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清代医家陈士铎所著的《洞天奥旨》中,记载了疮疡病的阴毒证.陈士铎认为肝肾两脏之阴火耗血伤津,滞涩成肿,是阴毒疮疡发生的主要机制.陈士铎治疗阴毒的原则重在遏制阴火之势,辅以顾护胃气,方能化解阴毒.在临床实践中,陈士铎之遣方具有以人参、黄芪为主,大剂补中的特点;在用药中阐发金银花纯补的特点,将其作为治疗阴毒疮疡之要药...  相似文献   

2.
正血浊理论是由王新陆教授在《脑血辨证》中首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中医病理学概念[1]。血浊是指血液受各种因素影响,失去其清纯状态,或丧失其循行规律,影响其生理功能,扰乱脏腑气机的一种病理状态。血浊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指那些不稳定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研究表明,大多数动脉硬化血栓形成是由于轻、中度狭窄的动脉斑块的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所致。血浊理论作为一种全新的中医病理学  相似文献   

3.
癌症从外科疮疡论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丹  牟重临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859-861
癌症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按其不同的表现,散见于中医各科,如内科的“症积”、“肠覃”,妇科的“症瘕”,外科的“乳岩”、“马刀挟瘿”等。癌症的中医治疗,临床报道虽然很多,但大都采用经验方辨病用药,或辨病结合辨证以改善症状。由于缺乏整体的系统性理论指导,采用药物品种与处方种类极为庞杂,难以使后学者继承与发扬。近来不少文献提出辨证分型用药,处方也很少有辨证与辨病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 lerosis,AS)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是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然而,易损斑块及斑块破裂目前尚无理想的动物模型,因此,寻找到一种理想的易损斑块动物模型,对于易损斑块研究和临床治疗都是迫切需要的。本文就易损斑块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从对动脉粥样硬化认识转变看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与切入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如何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现代医学研究领域的焦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AS的认识发生了几次重要的转变,即从重视“管腔狭窄”到强调“易损斑块”、从“脂质沉积”学说为主导到“炎症反应”学说的公认以及从“易损斑块”到“易损患者”的新概念。这些转变带来了治疗学理念和方法的更新,也为中西医结合防治急性心血管事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6.
7.
从动脉粥样硬化的西医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及中医病因病机等论述了中西医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机。指出:动脉粥样硬化属中医痰湿型体质,以痰湿浊瘀的壅盛、积滞为其主要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30只雄性ApoE基因敲除(ApoE-/-)小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雷帕霉素组、阳性药物(瑞伐他汀)组。高脂饮食12周后灌胃干预4周。处死后取主动脉斑块组织油红O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斑块脂质情况、斑块面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外周血中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白介素-6(IL-6)和转化因子β(TGF-β)、白介素-10(IL-10)表达情况。[结果]雷帕霉素组斑块面积明显小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炎症因子方面,雷帕霉素组能有效降低外周血TNF-α、INF-γ、IL-6表达,增加IL-10、TGF-β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帕霉素可通过增加抗炎因子含量、降低促炎因子含量来调控炎症反应,进而抑制斑块发展,降低血管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9.
张敏 《河南中医》2011,31(10):1092-1093
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证属本虚标实,本虚即阳虚、阴虚,标实即寒凝、痰浊、瘀血、瘀毒。若心阳不足,则阴寒之邪乘虚而入,痹阻胸阳,使经脉挛急,气血瘀阻;心阳须以阴为体,若体阴不足,则又反制心阳之用。故惟有心阳温煦、推动以及心阴滋润、充盈,阴阳既济、平衡协调,方可心有所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疮疡阳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理想,高于对照组(85%)(P〈0.05);实验组95%对我院治疗总体满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表化脓性疾病从大的角度来说属于疮疡阳证范畴,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活动性炎症是易损斑块的重要特征,是斑块破裂的中心环节。炎症反应、脂质代谢紊乱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关系密切。中医毒邪致病理论,尤其是脂毒、瘀毒致病理论与易损斑块的形成及进展颇有共通之处。因此,采用活血解毒兼有调脂作用的中药对易损斑块进行干预研究是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病态血管细胞和凋亡细胞碎片产生病理性蓄积形成的动脉闭塞为特征的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诱发严重血栓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病理基础,对于其病因病机的探讨一直是心血管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细胞胞葬是一种新型的程序性死亡细胞清除方式,指巨噬细胞将凋亡细胞吞噬、降解,防止继发性坏死的过程,是机体生理过程中一种关键的稳态机制。在病理状态下,胞葬功能障碍造成凋亡细胞、坏死碎片病理性蓄积,导致继发性细胞坏死发生和细胞内毒性内容物不断释放,诱导炎症消退障碍和胆固醇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瘀毒”理论是中医学阐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学说,动脉粥样硬化始于血液凝滞不畅的病理状态,血凝日久,成瘀生毒,瘀毒交互为患,壅塞血脉,从而形成斑块附着脉管,而“瘀毒致变”之论是对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病和疾病演变的的重要认识。从中医理论角度,细胞胞葬的病理生理机制与中医“瘀毒”的病因病机存有相似之处。因此,该文以“瘀毒”理论为切入点,探讨细胞胞葬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中的作用机制,并提出运用解毒活血法调控细胞胞葬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研究策略,旨在为解毒活血法防治动...  相似文献   

