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多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亏虚,或感受风寒之邪、七情过激、疲劳,或脾肾虚弱致使痰浊内生,阻滞肺络所致,其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主,可从肝、肺、虚、瘀治之。  相似文献   

2.
肾间质纤维化(RIF)是由多种病因导致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病理特征,结合中医“络病学说”“癥瘕理论”与现代医学肾脏病理特征,“肾虚络瘀,肾络癥瘕”是RIF的主要病机,正气亏虚,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痰热瘀毒等实邪阻滞肾络,相互胶结,形成癥瘕,积聚于肾络导致了RIF。自噬是细胞体内将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变性的蛋白质等代谢产物进行降解与重吸收的过程,自噬参与了RIF发生的诸多环节,与RIF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将自噬与中医学结合研究发现,机体内生痰热瘀毒等实邪的代谢与自噬降解和重吸收功能相关,自噬在一定程度上是消除痰热瘀毒等实邪的方式,正气不足,累及肾气,肾虚气化不利,自噬功能不足,会引起痰热瘀毒等实邪累积,瘀阻肾络则易形成肾络癥瘕造成RIF,肾虚络瘀是自噬不足的基础,肾络癥瘕是自噬不足的微观病理表现,自噬不足与肾络癥瘕形成具有相同的病机演变,该文就RIF“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结合RIF-自噬病理机制,深入探讨“肾虚络瘀-自噬不足-肾络癥瘕”在RIF的相关性,全面诠释“肾虚络瘀,肾络癥瘕”病机的科学内涵,以期从中医理论阐述自噬在RIF中的作用研究奠定基础,为RIF的治疗及其机制研究提供新...  相似文献   

3.
桥本甲状腺炎(HT)中医病机以脾气亏虚为本,以气火痰瘀为标,其因虚而滞,因滞更虚的动态病机特点,可以王永炎院士“虚气留滞”学说概之。中医学认为,细胞自噬为气化的微观表现,具有清除病邪,维持内环境稳态之功。自噬水平不足可导致受损细胞器等废物无力清除、异常蓄积,或可看作虚气留滞病机的微观体现。本文基于“虚气留滞”理论探讨桥本甲状腺炎与细胞自噬的相关性,确立“补虚化滞”治法,以调控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自噬功能为治疗靶点,为中医药防治桥本甲状腺炎病变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总结蒋益兰中医药维持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蒋益兰认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维持治疗阶段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主要证型为气阴两虚,痰瘀毒结。在单纯中医药维持治疗时多拟方肺复方加减以益气养阴,宣肺化痰,化瘀解毒;当化疗维持治疗后多肾气不足,脾胃亏虚证,多拟方脾肾方加减以补益脾肾,和胃降逆,益气养血;靶向维持治疗中以禀赋不足,邪毒内蕴证为主,多拟方四君子汤加减健脾益气,清热解毒,以达减毒增效、扶正抑瘤之效。  相似文献   

5.
郭茜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4):556-556
多发性骨髓瘤也称浆细胞性骨髓瘤,属中医学骨痹、骨蚀、虚劳等范畴,为脏腑经络失调,阴阳气血亏损,导致气机阻滞,痰瘀互结,热毒内蕴。病机关键为本虚标实,以心、肺、脾、肾、肝亏虚为本,气滞、痰阻、血瘀、毒结为标;早期以邪实为主,  相似文献   

6.
肺积方治疗肺癌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娟 《山东中医杂志》2006,25(8):531-532
肺癌又称支气管肺癌,属于中医学肺积范畴,是由于饮食失调、劳倦过度等致正气先虚,邪毒乘虚而入所致。由于邪毒的干扰,脾脏失去了正常生理功能,致宣降失司,津液输布不利,壅结为痰,气机不畅,血滞为瘀,痰瘀交阻,阻塞经路,久而成积。这是因虚而得病,因虚而致实,虚为病之本,实为病之  相似文献   

7.
周畅  李荣慧  彭素娟 《河北中医》2024,(1):22-24+28
肺癌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袁长津教授通过自身的临床经验并结合历代医家论述,认为肺癌的病性证素以正虚与痰、气、热(火)、毒、瘀等病理因素相互搏结为主,病位证素以肺脾为先。袁长津教授以此为基础,认为肺癌的病机可分为痰瘀致病与肺脾本虚致病,并提出“痰瘀共消除邪薮、肺脾同治行气血”的治疗原则,并根据临床情况随证加减,为中医药治疗肺癌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MS)其特点为病灶播散和病程常缓解与复发的反复出现。中医认为MS的病因病机是新感毒邪,肺脾肝肾及督脉亏虚,痰瘀阻滞而发病。  相似文献   

9.
肺癌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小芹 《河北中医》2010,32(8):1253-1254
肺癌是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调,邪毒乘虚入肺,导致肺脏功能失调,气机不利,血行瘀滞,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瘀阻络脉,故瘀毒胶结,日久形成肺部积块。初起多为邪毒痰瘀壅滞于肺,侧重实证,虚损不明显,机体正气尚强,通过调治,病情可好转。若未控制,邪毒伤正,肺脾气虚,邪毒可进一步向肺外传变,  相似文献   

