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红彬 《中国民康医学》2012,(22):2779+2796
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疾病,致病原因尚不明。它又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患者常表现为腹泻、黏液血便及腹痛,个别患者有时出现无法忍受的疼痛,结肠痉挛还有可能引起患者失去知觉,也可造成患者贫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当前,一些医生利用肠道益生菌来抑制溃疡性结肠炎致病微生物,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从而减轻或消除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菌群改变及双歧杆菌对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78人,分成二组,治疗组:口服丽珠肠乐胶囊.对照组:口服氟哌酸胶囊,柳氮磺胺吡啶栓,直肠给药.疗程一个月.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的肠道内细菌数量双歧杆菌、乳杆菌显著下降( P<0.01),肠球菌显著增加(P<0.01).结果:经丽珠肠乐治疗后,肠道内主要细菌的数量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肠道粘膜病理及组织学改变基本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改善上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生态调节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评价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在溃疡性结肠炎维持缓解期的疗效及效果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共分为4组,分别给予每名患者美沙拉嗪0.5 g tid口服的基础治疗。同时分别给予乳酸菌组:复合乳酸菌0.66 g tid口服;双歧杆菌组:双歧杆菌0.7 g bid口服;联合组:复合乳酸菌0.66 g tid及双歧杆菌0.7 g bid口服。每6个月对患者行疾病复发率、疾病活动评分及肠镜检查评分,观察评价各组疗效。结果:各组患者在疾病复发率、DAI评分、内镜下评分等方面虽略有差异,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均可能是维持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的有效制剂,而两者之间的疗效优劣仍不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口服双歧杆菌制剂(金双歧片)对溃疡性结肠炎(uc)缓解后复发的疗效。方法将经结肠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的3.4例UC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7例,两组均采用奥沙拉秦(5-ASA制剂)及地塞米松治疗,缓解后实验组给予金双歧片继续治疗,对照组则给予安慰剂(淀粉片剂)。结果按现行诊断标准,实验组4例复发,对照组15例复发。结论经治疗缓解后的UC,双歧杆菌制剂能持久有效地在肠道黏膜表面形成生物学屏障,阻止有害菌和外袭菌对人体的侵袭,调节肠道的菌群平衡,且不良反应少见。  相似文献   

5.
李海霞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1):3944-3946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1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均连续服药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肠镜评分、细胞因子指标以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和肠镜评分均有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均有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有改善,且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水平,促进临床症状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UC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及治疗前后肠炎活动指数(DAI)评分、内镜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DAI及内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DAI及内镜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降低较对照组治疗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11.11%(5/4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31.11%(14/4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UC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肠道炎性反应和促进黏膜溃疡病灶尽快愈合,并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015年我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6例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沙拉嗪肠溶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寇正红  司华  汪绘纹  白少章 《吉林医学》2010,31(19):3077-3077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治疗婴幼儿腹泻的疗效。方法:71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补液、抗感染、口服思密达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金双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5%。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双岐治疗婴幼儿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微生态制剂如枯草杆菌和屎肠球菌(美常安),双歧杆菌活菌抵制剂(丽珠肠乐)联合柳氮磺胺吡啶(SASP)片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30例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分为美常安联合SASP组(A组)10例;丽珠肠乐联合SASP组(B组)10例;SASP组(C组)10例,疗程均为4周.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便菌群、临床症状总积分百分比、Sutherland疾病活动性指数、肠镜分级进行比较.结果:大便菌群变化、临床症状总积分降低百分比,A、B组治疗前后为显效,C组治疗前后为有效.结论:SASP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轻、中度活动期UC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用SASP,而SASP联合美常安,SASP联合丽珠肠乐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练光辉  刘哲  卢放根 《当代医学》2010,16(22):29-31
目的通过建立DSS诱导的恢复期UC小鼠模型,探讨青春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维持UC缓解的作用。方法 6~8周龄雌性BABL/c小鼠50只,体重(20.0±2.0)g,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嗜酸乳杆菌、青春双歧杆菌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采用自由饮用2.5%DSS(相对分子质量3.6万~5万)7d建立小鼠UC模型,并从实验第1d开始,给予青春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浓度均为2×108CFU/10g)和SASP(15mg/10g)灌肠治疗17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粪便隐血,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测量全段结肠长度、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组织学评分。结果青春双歧杆菌、嗜酸乳酸杆均能维持实验性结肠炎的缓解,从第10d开始其DAI积分均明显小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而且青春双歧杆菌有利于体重恢复,在第11d开始体重迅速增加;嗜酸乳酸杆菌在组织学改善方面效果更显著。结论青春双歧杆菌和嗜酸乳酸杆菌能有效地维持实验性结肠炎的缓解,而且两者的作用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双岐三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双岐三联活菌进行治疗,治疗周期两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痊愈9例(36.00%),对照组患者痊愈2例(8.00%),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治疗23例,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有效治疗16例,总有效率为64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治疗中联合应用双岐三联活菌,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治疗,说明双岐三联活菌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作用明显,可有效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崔路佳  王裕宣 《海南医学》2014,(20):3014-301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改变与炎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自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我院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4例,并按照入组时疾病状态分为活动期组62例和缓解期组32例,与同期健康查体对照组50例进行大便菌群结构和细菌数量比较,同时检查三组人群中的内毒素、TNF-α、IL-6、IL-10、IL-4水平并分析这些炎性指标与菌群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发作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数量明显较少,肠杆菌、肠球菌和小梭菌菌群数量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酵母菌菌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活动期组的内毒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期组,而IL-4和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毒素及TNF-α与双歧杆菌数量呈负相关,与肠杆菌呈正相关;IL-6与乳酸杆菌、真杆菌呈负相关,与肠球菌呈正相关;IL-4与小梭菌呈负相关,与双歧杆菌呈正相关;IL-10与消化球菌呈正相关。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正常菌群结构被破坏,体内促炎因子分泌增加,抑炎因子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双歧杆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菌群、血清及肠黏膜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入组患者分为接受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的对照组和接受双歧杆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菌群、血清及肠黏膜中细胞因子含量的差异。结果(1)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肠球菌、乳酸菌及双歧杆菌数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及肠黏膜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及肠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联合柳氮磺胺吡啶可以有效优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菌群数量,抑制肠道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降低疾病活动度。  相似文献   

14.
