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田德禄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药用药规律和治疗思想.方法 选择田德禄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66份门诊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初诊处方进行统计,建立用药信息的Excel数据库并进行单味药使用频率分析,选择其中药物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药味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0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66张处方中共使用药味106种,1 131频次;使用频率大于10%的药味34种;系统聚类分析结果,34种常用药味结合临床意义聚为2类.Ⅰ类是田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基础方药;Ⅱ类是随证加减之方药.结论 田德禄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用药注重调肝泄热、和胃降逆、肝胃并治,有明确的用药规律和治疗思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魏玮教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魏教授门诊就诊的IBS-D患者病例,使用Excel 2019、SPSS 20.0、SPSS Modeler 18.0软件分析处方药物的频次、性味归经、强关联药物和核心组方。结果 共收集处方237张,涉及中药91味,中药频次共计3 014次,使用最多的药物为补虚药、消食药。药物使用频次前5位为太子参、肉豆蔻、补骨脂、炒谷芽、炒麦芽。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辛、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胃经为主。关联频次≥100次的药物组合有14组,聚类分析获得核心药物组合4组。结论 魏教授治疗IBS-D多采用补虚药、消食药,治则以健脾温肾,和中益气,醒脾开胃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医院中医药治疗脾虚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2016—2022年贵州某医院中医药治疗脾虚型IBS-D处方,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建立中药处方信息表,利用SPSS 23.0与SPSS Modeler18.0软件进行性味归经、功效、频数、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以挖掘医院中医药治疗脾虚型IBS-D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中药处方502首,处方中药味多见甘味,药性以温、平性为主,多归于脾、胃经,治疗药物以补虚药、行气药为主,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有白术、木香、陈皮等;治疗常用药对组合有白术-木香、白术-陈皮、木香-陈皮等,聚类分析得出3类处方,主要功效益气健脾、行气化痰、渗湿止泻等。结论 医院中医药治疗脾虚型IBS-D组方规律以益气健脾、行气化痰、渗湿止泻为主要治法,临床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减方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挖掘国内主要数据库中收载的有关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文献中的复方,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全文数据(VIP)中有关中药治疗儿童厌食症的文献,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复方690首,含单味药265味.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高频药物有山楂、白术、麦芽、茯苓、陈皮、鸡内金、神曲、甘草、山药、党参等;频次居前7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消食药、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等,累积频率占90.17%;药性以温、平为主,其次为寒;药物归经涉及十二经脉,主要归经为脾经、心经,其次为肝经、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白术为治疗厌食的核心药物,白术-党参、白术-甘草-茯苓、白术-党参-陈皮、山楂-麦芽-神曲为常用药物组合.[结论]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常用治法为消食、补气、理气、化湿之法,药物的性味以温平为主,用药以四君子汤为主方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1985~1991年以来,应用自拟生肌复胃汤治疗胃脘痛176例效果显著,介绍如下。方药组成:炙甘草15g、生甘草15g、黄芪15g、白芍15g、枳实9g、黄连4g、黄芩12g、干姜6g、姜半夏12g、白芨9g、麦芽15g、神曲9g。  相似文献   

6.
