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多项生化检测指标联合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招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早期DN患者设为研究组,选取同一时期招远市人民医院体检的70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生化检查,比较两组生化指标水平,包括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胱抑素(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MG)、尿白蛋白/尿肌酐(UALB/UCr);比较单一指标与联合指标检测阳性率。结果:研究组Hcy、hs-CRP、Cys C、RBP、α1-MG、UALB/UC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多项指标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一Hcy、hs-CRP、Cys C、RBP、α1-MG、UALB/U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早期DN诊断中多项生化检测指标联合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尿清蛋白/尿肌酐(UALB/UCr)、α1微球蛋白(α1—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血胱抑素C(Cys C)、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早期肾损伤的糖尿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的标本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尿α1-MG的水平,使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尿UALB/UCr和血Cysc、RBP、CRP的含量。结果糖尿病患者UALB/UCr、α1-MG、RBP、CysC、CRP显著高于健康A(P〈0.01)。结论联合检测UALB/UCr、α1-MG、RBP、CysC、CRP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2例肾细胞癌组织中HIF-1α及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肾细胞癌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率为57.1%,癌旁及正常组织不表达;肾细胞癌VEGF阳性表达率为61.9%,与癌旁及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为20%)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癌转移患者与无癌转移者HIF-1α、VEGF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HIF-1α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Kappa=0.41,P<0.01)。结论 HIF-1α在肾细胞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其与VEGF有相关性,有望成为判断肾细胞癌转移和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HIF-1α是VEGF表达的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L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分5组:糖尿病肾病患者(A组),2型糖尿病无肾病并发症患者(B组)、糖耐量受损者(C组)、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级亲属(D组)、无2型糖尿病家族史糖耐量正常受试者(E组),每组30例,分别检测UALB、vWF、PAF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UALB、PAF含量明显高于其他4组(P<0.01),其他4组间UALB、PAF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vWF含量与B、C、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患者存在肾功能损害和血小板活化,两者变化同步,提示其血管损伤与PAF含量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洪雅萍 《中外医疗》2012,31(15):175-175
目的对多项生化指标在对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进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患糖尿病肾病和同期同年龄段的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的病例各30例。对两组的多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A组研究对象的UALB/UC、α1-MG、RBP、CysC、CRP的水平明显高于B组研究对象。结论患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的多项血尿生化指标会显著性增加,这对于临床对患有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准确及时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烧伤患者血浆游离线粒体DNA(mtDNA)拷贝数变化及在烧伤病情中的作用。 方法 根据患者烧伤程度、面积(TBSA)选取重度烧伤患者30例(重度烧伤组)及中度烧伤患者30例(中度烧伤组),纳入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集所有参试者入院第1、8~11、18~21天的血浆标本。所有血浆标本经试剂盒提取DNA,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浆游离mtDNA拷贝数。分析mtDNA拷贝数与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评分(MODS)、TBSA、Ⅲ°烧伤面积、烧伤指数及生化指标间相关性,并将上述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重度烧伤组入院第1天血浆游离mtDNA拷贝数高于中度烧伤组和正常对照组,重度烧伤组血浆游离mtDNA拷贝数在第8~11天到达峰值之后降低; mtDNA拷贝数与烧伤总面积、Ⅲ°烧伤面积、烧伤指数、APACHE Ⅱ评分、MODS呈正相关(P<0.05),与生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降钙素原白细胞呈正相关(P<0.01),与总蛋白白蛋白及前白蛋白呈负相关(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APACHEⅡ评分和住院当天mtDNA拷贝数为烧伤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tDNA拷贝数在诊断烧伤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4,敏感度为0.833,特异性为0.867。 