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叫"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意思是说,主人不留70岁以上的老年客人住宿和80岁以上的老年客人吃饭,并不意味着失礼。这句老话,是从多年来生活积累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有人形象地说,耄耋老人(通常是指80~90岁以上)外出留宿,可能上了床而下不了床(意指可能发生猝死)。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位年逾古稀的北京人艺著名表演艺术家到朋友家串门,因聊到刚买的房子时谈笑风生、兴奋过度,导致心脏病突发,急送医院抢救,猝  相似文献   

2.
民间自古有谚语云:“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指的就是老人身体健康状况常伴随不可预测性,外出应防意外发生。然而在现实中,不少自身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却热衷于外出旅游、参加各类活动,频发的意外也经常见诸媒体。尤其是春节期间,更是老年人出远门的高峰期,最好有家人陪伴左右。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这样一句俗话:“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餐。”意思是说,上了年纪的人,应尽量避免到亲朋好友家赴宴留宿,防止身体发生意外。实践证明,此话不失其科学道理。  相似文献   

4.
冯恩昌 《长寿》2013,(9):27
有句老话说"知足常乐",人之乐是一种自我感觉,穷与富不能决定苦与乐,穷人要是满足也有乐,富人不满足照样苦不堪言。所以说,老人要得晚年乐,享晚年福,除了物质生活有保障外,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满足,精神上愉快。人的私心是  相似文献   

5.
张京文 《长寿》2005,(12):37-37
高龄老人外出易发生意外。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种脏器的功能都在悄悄地发生着退行性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吃药最多的人是谁?按年龄来说,小孩儿和老人。就说老人吧,特别是城市老人,大多数每天都在吃这样那样的药物;除了非治病不可不吃的以外,就是名目繁多的营养药,包括维生素类药物,还有补药;后者,在我国南方挺盛行。药物该吃得吃。这其中有个“该”字,必须是不吃不可,大夫叫非吃不可的。否则,别忘了“是药三分毒”这句老话呀!所以哈伯由药补转向食补,转得有理,转得有趣,连老伴都看出来了:这不是药铺掌柜用戥子吗?  相似文献   

7.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在大部分人成长的岁月中,爸妈、爷爷、奶奶等,不少人会在你耳边唠叨几句关于健康的老话,我们也大多不去细究,只是遵循着这些老话的教导。但细细回味一番,却大多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8.
<正>"行走坐卧任自然,三粥两糊伴长生"。这句诗,是对陈福堂老人饮食养生之法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今年93岁高龄的陈福堂老人家住辽南农村。老人一生务农,勤于耕耘,脾气和  相似文献   

9.
占保平 《家庭医学》2004,(15):19-19
自古以来人们常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唠唠叨叨确实是老人的一大特征。现实生活中的无数事实证明,爱唠叨的老人益康寿。  相似文献   

10.
正"我父亲今年84岁,平时喜欢外出遛弯散步,由于身体有病,头脑时而清醒时而迷糊,"张先生说,他的父亲张宝巽外出散步时经常迷路,找不到回家的路。17日那天,我父亲出门去亲戚家串门,回来的时候坐公交从济宁市中医院下车后,又找不着路了,多亏济宁市中医院的护士把父亲送回家。80岁高龄老人迷路,不知回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这是一句民谚。意思是说,不论别处环境多么美好,总不如在自己家里生活得那么适身惬意。 江苏省洪泽县老子山镇有一位106岁的高龄老人,名叫王美图。尽管他须发皓白,神志却十分清楚,行动灵活自如,毫无衰朽之态。老人出生在洪泽湖畔,自幼家贫,从未上过学,目不识丁。37年以前,与他朝夕相处的老伴去世  相似文献   

12.
《自我保健》2013,(2):7-7
有句老话说:“孩了的嘴跟着腿。”就是说孩子差不多开始走路时就会说话了。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宝宝正是通过行走得到更多的体验来促进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27年前,当得知邻居是对无儿无女的空巢老人后,河北唐山市民马凤楼郑重地说:"叔,你和婶的后半生我承包了!"27年来,为了这句诺言,她历经种种艰辛,一直恪尽儿女之责。如今,九旬高龄的孤寡老人过着四世同堂的幸福生活。他感慨地对照顾了自己20多年的马凤楼说:"闺女,下辈子就让我给你当儿女,来报答你的恩情吧——"  相似文献   

14.
有句老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可现在又说饭后运动不利于消化,那么饿着肚子运动好吗,是否可以减肥?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句老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西方谚语认为:“开怀大笑是剂良药”.看来笑本身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人们常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唠唠叨叨确实是老人的一大特征。现实生活中的无数事实证明,爱唠叨的老人益康寿。 所谓唠叨就是说话多。老年人爱唠叨,就是把心里想说的真心话说出来。老人们的唠叨不外乎对老伴、子孙和亲友的叮嘱,发自内心的爱护和关心。老人们唠叨完了,心里就舒服了,不然则会憋得慌,长期下去对老人们的身心健康不利。 老人的心病需“话疗”,唠叨就是老人们的一帖良药。作为老伴或  相似文献   

17.
王延群 《长寿》2011,(12):32
媒体报道,家住衢州市府山街道钟楼社区的张剑老人已经93岁高龄,他经常去衢州市老年活动中心打台球。老人说,这是他1981年离休后就恋上的运动,天气好的话,每周至少要打4次,一直坚持  相似文献   

18.
<正>"行走坐卧任自然,三粥两糊伴长生"。这句诗,是对陈福堂老人饮食养生之法的高度概括。今年94岁高龄的陈福堂老人家住辽南农村。老人一生务农,勤于耕耘,脾气和蔼,从容大度。尤值得一提的是,老人十分注重饮食养生,多年来,他一直遵循自己独创的"三粥两糊"饮食养生法。"三粥"即玉米粥、荞麦粥、绿豆粥;"两糊"即花生糊和芝麻糊。老人日常饮食谱中,"三粥两糊"是不可或缺的主食,它们伴随老人安然度过了90多个春秋。老人说,"三粥两糊"均属粗粮、杂粮,这些东西远比现代人推崇的精米白面、大鱼大肉更富有营养。因此,多年来,老人一直喝粥不辍,每  相似文献   

19.
出身于湖南乡村的打工仔唐戈隆,幼年时家庭遭遇不幸,一直与外婆相依为命。及到长成,外出谋生,小唐曾到过长沙、北海、北京、广州。每到一地,别的可以不带,但年迈的外祖母不能不带在身边。为此,寻找“另一半”便屡屡失败,然而他宁肯舍女友而不愿遗弃孤独的外祖母。有人说,这是一首现代版的敬老之歌,小唐则说,我永远是外婆手里的一支拐杖。“外婆手里的一支拐杖”,这个比方多确切啊。人一过六十,大概就迈入老年行列了。这时候,退休的退休,回乡的回乡,离开了工作岗位,生活越发显得平平淡淡,一种寂寞感油然而生。到了耄耋之年,人老话多,老人们很…  相似文献   

20.
濒临绝境     
有句老话:上帝为你关了这扇门,必定会为你再开一扇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