5年OS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具有良好的校准度;临床决策曲线(DCA)显示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APRI是HBV相关HCC切除术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基于APRI对患者预后进行分层,有利于进行个体化治疗和随访。  相似文献   

3.
常远  洪梅 《肿瘤学杂志》2022,28(3):212-218
摘 要:[目的] 构建个体化预测食管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的风险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在南京脑科医院胸科进行放射治疗的17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asso回归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176例食管癌患者中有54例放疗后发生放射性食管炎,其发生率为30.68%(54/17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OR=3.436,95%CI:1.498~7.883)、高血压(OR=3.993,95%CI:1.724~9.248)、同步化疗(OR=2.33, 95%CI:1.047~5.184)、分割方式为超分割(OR=2.903,95%CI:1.313~6.419)、照射剂量≥30 Gy(OR=4.267,95%CI:1.871~9.732)、食管V50≥40%(OR=2.505,95%CI:1.132~5.542)是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基于6项危险因素建立预测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发生放射性食管炎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C-index为0.834(95%CI:0.803~0.866),模型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接近,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18(95%CI:0.791~0.845);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5%~80%范围内时,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准度。[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同步化疗、超分割、照射剂量≥30 Gy、食管V50≥40%是食管癌患者放疗后放射性食管炎的独立预测因素。基于独立预测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临床及早筛查高风险患者和进一步改进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4.
楚楚  陈海珍  蔡波  林玲 《中国肿瘤》2024,33(3):208-213
摘 要:[目的] 对2008—2017年在南通市肿瘤医院住院的皮肤癌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方法] 采用被动随访与主动随访相结合的方法,对皮肤癌住院患者进行生存结局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31日。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观察生存率(OSR),差异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并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通过R软件构建列线图生存率预测模型,计算Cox 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并绘制校准曲线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结果] 共纳入328例皮肤癌患者,其中男性168例,女性160例。5年OSR为66.31%。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治疗方式和肿瘤类型为皮肤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采取其他治疗手段是影响皮肤癌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的C-index值为0.618,校准曲线显示皮肤癌患者的生存率的预测校准曲线与理想参考线拟合度良好,提示该模型预测准确度较好。[结论] 南通市肿瘤医院皮肤癌住院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对较高,但分型为恶性黑色素瘤的患者预后较差。是否采取手术治疗能够为预测皮肤癌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影响肺肉瘤样癌(PSC)患者预后的因素,构建PSC患者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基于SEER数据库收集1988—2015年间诊断为PSC患者1671例,按照7:3的比例分为建模组和验模组。对建模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PS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通过一致性指数和校准曲线分别在建模组和验模组进行验证。结果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直径>50 mm、手术、放疗和化疗都是影响PS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基于独立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建模组和验模组一致性指数分别为0.790(95%CI: 0.776~0.804)和0.781(95%CI: 0.759~0.803)。建模组和验模组的校准曲线提示预测生存率与实际生存率基本一致。结论 基于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可预测PSC患者的预后,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张雨馨  徐小仙  殷卓敏 《肿瘤学杂志》2020,26(12):1062-1067
摘 要:[目的] 构建一个能够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模型。[方法] 纳入1435例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的ⅠA~ⅡA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收集其临床特征、病理特征、术前血清SCC-Ag水平、术后辅助治疗及随访资料,随机抽取2/3患者组成建模组(n=957)用于列线图的开发,余1/3患者组成验证组(n=478)用于验证模型的性能。在建模组中,根据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确定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合临床意义将这些因素纳入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性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确定。进一步通过验证组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 在建模组中,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块大小(HR=1.895,95%CI:1.140~3.151,P=0.014)、切缘状态(HR=3.709,95%CI:1.089~12.636,P=0.036)、脉管瘤栓(HR=2.330,95%CI:1.375~3.947,P=0.002)、术前血清SCC-Ag水平(HR=1.797,95%CI:1.131~2.858,P=0.013)、术后辅助放疗的有无(HR=0.542,95%CI 0.306~0.958,P=0.035)是早期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合这些因素及盆腔淋巴结状态、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状态、间质浸润,建立一个能够预测患者3年、5年OS的列线图。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均显示出良好的区分度,C-index分别为0.71、0.69,优于FIGO分期的0.53、0.61。校准曲线也验证了该列线图预测的生存率与实际的生存率之间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个有助于个体化预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生存预后的量化模型,对于临床上制定后续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特点。[方法] 从2015—2018年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癌手术队列中筛选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226例和随机抽取的无糖尿病乳腺癌78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两组数据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后,Kaplan-Meier方法分析两组无病生存率及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采用Cox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对乳腺癌无病生存率及乳腺癌特异性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乳腺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肿瘤体积相对较大、病理组织学分级较高,无病生存率及乳腺癌特异性生存期较短。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是乳腺癌术后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HR=1.760,95%CI:1.101~2.672),也是乳腺癌特异性死亡的独立预后因素(HR=1.724,95%CI:1.018~3.122)。 [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乳癌患者预后较差,建议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8.