结论 烧伤患者血浆游离mtDNA拷贝数与烧伤程度和多项生化指标具有相关性,为临床判断烧伤程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本院就诊的糖尿病肾病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至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0名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生化检测,比较检测结果,分析生化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CPR)、尿蛋白/尿肌酐(UALB/Cr)、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血胱抑素C(Cys C)与对照组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R、UALB/Cr、RBP、Cys C检测的阳性率均低于联合检查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检测指标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干扰有丝分裂阻滞缺陷2样蛋白1(MAD2L1)基因表达对乳腺癌(BC)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采用qRT-PCR检测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MCF-10A和4种BC细胞系(MDA-MB-231、MCF-7、SK-BR-3和BT-20)中MAD2L1 mRNA表达水平。将MAD2L1 siRNA转染至MDA-MB-231细胞中,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MAD2L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法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Bax、Bcl-2、cleaved-caspase-3、p-p38MAPK(Thr180/Thr182)和p38MAPK等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联合处理上述细胞,Annexin V-FITC/PI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Bcl-2、cleaved-caspase-3、p-p38MAPK和p38MAPK表达水平的变化。 结果 BC细胞系中MAD2L1 mRNA表达水平高于MCF-10A细胞,其中MDA-MB-231细胞最为显著。干扰MAD2L1基因可降低MDA-MB-231细胞中MAD2L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tmRNA=10.51,PmRNA<0.001;t蛋白=18.30,P蛋白<0.001),同时抑制细胞增殖(F组别=243.36、F时间=44.00、F组别×时间=9.881,P均<0.001),促进细胞凋亡(t=9.10,P<0.001),并上调Bax、cleaved-caspase-3和p-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tBax=15.05,PBax<0.001;tcleaved-caspase-3=5.26,Pcleaved-caspase-3=0.006;tp-p38MAPK=28.46,Pp-p38MAPK<0.001),下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tBcl-2=14.23,P<0.001)。然而,SB203580处理可抑制MAD2L1基因干扰对MDA-MB-23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P=0.002)。 结论 干扰MAD2L1基因表达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iRNA沉默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2(RRM2)基因联合顺铂治疗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可行性。 方法 常规体外培养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采用皮下注射法建立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24只荷瘤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siRNA组、siRNA联合顺铂组,每组6只,分组给药。观察肿瘤生长情况,测瘤体积并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肿瘤组织中RRM2 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 对照组、siRNA组、顺铂组和siRNA联合顺铂组平均肿瘤体积分别为(358.28±46.40)、(261.38±52.49)、(261.65±31.97)、(189.37±41.67)mm3,单药作用后肿瘤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iRNA-RRM2=22.399,PsiRNA-RRM2<0.001;F顺铂=22.254,P顺铂<0.001);两药间无交互作用(F=0.474,P=0.499)。对照组、siRNA组、顺铂组和siRNA联合顺铂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0、36.39%、41.10%、64.33%。siRNA-RRM2与顺铂单药各自均能降低RRM2 mRNA表达水平(FsiRNA-RRM2=9.37,PsiRNA-RRM2=0.006;F顺铂=11.90,P顺铂=0.003)和蛋白表达水平(FsiRNA-RRM2=8.71,PsiRNA-RRM2=0.008;F顺铂=13.01,P顺铂=0.002);两药间无交互作用(FRRM2 mRNA=3.93,PRRM2 mRNA=0.061;FRRM2蛋白=1.72,PRRM2蛋白=0.204)。 结论 单用siRNA或联用顺铂均可有效抑制人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瘤体的生长,可能与其沉默RRM2基因表达有关,特异性沉默RRM2或可成为卵巢癌治疗的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生化检测指标对于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8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员作为对照,分别对2组血清肌酐(Cr)、血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查,计算各项指标单独或联合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阳性率.