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毒品"及其危害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鉴于20世纪末,我国出现俗称″冰毒(甲基苯丙胺)、摇头丸(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和K粉(氯胺酮)″的毒品滥用问题。这些毒品被称为″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一大类滥用毒品的称谓,同海洛因等传统阿片类毒品相比,此类毒品具有精神依赖性强,而身体依赖性相对弱的特点。现主要在娱乐场所被滥用,″新型毒品″滥用的群体广泛,不仅导致严重身心损害,也影响社会安定团结。本文主要介绍了全球范围滥用的几种″新型毒品″的药理学、毒理学作用特点和滥用导致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了解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深入研究精神依赖性,从而为防治其滥用提供文献基础。方法综述近年来发表的国内外文献41篇。结果与结论随着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甲基苯丙胺的中枢毒性作用及其精神依赖性研究日益深入,但是对其滥用的防治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甲基苯丙胺的毒性及危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苯丙胺类物质是一组具有类似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包括苯丙胺(amphetamine)、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俗称冰毒)、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MDMA,俗称摇头丸)及其它一些精神兴奋剂.90年代以来,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ants,ATS)滥用增长势头迅猛,超过海洛因、可卡因等传统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滥用人数达3 020万,呈全球蔓延之势.专家们预测,ATS将成为21世纪最广泛滥用的药物,甲基苯丙胺和亚甲基二氧甲基苯丙胺将是其中最常被滥用的物质[1-4].鉴于现今ATS滥用日趋严重(尤其是冰毒和摇头丸)且中毒和致死时有发生,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ATS中的甲基苯丙胺的毒性及危害作一综述报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甲基苯丙胺对男性滥用者人格的影响.方法 164例男性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和103例健康男性(健康对照组)填写艾森克人格问卷(EPQ)进行比较.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的内外向性(E)、神经质(N)、精神质(P)及说谎(L)分数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基苯丙胺可导致滥用者出现明显的人格缺陷,治疗时应加强人格干预,重建健康的人格结构.  相似文献   

5.
甲基苯丙胺属于苯丙胺类中枢兴奋剂,是一种以精神依赖为主的新型合成毒品,长期滥用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和药物依赖性。目前其滥用趋势严重,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利用溶酶体对细胞自身成分进行一系列降解利用的过程。研究表明,甲基苯丙胺可诱导神经细胞自噬,但机制尚未明了。该文主要从甲基苯丙胺诱导神经细胞自噬的机制、信号转导通路及自噬在甲基苯丙胺神经毒性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研究甲基苯丙胺与自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甲基苯丙胺对男性性功能的影响,为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的性功能康复和脱毒提供依据。方法: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毒品使用相关情况问卷、性行为情况问卷、男性性功能量表(MSFI)分别对191例甲基苯丙胺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MSF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平均年龄为(30.37±7.88)年,第一次吸毒平均年龄为(24.29±8.04)年。2甲基苯丙胺滥用者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占56.02%),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3对74例甲基苯丙胺访谈结果显示:初期对男性性欲、性接触时间有增强作用;4MSFI结果显示,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的值显著低于对照组;性功能的损害程度与滥用毒品总量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受教育程度较低、首次吸毒年龄较小、多物质滥用者居多。甲基苯丙胺初期对男性性欲、性接触时间有增强作用,但长期滥用后将造成性功能损害,且吸毒总量对性功能损害程度是加重因素,治疗时应加强对甲基苯丙胺滥用者性功能损害康复的干预。  相似文献   

7.
甲基苯丙胺是一种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拟交感神经胺类物质,有升血压和兴奋呼吸等作用,已被美国FDA批准用来治疗肥胖和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然而,不幸的是,过去的几年里,在美国甲基苯丙胺的滥用正在逐渐上升。现已被证明的甲基苯丙胺副作用包括有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精神失常、冠状和外周血管痉挛、失眠、震颤、胃肠失调以及药物依赖等。然而,少有文献报道因使用甲基苯丙胺导致的胃肠缺血或梗死。本文报道1例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出现的危及生命的肠梗死症状,患者尿液毒品检查对苯丙胺(安非他明)为阳性。  相似文献   

8.