药物组成:防风3克,钩藤3克,蝉蜕3克,陈皮5克,炒麦芽6克,焦山楂9克,炒神曲10克,连翘6克,水煎。功用:祛风,止痛,止痰,消食,止泻。服法:每日一剂,分二次服,连服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豫东已故名医魏文彬家藏手抄秘本《产宝奇》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用药配伍规律研究。方法将《产宝奇》方药录入计算机,建立方药数据库,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用药配伍规律。结果整理方剂300首,涉及223味中药,用药总次数达1928次;核心高频次药以甘草、当归、川芎、茯苓、陈皮、白芍、生姜、白术、党参等为主;药类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理气药等为主;频次居于前25位的药物主要以补气药甘草、白术、党参、大枣、人参、黄芪;补血药当归、白芍、熟地;补阴药麦门冬及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等为主。结论《产宝奇》临证选用高频核心药甘草、当归、川芎、茯苓、陈皮、白芍、生姜、白术、党参加减处方用药;频次居于前25位的药物主要组成四君子汤和四物汤两个经典方,突显以活血养血药和补益气血药相参加减变化,治疗妇产科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周亨德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 方法 收集周亨德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处方,提取并处理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网络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 结果 共筛选出有效方剂2285首,共用药物211种,使用频次>15%的中药35种,前5位的分别是黄连、吴茱萸、瓦楞子、海螵蛸、鸡内金。基于关联规则分析,药物2项关联组合以瓦楞子+黄连最为常见;药物3项关联组合以瓦楞子+吴茱萸+黄连最为常见;药物4、5项关联组合以海螵蛸+瓦楞子+吴茱萸+黄连最为常见。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药物为:黄连、吴茱萸、瓦楞子、海螵蛸、鸡内金、六神曲、莱菔子、厚朴、黄芪。基于系统聚类分析,提取到7组核心药物组:黄连-吴茱萸,瓦楞子-海螵蛸,鸡内金-六神曲-莱菔子,藿香-佩兰-草果仁-羌活,青皮-木香,茯苓-山药-党参-黄芪,苏梗-苏叶-代赭石-旋复花-姜半夏。 结论 周亨德教授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以健脾益气为主,辅以清热化湿、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治法。数据挖掘方法对于分析名老中医处方用药规律,总结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庞宇舟教授临床论治类风湿关节炎(RA)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庞宇舟教授治疗RA的门诊处方用药记录,并对处方中的高频药物进行使用频次分析,药性、药味、归经和功效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有效方剂46首,涉及中药111味,使用频次≥15次的药物(高频药物)有甘草、桂枝、当归、白芍、附子、防风、威灵仙、白术、大枣、知母、茯苓、麻黄、生姜、川芎、牛膝、秦艽、乳香、细辛、独活、没药共20味。高频药物以补虚药、解表药居多,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主要归脾、心、肺、肝经。针对高频药物的关联规则分析共挖掘出10组关联药物组合,其中甘草-桂枝、甘草-当归、甘草-白芍、桂枝-附子等药物组合的关联性较强。聚类分析共挖掘出5组药物组合:第一组为乳香、没药、当归,第二组为白术、麻黄、知母、附子、大枣、生姜、白芍、防风、桂枝,第三组为甘草,第四组为秦艽、独活、川芎、威灵仙、牛膝,第五组为茯苓、细辛。结论 庞宇舟教授临床论治RA的原则为解毒补虚,并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兼证加减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尹建平治疗湿热病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尹建平门诊治疗湿热病有效或显效病案的中药处方,利用Excel软件对处方中中药进行频数统计,取累积频率在90%以内的中药作为高频中药,采用SPSS 20.0软件对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了444例病案,总计中药处方500首,共使用中药136味,其中高频中药40味,出现频率前5位的为苍术、甘草、黄连、厚朴、干姜,对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得到6个聚类方,C1:苍术、甘草、黄连、厚朴;C2:干姜、藿香;C3:半夏、陈皮、薏苡仁;C4:茯苓、西洋参、黄芩;C5:黄柏、茵陈、桑白皮、白术;C6:神曲、救必应、砂仁。结论:聚类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尹建平治疗湿热病分消湿热、宣肺开闭、降肺气利湿、行气通阳、辛寒降湿热、顾护中阳以及湿热病后期调阳补阴的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1.
增食开胃合剂是辽宁省本溪市中医院自制汤剂,该药由炒白术、黄连、砂仁、三仙(山楂、神曲、麦芽)等12味中药组成。具有健脾消食和胃之功。主要用于小儿厌食之症。临床使用疗效确切,深受患者欢迎,我们对增食开胃合剂进行了质量研究,制定了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庄礼兴教授诊治慢性胃炎之临证经验.[方法]收集庄礼兴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门诊有效病案的资料及处方,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复杂网络构建方法等探讨庄礼兴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157首处方132味药物.药物频次居前的药物依次为白芍、枳壳、柴胡、陈皮、法半夏、甘草、...  相似文献   

13.