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患者Cr、BUN、CysC、RBP等生化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联合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阳性率为94.9%,显著高于单独诊断的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通过多项生化指标联合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准确度高,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有效控制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体脂率与肌力及躯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27例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60岁的T2DM患者,测定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 HbA1c)、25羟维生素D3 [25-hydroxyvitamin D3, 25(OH)D3],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 FIN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浓度。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受试者体脂率及四肢骨骼肌肌肉质量(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ASM)。用握力和椅子起坐试验来评价肌肉力量。步速和简易体能状况量表(Short Physical Performance Battery,SPPB)来评价躯体功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体脂率对肌力和躯体功能的影响。结果 女性患者体脂率显著高于男性(35.18%±6.32% vs 28.75%±4.48%, P<0.001)。体脂率与ASM、骨骼肌肌肉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index, ASMI)、握力、步速、SPPB评分显著负相关,与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 HOMA-IR)、椅子起坐时间正相关(P<0.01)。调整年龄、性别、ASM、HbA1c和高腰围后,体脂率与握力、步速降低相关(分别为β=-33.68,P=0.003; β=-1.316,P=0.002),亦与5次起坐时间增加相关(β=31.60,P=0.011)。结论 体脂率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肌力下降及不良的躯体功能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的水平及其对肾脏的影响,以及吡格列酮对抵抗素的调节作用。方法:肥胖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OB组,n=8)、治疗组(PI组,n=8);同周龄普通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C组,n=8)。PI组给予吡格列酮灌胃,NC组与OB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2周后测体质量、24 h尿微量白蛋白( 24 h-mALB)、空腹血糖及血清胰岛素、抵抗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分离腹腔内脂肪并称重,计算脂体比(内脏脂肪质量/体质量);摘取右肾,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变化,测量肾小球直径。结果:OB组脂体比、24 h-mALB、血清抵抗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NC组明显增加(P<0.05);PI组与OB组相比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OB组24 h-mALB与脂体比、抵抗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1=0.789,P<0.05;r2=0.722, P<0.05;r3=0.896, P<0.05),抵抗素与脂体比、24 h-mALB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成正相关(r4=0.792,P<0.05;r5=0.722, P<0.05;r6=0.762, P<0.05)。结论: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明显升高,抵抗素可以通过增加胰岛素抵抗而加重肾脏病理改变及蛋白尿,吡格列酮可以减轻上述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对软骨细胞(PMCs)分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方法 利用qRT-PCR、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检测PMCs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Col Ⅱ)、Ⅹ型胶原(Col Ⅹ)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和13(MMP3,MMP13)的表达变化。采用qRT-PCR、ELISA检测TSH刺激PMCs后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应用高通量RNA-seq技术筛选TSH调控PMCs分化的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在原代PMCs中过表达CTRP3,探索TSH调控PMCs分化的机制。 结果 qRT-PCR、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TSH刺激下PMCs中MMP3(P=0.016,P<0.001)和MMP13(P均<0.001)的表达显著增加。qRT-PCR、ELISA结果显示,IL-1β(P=0.007,P=0.002)、IL-6(P均<0.001)、TNFα(P=0.006,P<0.001)的表达上调。通过RNA-seq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CTRP3。CTRP3过表达后PMCs中Col Ⅱ表达增高(F=76.062,F=77.085,F=190.115)、Col Ⅹ表达降低(F=33.494,F=38.424,F=43.351);同时与单纯TSH刺激相比,MMP3(F=88.607,F=214.145,F=135.60)、MMP13(F=116.561,F=138.674,F=86.865)表达均显著降低(P均<0.001),IL-1β、IL-6、TNFα的表达则均降低(P均<0.001)。 结论 CTRP3对TSH诱导的PMCs分化具有保护作用,有望成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患者关节损伤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5-甲基四氢叶酸(5-MTHF)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干预特性和可能机制。 