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林蕤  顾卫  黄慧 《海南医学》2016,(12):1960-1962
目的:研究在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术前,应用间苯三酚对预防术后胰腺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于我院肝胆外科接受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38例,以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方案,术前应用地西泮、哌替啶、山莨菪碱;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前应用间苯三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胃蠕动次数、手术时间,术前、术后6h、术后24 h的血清淀粉酶水平,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恶心呕吐1例、高血压2例,术中胃蠕动次数(1.6±0.5)次,分别低于对照组的6例、9例及(4.2±0.6)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4.7±6.7)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8.2±12.1)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6 h,术后24 h的血清淀粉酶分别为(55.8±12.5) c·μ-1·L-1、(82.5±24.7) c·μ-1·L-1、(72.1±29.5) c·μ-1·L-1,对照组分别为(56.3±13.7) c·μ-1·L-1、(122.4±44.6) c·μ-1·L-1、(114.3±58.4) c·μ-1·L-1,两组患者术前接近,术后6 h、术后24 h均明显低于术前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时点观察组血清淀粉酶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总发生率为10.5%(2/19),低于对照组的42.1%(8/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ERCP方案的基础上,术前应用间苯三酚有助于预防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急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2.
随着ERCP技术的成熟,ERCP取石术逐渐成为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治疗方式,ERCP取石术方法众多,各有利弊,均取得一定临床疗效,也均存在相应临床并发症,在临床如何选择尚无明确规定,本文就现有ERCP取石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及胆总管取石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接受EST联合ERCP手术的7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28例复发胆结石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复发结石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结石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胆结石症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2月~2013年2月观察组腹腔镜取石联合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患者30例,对照组选取30例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院一般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取石联合内镜逆行胰胆道造影可以进一步扩大视野,便于发现患者手术指正,创伤较小适合中老年患者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术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7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术,观察其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后1周肝功能变化、黄疸消退及住院时间,并与同期46例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死亡。ERCP组取石成功率为879%(51/58),并发症发生率为8.6%(5/58),黄疸消退时间为(7.2±1.5)d、住院时间为(9.2±2.6)d,而传统手术组分别为89.1%(41/46)、8.7%(4/46)、(14.3±2.9)d、(15.0±37)d。两组取石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ERCP组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1),治疗后1周血TBIL和DBIL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对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取石安全性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较传统的外科手术取石引流能减轻创伤、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河南宏力医院进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行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的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与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濮阳市人民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8例,根据数字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n=34)与对照组(n=34),治疗组给予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联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常规取石术。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术可以作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治疗在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方面的优越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近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操作,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操作。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性。结果术后出现胆1例,经引流治愈;残余结石胆总管结石2例,术后6周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出,无手术死亡。术后恢复方面,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术后各项情况恢复均较快;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及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胆总管结石采用腹腔镜胆总管取石术治疗疗效较优,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合并感染患者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胆汁中病原菌及耐药性。方法选取从2016年8月-2018年8月于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接受ERCP取石术的10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感染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术中组(n=50)和术后组(n=50)。术中组在进行ERCP取石术中收集胆汁,而术后组在进行ERCP取石术48 h后收集患者胆汁。将所收集的胆汁标本分别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胆汁中所含病原菌种类,对病原菌的耐药性检测采用仪器法。结果收集的胆汁共培养出病原菌76株,其中真菌3株(3.94%),革兰阳性菌24株(31.57%),革兰阴性菌49株(64.49%);术中组发现病原菌44株,术后组发现病原菌32株;对术中组和术后组中所发现的不同病原菌种类分布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合并感染患者ERCP取石术胆汁中病原菌及耐药性的分析在临床上有积极意义,为患者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开腹取石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水平、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AST、TBIL、ALT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1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降低肝功能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和1年复发率,其效果优于开腹取石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对总胆管结石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42例各类型总胆管结石患者先行ERCP后,再采用EST、机械碎石、取石网篮或/和球囊取石、鼻胆管引流等方法治疗.结果 EST成功率为40例(95.2%),内镜取石总成功率为41例 (97.6%),发生1例并发症.结论 内镜下治疗总胆管结石安全、有效、经济,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总胆管结石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ERCP诊治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查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重庆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MBED,对ERCP诊治胆总管结石的优势和弱点进行分析。结果诊断方面:ERCP对于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和97%;治疗方面:研究表明对于D〈1.0cm的小结石成功率97.6%;并发症方面:报道经过50万人次的观察,此上所说偶尔穿孔、出血、感染误吸的概率大概只有0.01%。不足:仍然有很多禁忌症。结论 ERCP诊断及其治疗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外科手术,是目前胆结石患者常采用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ERCP诊治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查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的作用.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重庆维普(VIP)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PUMBED,对ERCP诊治胆总管结石的优势和弱点进行分析.结果 诊断方面:ERCP对于胆总管结石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和97%;治疗方面:研究表明对于D<1.0cm的小结石成功率97.6%;并发症方面:报道经过50万人次的观察,此上所说偶尔穿孔、出血、感染误吸的概率大概只有0.01%.不足:仍然有很多禁忌症.结论 ERCP诊断及其治疗技术具有简单、快速、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外科手术,是目前胆结石患者常采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诊断为胆总管结石,并接受ERCP取石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42例患者为观察组,未复发的24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生率、胆总管直径、胆石直径、内镜取石术后胆囊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石直径为经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1. 107,95%CI:1. 037~1. 182,P=0. 002)。结论多种因素与ERCP取石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存在关联,术前须对相关危险因素加以评估,尽可能降低胆总管结石的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19.
血友病是一组因遗传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其特征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以创伤或自发性反复出血倾向为主要临床表现,甲型血友病即FⅧ因子缺乏症[1].因其出血率高,侵入性操作易引起细小血管弥漫性出血,严重时往往造成出血不止甚至致死,所以任何侵入性操作都要十分小心谨慎.血友病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凝血因子替代疗法处理是保障微创手术安全的基础,是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必要措施[2-5].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间苯三酚在ERCP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2—10月需要做ERCP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右美托咪定+芬太尼+间苯三酚)、B组(右美托咪定+芬太尼)、C组(间苯三酚),每组40人,年龄35∽75岁。A组:右美托咪定1μg/kg 10~15 min于术前泵注,同时在术前15~20 min静脉快速滴入间苯三酚80 mg+0.9%生理盐水100m L;手术开始时静脉给予芬太尼0.05 mg;B组右美托咪定1μg/kg 10~15 min于术前泵注,手术开始时静脉给予芬太尼0.05mg;C组10~15 min术前静脉滴入间苯三酚80 mg+0.9%生理盐水100 m L。常规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指标,手术时间长短、术中胃肠痉挛次数,追加其他药物有无、手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术中C组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较高,与A、B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整个手术期间,A组患者的胃蠕动次数最少,手术操作时间最短,远低于B组和C组,均为P〈0.05;C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最多,特别是在恶心、呕吐、高血压、躁动方面,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B两组,均为P〈0.05,而A组患者不良发应发生情况最少,与B、C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方案相比,在ERCP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间苯三酚,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胃蠕动更弱,术者操控性好,手术时间亦缩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