“三仙”即山楂、麦芽、神曲相须配伍之总称,是消食导滞的最佳组方。传统经验认为:将这三味药分别炒焦后能增强消食导滞作用。为形容其疗效灵验如仙丹,故名“焦三仙”。例如《用药心得十讲》谓:“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三药合称谓:焦三仙,能互相增加其消食导滞能力。”焦氏认为:神曲:“炒焦用,消食的效力可增强。”麦芽:“炒焦用,消食化积的作用最大。”山楂:“炒焦用,适用于消食导滞。”1985年版《药典》亦认为:“焦麦芽消食化滞”、“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等,临床上被广泛应用。笔者临床中发现,“三仙”炒焦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处方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姜红江教授治疗膝痹病的用药规律和学术思想特色,以期薪火传承。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4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姜红江教授诊治的膝痹病医案,由专人对处方数据进行信息统计,在古今医案云平台建立“姜红江教授治膝经验”医案库,运用数据挖掘分析对医案的中药频次、性味归经、功效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关联分析、复杂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分别得出中药配伍规律、核心组合和核心聚类群。结果 共收集到82首医案,包括中药68味。中药频次前3位为牛膝、焦栀子、川芎;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以苦、甘、辛为主,归经以肝、肺、肾、心、脾经为主,功效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止痛为主;从中药配伍和关联规则得出中药组合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祛湿止痛为主;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方药组合为牛膝、焦栀子、当归、盐杜仲、黄芪、续断片、川芎、丝瓜络、炒没药、连翘;通过聚类分析得到4个核心聚类群。结论 姜红江教授治疗膝痹病以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止痛、活血化瘀为主要治法,对临床用药和经验传承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探究牛学恩教授临证诊疗功能性胃肠病伴抑郁的治疗规律。方法 收录牛学恩教授门诊诊疗功能性胃肠病伴抑郁的获效方剂,对中药使用频次、用药模式、新处方等采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实行软件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127张处方,177味中药,四气统计得出温性药占42.10%、寒性药占26.66%,两者总占68.76%。中药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药物依次为茯苓、甘草、半夏、柴胡、白芍、白术、当归、陈皮、生姜、黄芩。同时得出牛学恩教授临证治疗该病的组方规律网格图。最后,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得出“竹茹-枳实-莲子心-灯心草”“海螵蛸-焦神曲-夏枯草-青皮-龙胆草-胡黄连”“党参-枳壳-白术-枳实”等新方核心组合13组。结论 牛学恩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伴抑郁时,寒温并用各行其是,补虚泻实随证用之,重视调节中焦气机、升降左右,并结合疏肝、健脾、温阳、通下等法,尤善用辛开苦降之法使气机升降有度,脏腑协调互用,气机枢转有度,则阴阳和,心神安、胃肠治、抑郁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挖掘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经验。[方法] 筛选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赵瑞华教授门诊,且治疗有效的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的处方数据,应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处方数据进行挖掘,包括一般资料、中药频次、性味功效、药物组合、核心处方等内容。[结果] 共纳入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122例,802个诊次处方,患者平均年龄(38.30±0.51)岁。患者痛经平均病程(78.15±8.42)月,明显高于患者诊断子宫腺肌病的平均病程(32.55±3.2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频率大于50%的药物有茯苓、桂枝、鸡内金、白芍、薏苡仁、炒白术、三七粉、生甘草、党参、胡芦巴、生姜、丹参、姜黄和醋柴胡。温性药、平性药,辛、甘、苦味药物使用频次较高,药物归经主要涉及到脾经、肝经、肺经、胃经和肾经。常用的药物组合为桂枝-白芍、鸡内金-薏苡仁、茯苓-炒白术等。药物聚类分析显示,高频使用的中药主要聚为3类,结合数据挖掘及专家访谈结果,最终总结出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核心处方。