方法 高脂饮食联合维生素D2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48只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5-MTHF低剂量组(0.5 mg/kg)和5-MTHF高剂量组(2 mg/kg),每组12只。6周后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活性叶酸、同型半胱氨酸、血脂、氧化应激、炎症因子和内皮因子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主动脉病理变化,采用qRT-PCR法检测大鼠主动脉中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mRNA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下降(P<0.05),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C-C)含量增加(P<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含量降低(P<0.001),主动脉中有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脂质斑块弥漫,提示大鼠动脉粥样硬化造模成功。模型组血清活性叶酸含量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增加77.47%(P<0.001)。与模型组相比,5-MTHF低剂量组、5-MTHF高剂量组血清活性叶酸水平升高(P=0.042,P<0.001),同型半胱氨酸浓度降低(P=0.046,P<0.001);5-MTHF低剂量组大鼠的血脂异常、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炎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NF-κB p65和LOX-1 mRNA表达水平均无明显改善(P>0.05);5-MTHF高剂量组大鼠血清TC和LDC-C含量降低(P=0.023,P=0.036),HDL-C含量升高(P=0.035);NO浓度、NOS和SOD活力增加(P=0.035,P=0.022,P=0.04);MDA、TNF-α、IL-6、ET-1含量降低(P=0.022,P=0.045,P=0.024,P=0.045),GSH-Px活力明显增强(P=0.007);LOX-1 mRNA表达下调(P=0.038),NF-κB p65 mRNA表达下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THF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斑块无消退作用,但高剂量5-MTHF可减少平滑肌细胞增生和斑块中泡沫细胞聚集。 结论 5-MTHF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血脂异常、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减少泡沫细胞聚集和平滑肌细胞增生,但未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抑制氧化应激和下调LOX-1 mRNA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早期输卵管妊娠与宫内妊娠中血清血清β-HCG、孕酮及子宫内膜厚度水平, 探讨联合经阴道彩色超声多普勒、血β-HCG、孕酮及子宫内膜厚度诊断对早期输卵管妊娠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0例疑似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经病理或手术证实的80例早期输卵管妊娠及10例宫内早孕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 比较不同类型孕妇血清β-HCG、孕酮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 评价血清β-HCG、孕酮、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在早期输卵管妊娠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输卵管妊娠的孕妇就诊即刻血清β-HCG、孕酮水平、子宫内膜厚度较正常宫内妊娠的孕妇明显降低, 且48 h后正常宫内妊娠的孕妇的血清β-HCG水平翻倍增加,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卵管妊娠的孕妇48 h后血清β-HCG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 单独采用阴道超声、孕酮、血清β-HCG及β-HCG+孕酮+超声诊断早期输卵管妊娠灵敏度分别为80.00%、67.50%、70.00%、92.50%, 特异度分别为60.00%、50.00%、50.00%、90.00%, 准确度分别为77.78%、65.56%、67.78%、91.11%,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4.12%、91.53%、91.80%、98.65%,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7.27%、16.13%、17.24%、56.25%。结论 血清β-HCG、孕酮检查与阴道超声联合诊断早期输卵管妊娠可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 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女性发生骨质疏松(OP)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因素对OP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337例,根据骨密度结果将患者分为OP组(n=210)和正常骨量组(NBM组,n=127),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肾功、血脂等指标,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两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绝经时间、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多因素回归模型对绝经后T2DM女性患者发生OP诊断预测价值。 结果 OP组患者的年龄(P<0.001)、糖尿病病程(P<0.001)、初潮年龄(P=0.001)以及患者绝经时间(P<0.001)均高于NBM组,而OP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低于NBM组(P=0.006),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二分类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1.10,95%CI=1.01~1.21,P=0.031)、绝经时间(OR=1.17,95%CI=1.07~1.28,P<0.001)、合并肾病(OR=3.52,95%CI=1.42~8.75,P=0.007)及有钙摄取(OR=11.41,95%CI=4.94~26.34,P<0.001)为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而BMI(OR=0.86,95%CI=0.78~0.95,P=0.002)和有习惯性锻炼(OR=0.28,95%CI=0.13~0.60,P<0.001)为保护性因素。