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2 毫秒
1.
对6例重症中暑病人进行分析。其中5例为热射病,早期表现为过高热、多脏器损伤,后期有脑功能损伤的后遗症;1例为热痉挛、热衰竭混合型,表现为肌肉痉挛、血压下降。经治疗后,病情很快好转。  相似文献   

2.
中暑     
《社区医学杂志》2011,9(15):70-72
<正>中暑是在暑热天气、湿度大和无风的环境条件下,表现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丧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通常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  相似文献   

3.
在冶炼、轧钢、铸造、热处理和夏日的农田水利、修路盖楼等高温环境下劳动,如防护不好极易中暑。 中暑症类型 热射病型 如果高温主要使体温调节功能失常,热量积聚体内而发生中暑称“热射病”型,它的主要表现是皮肤干燥、烧灼、体温上升、脉搏和呼吸加快、头疼、头晕、恶心等。 热痉挛型 如果高温主要使水和盐的代谢发生严重障碍而发生的中暑叫“热痉挛”或中暑的“热痉挛”型,主要表现为四肢和腹部肌肉发生痉挛(即抽筋)、大量出汗、口干、头昏、头痛,一般说来体温并不升高。  相似文献   

4.
重症中暑一般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3种类型.热射病的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意识不清.现将我院诊断的2例职业性重症中暑(热射病)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延广 《家庭医学》2009,(7):48-49
中暑分为哪些情况 中暑常发生在高温和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是以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有人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  相似文献   

6.
盛夏防中暑     
中暑是高在气温、或在高气温合并高气湿、或在强烈热辐射的不良环境下发生的急性疾病。它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前者主要是由于机体的产热或获热超过散热,致使体内蓄热,体温增高所致。日射病是由于太阳辐射与强烈的热  相似文献   

7.
夏日话中暑     
“小张住院了!”大柱子对我说。“他怎么了?”我吃惊地问。“医生说是中暑了。象他这么一个壮得牛似的人居然也会中暑?!中暑是怎么回事儿?”大柱子满脸带着问号,急不可待地问着。“中暑是由于人在高温环境中或受到烈日的暴晒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及造成中暑的原因不同,所以中暑又分为:中暑衰竭、中暑痉挛、日射病、中暑高热等。”“噢,中暑是太阳晒的吧?可小张是在屋里干活呀!”大柱子不解地问。“你说的并不完全,我给你讲一讲中暑的发生原因吧:一个  相似文献   

8.
中暑是高热环境中易发生的一种急性病,可分为热射病型、循环衰竭型、热痉挛型、日射病型四种。其症状为:热射病型体温略有升高,头昏头痛,烦躁心慌,全身无力,口渴舌干,恶心,大量出汗,这是中暑先兆,若未及时处理,则发高热、颜色潮红、皮肤灼热、无汗、呕吐,有时流鼻血,步态不稳,甚至昏倒;循环衰竭型面色苍白,皮肤冷湿,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神志恍惚,甚至昏迷;热痉挛型体温可能不高,腹部及四肢肌肉痉挛,疼痛难忍;日射病型头晕眼花,剧烈头疼,恶心呕吐,烦躁不安或昏睡,脉搏细弱,体温升高不显著。当有中暑先兆时,应将…  相似文献   

9.
职业性中暑是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包括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以及日射病四种。前三种多见于有生产性热源的高温车间,而日射病则以从事露天作业的工人为多。  相似文献   

10.
回顾分析4例职业性重症中暑,4例均为热射病,早期表现为高热,肌肉痉挛,血压下降,后期表现为多脏器功能衰竭,经积极治疗,其中3例病情好转,但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1例救治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1.
正【受访专家】朱淑媛南京市急救中心急救专家现在正值盛夏时节,天气酷热,很容易引起中暑。虽然"中暑"这个词我们经常提起,但究竟什么是中暑,很多人不明就里。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后,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会出现障碍,产热大于散热,体内的热量会蓄积过多,从而引起循环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出现一系列的症状。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有致命风险。因此,当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重症中暑时,及早发现、做好紧急处理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一般文献中只描述热射病和日射病两个类型。实际上中暑是各种各样的,有各种发病机制,因而要求有不同的治疗方法。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中暑有9种发病型式:即,热射病,热虚脱,热痉挛,水中毒,脱水性热衰竭,失盐性热衰竭,全身脱水,热气候性的无力反应,脚腿热水肿。热射病多半发生在周围环境高温,从事重体力劳动,而又未适应的人员。发病的原因是排汗不足,热调节障碍,血钾降低和心力衰弱,这些便造成体温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13.
在高温环境里,身体一旦受到干热、高温、高湿、热辐射及热射线等有害因素的危害,就有可能发生职业性中暑。 职业性中暑是我国法定的职业病,包括热射病、热痉挛、热衰竭和日射病4种。前3种多见于有生产性热源的高温车间,后1种以从事露天作业者多见。如果高温主要使体温调节功能失常。大量热量积聚体内而发生中暑,则称为“热射病”型,它的主要表现是皮肤干燥、有烧灼感、体温上升、脉搏和呼吸加快、头疼、头晕、恶心等。如果高温主要使水和盐的代谢发生严重障碍而发生中暑,则叫“热痉  相似文献   

