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认识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依据,提出治疗及手术要点。方法:8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患者,术前被冠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软骨结节突出4例,后纵韧带骨化2例,2例临床诊断有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存在,术中均见大小不等的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并不相连的浮动骨块。结果:8例病人全部手术治疗,术后疼痛症状消失。随访4~18个月,只有2例患者诉残留阴雨天腰部酸痛症状。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扫描见突出物合并有骨化块时,要仔细分析有无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的现象。清晰的腰椎正侧位X线片,病椎间隙CT轴位扫描有助于术前诊断。卧床休息,一般不做牵引及推拿,手术宜采取椎板双侧开窗以求完整切除骨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认识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依据,提出治疗及手术要点。方法 8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患者,术前被冠以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软骨结节突出4例,后纵韧带骨化2例,2例临床诊断有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存在,术中均见大小不等的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并不相连的浮动骨块。结果 8例病人全部手术治疗,术后疼痛症状消失。随访4~18个月,只有2例患者诉残留阴雨天腰部酸痛症状。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扫描见突出物合并有骨化块时,要仔细分析有无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的现象。清晰的腰椎正侧位X线片,病椎间隙CT轴位扫描有助于术前诊断。卧床休息,一般不做牵引及推拿,手术宜采取椎板双侧开窗以求完整切除骨块。  相似文献   

3.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一种特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被越来越多地认识.我们自1996年以来收治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总被引:52,自引:2,他引:52  
作者诊治了13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其主要症状为腰腿痛与间歇性跛行,少数发生马尾压迫综合征。13例共有14个腰椎椎体的后缘形成突向椎管内的骨块,8个与椎体相连,6个与椎体分离,与其相对应的椎体后角骨缺损区内为椎间盘髓核组织;8个椎体后角的病损构成7例患者中央管或神经根管狭窄的主要原因,另6个椎体后角病损较小,仅部分参与神经根压迫;病变主要见于L4,5及S1椎体后上缘或下缘。作者认为成人中所见椎体后缘离断的征象很可能是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变异或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18例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手术切除后缘骨块 ,尽可能多的保留后纵韧带 ,对术后脊柱稳定 ,防止椎间盘突出复发及减轻硬膜外瘢痕形成等均有一定作用。自 1995年以来收治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18例 ,采用后纵韧带腹侧切除离断骨块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8例男性 13例 ,女性 5例。年龄 2 8~ 5 6岁 ,平均 38.6岁。病程 5月~ 8年 ,平均 3年 2月。明确外伤史 5例 ,其中打篮球伤 2例 ,抬重物伤 3例 ,13例病人无明显外伤史 ,症状逐渐加重。1.2 临床症状和体征  13例首先出现腰部及臀部酸胀 ,活动加重 ,逐渐发展为下肢疼痛、麻木 …  相似文献   

6.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9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所有病例均行X线片、CT扫描检查,其中2例行MRI检查,并对照症状体征进行诊断,手术加以证实。结果:病变主要见于L4、5椎体后上缘或下缘,典型的X线表现为病椎后角有一骨质缺损,其后有一骨块突入椎管;CT扫描均可见椎体后缘类园形或囊状骨质缺损,呈典型的许莫氏结节,椎体后缘突向椎管内的骨块与椎间盘髓核组织一起构成中央管或神经根管的狭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结论:椎体后缘离断的征象可能是青少年时期椎体后缘环状骨骺陈旧性损伤及其继发改变的结果,X线片、CT、MRI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LIF方法治疗下腰椎中央型椎体后缘离断症。方法:应用PLIF方法(经后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中央型椎体后缘离断症19例。结果:全部病例术后临床症状消失,腰部活动不受限,无脑脊液漏及伤口感染。随访3个月4年,平均2、8年,均获得了临床痊愈,植骨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对于中央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应用PLIF方法,一方面去除椎间盘后,可避免髓核再突出,另一方面融合前、中柱后,就解决了术后腰椎不稳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Lowrey于1973年首次报道了3例青少年腰椎椎体后缘骨骺突入椎管压迫神经根的病例,认为是由于创伤所致椎体骨骺环的撕脱骨折。1986年Laredo等总结分析了4例青少年、8例青壮年具有相同病理损害的患者,认为是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变异的结果,而非单纯创伤因素所致,并将其命名为腰椎后缘软骨结节。也有学者根据其病理变化以及Schmrol结节产生  相似文献   