美沙拉嗪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以柳氮磺胺吡啶(SASP)片对照,观察美沙拉嗪钠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设计进行临床试验.试验组43例病人口服美沙拉秦1 g,3次/d;对照组43例病人口服SASP1 g,4次/d.疗程8周.结果:试验组43例病人8周后近期治愈16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6.47%(37/43);对照组43例病人(包括42例完成病例和1例因无效脱落病例)8周后近期治愈13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2.09%(31/43).试验组43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有6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5%;对照组43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人(包括42例完成病例和1例有不良反应的脱落病例),有12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91%.两组的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美沙拉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与SASP相似,但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5.
林秀英  张啸 《浙江医学》2006,28(6):432-434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改变及其与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导单囊肛门直肠功能测定仪,检测25例UC患者及12例正常人肛门括约肌压力、直肠感觉阈值及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并进行比较。结果 UC活动期患者肛门括约肌静息压、收缩压、松弛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直肠初始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疼痛阈值、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最小充气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UC缓解期患者,临床症状持续存在者直肠初始感觉阈值、排便阈值、疼痛阈值、肛门直肠抑制反射最小充气量仍低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临床症状消失者,上述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结论 UC患者在炎症活动期存在肠道感觉过敏,且感觉过敏在缓解期仍可持续存在,是部分患者症状难以缓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肠泰制剂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不同剂量治疗组(4.3 g/kg与17.1 g/kg)、美沙拉嗪对照组和硫唑嘌呤对照组。造模7d内,观察记录各组小鼠体质量和疾病活动指数变化;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的超微结构;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炎症;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结肠组织TNF-α、IL-6、IFN-γ、IL-10;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各组小鼠结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体质量、DAI和结肠长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组织中TNF-α、IL-6和IFN-γ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显示炎性细胞明显浸润,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复方肠泰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复方肠泰制剂对小鼠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肠上皮紧密连接蛋白表达升高以及肠道免疫功能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药物治疗联合饮食控制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4年6月收治的6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采用美莎拉嗪联合饮食控制治疗)和对照组(单纯给予美莎拉嗪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对照组(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及IL-8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指标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是两组间对比,实验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8%)明显低于对照组(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采用美莎拉嗪联合饮食控制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王哲  张爱国等 《吉林医学》2001,22(4):219-220
目的 :研究乙状结肠镜下直接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U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用随机对照方法对 12 4例溃疡性直肠乙状结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 6 4例与对照组 6 0例 ,治疗组给予乙状结肠直视下给药 ,对照组给予局部灌肠治疗 ,疗程 4周。观察临床症状、结肠镜下组织学炎症及疾病活动指数 (DAI)和改善情况。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症状改善率分别为 87 5 0 %和6 8 33% (P <0 0 5 ) ;结肠镜下炎症改善率分别为 82 81%和 6 5 0 0 % (P <0 0 5 ) ;组织学改善率分别为 85 75 %和 6 1 6 7% (P <0 0 5 ) ;两组的DAI均有明显下降 ,无严重副作用。结论 :乙状结肠镜直视下给药为一有效、简便、安全的治疗溃疡性直肠乙状结肠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43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梅 《吉林医学》2008,29(9):714-715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肠镜检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地对2000年1月-2007年1月43例UC患者进行内镜及临床分析。结果:确诊43例为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侵犯直肠11例(25.6%),直肠乙状结肠12例(27.9%),左半结肠6例(13.95%),右半结肠1例(2.33%),全结肠9例(20.93%),区域性结肠炎4例(9.3%)。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早期结肠镜检查有利于发现病变并确定范围、分期,减少漏诊、误诊;本组患者以轻中型为主,内科疗效较好,部分中重型患者需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20.
白芳芸  呼春娜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56-1157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n=40):口服美沙拉嗪4g/d,酪酸梭菌活菌片2/次,3次/d;对照组(n=40):美沙拉嗪4g/d,治疗8周后,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P〈0.01)。结论美沙拉嗪联合酪酸梭菌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提高疗效,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