10.
沈智强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31-1632
近年来 ,笔者从肌营养不良患者肌群萎缩无力与肌肉假性肥大等主要临床症状出发 ,从体虚毒滞、痰瘀交阻立论施治 ,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1 中医学认识病因与发病 本病起因于先天禀赋不足 ,肝肾亏虚。若后天失予调养 ,则致肝脾肾三脏虚损而发病。病情可因劳倦、外感寒湿、情志刺激等因素而加重。一般初期即表现为虚象 ,有脾肾两虚和肝肾阴虚等 ;久病则出现肝脾肾俱虚 ,痰、瘀、毒邪留著 ,以致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候。本病病位以肝、脾、肾为主 ,也可累及心肺。病机 本病多起因于本虚 ,正虚无力御邪 ,导致病邪滞着 ,日久形成本虚标实、…  相似文献   

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乃虚实夹杂之证,多因肺脾肾虚损、水停痰凝、气虚气满、痰瘀互结导致气机升降失调而发.急性发作期以痰凝水停邪实为主,治以理气化痰通腑,温阳化饮;缓解期多为肺脾肾虚损兼瘀,以虚为主,治以健脾补肺,补肾固本,活血化瘀.药理研究也证实,中医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金妙文认为,食管癌术后吞咽困难为本虚标实之证,肝脾肾之亏虚为本,痰邪、瘀毒内滞食道为标。金妙文以运化中焦、固本扶正为原则治疗食管癌术后吞咽困难,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从病因病机(脾肾两虚、湿浊痰瘀、肾气亏虚)、治疗(辨证治疗、专方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论述痛风性肾病的近期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指出:初期主要以祛风、除湿、清热、活血化瘀为主;中后期则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4.
宋卿  吴勉华 《吉林中医药》2011,(10):963-965
中晚期肺癌辨证分为阴虚痰热型、痰瘀蕴结型、脾虚痰湿型、气阴两虚型4型,分别以百合固金汤、导痰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生脉散加减治疗。基本方加减:自拟六仙汤,保肺消瘤汤配合化疗。中医辨证论治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患者,对于减轻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具有明显的优势。肺癌的实验研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影响,免疫调节。今后对于中医药的研究应更加深刻剖析中药抗肿瘤的作用机理、物质基础、中药复方配伍规律,中医药抗肿瘤的研究将不断吸收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走中西医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肺纤维化完整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基于已知认识,从中医理解为"邪伏肺络是病因,枢机不利启动血瘀、瘀血内结致新血不生是过程,肺、脾、肾气虚是结果,气血失和可加速疾病进展,引动伏邪易诱发急性加重"。脏非本虚,是"因瘀致虚、互为因果",且"瘀"含两端,即气郁、血瘀,故瘀解则虚复,治疗攻瘀忌猛,重在枢转气机、养血活血、疏通肺络。  相似文献   

16.
小儿久病病情虚实夹杂,其病因多为失治误治病邪久留或久病正虚难以驱邪外出,以致出现正虚邪恋或正虚邪实的虚实夹杂症。小儿“脾常不足”、“肺气常虚”,当病情反复、缠绵、经久不愈时,更易损伤肺脾,脾失健运,水湿内生,湿聚为痰,肺失宣肃,水津不布,聚而成痰,痰湿阻滞,气机不畅;气虚运行无力,气行停滞;气滞血瘀,痰瘀胶结,故常常虚、痰、瘀症并见。笔者在临床辨治久病患儿时,结合“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多痰”…等理论,从虚、痰、瘀综合论治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风失语症病位在心、肝、脾、肾,以肝肾精气亏虚为本,风火痰瘀四邪为标。风、火、痰、瘀四邪,进而干扰心肝脾肾,导致气血虚弱,痰瘀中阻,舌脉失养,故出现舌强语涩,即失语。以中药(神仙解语丹、资寿解语汤)和针刺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介绍胡学军主任医师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其认为,肺癌病因病机错综复杂,多与机体正气亏虚,邪毒痰瘀乘虚内侵相关,具体可概括为"虚、毒、痰、瘀"。治疗上根据肺癌的特点,分早、中、晚三期进行多维辨证用药,早、中期分别采用自拟方之肺瘤消散饮、肺瘤康复方治疗,晚期予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肺汤、麦味地黄汤等加减,并注重顾护中州,调达气机,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肺癌晚期患者多表现为气阴两虚、肺脾两虚、阴虚痰热、气滞血瘀、肺肾两虚、痰毒瘀滞等证型,李世杰教授通过多年临床经验总结,认为肺癌晚期患者因久病多虚,久病多瘀,多表现为肾虚血瘀型,采用补肾化瘀法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多属本虚标实之患,本虚以肺脾肾气虚为主,标实以六淫外邪、痰瘀交阻为多。在急性发作期,孙教授重点清热涤痰、活血行滞,对缓解期,权衡其虚实程度,重视气血阴阳、脏腑功能的微调作用;根据病人不同的体质特点,分别予“春夏养阳”,以防秋冬风寒之邪蕴结痰火,对老年患者宜以柔润为主,浊药轻投,柔刚相济,长年调理的原则,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