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分析插管全身麻醉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2 月期间东莞市中医院进行上肢手术治疗患儿中选取 80 例,应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 例。给予对照组患儿 插管全身麻醉,给予观察组患儿插管全身麻醉辅助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刻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 水平、苏醒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T0 时刻(实施麻醉前)两组患儿 MAP、HR 水平比较,差异无 统计学差异(P > 0.05);T1、T2 时刻(气管导管插管时、气管导管拔管时)两组患儿 MAP、HR 水平均升高,且观察 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比对照组短,术后疼痛程度评分比对照组低,差 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儿嗜睡、拔管时候躁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在对小儿实施上肢手术中实施插管全身麻醉辅助臂丛神经阻滞,应用效果理想,可有效维持患儿循 环系统的稳定性,术后疼痛程度低,苏醒质量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分析探讨腹股沟疝手术中多麻醉阻滞联合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郑州大桥医院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12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90例,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组90例, 采用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腹横肌平面及生殖股神经联合阻滞,比较两组的麻醉阻滞情况。结果:与对照 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均明显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麻醉后 10 min(T1)、 15 min(T2)、30 min(T3)时间点时,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等术后麻醉并发症发生率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针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联合阻滞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研究在老年人下肢骨科患者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开封 市中心医院 2018 年 12 月至 2019 年 5 月收治的 100 例老年下肢骨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两组,各 50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当进行下肢切口后, 对照组患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水平都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患者在通过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后,其血压、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 者出现躁动行为的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 70 %,明显高于对照 组的 5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提供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 能够将患者手术期间的应激反应减少,同时能够加快患者的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胸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 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接受胸腹部手术的 80 例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划分为对照组(40 例)和观察组(40 例)。 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采取全身麻醉复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及应激指标情况 进行比较,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切皮前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观察组切皮后 1 h 的 MAP、HR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切皮前和切皮后 1 h, 对照组血糖水平变化较观察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手术后 2 h、4 h 及 6 h,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 法(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胸腹部手术患者来说,全身麻醉复合椎旁 神经阻滞麻醉有助于减少患者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麻醉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究无肌松药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胆结石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的影响。 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 2017 年 4 月至 2018 年 4 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 10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 53)与 观察组(n = 53)。对照组给予静脉推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 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不同时间点〔给药前(T0)、手术时 30 min(T1)、意识恢复时(T2)〕血流动力学指标 〔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变异性(HRV)〕。结果:T0 时,两组患者 HR、MAP、HRV 比较,差异均 无统计学意义(P > 0.05);T1 时,观察组患者 HR、HRV 高于对照组,T2 时,观察组 HR、MAP 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波 动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无肌松药下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胆结石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及拔管时间无影响, 且可使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信阳职业技 术学院附属医院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收治的 64 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将所有患 者分为 A 组(32 例,腰硬联合麻醉)与 B 组(32 例,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A 组患者麻醉 1 h 后心 率、收缩压以及心排量等血流动力学指征均高于 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 组患者运动阻滞持续时间、 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 B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 组患者运动阻滞见效时间、感觉阻滞见效时间均早 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腰硬联合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全身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深度对脑外科术后患者脑保护作用及脑氧代谢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7 年 3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心医院脑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 6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手术日期的单双号分为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 30 例。对照组患者麻醉深度指数为 47 ~ 56,麻醉深度级别为 D1;观察组患者麻醉深度指数为 37 ~ 46,麻醉深度级别为 D2。记录各时间段〔麻醉前(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 30 min 后(T3)、拔管时(T4)〕 两组患者脑氧代谢指标〔脑氧摄取率(CERO2)、桡动脉 – 颈静脉球乳酸差值(AVDL)、桡动脉 – 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 差(Da–jvO2)〕、脑功能相关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脑血流动力学 参数〔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记录术前和术后 1 d 时,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 –α (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 结果:T1 时,两组患者脑氧代谢指标(CERO2、AVDL、Da–jvO2)、脑功能相关指标 (NSE、S100–β)、脑血流动力学参数(MAP、CVP)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T2、T3、T4 时,观察组部分 脑氧代谢指标(CERO2、Da–jvO2)、脑功能相关指标(NSE、S100–β)、脑血流动力学参数(MAP、CVP、HR)均低于 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2、T3 时,观察组 AVDL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T4 时两组 AVDL 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术后 1 d 时,两组患者 TNF–α、IL–6 水平均较术前上升,且观察组 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相较于 D1 麻醉,D2 麻醉可更有效减轻手术麻醉对脑组织的损伤, 维持术中脑氧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 B 超引导下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2 月郑州市惠 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 74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37 例。对照组接受传统臂丛神 经盲探操作下麻醉,观察组接受 B 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为 97.3 %,高于对照组的 8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 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利多卡因用药剂量为(25.0 ± 2.3)mL,明显少于对照 组的(38.5 ± 3.7)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B 超引导下神经阻滞用于临床麻醉中可以取得理想的麻 醉效果,而且能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右美托咪定麻醉诱导对血清 C 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 死因子 –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韶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 100 例高龄人 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依据诱导麻醉方法分为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诱导)、对照组(采用咪唑安定诱导),各 50 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炎症反应、镇静程度、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 者麻醉前(T0)、手术时(T1)、完成手术即刻(T2)、完成手术后 6 h(T3)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T1、T2、T3 时的血清 CRP、TNF–α 水平均低于对 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T3 时的 Ramsay 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 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 诱导较 0.9 % 氯化钠注射液麻醉诱导更能降低患者的血清 CRP 及 TNF–α 水平。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 990 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脑外伤患者 8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 组应用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时(T1)、手术开始时(T2)、拔 管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气管插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 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T1、T2、T3的MAP、HR水平均较对照组平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气管插管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 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舒芬太尼的应用 效果优于瑞芬太尼,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莞东华医院在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期间收治的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25 例,对照组采用硬 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为 96.0 % 高于对照组 7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以及成功阻滞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0 %)明显低于对照组(28.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镇静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利于手术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对其术后认知功能、早期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择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 80 例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 40 例。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早期康 复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1 d、术后 3 d 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自控镇痛次 数少于对照组,进食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 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 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帮助患 者恢复认知功能,缓解疼痛,改善其生活质量,该方法相对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摘 要目的:比较剖宫产手术腰 – 硬联合麻醉中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 2022 年 8 月至 2023 年 7 月在瑞金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剖宫产的 72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手术麻醉方案均为腰 – 硬联合麻醉。按照麻醉用药 不同将产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6 例。对照组使用布比卡因,观察组使用罗哌卡因。比较两组产妇麻醉后感觉神经及 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患者术中麻醉优良率、生命体征、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 后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长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 术中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中 30 min、术毕,观察组产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 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产妇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 结论:剖宫产手术腰 – 硬联合麻醉中应用罗哌卡因的效果好于布比卡因,安全性也更高,产妇术中生 命体征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4.