[结论] 赵瑞华教授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组方精简、用药平和,处方用药充分体现了其重视阳气、重视脾胃、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学术思想,临床疗效显著,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马红珍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纳入2020年1月-8月其在浙江省中医院门诊治疗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四诊及中药处方,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对处方药物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分析组方规律、探寻新方及常见证型组方特点分析。结果:在纳入标准的171首方剂中,涉及中药139味,统计分析示用药频率在40%以上的分别为黄芪、茯苓、防风、牛膝等17味中药,药物组合频次前6位的分别是黄芪-茯苓、黄芪-防风,牛膝-黄芪、黄芪-炒白术、黄芪-山药、防风-茯苓,挖掘出41个核心组合和新方6首。结论:马红珍教授治疗IgA肾病调节“肺-脾-肾”轴,以扶正固本为主,辅以活血化瘀、利水渗湿、消瘀泄浊等法适时祛邪,注重整体阴阳平衡。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邵征洋教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用药规律。方法 从邵征洋教授门诊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107首首诊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提取方药信息,对每首处方的最主要症状及处方中药物使用频次,类别及性味频次进行频数分析,并运用关联规律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以探究深层次的中医用药规律。结果 所有处方共总结出7大类抽动表现,出现频率最高的3种表现依次为:眨眼、咽部发声、抽鼻。使用频次≥14的中药共有28味,其中甘草用药频数为最。药物类别主要为清热药、补虚药、平肝息风药等。药性使用频数最多的为温性药,药味使用频数最多的是甘味药。关联规则分析显示常用药物组合主要有甘草→桔梗、荆芥→薄荷、甘草→玄参、荆芥→防风4组药物。系统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7组常用聚类方,包括芍药甘草汤、六味汤及经验药对等。结论 邵教授认为“外风引动内风”乃儿童抽动障碍最为常见之病机,“肝风内动”为最核心之病机,提出以“内外风同治”的治疗原则,同时兼顾健脾、祛痰、疏肝之法。  相似文献   

19.
陈洪琳  宋立群 《中医学报》2021,36(4):787-792
目的:利用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联合Apriori算法分析宋立群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首次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门诊并经肾活检确诊的膜性肾病患者112例。利用自主开发的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与Apriori算法对112例患者的首诊处方进行集合分析、药物关联分析、Apriori算法的关联分析以及药物配伍网络分析,总结宋立群教授治疗膜性肾病的理论与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得到102味中药,从中发现宋教授治疗膜性肾病可能的药物组合(黄芪、炒白术、茯苓、白果、芡实、金樱子、女贞子、沙苑子、菟丝子、覆盆子、焦山楂、神曲、炒麦芽)以及生地黄炭-熟地黄炭、大蓟炭-小蓟炭、藕节炭-棕榈炭、芡实-金樱子、地榆炭-侧柏炭、穿山龙-龙葵、菟丝子-沙苑子、沙苑子-覆盆子、焦三仙(焦山楂、神曲、炒麦芽)、桑白皮-漏芦-路路通以及苏木-龙葵-穿山龙等药对或药物组合。并在其中体现出宋教授治疗膜性肾病以"补益脾肾"为主的学术思想。结论:宋立群治疗膜性肾病以补益脾肾、调畅三焦气化为主,以补益脾肾、调畅气机、固摄精微、通调水道、恢复三焦气化功能为治疗膜性肾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数据挖掘的王勋治疗痢疾用药规律。方法:统计王勋《慈航集三元普济方》中治疗痢疾的处方中所使用的中药,将药物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分别查处其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借助Microsoft Excel 2016、SPSS Statistic 24.0、SPSS Modeler 18.0计算机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用药频数分析、高频用药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整理王勋治痢处方44首,使用中药64味,其中高频药物(使用频率≥5%的药物)22味,排名前十的药物为车前子、当归、甘草、木香、白芍、枳壳、槟榔、茯苓、莱菔子、大黄;关联分析共产生"莱菔子→车前子、枳实→甘草、陈皮→枳壳、枳壳→车前子、槟榔→车前子、枳实→木香"等15条2味药物关联,聚类分析得出当归、车前子、莱菔子、枳壳、白芍、甘草、槟榔、赤芍、陈皮;大黄、枳实、厚朴、黄连等4个聚类方。结论:数据挖掘的手段研究王氏治疗痢疾处方用药的规律,以此总结王氏治疗痢疾的用药特点,对临床治疗痢疾用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