<正>精神兴奋剂滥用是一个重大的医学问题。可卡因、苯丙胺、甲基苯丙胺、以及N-甲基-3,4-亚甲基二氧基甲基苯丙胺(N-methyl-3,4-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MDMA)是最常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长期滥用甲基苯丙胺可对性行为产生影响,造成传染性疾病流行和性暴力等的发生。分析甲基苯丙胺滥用后性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可为了解和预防甲基苯丙胺滥用导致的不良后果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以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湖南省、云南省五个省市为调查地点,于2013年至2015年期间对甲基苯丙胺滥用者进行横断面的问卷调查,收集其人口学资料、性行为特征、成瘾性物质的用药情况等信息,评估焦虑、抑郁情绪等。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基苯丙胺的累积使用量与性行为改变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075名甲基苯丙胺滥用者,首次接触毒品的平均年龄为28岁,每日吸毒者占17.7%。滥用甲基苯丙胺的人群主要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72.9%)、男性(85.5%)及独居者(包含未婚、丧偶等)(64.5%)。首次发生性行为大多在18岁及以下(54.3%),发生过性暴力的比例为4.3%。甲基苯丙胺累积高剂量[OR=3.880,95%CI (2.344,6.423)]和累积中剂量[OR=2.093,95%CI (1.233,3.551)]使用者相比于累积低剂量使用者更容易发生性暴力。甲基苯丙胺累积高剂量使用者(β=1.356,P=0.000)相比于累积中剂量使用者(β=0.738,P=0.006)的性暴力发生风险更高。结论:本研究发现滥用甲基苯丙胺能够影响性行为,主要表现为随着甲基苯丙胺累积使用量的增加,性暴力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该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应关注甲基苯丙胺滥用造成的性行为变化,未来应针对甲基苯丙胺滥用相关的性行为改变,采取相应的干预和调控措施,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成瘾性药物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瘾性药物按其主要作用可分为三类 ,即兴奋剂、抑制剂 (包括镇静催眠剂 )及致幻剂。1 兴奋剂以苯丙胺类为代表 ,包括苯丙胺、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哌醋甲脂、匹莫林等 ,系一类可引起中枢神经兴奋 ,提高中枢醒觉水平的拟交感胺类的中枢神经精神运动性兴奋药。自 192 9年Alles合成苯丙胺 ,同年又合成甲基苯丙胺以来 ,这类药物的滥用呈上升趋势 ,特别是在东南亚国家 (地区 )。据统计 ,在菲律宾滥用甲基苯丙胺的人数已超过滥用大麻的人数 ,日益构成社会问题。该类药可产生情绪高涨及精神渴求 ,长期使用可产生精神上及 /或躯体上的依…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了解山东省甲基苯丙胺的滥用流行情况,为药物滥用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编制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2014年山东省戒毒机构收治和禁毒部门查获的甲基苯丙胺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 858例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中,男性占86.97%。平均年龄(29.35±7.12)岁。药物滥用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2.45%,未婚者占52.59%,无业者占66.84%。追求欣快、刺激是药物滥用最主要的原因。同伴提供(77.40%)和娱乐场所(35.69%)是获得甲基苯丙胺的主要渠道,宾馆、朋友处、夜总会/KTV歌厅、居家住所、暂住地/租住屋是滥用药物的主要场所,在车内滥用甲基苯丙胺者占1.52%。滥用者存在多药滥用现象。艾滋病毒(HIV)阳性检出率为0.49%。结论:针对山东省甲基苯丙胺滥用现状,需要多层次、广泛开展甲基苯丙胺滥用的预防教育工作,增加甲基苯丙胺滥用者治疗可及性,采取措施防止毒驾发生,提高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中HIV感染者的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在美沙酮维持治疗期间,患者滥用甲基苯丙胺(冰毒)情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2年5月31日和2012年6月1日瑞丽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在治303例海洛因成瘾者进行甲基苯丙胺尿检并收集基本信息。结果:在303例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中,合并滥用甲基苯丙胺163例(53.8%)。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男性、年龄<41 a、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丧偶或离婚、MMT治疗时间≥3 a患者更易发生滥用冰毒行为。结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滥用甲基苯丙胺(冰毒)行为较普遍,应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实施干预措施,以减少滥用冰毒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沙酮维持治疗者滥用甲基苯丙胺(MA,冰毒)隐匿行为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0年7月23日-2010年7月31日期间在深圳市宝安区慢性病防治院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289例患者进行甲基苯丙胺尿样检测(胶体金法),并对尿检结果与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滥用海洛因、治疗情况等9项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289例美沙酮维持治疗者中合并滥用甲基苯丙胺14例(4.70%);美沙酮维持剂量对滥用甲基苯丙胺隐匿行为有影响,呈负相关(β=-0.034,P=0.037);性别、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美沙酮维持治疗时间、滥用海洛因年限及滥用方式等对滥用甲基苯丙胺隐匿行为无影响。结论:本地区美沙酮维持治疗中患者存在滥用甲基苯丙胺隐匿行为,适当提高美沙酮维持剂量有减少MMT患者滥用MA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药物滥用场所为车内的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从侧面反映我省甲基苯丙胺"毒驾"人群的滥用特征。方法:对2015年度我省"药物滥用监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采集到的药物滥用场所含"车内"的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5年度,共有268例甲基苯丙胺滥用者涉及滥用场所在"车内"的报告,滥用者平均年龄29.75±7.44岁,主要分布在21-35岁(77.62%),254例为男性(94.78%),大部分滥用者为初中文化程度(78.36%),多为无业(60.45%)或自由职业者(16.42%),未婚(47.39%),已婚(45.90%)。滥用方式主要为"溜冰"(80.97%)。滥用物质主要来源于同伴(87.69%),滥用原因主要为追求欣快、刺激(66.79%)和空虚无聊,为消遣(54.10%),72.39%滥用者药物滥用史在1年以内。结论: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中男性、初中文化程度、20-30岁、职业为无业、个体经营、自由职业者和农民、滥用方式为烟枪吸(溜冰)、获得途径为同伴、滥用原因为追求欣快、刺激和空虚无聊为消遣者、滥用药物年限在半年以内者,在车内滥用药物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15.