以这些变量构建的预测概率分值经ROC曲线分析显示,AUC为0.919,最佳诊断临界值为0.665,诊断效能敏感度为81.3%,特异度为89.8%。 结论 年龄大、绝经时间长、合并肾病、低BMI及缺乏习惯性锻炼为绝经后T2DM患者发生OP的危险因素。钙摄取与OP风险增加的相关性可能与有OP倾向的女性有意增加钙摄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层流无菌床在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的作用,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复康提供有效新途径。方法 采用列表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5月在我科住院,小于6月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 146人,随机分为干预组78例和对照组68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医院感染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药占比、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儿年龄和性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感染发病率比较,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抗生素使用率(χ2=11.48,P<0.05)、药占比(χ2=9.52,P<0.05)、住院天数(Z=6.58,P<0.05)、住院费用(Z= 5.96,P<0.05)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层流无菌床能有效预防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医院感染,降低抗生素使用率、药占比,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GSPE)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通路对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大鼠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治疗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治疗组和治疗组灌胃GSPE,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12周,检测大鼠血糖、血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过碘酸希夫(PAS)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肾组织超微结构;采用Tunel染色法评估肾组织细胞凋亡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中线粒体生物合成SIRT1/PGC-1α通路相关分子SIRT1、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和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的表达水平。 结果 模型组血糖[(39.38±4.18)mmol/L vs(8.21±3.57)mmol/L] 、血肌酐[(55.83±3.72)μmol/L vs(40.00±2.49)μmol/L]和尿微量白蛋白[(10.98±3.36)mg/L vs(1.22±0.23)mg/L]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模型组肾组织损伤严重,线粒体碎片化增多,细胞凋亡[(31.81±8.84)% vs(0.50±0.35)%]多于对照组(P<0.05);同时肾脏中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分子SIRT1(0.34±0.13 vs 0.66±0.06)、PGC-1α(0.32±0.03 vs 0.71±0.13)、NRF1(0.05±0.01 vs 0.21±0.02)和TFAM(0.06±0.03 vs 0.33±0.06)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0.05)。经GSPE干预后,治疗组血糖[(27.26±3.93)mmol/L vs(39.38±4.18)mmol/L]、血肌酐[(43.50±1.70)μmol/L vs(55.83±3.72)μmol/L]和尿微量白蛋白[(4.05±2.06)mg/L vs(10.98±3.36)mg/L]水平较模型组下降(P<0.05),细胞凋亡[(4.90±1.62)% vs(31.81±8.84)%]减少(P<0.05),肾脏中SIRT1(0.55±0.05 vs 0.34±0.13)、PGC-1α(0.62±0.14 vs 0.32±0.03)、NRF1(0.16±0.02 vs 0.05±0.01)和TFAM(0.26±0.06 vs 0.06±0.03)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升高(P<0.05)。 结论 GSPE可能通过调控线粒体生物合成SIRT1/PGC-1α信号通路,改善DKD大鼠肾脏线粒体生物合成,从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滨州市沾化区高危人群羊布鲁菌病感染情况和流行趋势,为防控羊布鲁菌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5至2017年沾化区从事与羊接触的高危人群进行羊布鲁菌病抗体检测与诊断。结果 沾化区共调查羊布鲁菌病高危人群1 232例,布鲁菌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13.39%。2017年布鲁菌病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5.98%、2015、2016年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80,P<0.05),2015、2017年度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3,P<0.05) ; 年龄组以 21~70岁为高发病人群,抗体阳性率为14.19%,71 岁以上组为低发病人群,抗体阳性率为 5.26%,两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6,P<0.05)。男性布鲁菌抗体阳性率为16.48%,女性抗体阳性率为8.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2,P<0.05)。结论 近三年来,沾化区高危人群布鲁菌病抗体阳性感染率逐年增加,疾控中心和畜牧局应迅速开展布鲁菌病宣传与教育工作,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人群感染率,达到消除布鲁菌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