摘 要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患者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厦门 大学附属福州市第二医院 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 149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 (n = 73)和观察组(n = 74),对照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联 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的麻醉优良率为 95.95 %,麻醉不良反应发 生率为 2.70 %;对照组的麻醉优良率为 85.33 %,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麻 醉前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中骨折复位时,观察组的收缩压、 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颈浅丛联合臂丛神经阻 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患者手术中应用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符合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目的:探究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诱导与维持麻醉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 2020 年 2 月至 2021 年 12 月在安阳市肿瘤医院收治的 102 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51 例。两 组患者均择期实施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的麻醉诱导及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维持,观察组采取七氟醚 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诱导与维持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变化及麻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 10 min(T0)时心率(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诱 导后 10 min(T1)、手术开始时(T2)时 HR 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 T0、T1 时 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T2 时 MAP 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5.88 %(3/51),较对照组的 21.57 %(11/51)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应用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诱导与维持麻醉,能够提高血流稳定性,减少对患者 认知功能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且不良反应比较少,临床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联合氢化可的松对肩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影响及镇痛效果。 方法:选择 2020 年 3 月至 2023 年 1 月在郑州市骨科医院行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 9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奇偶数法, 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5 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罗哌卡因实施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 加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神经阻滞效果、麻醉药物使用情况、术后患者疼痛感受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观 察组患者运动及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曲马多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 6 h、12 h、18 h、24 h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 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罗哌卡因联 合氢化可的松用于肩关节镜手术中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延长感觉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减轻患者疼痛感受,降低 麻醉镇痛类药物使用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摘 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21 年 3 月周口市中医院行骨科手术的 110 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 尼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 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质量及认知功能的变化。 结果:麻醉用药后 30 min(T3)、清醒后(T4) 时,观察组患者 HR、MAP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麻醉用药后 10 min(T2)、T3 时,观察组患 者 RR、SpO2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20 min 和术后 30 min,观察组患者 Ramsay 镇静量表(RS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 0.05)。 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在行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可改善围手术期呼吸、血流动力学, 患者苏醒质量良好,并且对认知功能并未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摘 要〕 目的:比较区域阻滞麻醉、全身麻醉对创伤骨折患者围术期及转归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平煤 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收治的 160 例行手术治疗的创伤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80 例。 观察组采用区域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心率、平均动 脉压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麻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 Cravero 评分、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 24 h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 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创伤骨折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区域阻滞麻醉、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相当,但是区域阻滞 麻醉起效更快、拔管时躁动少,术后疼痛轻,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更安全。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对老年胆囊结石患者术中血压、心率变化及术后苏醒质量的 影响。方法:选取 2017 年 4 月至 2019 年 4 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 92 例,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 按照麻醉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 = 46)和对照组(n = 46)。对照组采用静脉复合吸入麻醉,观察组采用丙泊酚复合雷米 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于麻醉诱导前(T0)、插管时(T1)、建立气腹后 5 min(T2)、拔管时(T3)测定血流动力学参 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水平,拔管后 10 min 以警觉 – 镇静评分(OAAS)评估意识状态,比较两组患者 术后情况(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拔管后 10 min OAAS 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 T2、T3 时 HR、MAP 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较对照组短,拔管后 10 min OAAS 评分较 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老年胆囊结石患者采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能稳 定术中 HR、MAP,提高术后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探讨丙泊酚(P)联合瑞芬太尼(R)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纳入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 LC 的患者 8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 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患者行芬太尼(F)复合 P 麻醉方案,观察组行 R 复合 P 麻醉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的血流 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麻醉后恢复情况、意识状态、苏醒期躁动情况、不良反应。 结果:气管导管插管时(T1)、 气管导管插管后(T2)时,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T1、T2 时,观察组患者的皮质醇、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 者的清醒时间、拔出气管导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 在拔管后 10、60、240 min 的警觉 / 镇静评分法(OA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患者在苏醒时、苏醒后 30 min、120 min 的 Rasmay 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 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R 复合 P 麻醉方案能减轻 LC 患者的应 激反应指标,稳定其血流动力学指标,且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清醒与意识、呼吸的恢复,减少苏醒期躁动,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