陈云  张永杰 《肿瘤学杂志》2022,28(6):490-497
摘 要:[目的] 探讨治疗前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联合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比值(fibrinogen-to-prealbumin ratio,FPR)对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患者的预后价值,建立mCRC患者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1例mCRC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临床基线特征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在全体、左侧和右侧mCRC患者预后中的作用,确定独立预后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161例mCRC患者中,CHE、FPR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4 140 U/L和23.6。生存分析显示,CHE≥4 140 U/L组和CHE<4 140 U/L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0个月和10.1个月(χ2=40.429,P<0.001);FPR<23.6组和FPR≥23.6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7.0个月和12.0个月(χ2=59.338,P<0.001);CHE-FPR评分为0、1和2分组中位生存期为别为29.6个月、14.6个月和7.2个月(1 vs 0:χ2=80.984,2 vs 0:χ2=161.671,P均<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ECOG 评分(HR=1.923,95%CI:0.989~3.739,P=0.05)、临床治疗方案(HR=0.663,95%CI:0.403~1.092,P=0.01)、CHE(HR=0.187,95%CI:0.041~0.850,P=0.03)、FPR(HR=1.956,95%CI:1.014~3.775,P=0.04)和CHE-FPR(HR=7.906,95%CI:4.636~13.481,P<0.001)是mCRC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包含CHE-FPR评分指标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754;而不包含CHE-FPR评分指标的预后列线图预测模型的C-index则为0.606。[结论] 治疗前CHE-FPR评分是mCRC患者有效的独立预后指标,可较准确个体化地预测不同治疗方式、不同原发肿瘤部位mCRC患者的预后,并可以辅助临床医生进行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9.
张赫  孔为民 《肿瘤学杂志》2021,27(7):566-571
摘 要:[目的] 探讨代谢因素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并建立列线图(Nomogram)预测子宫内膜恶性增生的发病风险。[方法] 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收治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02例及子宫内膜癌103例共205例患者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或息肉样增生患者104例作为对照组。检索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中血压、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代谢因素的实验室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与子宫内膜恶性增生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子宫内膜恶性增生相关危险因素的列线图模型。采用C指数、Calibration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内部校准验证分析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 列线图模型中包含的预测因子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体质指数、尿酸和高血脂。该模型的C指数为0.772(95%CI:0.717~0.827),分辨力良好,校准效果良好。对模型进行自举法验证(Bootstrapping)后C指数仍可达到较高的0.752。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阈值概率在36%~91%时,使用此列线图模型预测患者的发病风险以及干预治疗是有意义的。[结论] 子宫内膜恶性增生的发生发展与代谢因素明显相关。年龄、体质指数、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为子宫内膜恶性增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建立的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为基础的列线图模型可作为有代谢相关高危因素的女性人群预测子宫内膜恶性增生发病风险和筛查危险因素的快速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相关预测因素,建立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09年01月至2018年01月期间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实验室检查和病理结果等临床资料,由术前的血常规结果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根据约登指数计算SII及NLR的最佳分界值,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使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将独立危险因素纳入并构建预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3、5年总生存率的列线图,并对模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外部验证,通过一致性指数(C指数)和校准曲线来确定列线图的预测精度和一致性。结果:建模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OS)为21个月(1~66个月),1年、3年和5年的OS率分别为85.2%、68.5%和59.1%。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N分期、SII和NLR是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SI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I预测患者总生存率的准确度更高。我们建立了一个预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OS的列线图预测模型,C指数为0.87(95%CI 0.83~0.90),并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校正曲线显示预测和观察的3、5年生存率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膀胱癌患者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膀胱癌患者总生存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验证相关指标能有效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通过总结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象学检查结果来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总结32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CT、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已发生邻近浸润或远处转移,以此来评价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在22例作CT检查的病例中,判断正确的为17例,准确率为77.3%。作MR检查9例,全部判断正确,准确率为100%。结论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CT、MR检查对判断肿瘤是否发生邻近浸润或转移有较大价值,为术前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The study was concerned with objective criteria for identification of actual carcinogenic hazards. It used quantitative analysis data on morphologic structures of tumors induced in 12565 albino noninbred rats in the course of carcinogenicity evaluation of 112 chemical agents. The totality of all the data were analyzed versus morphologic parameters of tumors and carcinogenicity of the agents. Spontaneous tumors turned to be the cause of death in animals treated with noncarcinogenic or slightly carcinogenic agents whereas a completely different spectrum of tumors were responsible for lethality in those receiving potent carcinogens. It was inferred that increased incidence of spontaneous tumors following treatment with maximum tolerable doses can not be used as a criterion of actual blastogenicity of an agent.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