9.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学诊断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并探讨其价值。方法 :对 3 2例经手术证实的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 2例中X线平片显示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 2 1例 (65 6% )、CT平扫显示 3 2例 (10 0 % ) ,行MRI检查 2 1例 ,显示 2 0例 (95 2 % )。结论 :CT平扫是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最可靠的诊断方法 ,MRI可显示髓核退变后突和硬膜囊受压的程度 ,X线平片则是检查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0.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6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资料以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平均随访2年4个月。依据Nakai疗效标准分级,优14例,良10例,可2例,差无,优良率为92.3%。结论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腰椎X线平片和病变节段CT横断位扫描,是诊断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综合指标。手术治疗要求在减压彻底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腰椎后部的骨性结构和非致压且非碎裂游离的椎间盘组织。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横断位、矢状位CT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和命名。方法对18例患者共19个部位进行CT扫描并进行矢状位重建。结果突出的椎间盘和离断的骨片突入椎管,横断位显示骨片后移,相对应的缺损区有髓核组织充填;矢状位上有15个显示离断骨片呈条状后翘,与椎体后缘形成一“V”形缺损区,4个呈三角形或不规则形。15个与椎体离断;4个仍然相连。椎体后缘有骨性缺损,缺损边缘硬化。结论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椎间盘突出对椎体后缘的挤压,骨片离断是椎间盘突出的继发改变,建议用“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这一称谓。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隙高度与椎体高度比值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量正常的腰椎X线侧位片,为临床腰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客观标准的依据。方法抽取正常腰椎侧位片380例,测量各椎间隙与上位椎体前、中及后缘的高度,并求得椎间隙与上位椎体高度的比值,进行数据处理。结果男性比值:前缘为0.442~0.607,中份为0.284~0.417,后缘为0.203~0.324。女性比值:前缘为0.440~0.605,中份为0.280~0.414,后缘为0.201~0.321。结论各椎间隙与上位椎体间的比值较恒定。男性较女性的均值稍高,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13.
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姚建华  王仁润  朱兵 《中国骨伤》2009,22(2):149-150
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增加,后交叉韧带损伤机会明显增多。后交叉韧带损伤后选择手术治疗的指征严格,后抽屉试验在Ⅱ度以内建议保守治疗,Ⅲ度损伤才建议手术重建修复。但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引起的膝关节后向不稳,一般认为需早期手术治疗,将骨折复位内固定,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膝关节后关节囊显露多采用通过膝关节后方“S”形切口,手术创伤大,有损伤神经血管的风险,我们采用膝后内侧切口显露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骨折块,用螺钉或爱惜康5号线固定骨折块,手术创伤小,获得较好的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后路全脊柱截骨肿瘤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肿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柱截骨肿瘤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肿瘤的临床效果,为脊柱肿瘤清除重建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18例胸椎肿瘤患者,男10例,女8例;年龄45-78岁,平均56岁;病程2~13个月。包括胸椎的良、恶性及转移性肿瘤,采用后路切除椎板、双侧椎弓根后椎体肿瘤完全清除,植骨、后路固定。术后摄X线片观察神经恢复情况并监测肿瘤标志物及肿瘤生长情况。结果:随访12-60个月,平均29个月,术后均无神经损害症状出现或者加重,2例截瘫患者完全恢复。X线检查:术后3-9个月,平均(8±1.4)个月植骨融合。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与工作。结论:经后路全脊柱截骨肿瘤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肿瘤,具有肿瘤清除彻底、无须开胸手术、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脊柱肿瘤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15.
腰椎骨折前路手术导致腰疝3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兰俊  陈其昕  沈金明  杨迪  阎亮  董顺斌 《中国骨伤》2006,19(10):634-634
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腰椎前路手术治疗腰椎骨折逐渐被推广,其不同于后路手术的并发症也逐渐为人们所知,我们在前路手术治疗腰椎骨折病例中,有3例并发腰疝,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2003年8月至2008年6月,治疗椎体后壁完整的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35例(48椎),男2例,女33例;年龄64~86岁,平均74.2岁.患椎压缩程度为75.8%~80.1%,平均77.0%.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穿刺进针,建立工作通道后放入可扩张球囊,行"扩张-放松-再扩张"渐进式复位,扩张压力不超过150 psi(1 psi=6.89 kPa).复位基本满意或球囊达椎体皮质时停止扩张,取出球囊,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将可显影骨水泥低压注入椎体.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椎体前缘、中部及后缘平均高度分别由术前(0.8±0.1)cm、(0.8±0.2)cm和(2.1±0.8)cm增至术后第3天(1.2±0.3)cm、(1.3±0.2)cm和(2.3±1.0)cm,手术前后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矢状面Cobb角由术前28.2°±5.2°矫正至术后19.1°±4.9°.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由术前(7.4±1.7)分(5.5~9.4分)降至术后第3天(1.8±1.1)分(0~3.0分).SF-36健康调查评分由术前(33.2±7.1)分提高至术后第3天(42.7±7.9)分.结论 通过改进穿刺复位方法及控制球囊扩张压力,椎体后凸成形术对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可行且有效.  相似文献   

17.
兰俊  陈其昕  沈金明  杨迪  阎亮  董顺斌 《中国骨伤》2007,20(10):634-634
随着脊柱外科的发展,腰椎前路手术治疗腰椎骨折逐渐被推广,其不同于后路手术的并发症也逐渐为人们所知,我们在前路手术治疗腰椎骨折病例中,有3例并发腰疝,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52岁,L2骨折脱位不全瘫,双下肢肌力Ⅱ级。行后路复位内固定、前路L2椎体次切钛网植入术。后路手术取后正中切口,于L1、L3植入椎弓根钉进行复位;前路手术取左侧T12肋骨下腰部斜切口进入腹膜后,暴露L2椎体并次切,植入钛网。术中出血约1500ml。术后腹胀持续3周,5个月后双下肢麻木好转,肌力恢复为Ⅳ级。术后6个月发现左腰部切口后端位置包块,大小约5cm×4cm,上界达左侧第12肋下缘,内界到骶棘肌旁,包块质地软易于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断要点,探讨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在两种疾病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行PTED手术治疗的68例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钙化组)和22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病人(后缘离断组)的临床资料,术前CT明确椎体后缘骨性结构情况,分析两种疾病影像学差异,通过腰腿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改善率来评估近期手术疗效。结果 CT图像显示后缘离断组椎体后缘存在明显的骨缺损区域,椎体后缘骨块与骨缺损区域相对应,二者在形态上互补;钙化组的钙化组织一般呈点状或小片状分布于突出的椎间盘内部,椎体后缘没有骨缺损区域。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