<正>迄今为止,中国知网(CNKI)关于日本毒品滥用史的中文报道只有一篇,发表于1989年[1]。日本滥用的毒品包括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大麻、有机溶剂、可卡因、海洛因、镇静剂等,其中以甲基苯丙胺为主的苯丙胺类兴奋剂(amphetamine-type stimulants,ATS)滥用最为严重。我国《2013年国家药物滥用监测年度报告》显示,甲基苯丙胺等新型合成毒品滥用者已成为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的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甲基苯丙胺成瘾过程不同阶段的行为特征与规律。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草拟定性访谈提纲,对某市12例以甲基苯丙胺为主要滥用物质的吸毒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受访者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在22岁-50岁之间;初次使用甲基苯丙胺的年龄在16岁-46岁之间;滥用方式均为"溜冰";首次滥用的剂量多<4片麻古。初次使用甲基苯丙胺后受访者在一段时间内间断使用药物;3例受访者在半年内开始规律使用,2例受访者在0.5-1年内开始规律使用,3例受访者在3年内转为规律使用。规律使用期间,5例受访者药物使用频率为2天-3天(用)一次,4例受访者每天使用。2例受访者"开始用就想",3例受访者报告在1年内产生"心瘾",即产生精神依赖性。有受访者自述"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用了3年后开始天天想"。大部分受访者在不用麻古时,"心神不定,做事不专注"或"有时候心情烦躁,有时候出现疑神疑鬼",并出现疲劳无力、嗜睡、食欲增加等戒断症状;1例受访者在初次使用甲基苯丙胺后1年即出现上述戒断症状。受访者认为使用甲基苯丙胺后会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惰性、人比较懒散,减少参加社交、娱乐活动和承担家庭责任。结论:甲基苯丙胺成瘾过程或可分为尝试性使用、偶尔使用、规律使用、强迫性使用4个阶段,但须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定量研究)以完善阶段划分依据;甲基苯丙胺具有较强的成瘾性,应依据甲基苯丙胺的成瘾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的攻击性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的Buss和Perry攻击量表(AQCV),评估545名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的攻击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攻击性的因素。结果:AQ-CV总分中位数(四分位间距)为23.3(11.7-36.3)。男性的攻击性显著高于女性(aOR=2.32,95%CI:1.17-4.61);甲基苯丙胺累计使用时间长(≥12月,aOR=1.80,95%CI:1.04-3.10)、每次使用剂量大(≥0.3g,aOR=2.86,95%CI:1.62-5.04)和伴随精神病性症状(aOR=13.42,95%CI:6.60-27.28)是滥用者表现出高攻击性的风险因子。结论:长期、频繁、大剂量使用甲基苯丙胺可使滥用者的攻击性显著增高。应当控制甲基苯丙胺的滥用并积极干预滥用者的精神病性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对已经证实的甲基苯丙胺(MA)滥用人员尿液进行分析,筛选潜在的相关生物标志物。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联合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LC/MS-IT-TOF)对20名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与20名正常人的尿液进行检测。结果:多变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和正常人聚类明显,在尿液中共发现20种可能的生物标志物。结论:甲基苯丙胺滥用人员和正常人员在尿液代谢水平上具有明显差异,这为发现甲基苯丙胺滥用判定的潜在标志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甲基苯丙胺的滥用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是两大公共卫生问题。HIV-Tat蛋白和甲基苯丙胺滥用均能导致神经元损伤、变性、坏死和凋亡,并且甲基苯丙胺和HIV-Tat蛋白对神经元损害有着显著的协同作用。但协同作用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综述系统综述了甲基苯丙胺和HIV-Tat蛋白的协同神经毒性及其可能的毒理学机制,以期为HIV阳性的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神经和精神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甲基苯丙胺滥用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对安康医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间收治的407例甲基苯丙胺滥用者末次吸毒48h内完成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360例健康体检者的心电图进行比较。结果:甲基苯丙胺滥用者中心电图改变204例,异常发生率为50.12%;健康体检者中心电图改变34例,异常发生率为9.4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甲基苯丙胺滥用者的心电图改变顺序排前两位的为:S-T段和T波改变(184例,占45.21%)和心律失常(78例,占19.16%)。结论:滥用甲基苯丙胺易导致较高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