13.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斑块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可导致高比例的致死或致残率。根据病理解剖和冠脉造影资料的统计分析,大部分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患者,其冠脉内径狭窄程度〈50%,提示管腔狭窄的严重程度并不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发生破裂或糜烂,在此基础上合并血栓形成,可导致管腔的急性完全或不完全闭塞,由此造成ACS的病理基础。若能及时检出和治疗不稳定斑块,同时改变易损斑块中的有害成分,将减少“易损”患者的心梗发生率;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李东垣的阴火理论出发,探讨了冠心病与阴火的关系,认为气虚贯穿于冠心病发展的始终,火热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关键因素,在祛痰化瘀中配以甘温益气之药以补益中气、调节气机升降,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创新"毒热"理论以痈论治消化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多病因消化道疾病,病程长且易复发。周学文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通过对消化性溃疡病因病机的分析,创新中医病因学说,提出“毒热”理论,认为“毒热”是消化性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治疗中以痈论治,采取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之法,为治疗本病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祁薇  于冬冬  关徐涛  王涛  王冰  万姜维  高萍 《新中医》2022,54(12):229-232
基于李杲提出的阴火理论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思路。ITP病机为脾肾两虚、阴火灼伤血络,以健脾补肾降火为主要治疗原则,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基于"营卫理论"的桂枝汤加减,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 ,将110例冠心病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给予桂枝汤加减治疗.疗程为6个月.观察并记录IMT、SAQ情况.结果 和阿托伐他汀相比,冠心病心绞痛痰瘀互结型的患者,服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炎症角度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T)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及具体作用机制。方法:8周龄50只Apo E基因敲除(Apo 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BYHWT组低、中、高剂量,雷帕霉素组,以C57/BL小鼠作为正常组。模型组,BYHWT组给予高脂饮食造模12周,正常组给予正常饮食。造模成功后,BYHWT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5,10,20 g·kg~(-1)BYHWT灌胃,雷帕霉素组给予促进Treg细胞增殖剂-雷帕霉素(4 mg·kg~(-1)),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所有组灌胃4周;4周后取心脏主动脉窦,制备成石蜡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评价斑块面积,采用免疫组化评估斑块内Treg细胞表达数量。眼内眦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外周血炎症因子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叉状头转录因子p3(Foxp3)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显著增加(P0.01),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0(IL-10)明显降低(P0.05),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BYHWT中、高剂量组斑块面积明显减小(P0.05),外周血TNF-α,IL-6含量降低(P0.01),BYHWT高剂量组TGF-β,IL-10表达增加(P0.05,P0.01),高剂量组斑块内Treg细胞表达增加(P0.01),各剂量组外周血Fxop3 mRNA表达增加(P0.01)。结论:BYHWT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增加Treg细胞数量,进而抑制体内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元代王好古所著<阴证略例>的毒论学术思想.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剖析,认为<阴证略例堪称毒论思想大家,列专篇论述了阴毒与阳毒,详细记载了阴毒与阳毒的临床表现.并提出了相应的药物方剂.为深化对毒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阴火不仅指阴中之伏火,广义上还指阳气虚、郁、下陷,表现为浊阴不降,阳入阴份,失于温 运,病邪胶着,过极化火,导致阴阳失调、寒温失宜、气机失常,而引发诸多内伤杂病,且缠绵难愈。治疗当以升清气、补阳气、降浊阴为治疗大法。笔者通过进一步探讨温胆汤之病因病机,指出温胆实则疗虚 寒,清痰热,寒温并用,温凉兼进,其病机及治疗皆体现了阴火学说的内涵,以温运阳气为主来调和阴阳, 从而达到适寒温、调阴阳、畅气机的作用,临床加减广泛运用于内伤杂病,取得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