14.
"倒春寒"来袭,对于一岁以内婴儿来说,保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为防宝宝感冒,许多年轻妈妈给他们身上裹得紧紧的,晚上入睡时盖得严严实实,殊不知,这样做往往是"好心办坏事",容易导致宝宝"中暑"(医学上称婴儿捂热综合症)。寒冷季节"中暑"的症状1.热(量体温在39~41℃)持续数小时不退,面色红后转苍白;2.全身抽搐(医学上高热惊厥),双眼凝视,手脚一下又一下不停地抽搐.  相似文献   

15.
中暑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暑是严重影响生命健康和劳动效率的一种夏季常见病 ,国内外学者通过动物实验不断研究中暑发病机制。 (1)热适应中热应激蛋白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热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热损伤。 (2 )高热使IL - 1、肾上腺素能受体等发生相应改变 ,使人体耐热 ,同时过热会使细胞膜、细胞器、酶类受损 ,导致细胞受损甚至凋亡 ,组织功能障碍。 (3)高热作用于低位脑干 ,使呼吸循环中枢病变 ,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4)神经系统出现损伤并出现神经精神症状是热射病的关键指征。  相似文献   

16.
古月 《药物与人》2010,(8):42-42
中暑,为夏日常见的急性热病,当外界气温超过35℃时,就有中暑的可能,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或工作,出现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劳、四肢乏力、头昏眼花、胸闷、恶心、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时,为先兆中暑。若伴有发热,体温高于38℃,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者,为轻度中暑,若症状不见好转,反出现昏迷、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持续高热者,为重症中暑。此时应及时去医院治疗,以免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7.
于莉 《职业与健康》2001,17(8):132-132
中暑是在高温条件下,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发生的内科急症,临床上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与重度中暑。前二者可脱离热的环境、口服液体,即可恢复正常。后者若抢救不及时,处理不当,可造成死亡或终生残疾。1999年8~9月,我院急症科成功的抢救了8例重度中暑致多脏器衰竭的病人。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8例重度中暑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65岁,均昏迷、高热,体温达39~42℃,其中休克3例,呼吸衰竭6例,心律失常频发室早、房早4例,急性肾衰5例,肾功能异常4例,血尿  相似文献   

18.
炎热的夏季,高温难耐,热“晕”了不少人,笔者从杭州各大医院了解到,因为没有及时补充水分或长时间在太阳下曝晒已经出现了不少中暑患者。也许有人对中暑不以为然,认为暑期出现中暑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可知道中暑会导致热衰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重症中暑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热射病(heat stroke,HS)辅助诊断的早期敏感临床指标,以期及早干预病情。
  方法  选择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中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中暑的严重程度,分为热痉挛与热衰竭组(n = 28)、劳力型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组(n = 24)、经典型热射病(classic heat stroke,CHS)组(n = 18)。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入院24 h的临床检验指标,比较各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进一步绘制热痉挛与热衰竭组和HS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结果  70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65.72 ± 16.64)岁。最高体温(39.66 ± 1.08)℃,住院时间(15.58 ± 14.49)d。61例病情好转,9例死亡。3组患者入院24 h内多项临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EHS组及CHS组的体温高于热痉挛与热衰竭组(P < 0.05),但EHS组、CHS组的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EHS组的D-二聚体(DD)、降钙素原(PCT)高于热痉挛与热衰竭组、CHS组(P < 0.05);EHS组的血小板(PLT)、超敏C反应蛋白(CRP)、血钠(Na)、静脉血糖(GLU)、APACHEⅡ低于热痉挛与热衰竭组、CHS组(P < 0.05),PLT的降低最为显著;CHS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于热痉挛与热衰竭组、EHS组(均P < 0.05)。各指标在热痉挛与热衰竭组、HS组患者间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各指标均无法同时达到较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而串联DD、PCT、PLT三者后的AUC上升至0.838(95% CI:0.731 ~ 0.916),敏感度为71.43%,特异度为85.71%,该联合指标的诊断效能高于任何单一指标。
  结论  PLT的显著下降、PCT和DD的增高可能是HS的早期敏感指标,三者联合检测可作为HS早期诊断以及病情危重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暑的发病机理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预防部队指战员在热气候环境中作训时发生中暑,在分析中暑的三种病征,即热衰竭,热射病,热痉挛的发病机理和主要症状的基础上,针对部队在热区野外作业提出了8点预防中暑的措施:(1)头部防日晒;(2)进入热区执行任务前,应进行4 ̄5d热习服训练;(3)补水补盐,特别强调补盐的要求;(4)群体部队在野外作业时,可以采取机械通风;(5)注意晚间睡眠防暑;(6)合理安排作息制度;(7)配制综合饮料;(8)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